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了解设计心理学与儿童书籍设计的关系,探讨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奠定理论基础。基于设计心理学与书籍设计的概念,分析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他们对书籍设计的需求,进而确定设计心理学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发现,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书籍设计可以显著优化儿童的阅读体验,促进其认知发展。合理的信息呈现和可视化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概念,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入互动元素和多感官体验,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其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记忆效果。因此,设计师应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设计出能与儿童互动的书籍。要在封面设计、内页设计、机关设计、色彩设计、印刷与装订设计等方面创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优化他们的阅读体验,促进其认知发展,并辅助增强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和理解能力。此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儿童的需求。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儿童;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5-0-03
0 引言
在当代社会,儿童书籍扮演着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角色。然而,设计优秀的儿童书籍并非易事。仅仅实现故事情节和文字的传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求。设计心理学为儿童书籍设计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策略,儿童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并促进其认知和情感发展。文章探究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书籍设计,旨在为设计师提供有关儿童书籍设计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策略,以推动儿童书籍设计创新和发展。
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学科,结合了心理学、生理学、设计学等学科原理,通过研究用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为用户设计出满足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将人作为关注的重点,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因此產生[1],设计心理学也应运而生。
最早在设计中引入心理学的人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①,他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了《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等著作,阐述了心理与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对设计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设计心理学要求设计师将设计与用户的心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目标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将不同人不同的心理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从而得到用户情感与思想上的认同。设计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书籍设计、产品设计、界面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师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吸引力强、易用性强和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如今,设计心理学已成为设计师的必修课。
2 书籍设计概述
书籍设计是一本书从平面设计原稿到立体成书的过程,涵盖封面、插画设计和扉页三大要素。书籍是平面的,更是立体的,包括许多层次。封面、封底和书脊的三面是读者最先看到的东西,会影响人的第一印象。封面设计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应合理运用色彩搭配、文字排版、大小对比等,既要做到与书籍主旨内容相符,又要能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2]。例如,设计师陆智昌②在为杨绛先生的著作《我们仨》制作封面时,将皱巴巴的竖条布纹纸与怀旧感强的绛黄色搭配,封面写了三个人的乳名,正如三个人团坐在一起,“温暖得让人流泪”,让人触摸到书本时就能感受到隐藏在封面下的喧嚣和沉吟。
扉页一般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等,内容和封面相似,但相对于封面而言,扉页宜简洁而平淡,不能喧宾夺主。所有平面都要以一种连续不断、创造美的方式来设计。因此,用建筑设计类比书籍设计最为合适。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是静止的艺术,但通过布局隔断,它可以创造节奏,形成独特的流动感。书籍设计则通过封面、扉页一步步引导读者阅读正文。
在设计活动中,提高书籍艺术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正是优秀的书籍设计。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不断提高,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只有阅读功能的传统书籍设计。通过巧妙的排版、配色和字体选择等,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与书籍内容相匹配的氛围和情感,进一步增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这种整体创新设计使书籍不再仅作为内容的载体,而是将书籍打造成了一个艺术品。
3 儿童书籍设计中的设计心理学
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创新的封面设计、异化的外形设计、巧妙的装订技术、材料的特殊使用和其他设计方面都可以在儿童书籍中发挥重要作用。优秀的书籍设计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儿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满足儿童的心理、情感需求,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中国图书出版业主要面向普通大众,儿童领域的图书设计尚未得到充分开拓。相较于欧美地区,中国在儿童书籍设计上起步较晚,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意识到儿童书籍与成人书籍之间的差异,开始重视儿童书籍的设计出版,但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中国的儿童书籍设计大多遵循传统的书籍设计原则,沿用了成人书籍的常规设计方式,用左右翻页的方式引导儿童的视觉动线③从左至右,浏览插图及文字,即在阅读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阅读,其他感官并没有充分参与。这种传统的书籍设计方式在儿童书籍设计中并不适用,年龄较小的儿童心智尚未成熟,阅读兴趣尚未形成或尚在形成过程中,以视觉阅读占主导地位的书籍设计方式难以很好地激发儿童的探索欲。因此,探索更为多样化的设计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摸清儿童的心理,大胆创新,这样儿童才能通过启蒙读物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设计心理学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要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与审美的优秀书籍,必须真正了解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情感心理需求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主题的选用应十分谨慎,以引导教育题材为主。确定好内容和主题,再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进行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设计、内页设计、机关设计、色彩设计、印刷与装订设计等,旨在使儿童从书中获得启发,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
4.1 设计心理学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优秀的封面设计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儿童的视觉感受相较于成人更为敏感,因此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尤其重要。富有表现力的精彩的封面设计能够突出该书的艺术性。考虑到儿童尚处于智力发育阶段,儿童书籍封面设计应在简单明确的基础上融入源于儿童心理的独特创意,从而吸引儿童,培养儿童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增强其阅读的主动性,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以日本作家长谷川义史的《我可不怕打针》为例,儿童在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往往会被上面做着夸张表情的儿童所吸引。该书采用涂鸦手绘风格,童趣十足,简单的人物和物品直观地向儿童传达出书的内容。另外,考虑到儿童的阅读能力不足,封面文字简单且显眼,“不怕打针”也与“流泪”形成反差,以吸引儿童主动翻页去了解书的内容,启发儿童展开想象。
4.2 设计心理学在内页设计中的应用
考虑到儿童处于智力发育的初期阶段,阅读能力有限,理解力和洞察力也不足,儿童读物的内页设计应该采用可视化的方式,用图形、箭头、线条等引导儿童的视觉动线,这样其在翻页时就能进入阅读状态,从而流畅地阅读[3]。英国艺术家玛格丽特的《淘气的泡泡》一书,为展现出泡泡的淘气,捕捉到泡泡向上移动的感觉,图像和文字的布局都被设计成波浪形,富有流动感,引导儿童的视线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跟随图像和文字移动,和泡泡一起开始一场探险。
书籍内容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所以儿童书籍设计应建立在儿童认知模式的基础上。儿童往往具有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更善于理解图画内容,因此在设计中可使用更多的图形材料,并增加少量的文字,便于其直接阅读。
4.3 设计心理学在机关设计中的应用
儿童书籍设计不局限于平面设计,还可以包括折叠、摆动、旋转、挖掘等机关,这样才能发挥书籍作为“教育玩具”的功能。在设计儿童书籍时,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儿童喜欢主动探索事物,用亲身实践的方式认识周围的事物,设计师应理解其阅读行为和心理动机。扭动、转动、拉动、抬起、折等書中的机关,可以使儿童产生更多视觉变化,积累动手操作的经验,从而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4]。在设计三维图书机关时,设计师应优化儿童的视觉体验,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法国作家刘易斯·里戈的《海洋上下》为例,儿童能通过翻转、拉动等动作操作机关,使原本平静的海面升起帆船,使神秘的海底世界出现海洋生物。书中巧妙的机关设计使儿童可以同时看到海面和海底两个世界,有助于儿童更形象地认识、探索海洋及海洋生物,树立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动物的意识。
4.4 设计心理学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分辨颜色的能力在儿童时期会快速发展,所以儿童书籍应在色彩设计上下功夫。分辨色彩的能力最早出现于人出生后的1~3月,此时幼儿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只能分辨红色、绿色、蓝色等基础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分辨色彩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搭配不同的色彩。儿童书籍的整体基调应该是轻快、积极、悦目和欢乐的。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明亮的色彩能让人产生愉悦、积极的情绪,所以儿童书籍通常选用明快的色调。但应尽量避免使用长篇幅的亮色,以免对儿童的视力产生影响。可选用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等和谐色调进行搭配,培养儿童的色彩分辨能力和审美能力。美国作家艾瑞·卡尔的《小种子》和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一寸虫》的插图色彩设计都使用了黄色、翠绿色、大红色等颜色,色彩明快鲜艳,用大面积的色块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包含的元素,以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4.5 设计心理学在纸张选用与装订设计中的应用
书籍设计与印刷、装订有紧密的联系。在书籍设计中,选用的纸张能够传达某种信息,甚至远超文字本身。不同的纸张肌理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例如,粗糙和坚硬的麻布类纸材能传达出一种原始的、复古朴素的感觉,而棉纸则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相比之下,常用于儿童书籍的铜版纸④光滑且有光泽,也能使色彩纯度得到较好的还原。高纯度的色彩和平整光滑的纸张能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儿童书籍的题材相符。然而,这类纸张一般硬度较高,尖锐的边缘可能割伤儿童的手指,对儿童造成伤害。所以常选用加厚版的纸张,且边缘设计为圆弧状,安全性更强。
儿童书籍要易于阅读,过重的书拿在手中会给儿童带来负担,因此在装订过程中,应关注内容和页数的设计,将书本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确保儿童可以轻松阅读。
5 结语
儿童书籍在当今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儿童心理和情感需求,且能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儿童。在当前的市场和设计环境中,设计师应当将设计心理学理念贯穿儿童书籍设计中,充分了解儿童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儿童需求的书籍。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日常的设计[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9.
[2] 江伟.基于设计心理学的书籍封面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1(15):75-76.
[3] 甄永亮.设计心理学视域下的幼儿书籍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8):25.
[4] 李朝霞.设计心理学视域下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8):80-81.
作者简介:李睿洋(2002—),女,山西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① 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年12月25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② 陆智昌,2000年迄今从事装帧设计、出版策划等工作。参与设计的书籍曾获奖达40多项;2004年获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设计金奖、“中国最美的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