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30 01:26:18寇小娜呼瑞平曹绣彩安芳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出血

寇小娜,王 燕,呼瑞平,曹绣彩,安芳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3)

偏瘫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颅脑血管局部破裂出血,会对支配肢体活动的中枢神经造成压迫,致使出血侧大脑对侧上、下肢体功能出现障碍[1]。据统计,脑出血后合并偏瘫患者为60%~80%,严重影响日常行为生活[2]。基于疾病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在积极接受相关治疗的同时,患病后还需坚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与自我管理[3]。但传统康复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采取相关康复护理措施,患者被动接受形式,忽视在疾病康复与管理中主导地位[4]。而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通过运用认知调节中的应对与威胁评估,对患者行为转变加以解释,纠正既往不良行为的同时,调动患者内在动机,提高患者临床康复护理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5]。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我们对47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中脑出血偏瘫诊断标准者[6];②年龄>18岁者;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病理性骨折、肢体残障者;②合并出血性倾向疾病者;③合并心、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将单数作为对照组、双数作为干预组各47例。干预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8.44±3.51)岁;偏瘫:左侧24例,右侧23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9例,大专及以上1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64±1.42)分。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68.63±3.52)岁;偏瘫:左侧26例,右侧21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1例,大专及以上16例;NIHSS评分(18.59±1.46)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护理3个月。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脑出血偏瘫疾病相关知识、医院内环境、科室规章制度等内容,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与放松;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床下功能康复锻炼。护理人员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沟通方式,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康复护理管理完成与病情变化,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康复护理管理的适当调整,嘱患者按时复诊。

1.2.2 干预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时间3个月,具体内容如下。①易感性与严重性:强化脑出血偏瘫患者对于疾病严重性、危险性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干预内容: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初期,将脑出血偏瘫疾病成因、不良因素、典型症状、治疗干预等疾病相关知识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意义与重要性等内容,采用PPT、视频演示及健康手册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内容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对患者进行提问,及时反馈疾病知识情况,在纠正患者自身存在错误认知同时,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与记忆,每次30~45 min,每周1次,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②内部、外部收益:激发患者自主护理管理与康复行为的内在动机。干预内容:护理人员以热情、亲和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嘱患者跟随护理人员口令,保持全身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将大脑中思想进行完全放空,使患者在护理人员创造的安静、舒适的居住氛围下,保持冥想状态5~10 min。引导患者阐述自身影响心理状态的不良因素,护理人员从旁认真倾听,并站在患者角度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指导患者通过聆听音乐、阅读报纸、观看娱乐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偏瘫已成事实,协助患者对脑出血后躯体偏瘫的正确认知,并对自身产生的负性情绪给予客观评价,通过积极参与康复锻炼与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自身机体功能水平。③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提高患者护理管理行为与康复锻炼等完成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干预内容: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规律进行药物服用,告知其勿擅自进行药物剂量增减。以易消化、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为主,遵循少量多餐原则,禁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将脑出血偏瘫相关康复护理内容与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告知家属在患者康复护理管理与锻炼中的重要性,鼓励其主动与患者进行谈话,共同回忆既往愉快记忆与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密切关注患者心理与躯体变化,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最大可能给予满足,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同时,使患者感受来自家庭亲友的陪伴与支持,满足患者爱与归属感需求,激发患者自身求生欲,每次30 min,每周1次。邀请同病种自我康复护理管理效果较好且长期坚持健康行为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使患者认识到规律且坚持地治疗与自我康复管理,对自身病情状态有良好改善作用。④反应代价: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少在进行日常管理行为中的障碍或不便。干预内容:a.主动被动活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膝肘关节屈曲伸直、指趾关节回握张开、髋关节外展内收等四肢关节与肌肉的被动活动,每次10~15 min,2次/d。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踝泵运动、上肢伸直屈曲等主动运动锻炼,每次10~15 min,2次/d。b.坐位。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床边端坐3 min、床边站立3 min、原地踏步2 min等康复活动,3次/d。c.病室内活动。在家属或护理人员搀扶下,指导患者手扶床档、窗台等进行缓慢行走,每次5~8 min,3次/d。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心率、呼吸变化情况,若其感觉劳累需停下休息。d.日常行为。鼓励患者进行洗脸、进食、穿脱衣物、大小便等日常行为操作,3次/d。e.走廊活动。在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于笔直且平坦的走廊处以中等步行速度行走,每次10 min,3次/d。f.爬楼梯。在安全陪护下,鼓励患者自主进行上下楼梯的攀爬,2次/d,在活动过程中,至少有1名家属或护理人员从旁陪同,避免发生跌倒意外事件,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①疾病感知:于入院1 d、干预3个月后,借助中文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CIPQ-R)评估两组疾病感知,包括疾病周期性20分、疾病急慢性30分、疾病同一性14分、情绪陈述30分、治疗控制性25分、个人控制性30分、疾病相关性25分、严重后果30分8个维度,总分0~2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疾病感知越差,Cronbach′s α为0.913[7]。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Mendelson 等[8]研制的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主要包括锻炼监测依从(4项条目)、寻求建议依从(5项条目)、身体锻炼依从(5项条目)3个维度,共14项条目,每项条目满分4分,总分0~56分,分数越高表示锻炼依从性越好,Cronbach′s α为0.845。③肢体功能: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简式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评估两组肢体功能,包括上肢(0~66分)、下肢(0~34分)2个维度,共50项条目,每项满分2分,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Cronbach′s α为0.824~0.879[9]。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CIPQ-R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IPQ-R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A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A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疾病感知水平提升中效果良好[10]。疾病感知又称疾病解释,是患者对疾病或临床治疗适应过程中,根据自身既往应对认知或经验,对现阶段症状或现象进行理解或评估的过程[11]。疾病感知存在偏差,加重患者对疾病治疗恐慌抗拒负性情绪,降低其临床护理治疗配合依从度,导致患者自我护理管理意识及行为缺乏,不仅延长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时间,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将医护人员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初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出血偏瘫疾病知识与康复锻炼相关健康内容,以形象化、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过程充分了解,强化患者自身正性感知[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CIPQ-R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全面正确的疾病知识,明确自身在术后自我康复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与主导者地位,激发护理管理的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联合患者家属充分发挥爱与归属感需求满足及社会支持作用,缓解患者恐慌、焦虑等负性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与机体康复的自信心,从而实现指导与监督目的,确保自我康复护理管理的完成效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EA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人员在保护动机理论的协助引导下,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发放资料、健康教育等形式,提高患者对脑出血偏瘫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强化其对自身采取健康行为利于疾病预后的意识,由既往被动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转变为主动自觉[14]。同时,借助患友现身说法,纠正患者在自我康复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错误认知,协助患者明确只要坚持锻炼与康复管理,其躯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可逐渐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治疗的依从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渐进式功能康复锻炼,对神经营养与患侧肢体外周血液循环产生刺激,有效激活上下肢本体感知觉功能,避免肢体肌肉功能萎缩,加强肌肉收缩与舒张能力,在扩大肢体活动范围的同时,提升肢体协调性,改善肢体功能[15]。

综上所述,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强化脑出血偏瘫患者疾病感知,提高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改善肢体功能。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