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徐灵华,周 玲
(1.上饶卫生学校 江西上饶334600;2.上饶市广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上饶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母乳是婴儿营养的最佳来源,提高母乳喂养率可以为妇女和儿童提供短期和长期健康益处[1]。当前,我国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且部分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较缺乏。据调查显示,我国2019年6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2]。初产妇是我国孕产妇的主要生育群体,初产妇因首次分娩,受生理疼痛、认知经验不足、担心哺乳问题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快速适应母亲角色,导致母乳喂养意愿较低从而造成母乳喂养率低下[3]。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健康教育理论护理干预模式,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持续时间尤为重要。赋能教育护理干预从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出发,强调通过教育让患者掌握病情管理的主动权,激发患者潜能,维护患者健康及改善患者自我行为,在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得到应用[4]。2021年7月1日~2022年7月1日,我们对36例初产妇实施赋能教育护理干预,为母乳喂养的干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7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次分娩年龄≥18岁者;②单胎、足月妊娠分娩且分娩出健康婴儿者;③身心健康、状态良好,可正常交流且依从性良好者;④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②既往有乳腺疾病史或手术史者;③受教育程度较低及依从性较差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年龄(27.7±2.4)岁,体重(61.3±2.1)kg,孕周(39.1±0.4)周。对照组年龄(28.0±2.5)岁,体重(61.0±1.7)kg,孕周(39.3±0.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安慰,确保母婴处于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制订产妇信息表:详细记录产妇对母乳喂养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使用开放式提问方式,通过全面评估方式明确护理问题及产妇对新生儿常见问题知识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②心理辅导:帮助产妇理解产后抑郁症的危害、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及时给予产妇心理关怀,与产妇交流喂养相关的话题;对产妇进行鼓励和支持,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并积极疏导负性情绪。③认知干预:指导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母乳喂养的利弊及母乳喂养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了解其顾虑,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同时医护人员通过临床演示指导或列举既往成功的案例等,丰富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体验与认识。④行为干预:专业护理人员亲自教授产妇母乳喂养方式,如喂养姿势、体位、催奶挤奶方式、婴儿含接姿势和喂养用物,以保证哺乳的正确性。此外,保证乳腺管疏通与清洁,应注意指导初产妇手工按摩方式及护理方式。⑤哺乳期院外随访:构建出院新生儿母乳喂养随访清单,待初产妇出院后,由责任护理人员采用电话或微信视频等形式进行每周2~3次的随访工作,充分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所遇到的相关问题[5]。及时展开针对性指导工作,并告知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电话联系责任护理人员。
1.3 评价指标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自制的母乳喂养认知程度评定量表和母乳喂养技能掌握度评分表,对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母乳成功喂养率进行测评。母乳喂养认知程度评定量表包括健康心理认知、母乳喂养意义、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等。总分为100分,得分90~100分为全面掌握,60~89分为部分掌握,<60分为未掌握。母乳喂养技能掌握度评分表包括母乳喂养体位、姿势、挤奶方法、吮吸、乳头类型、哺乳舒适度、哺乳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技能掌握度越高。母乳喂养率(%)=调查前24 h接受母乳喂养例数/总例数×100%[6]。
2.1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母乳成功喂养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母乳成功喂养情况比较[例(%)]
母乳喂养是喂养新生儿的自然方式,给婴儿提供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7]。目前,一项WHO关于努力促进和维持母乳喂养的全球战略已启动,该战略体现营养在生命最初几个月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在实现最佳健康方面所起的根本作用[8]。然而,尽管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最佳喂养形式得到认可和预期,但全球母乳喂养率尚未达到实质性水平[9]。赋能教育通过为患者提供知识、技能与资源,授权患者积极参与临床决策,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责任意识,从而主动学习,改善不利处境。为初产妇提供赋能教育,能够激发产妇自我管理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明确自我管理责任,有利于增加其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与自信心,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率。目前,在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临床自我管理中具有可观的应用空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技能评分、总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可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水平。可能原因是通过赋能护理,一方面可改善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意图和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念。通过加强沟通,医护人员可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及切实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提供更符合产妇需求的健康教育信息。针对误区做出有针对性的纠正,为初产妇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相比于既往简单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更能激发产妇主动学习和接受信息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讲座、实用的母乳喂养视频、模型演示和小组讨论、动作示范等方式,有助于提高产妇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产妇做出行为改变的护理模式。此外,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及时发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影响产妇情绪的具体问题,与产妇共同应对,进一步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决心和热情,为依从母乳喂养创造条件。初产妇具有较高水平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继续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
史立晖等[6]研究表明,在围生期开展全面的母乳喂养赋能行为综合干预,通过帮助孕产妇了解并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母乳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将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中,能够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而直接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实施赋能教育护理干预,产妇可能会主动总结、规划和落实自己在母乳喂养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健康需求,并紧紧围绕提高母乳喂养率这一最终目标,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并解决初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问题,告知母乳喂养的益处,并指导如何正确储存母乳,避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停止母乳喂养。在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向初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方法和重要性,产妇及家属学习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制订喂养计划,进而有效提升初产妇母乳成功喂养率。对大多数初产妇而言,只要有足够的信息、家庭、社区和医疗保健系统的支持,就能维持母乳喂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