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景 宋正霞
摘 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学校、家庭、社会应携手共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学生既要具有科学正确的劳动态度与观念,还要具备丰富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劳动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劳动能力;劳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6-0046-04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比十九大报告中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十大更加完整表述了教育培养目标。
现今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被忽视,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过于形式化,内容单调乏味,零碎不系统,学生劳动素养不足。通过分析发现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家校社合作的缺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劳动技能教育的高质量开展,现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课程实施
(一)设置劳动必修课
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课程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展开形式。劳动教育可分为观念教育和技术实践教育两部分。小学生认识劳动重要性的核心是劳动观念的建立。劳动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劳动态度和行为。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活动性质,所以劳动课程设置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方向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劳动教育才能高效围绕该目标展开。学校要为不同学段学生制定相对应的劳动目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有所发展,除了基本的劳动实践外,还可以安排劳动知识竞赛、花卉种植、手工艺品制作比赛等活动。因此,在设置劳动教育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意志等多个方面因素,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丰富劳动内容
劳动课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如劳动教育的意义、特点、种类、重要性等;另一方面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主题开展。搭建劳动校本资源库,例如怎样更好地满足劳动教育的资源需求,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才能更方便地落实学校的组织和规划。学校可利用希沃信鸽搭建学校校本资源库,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将自己上劳动课的ppt、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计划、教学反思、培训心得、劳动教育优质课、微课等资源都上传到资源库,从而有效地服务和助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形成属性和特征丰富的资源库,提高教研效率。同时,丰富的资源库可以更有效、有序管理教学资源,提高资源检索效率和利用效率,依据教学目标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加强对劳动技能课教师的培训,教师要学习和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资源,这样才能够为进一步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营造劳动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大环境,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通过学校宣传栏进行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事迹的宣传,树立劳动榜样、利用校园走廊墙壁普及劳动知识、图书角添置劳动书籍、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阅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发自内心地尊重广大劳动者,爱惜劳动果实。
二、技能教学
教师要围绕学校劳动课程目标,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使小学中高年级劳动技能教育切实落到实处。
(一)“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不是單纯的劳动技能教学,也是综合育人的手段。教师教学时,要加强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的渗透。通过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以劳强智、以劳健体、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在劳动课上,教师以做一道家常菜为出发点,延伸到科学课中的植物光合作用以及语文课唐诗《锄禾》等。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一步渗透植物种植方面的知识,美术课上可以引导学生绘画农耕场景和植物生长过程等。
(二)组织教学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要求具体
将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同具体的劳动内容融合,激发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学生对具体的劳动内容兴趣寡淡,参与劳动实践时,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劳动兴趣难以维持。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同具体的劳动内容结合,可有效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如:在开展“中秋节做月饼”这个活动时,课上教师示范“做月饼”的具体操作,然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不同模具做月饼,还设计出多种捏制花纹,制作出特色月饼,最后一起品尝劳动成果。学生不仅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还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通过劳动教育开展德育,实现“立德树人”
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德育应贯彻落实到劳动教育各个环节,通过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牢固树立“诚实劳动,踏实劳动”等观念。例如:借助新春兔年的吉祥寓意,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寒假开展了“争做吃苦耐劳勤劳兔”的活动,要求中高年级同学寒假期间参与劳动实践不少于15次,最好每天都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与家长一起迎新年大扫除、整理自己的房间、清洗简单的衣物等。用彩笔等在A4纸上绘制劳动记录单,记录下自己参与劳动的过程。记录单要有劳动日期、劳动项目和家长评价,还可以配上图画。最终通过劳动教育把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帮学生成长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劳动实践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大都是传承下来的间接式、灌输式的经验。在书本上实施的劳动教育,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不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相比之下,直接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且永恒的。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做中锻炼、做中领悟,经过自己亲自劳动获取的知识,影响更加深刻久远,通过实践掌握劳动技艺,更易将理论转化为能力。
(一)校内实践
1.在校内普遍展开劳动实践课程,通过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意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前行、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以及团结奋进的美好品德。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为出发点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课程。比如缝扣子、包粽子、种菜、手绘彩蛋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的普通劳动也充满意义。
2.组织社团活动。利用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常识和技能。如组织中高年级学生成立美劳社团,开展“缝扣子”“布贴画”“绘青花”等社团活动。比如,学校利用劳动社团举行缝扣子比赛,在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扣子有许多种,不同种类扣子孔的方向、位置都有变化,有的扣子甚至没有孔,比如盘扣。教师分步骤解说几种有差别扣子的缝制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自己缝制扣子。之后组织小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谁的扣子缝的好,根据学生扣子的缝制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评价。通过活动,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缝扣子,并且掌握的很好。有些同学出现了缝的松、扣子系不住等问题,这说明技术掌握的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指导意见,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帮互助,会的教不会的。紧接着,同学们又讨论怎样才能将扣子缝得又快又好,可以利用扣子缝出什么花式等等。最后同学们又讨论如何制作中国传统盘扣,将课程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活动中渗透了劳动精神,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
(二)校外实践
学校可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社区育人基地。与社区沟通设立公益性岗位,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比如爱心志愿者公益岗、交通指挥岗、义务宣传岗等。通过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将在学校习得的劳动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再比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社区设计园林绿化、植树、为老人献爱心、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劳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四、家校合作
(一)利用家长课堂,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智育都很重视,却轻视劳动教育,形成“文化课成绩好就一切都好”的错误观念,同时家长也怕因为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种种原因造成了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家长对劳动的偏见,甚至“以劳代罚”等错误的教育行为,造成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甚至認为劳动可耻而抵触劳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家长这方面的意识。
(二)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建立微信、钉钉群,通过这些平台引导家长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话题讨论,分享劳动教育成果,进而通过家庭教育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合理利用家庭劳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能力,完成例如家庭卫生打扫、物品整理归纳、烹饪简单食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父母的辛劳。学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展家务劳动课程,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务劳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监督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主动参加劳动,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三)拓宽家庭劳动教育的空间
引导学生体验劳动,亲近劳动者,加深他们对劳动的认知,把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家长可带领孩子参加职业体验,通过参观父母工作单位来观察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工作状态,体验到社会是分工协作运行的,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都要承担各自的社会任务和责任。在这样的劳动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发自内心对劳动者产生敬佩之情。
劳动教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