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基于上海实践经验审视

2023-07-31 10:40王淑芳马丽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年人数字化数字

○王淑芳 马丽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智能科技的快速变革,数字化已成为人们新生活方式的时代“红利”,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数字化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据2021 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 亿[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50 岁及以上网民(含60 岁以上)总数已经达到了26.8%,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约为1.18 亿人,占比为11.5%[2]。我国60 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9.4%,较全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20个百分点。从这两项数据可以推算,当前我国仍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遇上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的发展现状,银发“数字鸿沟”成为横亘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堵无形之墙,急需探求弥合“数字鸿沟”的解决策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 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2 年)以及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2020 年),强调切实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下的合法权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老年教育作为提升老年数字素养的积极策略,成为新时代老年人数字化学习直观有效的形式,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也成为数字化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数字化课程也不断从原始的课程资源(如数字化教材、电子音像制品、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等)发展到课程本身(如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有学者提出数字化课程是强调在信息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先进的课程理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以学习者的知识创造和思维发展为中心构建的网上教学课程[3]。数字化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强调技术的应用或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关注到课程中的人,包含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4]。因此本研究基于对上海市老年教育相关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案例的搜集和整理,聚焦数字化课程相关的技术应用、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实施形式及数字化课程实施的主体,探索上海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经验,从而深化和推进老年教育的数字赋能,提升老年人数字化学习能力,助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为老年人创造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特征的老年教育课程新图景。

一、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剖析

疫情加剧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人在智能化社会下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个方面。与年轻一代的“数字原住民”相比,老年人面临巨大的数字差异,这严重影响老年人融入便捷的生活方式。老年教育作为助力实现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有效举措,其数字化课程建设成为关键之举。然而,在探寻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中,老年人自身的学习障碍、数字化课程师资的欠缺、社会刻板印象等方面的现实困境,阻碍了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有效开展。

(一)老年人自身的生理性数字学习障碍

相对于传统老年教育课程,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是依托于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快捷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提升老年学员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对于老年学习者而言,“今天学,明天忘”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数字化课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还是熟练掌握数字化技能,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状况、心理接受度和知识文化水平,尤其数字知识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记忆力、视听觉能力和行动力等方面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数字化课程开展中,老年人的数字化信息浏览和使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灵活性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老年人自身因素所产生的学习困难,加上一些数字化设备的适老化程度不够,老年人对新技术的使用可能会持有“保守”态度,总是会有“智能技术只适用于年轻人”的刻板印象[5]。年龄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老年学习者“学习接受能力下降、学习反应速度降低”[6],让老年人对数字化学习产生无力和抵触,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直接制约了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有效推进。

(二)数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

老年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合理化是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机构中师资队伍仍然面临着专业基础薄弱、专兼职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师资标准准入制度仍待建立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下,老年教育的新载体逐渐普及,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查阅课程资料和接受学习已经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亟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信息素养的老年教育教师,以满足老年学习者对数字化教育的需求。

从现有老年教育师资的建设情况来看,老年教育教师队伍的准入标准和培养体系缺乏及时更新的问题。这导致现有的老年教育教师在实施开展数字化课程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无法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授课方式简单、内容缺乏创新,以及忽略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独特性和体验感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老年学习者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也对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由于老年教育相关机构缺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和准入标准,使得老年教育教师的能力有限,难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无法充分挖掘和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

(三)将老年人“边缘化”的社会刻板印象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尊老爱幼”社会认知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在生理和社会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被视为社会“边缘者”,需要得到社会保护。同时,社会中还存在对老年人群的偏见和一定程度的年龄歧视,认为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担,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发展的压力,导致人们持有消极的老年观。

此外,技术的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因为一些技术设备的设计忽略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欠缺适老化的考量。这不仅加深了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偏见和年龄歧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技术服务向老年群体的渗透。老年人难以融入当前的数字化生活,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老年人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形象容易使他们对数字化、信息化环境失去归属感、平等感和安全感,从而导致老年人触网率低,社会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对老年人群的渗透力弱,阻碍了数字化课程平台的搭建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融通。

二、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上海经验透析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据数据显示,上海市户籍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53.49 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6.1%;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82.44 万,占总人口的25.9%[7]。与我国其他大多数地区相比,上海市是全国最早关注老年教育和较早开展老年教育的省级行政区[8]。上海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对老年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以及老年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对全国各地区的老年教育实施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鼓励发展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9]。本文通过对上海各区老年学校相关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的学术论坛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共收集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普陀区、虹口区、闵行区、长宁区等包含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内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发现各老年教育相关机构通过探索发展,已从数字化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式、师资队伍、课程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了上海市数字化课程建设经验和发展思路,为老年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创新数字化课程辐射渠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致力于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此,一方面组建直播室、开发直播课堂,以丰富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为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海市注重开发老年学习者喜闻乐见且能助力老年学习者融入社会生活的学习内容,通过邀请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党史学习”“科学素养”“健康养生”“文化艺术”“隔代养育”等多个系列的主题讲座,以及“智能出行”“玩转手机”等智慧助老系列课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拓展老年人数字化学习途径。主要通过搭建线上人文行走平台、创建网上读书学习小组、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激活静态的课程内容,开发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扩充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库,并拓展老年教育课程辐射渠道。

此外,上海市老年教育注重建设数字化学习共享平台。老年大学及其他相关机构通过社会其他组织机构合作,注重将不同的学习平台资源加以整合,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并通过上海学习网、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各个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等平台进行了公益分享,实现线上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数字化课程实施新模式

为满足广大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上海市老年教育相关机构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开班形式,探索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新模式。为了贯彻落实《上海市老龄事业“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相关老年大学(学校)寻求依托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如钉钉网、腾讯会议、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平台引导老年学员开展网上学习。通过构建“智慧场景”“乐学大讲堂”“空中课堂”“银铃课堂”,搭建“上海学习网”“上海老年教育慕课”“云视课堂”“老年人学习网”“指尖上的老年教育”等市民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直播课教学、录播课、微课的制作,将线下课程移到云端,开展线上直播或录播回放课,帮助老年人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丰富老年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如上海市长宁区推出了仿真交互系统,为老年人开展沉浸式学习。长宁区开发了“智能手机随心学”“老年智能生活”两大板块内容的数智生活沉浸课堂。同时,搭建了智慧学习场景,推进建设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康养、智慧客厅、智慧创新等一系列场景化的学习空间。

基于老年人数字素养整体偏低,数字化学习的效果需依托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探索线上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同时,注重线下时段教师与学员进一步交流互动,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以“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大手”的形式在线下课堂中广泛开展《智能手机应用》《手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手机App 程序安装应用》《手机安全管理应用》《手机智慧生活应用》等技能实操课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课程内容来拓宽老年学习者视野和满足不同层次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以助力老年学习者掌握智能化设备生活的基本技能,并赋能老年人数字化学习。

(三)培育数字化教学团队,提升数字化课程师资建设质量

老年教育教师是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实施的有效开展,上海市老年教育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老年教育师资培训,组建专门的数字化师资队伍。具体举措包括以老年大学(学校)为牵头,在老年教育相关机构中开展定期全员培训、集中培训、分层分类培训,以及不定期的教研沙龙等途径,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在线授课、直播教学、指导学员在线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保证老年学员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

随着老年教育课程实施途径的多元化,尤其是线上课程实施方式成为常态化发展趋势,上海市老年教育相关机构对专兼职教师如何使用腾讯视频、钉钉等直播软件的安装和操作,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以确保相关教职员工掌握线上授课的基本操作。此外,老年大学(学校)还会通过与高校、社会等其他组织机构进行合作,以充分挖掘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育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老年教育信息技术团队和技术骨干团队。通过对老年教育师资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数字素养以及挖掘专业人才,使得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展更具专业性,以更好地助力老年人实现跨越“数字鸿沟”。

(四)推进“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搭建数字化课程协同管理系统

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不仅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数字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还需要全程贯穿于数字化课程的顶层设计和管理的完善。在助力老年人数字化学习方面,上海市不仅在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设计上紧跟社会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整合数字化课程资源,同时在课程管理上,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搭建数字化课程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提升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管理水平。

自2022 年11 月起,上海市启动“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通过“压茬式”的推进,致力于实现社区(居村委)全覆盖,全面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此外,上海市建设了“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全市各老年教育机构提供包括课程、教室、教师、学员、报名等在内的信息化教务管理功能,以实现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内容实施的数字化管理[10]。相关老年大学(学校)也开发学校自身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并不断升级其平台系统,与市老年教育信息中心进行工作对接,对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安排、学员数量、学习情况等数据进行上报,以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同时,打破各区之间的数据壁垒,从而实现全市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师资力量、老年学员的数据共享,促进上海市老年教育信息化便捷管理。为了使教师充分掌握线上课程管理流程,上海市老年教育相关机构针对教师的信息化管理开展专业化培训,以促进形成数字化课程管理常态化。

此外,有些老年大学还专门对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管理经验进行总结,通过经验归纳,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线上课礼仪规范,包含上课签到、课堂反馈、师生互动、课程结束等,使线上授课形式更加规范化,老年教育数字化课堂开展更有效率。

三、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突破路径探析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老年人提出的新要求,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需要引导老年教育相关机构不断完善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基于上海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经验特色,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立足于老年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着力点,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关键,以课程评价完善为保障,以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为支撑等方面出发,提出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建设策略,以助力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促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一)着力创新: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形成数字化课程实施新机制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为促进实现积极老龄化,以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老年教育需要不断扩大其辐射范围,更加彰显其普惠性。老年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变革,探索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新机制。在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需要创新实施方式,以使得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推广性强,使更多老年人得以受益。

基于上海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实施的建设经验,线上学习课程可以弥补线下课程实施的不足,通过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将有限的课堂容量扩充,有效解决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使老年教育课堂彰显开放性。同时,打破老年学员学习的时空限制,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将“线上+线下”融合的老年教育课程实施机制常态化,推动老年人学习教育场景的构造,打造智能化的教室和课堂,通过外在环境和资源的整合,实现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学习手段、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的信息技术交互融合,培养老年人在线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以促进形成老年教育课程实施新机制。

(二)关键培育:强化教师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水平

在老年教育发展中,数字化既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成为催生老年教育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和意识是实现数字化课程开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上海老年教育的经验,强调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网络的全覆盖。老年大学(学校)自身主动打造校园智慧教室,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这将营造智能化、沉浸式智慧学习场景,营造浓厚的数字化校园和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老年教育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参与意识,让他们在老年教育课程实施中主动融入数字化相关内容。

要加强老年教育教师的数字赋能,还需进一步规范老年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并建设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的培养体系。例如,在老年教育机构中,可以通过研制数字化教师的培养标准,同时制订数字化卓越教师的培训计划,加强对老年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培训,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还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主动应对数字化所带来的新挑战,例如开设直播课程、数字课堂,积极组织老年学员参与数字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升老年教育教师的数字化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优化保障:夯实数字化技术,更新在线课程评价管理系统

为了促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实施效果,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老年教育课程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数字技术来优化老年教育线上课程的管理。例如,上海市的老年教育相关机构在融入数字化过程中始终遵循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通过创新学校教育理念,推动数字技术赋能老年教育,加强本校的数字化技术,以促进教学改革为目标,倡导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老年教育急需开放教育机构的业务与技术支撑,可为数据统计、远程收视、数字课程制作等提供有效、可用、可述的支持,从而有效优化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从上海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经验出发,在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并打造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一整套线上线下数字化课程管理系统,规范数字化课程共享、数据分析、资源的整合,及时给予反馈,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课程,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设计能力并保证老年学员的课堂参与率。同时,需要不断优化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评价管理系统,以保障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支撑: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保障数字化课程资源供给

当前,老年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中仍存在由于资源供给不足,这制约了老年教育内涵式发展。老年教育资源整体上供不应求,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尤其突出。这种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老年教育发展未能及时跟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进行调适[11]。老年教育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资源整合,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建设,要求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基于上海经验,应在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中,为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强调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支持作用,通过电视台、微信号、抖音等视频软件,创新老年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机制,开发老年教育慕课平台,为老年人开通专门适合其终身学习的“云课堂”学习通道,建设老年人专属的课程学习平台,以持续维系资源的整合和更新,从而保障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

同时,在老年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鼓励社会各级各类单位或个体积极参与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引入除了政府扶持和老年教育机构自身外的第三方优质力量,积极开发各具特色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如智能设备的应用、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等。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普适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发展,以进一步扩充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满足老年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成为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综合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通过数字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师团队的培育、多方合作推进数字全覆盖,以及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培训和推广,推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创造具有包容性、普惠性特征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新图景,提升老年学习者的数字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老年人数字化数字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