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尊严:关于自我实现

2023-07-29 11:19王林发张清华
师道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态环境研究

王林发 张清华

研究“佛系教师”的社会心态是一个令人既好奇又深感特别的过程。两种心情的产生,究其原因都与研究的问题的别样性有关。“佛系教师”在学校工作的状态是怎样的?会愿意配合调查吗?研究者又是怎么与他们沟通的呢?这是大家的好奇,也是当初我们的怀疑、犹豫、担忧、焦虑等一切情绪产生的原因。而当我们进入学校,又面临另外的一堆问题。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展开调查?当教师不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如何选取出调查样本?我们的调查会不会对他们的叙述有什么影响,又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如果在不同时间段做研究,或是更换研究样本,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结论还会是相同的吗?

研究前后做了两年,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思考。我们执着于此,也从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研究之酸甜苦辣。

一、研究准备

(一)走进研究对象的工作与生活

根据文献和研究设想,我们设计了访谈提纲,大致囊括我们想要研究的内容:教师对于工作的看法;身份、工作与生活环境;职业认知、情感与选择;职业心态与流动意向;人际关系(包括与学生、同事、家长和家人等的关系)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研究前期,我们意在理解教师对于自身的教育生活的看法,因此把岗位作为立意抽样的研究标准。在湛江市区的某小学,我们抽取了第一个受访者。他叫小明(化名),是一名工作10年的普通教师。在他的推荐下我们认识了他的朋友阿强(化名)。随后我对他们开展了访谈,在和他们交谈的同时,进入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场所。

在和很多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了解了一些新话题,比如职业幸福感,包括现实与期望、職业定位、婚恋观、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等。其中与学生打交道、与家长的联系总是成为访谈的主要方面,无论我们有没有问起,他们都会自然讲到自己与学生、同事、家长的联系,教师对于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常常占据访谈的大部分时间。这些话题能够激起教师的表达欲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关于他们工作与生活的话题就逐渐地丰富起来。

从教师的叙述中我们发现教师待遇和校园氛围对于教师的生活道路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待遇差异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

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学校因素、地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对教师的职业心态有着直接的影响。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内容,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发现职业认知对于日常工作的影响很大,这也成为我们的关注点之一。

随着研究的推进,以下六个主要方向逐渐显现出来:教师的样态与成因;角色、工作与生活环境;社会认知、情感与选择;职业心态与流动意向;“伪超脱”(自我获得的另类方式)和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与最初的假设既有吻合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一边收集整理一边分析,再根据手上的资料决定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二)理解不同环境下的工作心态

在广东地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珠三角,我们更多的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教师,主要从平常的工作入手。市区、县城和乡村的教师生活环境不同,问题也出现多样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多种可能性的交织。因此在不同的地区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教师的真实心态。

工作环境在概念上并没有确切的界定,很多研究者认为应该从工作安排、工作物理条件、心理环境来实证考察工作环境的构成要素,应该说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工作安排具体指个体在工作岗位中所接受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加班安排等;工作物理条件是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工作场所(比如工作场所是否有粉尘、噪音、辐射等问题);社会心理工作环境,则以卡萨可(Karasek,1985)提出的模型“需求—控制—支持”(demand-control-support)为主。

二、研究实施

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在广州、东莞、揭阳、茂名、湛江、清远、汕头、汕尾、中山、阳江、河源等地区的市区、县城和乡村的十余所学校定点研究,定期进入学校观察教师的日常工作。在学校之外,我们还进入到教师休息的地方,还跟他们一起去他们经常出行的地方,了解他们的教育和生活理念,这是很有意思的经历,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一)及时调整研究思路

起初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如何界定教师心态,需要确定相应的评判标准,比如对工作的兴趣程度、自我效能感、职业规划、自我价值、自我评价、自我意向、自我感受等等。这些思考是我们在研究前期形成的,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其可操作性存在不少问题。经过衡量,我们改变了思路,希望由校长或者领导介绍一些特定的教师参与访谈,比如平时参加活动不够积极的教师,对很多事情表现出无所谓态度的教师,想转行的教师等。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也逐渐明白了作为研究者,熟悉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二)坦陈自己的身份和研究的意义

在调查的开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介绍研究人员和研究方向的方式,以便让受访者了解我们是谁、我们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研究、他们在调查中的作用是什么等,以获取被访者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告诉受访对象:我们在研究教师职业心态和专业成长方面的内容,由学术能力精深的大学教授带领我们开展研究。我们也是教师,这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也便于访谈的开展。我们也向他们说明我们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论文和著作,只是为了开展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便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在坦陈自己的身份和研究方向后,我们赢得了受访教师的信任。他们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对于参与访谈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很配合我们。有些教师还认为有机会参与调查研究是非常幸运的,于是敞开心扉跟我们讲述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交流中我们也逐渐了解他们的教育观、价值观等。

(三)表现出真诚、理解和关怀

和教师建立长久的联系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感情,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必要让对方感觉我们不是为了单纯索取数据然后转身离开,而是带着真诚、理解和关怀的立场去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介绍我们的项目时,我们都会告诉他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社会心态——是选择向现实妥协还是追求更大的目标,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到教师的内心世界。真诚的态度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常思考如何才可以理解教师的生存处境,改变教师的消极心态,转变尴尬的局面。

总的来说,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开展研究,保持研究初衷,尊重他人的看法,面對不同性格、年龄、学历、教龄的教师,保持开放、真诚、理解和关怀的态度。

三、研究结论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去考察教师的工作环境、日常实践和想法,旨在探索某一地区教师社会心态的状况。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研究问题:当前社会环境与教师群体的价值理念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社会心态变迁规律的表征。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教师的价值理念并不是很清晰、很明确的,很多时候他们对现有工作和生活状况感到无力,对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期待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念,引导着他们不断地往自己心中所认为的“适切”的心态靠近。粤东西北地区的教师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他们的工作条件与发达地区教师相比差距较大,专业成长空间相对狭小,社会地位也较低。可以明确的是,这些困难都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心态,尽管他们呈现出来的社会心态是多元的。

我们希望通过此研究让我们深入探索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我国教师群体的社会心态状况,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调整与平衡社会心态的建议。我们希望能够跳出宏观的研究视角,而采取微观的研究角度,从教师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实践中去窥见他们的社会心态。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是本课题关键的研究视角,而社会心态变迁规律的表征则是我们了解日常身份实践下这些教师群体社会心态的重要基础。在此研究中,我们通过社会环境、社会认知、社会情绪、获得的社会支持、工作投入及行为选择这几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教师群体的心态、想法与行为。然而,对于教师群体的社会心态何以体现在其日常工作与生活实践中,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这些困境又将如何突破等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一一揭示。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生活史视野下中国教学名师‘二次成长问题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2018WZDXM02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心态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