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张晓伟,刘红开,王萌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济南 250022)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从古到今发展5 000多年,不同朝代的宫廷菜、官府菜和来自不同地方的菜组成菜系,而地方菜是主导地位。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比,中国菜的种类琳琅满目,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所谓的菜系是指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在这个地区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气候状况、当地食物原料、文化以民族风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菜品风味相近,具有传承、品牌效应和地方风味特点的派流,主要体现在所用原料的选择、刀工、原辅料的搭配及烹饪方式等,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独特的体系。众多颜色形态多样、别有风味的地方菜荟萃我国烹调技术的精华,构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中国烹调技艺的核心。
山东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众多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且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此外,鲁菜也存在发展的局限性、创新性不足等现象。因此,针对鲁菜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继承的同时,如何发展创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于促进山东鲁菜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表1可知,山东鲁菜发展历史久远,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决定了鲁菜的形成和发展。鲁菜风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相比,它是唯一的一种自发型菜系,较为突出的特征是烹饪技艺复杂多样、操作难度最大、最能体现功力。
表1 中国膳食文化的演变过程[1]
所谓鲁菜,顾名思义,为山东地区的地方特色菜系,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及宫廷菜的主角而闻名遐迩。自发形成的鲁菜在菜色、烹饪技艺、文化风格等都在齐鲁大地上自我演化形成。鲁菜发展的过程经历了贵族菜—庄园菜—市肆菜—市井菜4个阶段[2]。
鲁菜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宫廷菜”,所谓“周礼尽在鲁”,周代的宫廷饮食在齐鲁地区有着很好的传承,这可谓是鲁菜的源流,也塑造鲁菜“宫廷正统饮食”的雏形[2]。
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庄园逐渐成为组织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民间开始涌现出积聚大量财富的新阶层,鲁菜也逐渐由“宫廷菜”过渡到“庄园菜”的形式。中国北魏末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详细记录大量“庄园菜”的烹饪方法,具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由于正好处于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所以许多少数民族的饮食技艺与特色也被融合在鲁菜中,使鲁菜形成新的风格,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2]。
在隋唐,国家得到统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开通,长期的民族杂居融合及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都推动黄河流域中以鲁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发展。从隋唐到宋代期间,伴随百姓生活中店铺、商铺、商号等发展,山东鲁菜逐渐从庄园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同时,许多相关有名的美食书籍也开始出现,如谢枫所撰《食经》、韦巨源所撰《烧尾宴食单》和段成式所撰《酉阳杂俎》等,在这些著作都分别体现了山东鲁菜的生机与多样性。作为“北方”菜肴的代表,鲁菜的影响区域从齐鲁大地发展到京津、东北和西北地区,渐渐形成“方高贵而不小家子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峰”的菜系风格[2]。
发展到元代,北方饮食多少都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但到了明代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融合到“北食”固有的习惯中,成为北方居民共有的饮食特色。到了明清时期,近代经济开始产生且普通百姓阶层开始接受这种新事情,山东的鲁菜也开始逐渐地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这种百姓化特点很清楚地体现出来。在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中,将这种饮食特色突出得很明显。鲁菜中的宫廷菜和官府菜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分别形成各自具有代表的菜系,即“满汉全席”和“孔府菜”,也被称为“贵族菜系”。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鲁菜终于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中。鲁菜立足齐鲁大地,并辐射到北方,在整个地区内形成一种共有的饮食文化习俗[2]。
在民国时期,福山菜独领风骚,仅在福山县城内有名的餐馆就已有三四十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非常比较重视鲁菜的发展,把其烹饪艺术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于201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代从事鲁菜的厨师对鲁菜的文化采取传承和弘扬,为鲁菜的传承与创新地发展贡献力量。
在历史上,内陆、海洋和运河饮食文化形态构成鲁菜文化,各自烹饪特征鲜明,形成山东菜点陆海交融、水陆交错的饮食格局。
传统观点认为鲁菜系是由济南风味、胶东风味和孔府菜构成的,但也有相关文献认为鲁菜实际上由4个地方风味组成,如图1所示。4种不同风味的鲁菜,既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其共同使鲁菜菜系的内涵变得丰富[3]。
图1 鲁菜的风味组成[3]
由表2可知,鲁菜体系风味具有多样化、地域性,菜肴的特点各有所长。济南菜,也称作“历下菜”[3],融合湖菜的制作特色,形成独居特色的味道,尤其是汤的烹饪,比较有名的有清汤与奶汤烹饪制作,在原辅料的选择与熬制方面,有着严格的烹制工艺[3]。胶东菜又称为“福山菜”或“烟台菜”,偏重清淡,如菜品口感肉酥烂鲜香,肥而不腻,鸡肉滑嫩味美,鸡蛋色呈琥珀,比较喜欢采用煮、蒸、焖、拌的技法来烹制海鲜,制作出来的海鲜菜原汁原味。孔府菜体系中所创造的名品菜肴体现中国古代最高府第的饮食水准,是一种有名的官府菜,在在清朝乾隆年间到达鼎盛,可以分为宴会菜和家常菜[4]。尽管宴席和家常饮食在某些方面是互相使用的,然而在烹饪技艺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宴席主是用于接待贵宾、生日宴、婚宴、寿宴等,坐席非常讲究,按照不同的规格坐,如君臣父子的等级等。而大众菜通常是米粥、煎饼、咸菜、油条等,主要是来源于百姓生活中小吃,然而这些小吃经过孔府厨师的灵巧烹饪,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菜品,遵照“精菜细作,细菜糖”的原则[4]。精巧制作的孔府菜,因为与其他菜系不一样的风味,而知名于海内外。
表2 山东鲁菜体系的构成及风味[3]
鲁菜风味的重要特征体现在:(1)咸鲜为主。鲁菜所用的原料质地要优良,特别是在原辅料的选用和调味方面相当有名。在酸、甜、苦、辣、咸中,鲁菜以“咸鲜”为基本特征(可用盐和汤分别来提鲜和壮鲜),同时也体现出其他四味,可称作是“五味均善”[5]。(2)火候精湛。菜肴除了味觉重要外,还要有视觉,由此可见烹饪菜肴,就像是火中取宝,火候相当重要。鲁菜最突出的烹调方法为爆,可以足够体现鲁菜在火上的烹制水平。(3)精工制造的汤。汤是作为鲁菜鲜的源头,十分注重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汤的味道要清鲜、形态清浊分明。(4)擅长烹制海鲜食品。山东拥有丰富海产资源,成就鲁菜对海鲜产品的独特制作技法。(5)注重礼仪。山东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讲究宴席的排场及饮食方面的礼仪,如“十全十美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等,充分展现鲁菜的典雅大气。
鲁菜烹制的技艺主要特征为技法全面、多种多样,如表3所示。
表3 山东鲁菜体系的烹制的技艺[6]
在每一种技艺方式中,还可以进行再细分成多种,如爆可分为油爆、酱爆、葱爆、芫爆、汤爆和火爆,烧可分为红烧、白烧、葱烧、酱烧、糟烧和干烧,烹又可分为炸烹、煎烹、清烹、干烹和醋烹[6]。在这丰富的烹制技法中,鲁菜特有的技法是塌,其制技法将切好的原料腌制、挂糊,将腌制好的原料两面煎至金黄,放入清水调味或清汤,慢火煨制,味汁收入菜中后起锅,非常有味,传统代表菜品有锅塌黄鱼、锅塌豆腐等。中国烹饪著作《随园食单》中描述:“滚油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6]。另外,鲁菜中另一独特的菜肴是汤,素有“厨子的汤,唱戏的腔”之说[6],清汤通常选用鸡、鸭作为主料,猪骨、猪肘等高油脂肉类是作为奶汤的主要原料,工艺包括煮沸、微煮、“清哨”等,烹制成的汤呈现清汤清亮,奶汤的色泽纯白,味道清爽而鲜美,有名的菜肴有奶汤蒲菜等。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鲁菜也注重烹饪要科学,向着营养与健康方面发展。相关专家王赛时概括鲁菜的整体风格:“长年积累的文化底蕴、返朴归真的烹饪本色、味兼陆海的食料选择、出神入化的艺术操作”[5]。
近几十年,餐饮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使传统式样的鲁菜受到巨大撼动,甚至出现萎缩状态。随着现代生活的转变与需求,鲁菜烹饪制作方法应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既要提高烹饪的实操技术能力,还要关注食材中各种营养素的搭配,使鲁菜饮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鲁菜在发展中留下很大的成就,但也留下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1) 鲁菜缺乏评价标准,其标准也是确保食品卫生健康的关键。当前鲁菜无标准可依,厨师在烹制过程中,更为关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等方面的营养,一般采用传统的技艺烹制,缺乏创新,造成鲁菜烹饪营养化受限制,将会影响到鲁菜的饮食文化发展[6]。
2) 烹制技术的应用发展有所欠缺,传统鲁菜制作技艺聚焦于灶台,更加注间火候掌握,缺少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菜点的市场应用性[5]。
3) 鲁菜的原材料采购不符合规定要求。在采购食材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采购,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7]。
4) 从鲁菜制作导向方面来看,鲁菜在烹调技法的严肃性与完美性上更加关注,而很容易忽视制作技艺的随意性与实用性,显得僵化不够灵活,将较多时间精力耗费在细节上,烹饪时间的过长,造成菜品烹饪成本的提高[5]。
5) 消费者缺乏对菜肴健康营养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逐渐开始重视。但是民众对膳食中营养素如何搭配、摄入量、摄入的种类等方面缺乏认识,只是盲目追求食物的营养,如在日常膳食中,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往往会造成身体的不健康。
在与其他菜系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刘华琼[3]对山东13地市的城市市民进行“心目比较喜欢的菜系”的调研,在所调研的市民近26%的选择川菜,粤菜、湘菜所占比重也较大,而鲁菜所占比重较小,意味着鲁菜工作者需要进行创新。
在食材选择上应遵循“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营养合理等”原则[8]。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发展,饮食文化也随之改变,鲁菜在原辅料的选择中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用各种天然、绿色的原辅料,赋予菜肴清爽而新鲜的口感,采用烹调技艺,使鲁菜色香味俱全,并且营养价值较高,能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原料在烹制时,部分营养物质易损失,这就要求对鲁菜的烹饪技巧进行改进。除此之外,营养物质的搭配也要关注,以减少菜品营养物质的损失。如蒸、煮、炖的烹制技法比油炸方式更能保留鲁菜的营养成分[8]。为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鲁菜烹制不能再受限于传统技法,而是势必要进行创新性的改进,烹制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造型的鲁菜。
传统鲁菜的口味以咸鲜而闻名,而高盐食品会给人体带来危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除了继承鲁菜原汁原味的特征,还应减少用盐量,在调味上进行创新。如可借鉴一些西式烹制方法,采用复合调味品来调制鲁菜的味道,可以改变鲁菜盐重的味道,同时还可以增加鲁菜的味道。鲁菜的制作中会使用各式酱汁,通过对酱汁制作工艺进行创新,可使原料产生新的味道[9]。
传统鲁菜在外观上比较讲究,可以产生较好的视觉,往往忽略营养的配比,不能满足当代人养生、健康的饮食需求。鲁菜在营养成分上需进行科学搭配,创新的发展搭配方式才能充分体现鲁菜的营养价值,推动鲁菜的科学化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烹饪人才对鲁菜的发展尤为重要[10]。
普及消费者的食物营养基本知识和食疗养生的健康管理方式[11],增强消费者对科学膳食和营养摄入的理性意识,将民众参与日常膳食健康营养的理念纳入鲁菜制作模式中。
作为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鲁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再特别关注地域因素,而是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如今,山东的菜点展现新派姿态并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当代新的鲁菜饮食文化正在组建。山东鲁菜的研究经过继承、交流、吸收和创新,一定会有所发展,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