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探析①

2023-07-31 08:34夏思永
关键词:高质量体育服务

夏思永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 401520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 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凸显了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体育发展领域, 体现为人民体育主体性的确立, 即凸显人民是体育发展的“中心”[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体质健康的认知不断提升, 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项目内容、运动方式和个性化的需求等方面也在发生改变, 因此,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的科学论断之后, 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诠释.这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决策, 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多维思考, 为我们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3].其突出的特征为: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对于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 第一, 强化发展的理念性.发展理念将从根本上决定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新发展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 以充分满足人民对公平、优质、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价值导向.第二, 注重发展的过程性.在个体需求方面: 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观照人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特点; 在宏观需求方面: 促进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 全面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支撑要素以及做到保障条件的全面和有效性.第三, 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体育供给体系, 其高质量就是要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需要, 不断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2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新的主题和新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4].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

历经70多年的奋力发展, 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等相关目标和要求,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 与2014年监测相比, 各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

2.1 国民体质达标率方面

据统计, “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4%, 与2014年监测相比, 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其中3~6岁幼儿合格率为94.4%, 20~39岁成年人为87.2%, 40~59岁成年人为90.6%, 60~69岁老年人为91.4%; 男性为88.8%, 女性为92.0%; 城镇为91.1%, 乡村为89.3%”[5].

2.2 全民健身活动方面

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持续增长.“2020年, 7岁及以上居民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67.5%, 与2014年调查相比, 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增长18.5个百分点”[6].②各年龄范围参与体育健身项目呈现多元化特征.“幼儿和7~18岁儿童青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是: 跑、跳、自行车、体育游戏、骑滑板车、跳绳、篮球、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成年人的运动项目中, 健步走和跑步的参与比例排在前两位, 分别为22.7%和19.8%, 其他依次为羽毛球(8.9%)、骑自行车(7.3%)和篮球(5.4%)等.老年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健步走, 占比41.6%, 其他依次为跑步(14.7%)、广场舞(8.0%)、骑自行车(3.8%)和羽毛球(3.1%)等.老年男性参加乒乓球和登山的比例较高, 老年女性参加广场舞和健身操的比例较高.老年人力量锻炼的参与比例男性为7.1%, 女性为3.1%”[6].

2.3 健身服务供给方面

①体育活动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公园内场地进行体育健身的比例分别为26.9%和9.0%.与2014年调查相比, 分别增长8.5%和3.6%”[6].②健身指导服务方面: “体育健身指导的成年人与老年人比例分别为68.5%和44.5%.与2014年调查相比, 分别提高13.5%和3.7%”[6].③全国运动场地统计: “2022年以来, 全国有体育场地397.14万个, 体育场地面积34.11亿m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 m2.其中: 基础大项场地(田径场、游泳池)18.92万个, 场地面积 10.01亿m2; 球类运动场地248.10 万个; 冰雪运动场地2 261个, 场地面积0.77亿m2; 体育健身场地(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房)92.93 万个”[7].

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是公共体育服务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抉择.

首先, 人民对体质健康高度的关注和对高效且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愈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科学谋划、不断推动体育事业改革深入发展.2014年,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而且这也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将体育事业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体现.如今, 体育不再仅仅是争夺奖牌数量的多少, 体育的内涵和外延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广阔, “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 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8].

其次,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赋予的时代使命.悠悠民生, 健康为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而言, 如果不以人民为中心, 不能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 不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那么这种公共服务无疑将丧失以人民为主体的根基.因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 到全民共享, 以此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并充分发挥该体系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最后, 实现体育强国之梦.体育强国之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共同夙愿.从1908年《天津青年》发出的“奥运三问”到1984年新中国首次正式参加夏季奥运会, 再到北京2008年、2022年成功举办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以来, 历届奥运会奖牌总数持续保持世界前列.这些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取得, 是几代中国人为建设体育强国而努力拼搏、砥砺奋斗的结果.当前, 我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 “勇毅前行”仍然是不变的主题.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越发凸显.

3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性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殊性, 同时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特殊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成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性.

3.1 深入理论研究, 引领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是要提炼、总结公共体育服务在理论与实践中已经取得的成绩, 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从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来看, 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在相关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已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面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还需在公共体育服务顶层设计、标准化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区域发展均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是要立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实际,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这就要求体育理论研究者要勇于面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把握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助推公共体育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健康轨道.

三是要主动与国际接轨, 借鉴域外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对外全面开放的力度加大, 就公共体育服务而言, 既要坚持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符合国情、民情的创新, 同时也要自觉与国际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接轨, 不断丰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2 深化改革, 坚持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理念与价值选择

早在2011年10月, 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强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9].显而易见, 着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 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确保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理念与价值选择.要整体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可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思考.

在思想理念层面: 其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依靠人民, 坚持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 其二, 尊重人民在公共体育事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人民在公共体育事业建设中充分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其三, 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健身、健康长寿的实际需要, 形成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和公共体育文化生活空间, 促进人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取向的思想认同与行动的协调统一.

在制度建设层面: 一是坚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主体模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模式主要包括国家、市场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国家作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主要承载者, 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 是政府提供社会服务职能中的一部分, 其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是面向社会每一个个体的服务; 二是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和社会的参与机制, 在政府的引领下,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倡导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以期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同需求, 从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三是坚持公平性原则, 逐步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发展的进程中, 要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 统筹城乡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 提出相应的供给路径, 构建出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践行体系.

在现代技术运用层面: 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平台, 推进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建设.2020年10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10].随着我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 政府治理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数字化政府的功能与作用也日趋明显, 已经或正在成为创新型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因此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首先, 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公共体育服务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的数据集合, 建立有效的政策评估体系, 建立畅通的民意反馈渠道, 进而精准识别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供给提供具体化、标准化、清晰化的工作方向.其次,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决策.智慧决策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环节, 它联结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两端, 为保障公共体育服务高效供给, 以及满足需求主体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需求, 通过海量的数据标注和分析建立模型, 科学地提出有效的数据动态平衡解决方案.

3.3 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社会支持体系

面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激发服务体系内生动力, 促其内涵发展, 同时系统外部社会条件的保障性支持也至关重要.构建优质的社会支持体系, 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3.3.1 完善对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法治保障

在建立健全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进程中, 必须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用以规范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科学、有效的运行秩序.在国家、市场以及社会3个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方面, 一方面, 政府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的主导者, 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和行动引导; 另一方面,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发展的进程中, 不同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政府加以规范和协调.因此, 在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中相关的制度与工作程序, 以及供需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 应以法律形式确保其顺利实施.否则, 难以为继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期性、公平性、效率性和规范性等的有效执行.目前,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立法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之中, 因此, 抓紧完善立法, 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 是现代公共体育服务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3.3.2 构建多元治理生态圈, 形成协同共治新格局

在强化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保障职责的同时, 也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在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中的角色担当和功能支持, 构建多元治理生态圈, 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展的共建共享多元供需格局.公共体育服务要立足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这一大的生态系统, 在社会新发展态势下, “自觉重构与多元主体的关系, 充分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 主动接受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推动形成多元治理、协同共治”[11]的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3.3.3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监管制度

完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行政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辖区内的公共体育服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的人民评价和反馈机制, 做到公共体育服务与人民多样化的体育诉求目标不错位、需求结构相对称的良好工作局面, 最大限度地使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和运行全方位与人民的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和体育康养等方面的意愿紧密结合.同时, 引入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第三方测评机制, 及时反馈测评信息, 督促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

3.3.4 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 将对提供者实施行为的目标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科学的评价支持体系是保障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与发展有激励、调控以及导向等功能和作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支持体系, 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特定价值取向指导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因此, 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实施标准评价内容的价值取向上, 要保障其公共性、服务性、公开性等基本性质, 最终体现在: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规定的实施标准及需求方对质量要求的效果; 二是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测评标准的价值取向体现上, 应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合理; 三是在评价主体上, 要从政府督导的单一主体转向在政府督导下, 实施单位、管理单位自评以及社会参与监督基础上的多元评价主体, 建立多元主体共评、共建和共享的机制.

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路径.在我国从体育大国进入体育强国的新发展阶段, 人民对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而我国目前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仍存在着与时代发展趋势不适应、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 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 不断深化改革, 特别是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运营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等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创新, 为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育服务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