青年“躺平”现象的表现、成因及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2023-07-31 10:40李海峰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躺平亚文化青年人

○李海峰 陈 梦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群体的面貌对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青年问题,必须及时关注和处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然而,近年来,青年“躺平”成为网络热词,引起大家的热议。当代青年为何要以“躺平”这一听起来有些消极的词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让青年人选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的词语去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青年“躺平”现象的主要表现

所谓“躺平”,最初指的是不管面对什么都不回应、不反抗,现在多指看淡竞争甚至逃避竞争的一种社会现象。面对“躺平”一词,一般人都会刻板地认为它就是负面的。不可否认,“躺平”一词的确充满了消极的意味,不像“挺立”“直立”“屹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心理。“躺平”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口头“躺平”:自嘲自解、舒缓压力

一些青年所宣称的“躺平”,是口头上的“躺平”,是一种自嘲自解、自娱自乐[2]。他们以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安慰自己,舒缓心中的压力,是一种单纯的情绪宣泄,在情绪得到宣泄后,又能坦然面对生活。事实上,这些青年并没有真正“躺平”,他们依然在为生活奋斗,仍然在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以青年人考研为例。如今,许多青年人都在感慨、吐槽现在的考研越来越“卷”,并声称自己不愿意加入其中,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 万,比2021 年的377 万,足足增长了80 万人。同时再看2022 年公布的“国家线”,多个专业的分数要求都比2021 年提高了10 来分。对此,有网友说道,“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提高自己,一群人的努力可以提高国家线”。事实证明,这些青年都并没有真正地“躺平”,他们只是口头“躺平”,嘴上说着“卷”不动了,不想努力了,其实一直是在通过自嘲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进行自我开解和鼓励,然后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勇往直前。

(二)心灵“躺平”:重建自我,实现自我觉醒

还有一些青年所宣称的“躺平”,表现为其心灵上的“躺平”。他们不是不努力了,而是不再一味地按照社会上的标准去努力,开始以自我标准去衡量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询问、自我反思,最终重建自我,实现自我觉醒,使自己从“内卷”的泥潭中脱离出来。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大家所谓的成功,而是专注于自我实现;不再片面地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精神上的满足;不再跟风从众地参与各种社会竞争,而是深思自己内心期望的人生轨道;不再轻易接收外界纷乱复杂的信息,而是更加坚定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由外而内审视自己、重新建构自己,发掘自己独特的潜质和魅力,慢慢找到最真实的自我,由自己掌握生活的节奏。这种以改变自己心态的心灵“躺平”让青年获得了一定意义上的身心自由,让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复杂、浮躁的社会找到了纯粹的自我,通过奋斗找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三)行动“躺平”:放弃奋斗、不再努力

有一些青年所宣称的“躺平”,是口头、身体的同时躺平,是行动上的“躺平”。他们放弃奋斗,不再努力,不再热血沸腾、渴望成功了。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行动式的“躺平”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不再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消极懈怠,面对什么都无法提起兴趣和激情,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极度自我否定,陷入绝望。行动式“躺平”的青年对于人生深感迷茫,看不到未来与希望。

二、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精神层面的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青年“躺平”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即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无论是嘴上说着“躺平”,还是心灵式“躺平”,抑或行动式“躺平”,都是现实社会生活在当代青年头脑里的一种映射,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一)现实社会资源短缺导致的过度“内卷”让“卷”不动了的青年人只好选择“躺平”

生活中的“内卷”,指的是为了争夺有限资源必须付出比之前或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内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外部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二是内部竞争变得异常激烈[3]。正是由于外部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致使各种现实资源越来越短缺,使得人们为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只能加大竞争、淘汰他人。如果社会上只有一种稳定的、确定的、可知的、崇高的通道路径,那么必定会迫使人们一窝蜂的想挤进这个通道。当前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现实资源的短缺,使象征着成功的道路屈指可数。而竞争的人数又大幅度地增长,人们为了挤上通道,就只有用超出实际需求的方式提升自己。同时,人们彼此之间又都不知道各自的想法,于是只能以最坏的想法去揣测,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假想敌。因为如果自己不提升自己,他人完全可以凭借努力获得更大的机会进入成功的通道。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被淘汰、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就使得“内卷”现象愈演愈烈。

过度的“内卷”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疲惫和无力,许多人发现就算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仍然挤不进通道,仍然无法争赢他人,所以不少青年人只能长叹一句:“卷不动了,躺平吧!”

(二)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让青年人发出“躺平”的叹息

明星的天价片酬到他们偷税漏税被罚都是以“亿元”为单位,娱乐圈、基金圈到诸多圈的“乱象”,让自诩理智、不愿同流合污的年轻人找不到这个世界的“财富密码”,他们越发看不懂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吃苦耐劳、努力和回报成正比等类似的生存法则似乎已成过往;反观那些电视明星和只在屏幕前说话聊天的网络主播,十分轻易就能获得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收益。

青年人原本是愿意奋斗、想要奋斗的,可现实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不停上涨的房价、经常被迫加班的低工资的工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子女等等,各种压力纷涌而至,让青年人感到窒息。原以为可以凭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种奢望。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让青年人只能发出“躺平”这样无奈的叹息[3]。这样的叹息既是一种无奈,其实也是年轻人对这个社会的呼喊,呼喊着一条出路。

(三)青年亚文化现象充斥社会的文化基础让“躺平”迎合了青年的心理需要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变化和发展。从“丧”“佛系”“社畜”“躺平”等带有消极意义的网络词语再到如今经常出现在青年人口中的“摆烂”,这一系列青年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流行就是变化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在青年人头脑里的反映,并且不难看出,青年亚文化所传递的消极意味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获取只需动动手指,不同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剧烈碰撞,对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青年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影响了青年人的身心发展。太多思想、文化的干扰与冲击让青年人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社会的过度“内卷化”,青年人压力剧增。这时就需要一种能反映他们诉求的价值观,以实现其自我愉悦和自我认同。这就为各种亚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肥料。面对着一成不变、看得到尽头的生活,“佛系”心理、“逃避退缩性”心态、“躺平”等亚文化恰好迎合了青年自我安慰、自我排解的心理需要[4],导致青年逐渐以逃避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综上,青年“躺平”现象是青年人面对社会巨大的压力,自己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消极文化侵蚀思想时,奋斗目标迷失、价值观偏差的一种表现,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在当代青年人头脑里的反映。

三、青年“躺平”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青年“躺平”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现实资源的短缺、社会过度“内卷化”、社会压力的骤增、消极亚文化的影响等,这些现实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状况让青年人一步步地接受“躺平”、走向“躺平”,不仅对青年人健康、积极的身心造成了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1.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理应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青年得以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可是选择行动式“躺平”的青年却毋庸置疑会背离“敬业”这一基本要求。青年人有理想和担当,能为了理想和担当而砥砺奋斗,国家、民族才能有前途和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培养作为先锋力量的青年人的正确“三观”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包含有消极意味的“躺平”亚文化受到青年人的关注和追捧,正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青年人的头脑。一旦青年人选择“躺平”,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这将对青年人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会让一些青年人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2.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三观”的养成。在世界观方面,“躺平”文化把社会的发展进步置之脑后,将个人利益得失与社会的发展相割裂,不利于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在人生观方面,“躺平”文化内在的消极因素让青年人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了人生目标,并以逃避退让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不利于培养青年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和拼搏精神;在价值观方面,“躺平”文化否认人们自身创造价值的主动性和可能性,让人认为自己只是无关紧要的“工具人”、只是被无情压榨的“社畜”,个人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这就导致青年人变得悲观消极、萎靡不振[5]。

3.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并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人。然而,“躺平”现象的盛行,渐渐毒害了本该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青年人的身心。在“躺平”亚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青年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要保持积极难,而顺从消极相对容易。所以,当残酷的现实状况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一些自制力欠缺的青年人最终倾向于接受“躺平”这种消极的文化,而拒绝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积极内容,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失败,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的“三观”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必须在一定环境下进行。当今网络时代,信息获取的迅速性、便捷性加快了“躺平”文化的传播,使青年人能够频繁地接收到来自现实生活、来自网络的和“躺平”有关的信息。同时,由于青年人这个同辈群体的特殊性,生活经历的相似性使他们更能引发彼此之间情感的共鸣,原本只是一两人在呼喊“躺平”,最后演变成了三个、一群甚至更多,成了一种亚文化现象,最终导致社会环境充斥着“躺平”的声音,侵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青年“躺平”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虽然青年“躺平”现象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从社会竞争、探寻自我价值与释放压力等方面来看,“躺平”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弱化社会的恶性竞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人才饱和的情况,青年人面临的是一个竞争剧烈的环境,尤其是在体制内、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岗位中,竞争更是激烈。人们都有向上流动的愿望,尤其是处于奋斗期的青年人,更是想要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结果,然后得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竞争本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动力,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良性的竞争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有效提高个人的能力,从而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一些岗位上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情况,无论青年如何努力,优质岗位的数量依旧十分稀少,仍然是一个千军万马、千辛万苦过独木桥的现状,最终,能够向上流动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的结果都是失败。心灵式“躺平”的青年不再强迫自己去追求那些社会所认可的职业,而是遵从内心,选择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与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才能,如此便有效地弱化了社会的恶性竞争,使社会上的竞争维持一种良性态势,促进了个人、社会的发展。

2.有助于促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满足与实现对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现实生活中,心灵“躺平”的青年会不断思索自己真正想要拥有的人生与生活状态,他们不被社会的标准束缚,不再过分依照外界事物看待事物的标准,而是以内心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现状,忠于自己的本心,实现对自我状态的接纳,最终找到自己的价值。

3.有助于青年在巨大压力下自我解压。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成长奋斗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青年人面临学业、婚姻、子女、父母、购房、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面对巨大但又不得不承受的压力,此时,口头“躺平”的青年嘴上所呼喊的“躺平”,实则是在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实现自我解压,使自己在高压的状态下能够保持理性和清醒。这时,青年人口中的“躺平”是一种自嘲自解,他们通过口头上的调侃使自己在压力下达到一种心理平衡,有效缓解了心中焦躁不安的情绪。他们并没有“躺平”,而是在述说“躺平”的过程中摆脱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青年“躺平”现象的策略

“躺平”现象愈演愈烈,对青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冲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躺平”,不能放任这种“躺平”性质的亚文化任意滋长,让其成为青年人逃避问题、不思进取的借口,而应该根据缘由找到相应的策略,利用其积极影响,化解其消极影响,培养青年人的奋斗精神、担当精神,让青年人不再“躺平”,对“躺平”说“不”。

(一)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信就是“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建立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7],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构建自信体系。

1.引导青年人积极归因。青年的成长路上既会获得成功,也会遭遇失败,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便需要引导青年人进行积极归因。将青年个体的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可以有效增强青年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青年人能够始终相信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保持自信,也更加愿意选择有成就感的任务,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立刻怀疑自己选择“躺平”。同时,对于失败,也要引导青年人进行积极归因,但是失败和成功不同,成功的原因总的来说是单一的,可失败的原因却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失败,要进行不同的归因。如果青年人在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仍是失败,这时要归于外部的原因,使青年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我怀疑与否定,最终走向“躺平”。当外在条件良好,可由于青年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而失败时,要将失败归因于内部,让青年及时认清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外部的种种不公,最终选择“躺平”。总之,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引导青年积极归因,使青年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一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2.帮助青年人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事的判断。当个体具有完成某件事的能力时,自我效能感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8]。不可否认,绝大多数青年人的能力是无太大差异的,对于一般的任务,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可以完成,所以,青年人具备完成大多数事情的能力。可不少青年人明明具备能力,但总是无法完成任务、拒绝努力,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产生“躺平”心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评价低,表现为缺乏自信。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相反,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最终证明自己。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让其相信自己,摆脱“躺平”心理。

(二)引导社会辩证、理性看待“躺平”现象

“躺平”现象虽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就出现了文化危机,也不表明整个青年群体失去了担当。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是当前社会生活在一些青年人头脑里的正常反映。而且,口号式“躺平”、心灵式“躺平”与行动式“躺平”不同,前两种“躺平”对于青年人的发展反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然,社会生活的正常反映不代表它就一定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因为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管不顾,任由这种带有一定消极因素的“躺平”现象肆意横行,那么,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对有“躺平”现象的青年个体健康成长不利,还会影响整个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最终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对青年“躺平”现象应给予即时的关注,正确引导其发展。

(三)把对“躺平”青年的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看到青年人在呐喊“躺平”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要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喊声。“躺平”的根源在社会生活,因此当青年人的负面情绪产生和发酵时,首先要理解和包容并及时地疏导,教育引导青年人立足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同时要从引发“躺平”的社会问题入手,解决青年人在学习、求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青年人的奋斗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和环境,让更多的人乃至每个人都能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才能让青年人对这个社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而放弃“躺平”。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躺平”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要尊重和包容。对不同于主流文化的“躺平”亚文化的出现给予尊重,选择包容,做到不“禁”不“纵”——不禁止这种亚文化的出现,也不纵容它的消极影响。其次是要对“躺平”亚文化进行合理转化和融合。把“躺平”和敬业这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文化进行对比,大力宣扬敬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说明“躺平”亚文化的表征和弊端,让青年人明白敬业的价值和“躺平”的危害,使青年人能够在合理的竞争中做到敬业,然后得以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五)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

“躺平”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快速蔓延和流行,逐渐侵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腐蚀着青年人的身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影响青年人,让他们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例如,可以增建一些红色、廉政教育基地,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正能量的气息,切实体会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消极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

作为网络用户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年人经常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受到各种网络声音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生态的管理,筑好网络安全“铜墙铁壁”[9]。对于各平台上类似“躺平”的消极言语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从根本上杜绝不利于青年人成长的网络声音的出现,防止消极的网络声音影响青年的思想。与此同时,对正面积极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宣扬,让更多人听到文明的声音,增强文明的底气。特别是要多从正面宣传,突出平凡个体通过兢兢业业取得成功的事例,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看得到成功的道路。

还要极力宣传我们国家对引发“躺平”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治理成效、缓解资源不足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让青年人看到国家的用心和努力,明白这个社会正在慢慢变好,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代替“躺平”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否真正聚焦当代社会的舆论和精神潮流,能否直面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迷茫,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与否的最好验证。”[10]“躺平”亚文化的出现和流行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表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一些方面已不适应青年人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固步自封,那只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越发艰难。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有效提高话语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守正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真理性、政治性与思想性,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青年人而忘记自己的根本任务。创新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定要紧跟时代、紧跟社会的潮流、紧跟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同时深入分析青年“躺平”背后的社会现实与社会情绪,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话语进行合理加工,与人们最能接受的形式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躺平”青年的共情。例如,对于暂时性的疲惫和苦闷可以用“让我缓缓”“歇一歇”等语言代替“躺平”;面对迷茫、压力和竞争,则可以用“撸起袖子加油干”或者“两横一竖就是干”等充满干劲的话语代替“躺平”。

(七)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规划,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一级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人的自我实现主要体现在职业生涯中的实现,因此,想让青年得以健康成长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做好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年认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征去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岗位;帮助青年人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帮助他们根据就业单位、岗位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近期和长期的计划和目标,然后一步步地实现个人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青年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宝贵财富,所以,绝不能放任青年“躺平”现象的蔓延,否则,会导致本是嘴上的“躺平”演变成为行动上的“躺平”。要了解青年人内心真正的需求,畅通向上流动的通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而满足他们的需要,让青年人选择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词语去面对生活、释放压力,明白奋斗的意义,使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真正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猜你喜欢
躺平亚文化青年人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