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研究综述

2023-07-30 01:02王司博徐广才黄映晖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策农业发展

王司博,徐广才,黄映晖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北京 102206)

自20 世纪后半段以来,全球气候相关内容开始受到关注,起点始于在1979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此之后,各国开始逐渐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此也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谈判和会议,并最终达成了有关的国际协议,其中就如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及2015年的《巴黎协定》通过明确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以保证大大减少气候变迁的风险和影响。从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1],其中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效应的农业方面的研究成为重点之一,同时也应运而生了“低碳农业”这一概念。2020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低碳农业现已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

1 低碳农业的概念

关于“低碳农业”一词的起源,Maston[3]提出的“生态集约型农业”已有低排放的类似概念;王昀[4]认为低碳农业具有“三低”的特点,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赵其国[5]则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去阐述,指出低碳农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在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少地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温室气体;伍国勇[6]则认为低碳经济是具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内涵表达,即推崇发展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体系、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并且从结构和机制入手,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逐步加重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环境劣化和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系列的终极发展目标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20 年开始,“低碳农业”一词中则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其中包括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的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大值,在达到了这一峰值之后,可能经过或者不经过一个平台期之后进入总体下降的过程,“碳达峰”的意义是CO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意味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的CO2排放量,在数值上不超过通过各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等的CO2吸收量,实现CO2“净零排放”[7]。

2 低碳农业的背景与意义

2.1 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

大气中CO2、N2O、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引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之一,尽管这些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第二三产业,但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其中也包括正在发展进步的农业[8]。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很难避免的,比如畜牧业中牲畜自身所具备的特殊属性,或者是种植业中对耕地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据估计,农业源排放的CO2和CH4分别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1%~25%和57%[9]。

农业一方面既产生了数量相当的温室气体,另一方面又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性产业。郭建平[10]指出温度变化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尽管有观点认为CO2含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产量,但在估算模型中仍然有多方面的问题存在或者没有更好地考虑进去,致使实际可能的效果不明晰甚至更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潘根兴等[11]则认为我国气候的时空格局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同时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格局也因此出现了严重变化。宋春晓等[12]指出在模拟了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方案,多数都会对中国的粮食产量造成影响,如温度上升会使多数地区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下降、降水量增加会降低南方地区的水稻整体产量等。

2.2 推行低碳农业的意义

之所以农业部门要推行低碳农业,是因为农业在碳排放相关环节中同时具有碳汇和碳源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因此对于“双碳”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农业可以通过自身具备的多个渠道和方式去实现生物固碳,包括农田、森林、草地等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把全球年均人为碳源排放中的约30%进行吸收。这种方式与技术固碳相比,不仅需要的开销更少,也更容易在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本身也会造成碳排放,而这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年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大约25%时来自于此。正因为占比不小的碳排放比例,大家逐渐开始重视农业部门的降低碳排放。因此,在农业碳源方面,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减排潜力[13]。

我国改革开放40 余年,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生产效率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提升,产出的产品品质也变好了。但我国当前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诸如资源匮乏、承诺国际减排的压力等[14],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也是对现如今绿色环保的相关发展理念的最好落实,也是能够切实实现将农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15]。

3 低碳农业的政策研究

目前关于低碳农业的政策研究中,包括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与低碳城市绩效、低碳农业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低碳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等几方面内容。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低碳城市试点,在进行试点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选择情况各异的地区开展试点,这些地区在选择上尽量做到多方面的差异,然后在试点中去慢慢摸索和尝试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模式。中国已经进行的关于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前后一共3批,在这些城市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拿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达成了明显成效,获取了许多宝贵且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从中也显现出制约低碳发展的问题和短板,包括目标设定、发展动力转换和转型路径探索等方面[16]。

胡健等[17]通过构建了一套由多个绩效指标所构成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这一体系来评价区域低碳经济政策的效果,这一评价体系所包含的指标包括减排绩效、治理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指标,从映射整体绩效和辐射绩效两个角度出发,采用重点调查法,对在2006—2012年间实施的重庆市政府等相关机构颁布的现有低碳经济政策的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指出,首先由于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影响,导致政策措施的综合绩效与其大部分政策辐射绩效指标有一定的时间差。排除时效性影响之后,在政策实施后由其产生的短期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表现,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尽管政策绩效的综合评价处于上升趋势,但从动态评价上来看却处于下降趋势,这背后的原因包括执法和监督的缺位、缺乏长效调控机制等。在这一系列政策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政策实施绩效实现的时间过长、相关政策体系内存在政策空位现象、缺乏对公众进行低碳理念宣传和教育、政策执行与监管主体缺位等问题。

师帅等[18]指出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现状、尤其是现行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环境监管仍然将会是接下来实现碳排放相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将长期发挥作用。彭青秀[19]认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缩小碳源、扩大碳汇的过程,在这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业、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行使了不同的职能,其中在刚刚开始发展的时期,政府尤其要发挥在财政政策上的作用,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通过这些方式降低相关生产者的个人成本、促使社会资金进入这一行业,有助于低碳农业发展机制的构建。

但总体看,多数关于相关政策研究的学者都指出财政政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熊冬洋[20]就认为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针对农村环保支出和低碳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不足、未能表现出生态功能、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李学敏等[21]指出现有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全,尽管目前对于森林和草原的生态保育的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谢本寿[22]还指出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因为涉及到多部门参与而导致统一协调困难的现象,结果就是补贴存在滞后性。

4 碳交易与碳汇市场

碳交易与碳汇市场在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以及中国的部分地区中试行了,并且一些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而农业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将农业也纳入全国统一的覆盖重点行业的碳交易市场中被认为是重要举措之一。

所谓的碳交易就是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CO2排放权的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相对容易地在总量上去把控碳排放。而碳交易市场是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或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实质的碳信用市场[23]。在目前同时存在着国际减排承诺和国内环境状况下行的双重压力,而碳交易市场实现了由试点工作转变到全面推广,市场的这一转变就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碳减排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这也说明了碳交易的减排运作机制已成为低碳发展的有效工具[24]。

朱兰[25]指出在面临全球变暖、努力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碳交易和碳金融被多个国家作为重要的工具使用,以期实现对绿色技术的驱动创新。而在中国方面,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碳交易也成为了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工具,借此推动碳市场的发展,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接下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金书秦[26]认为在农业方面推进降低碳排放,同时把这一内容纳入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可能降低在“十四五”期间污染减排所消耗的总成本,还有机会将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总体发展质量进一步的提升,甚至也可以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碳交易对试点地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这一效应具体体现在将碳排放与碳强度这两方面的数值得到降低,具体来讲在试点地区事实碳交易政策之后,该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了9.5%;同时,碳交易额、碳交易量也会对CO2排放强度造成影响,这两项数值每增加1%,会导致试点地区的CO2排放强度分别有0.9%与0.7%的水平下降[27]。王倩[28]基于倍差法与半参数倍差法分析了2007—2015 年碳交易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水平的影响,指出碳交易市场能够将碳排放的负外部性转换为内部性,这一现象使得在这试点地区的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但目前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市场结构不够合理、核查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等。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包括配额型和自愿型两种类型,但是我国的碳排放市场一方面可以用来交易用的配额大多都在控排企业中,这导致市场缺少流动性;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的出发点基本还是要履行合同,所以很难产生激励效果[29]。而后者的情况,因为核查服务主要是通过相关部门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的,在这之中可能会出现损害第三方独立性及其提供内容的准确性的情况。同时对于未按照要求正确履行控排义务的企业的惩罚力度较轻,尤其是在排放报告义务方面,所以在信息披露上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30]。

针对这些问题,不同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蓝虹[31]指出我国应对建设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因为我国的碳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源多等特典,如果市场类型单一的话,这样对于实现减排目标来讲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应当鼓励社会力量加入,这样可以提高市场的活跃度。胡勇等[32]则指出要通过多个方面的措施去完善碳核查机制,包括组建全国及地区的碳核查行业协会,并借助该协会去制定一系列细则和构建碳核查信息平台;细化行业标准,将相关流程和规则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采取财政补贴和企业会员相结合的模式为核查机构提供运行经费,以保证核查机构的独立性。

5 结语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低碳农业这一概念的产生、演变过程以及新时代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有关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内容;介绍了在这一方面的相关政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市场激励或者财政支持的方式对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作用;通过将农业碳排放引入碳交易与碳汇市场来控制总量,并且也会对总体产生促进作用等多方面内容。以上这些研究在总体上对低碳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对低碳农业的政策研究较少,这一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全面,相关的政策研究将成为未来低碳农业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政策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政策
政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助企政策
政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