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价值与提升路径

2023-07-30 23:59刘文开
教育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院校

●刘文开

教师数字素养是赋能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元素,然而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数字资源开发能力不强、数字化教学技能不足等突出问题。因此,从高职院校视角诠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价值,探究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对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内涵建设步伐,提升办学能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

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谢特-阿尔卡莱(Yoram Eshet-Alkalai)1994年首次提出数字素养并于2004年提出其包含“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1]概念框架以来,数字素养的概念随着技术变革而持续发展。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发现、评估、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2];2016年美国新媒体联盟认为,数字素养是人们在访问或是创建数字资源过程中应该具备了解、理解、诠释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能力[3],并提出数字素养由具有层次性的通识素养、创新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等三个维度组成。2021年,我国颁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最新国家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从以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关于数字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素养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随着技术变革而同步进化。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数字素养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教师在遵循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数字资源开发、数字内容创造、数字安全保障等各种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二、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价值

(一)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拥抱数字化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数字技术融合于职业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既改变了原先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又催生出虚拟仿真实训、在线教育等“数字技术+职业教育”新形态,扩展了教学活动的时空,引发了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融入与对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数字化思维重构教学生态,创建数字化教学与实训环境,开发应用数字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设计与数字化教学需求相适应的实训课程体系,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和数字化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培养与数字化变革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回应数字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教师数字素养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基础,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二)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居于主体地位,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就必须瞄准新产业、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教师是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力军,其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化学习空间构建、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和服务泛在终身学习等各项工作的成效,关系到能否有效引导学生适应数字化环境、养成数字化思维、提高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还关系到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各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因而,教师数字素养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全力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实施和教育评价改革等多维度的有效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数字产业需求匹配。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改革快速推进,数字技术、数字空间和数据信息嵌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实践教学和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全流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教材与课程资源、实训条件,以及师生互动、学业评价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数字变革与创新,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数字素养。因而,高职院校教师在注重提高自身专业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要主动提升与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相匹配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安全等数字化能力,以“数字技术+”推进专业升级改造,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虚拟仿真情境创设、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形成“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同步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思维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担负起数字素养的学与教的双重重任。可以说,数字素养既是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必然,又是其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

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在活力与教育情怀,引导教师提高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一方面,要树立数字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职业教育生态的重塑,更是高职院校自我赋能的内生发展需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终归需要由教师承担,并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交流与反思等活动,让教师体会到自身的数字素养是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前提基础,从而真正领悟到数字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不只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应是教学理念的变革,更是与教和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而主动重塑“智慧教师”角色,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专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高职院校要构建教师与学校的共同愿景,从而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校的共同愿景融合在一起,激发教师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促进自身职业价值的实现,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作为学校主体身份的认同感;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憧憬,切实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数字素养提升是其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同需要,从而自我提升数字素养。

(二)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

数字化条件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是关键。高职院校要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让教师沉浸在数字技术环境中,自我赋能学习数字技术,培育数字教学思维,创设虚拟仿真情景,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养成数字伦理道德,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从而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培养出具备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网上虚拟与现实物理深度融合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物理空间、虚拟场景以及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将数字化与智能化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让教师在参与数字校园建设与使用、数字资源开发和更新等实践中检视自身的能力,使数字校园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平台;要紧跟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关系立体化、教学活动数字化的变革趋势,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数字资源开发能力不强、数字化教学技能不足等突出问题,开展“数字+教学”的教师专题培训,创建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多形式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平台,鼓励教师开发与使用云端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音视频、微课、虚拟仿真实训和在线考试系统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资源,探索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空间等教学策略,让教师在数字化教学实战中提升数字素养。

(三)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

构建可量化可考核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考核评价,既可加速推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又可有效促进教学业态的数字化重塑,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信息创造、评价改革等教学活动的综合水平。一方面,要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要求,建立包括数字技术教学、数字技术内容创造、虚拟仿真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数字信息管理,以及数字安全、数字办公、数字伦理道德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赋予各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起教师数字素养的量化考核模式,为持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外驱动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不只是考核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更关键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引导教师在横向对比中找出自身的差距,在纵向分析中确定努力的方向;要将评价结果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奖励性绩效分配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教育信息化项目的立项推荐结合起来,以真正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功能,激发教师自我提升数字素养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坚持“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并重,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外驱+内生”的强大合力,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同频共振。

(四)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

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运行高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完善的治理制度,是高职院校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选择,更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所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内部治理目标,以开放性和多元化为基本要求,建立与职业教育跨界属性和内部治理现代化要求适配的责权清晰、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创新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信息为核心、多元主体协作、师生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增强教师治理主体身份,促进教师在主动应对技术变革中坚持终身学习,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提升数字素养,重构教学技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高职院校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围绕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模式协同化实际,以数字化再造业务流程,横向上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全面的协同机制,纵向上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上下贯通的联动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联动、运行高效的治理机制,促进师生、企业与院校共融发展;要建立健全多元治理主体以院校《章程》为引领的议事规则、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以及具有层级性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专业与课程建设标准》等展现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制度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党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材委员会、理事会和院长办公会等治理主体的职权,用完善的制度规范政治、行政、学术、民主与监督等各类权力的运行,用发展的标准引导教师进阶发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院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