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成,王明,李宁,张景祖,尹笑丹,徐江雁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医药卫生报社,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4.长垣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田绵淮(1810—1878年),字伯沺,号汉远,别号寒劲子,清代归德府商丘县谷熟镇柳河集(今河南省商丘市平台街道办事处陈集村)人,清代晚期当地知名医家和乡贤。其天性聪明,但因少时多病,故在精研儒家经典的同时,潜心学习岐黄之术,并以此为业。据光绪十三年(1887年)第六次编修的《归德田氏家乘》[1]记载,田绵淮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十六日,卒于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二十三日。在近50年的悬壶济世中,田绵淮崇尚仁慈之道,重视身体调摄之学,注重食物养生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养生思想。其晚年在病中结合自己毕生的医理研习心得和临床实践,编撰成《援生四书》一书。《援生四书》[2]现存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余庆堂刻本,2021年卜俊成等编撰的《<援生四书>校注》本。
据2004年田景章、田绪科等第九次编修的《归德田氏家乘》(精装本)[3]记载,归德田氏始祖田德甫之祖讳滋(元世祖至元年间任汴梁路总管府知事,后历任监察御史、行御史台侍御史、两淮盐运使、河南路总管;大德年间历任浙西廉访使、济南路总管、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赠通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敕封开封郡公),原籍山西省泽州府高平县,迁于大梁浚仪(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明洪武四年(1371年)田德甫携夫人岳氏由浚仪迁于归德府城东三十里柳河集(今河南省示范区商丘市平台街道办事处陈集村)东南三里许“因家焉”,即今之商丘市示范区田老家村。田绵淮为归德田氏第十七代孙。
归德田氏是中州名门望族,自明代以来,“世世簪缨,其余以文章艺术显者至今未艾[4]”。在此家族文化氛围熏陶和滋养下,虽然自幼家贫,但是田绵淮仍焚膏继晷,手不释卷,立志要用自己所学兼济贫寒之人。无奈由于“受气至薄,少患失血病,往往而剧[5]”,在潜心学习儒家经典的同时,田绵淮还深入研习《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更学神仙保身之道[4]”,博采众长,体悟医道,终得医学奥旨,“回一生于九死[4]”“一十余年厥病乃瘳[4]”。田绵淮可谓是自学成才的优秀医家代表之一,他通过矢志不渝地苦学,治愈了自己的顽疾,声名远播,“问症者接踵于门,延医者连车于道[4]”。
田绵淮医术超群,医德高尚,但凡有来求医者,无论富贵贫穷,他都一一应诊,悉心救治,常常“时遇烈风骤雨,屡经皜日严霜,虽元旦除夕,无一刻暇[4]”,是一位名副其实“假医以济人,非假医以要名者也[4]”。尽管如此,田绵淮“犹虑所济未广[4]”。想到自己的“先大父尝患女科之难,著《择善录》十二卷;悲行人之疾苦,著《随身佩》一卷;恐饮食之害人,欲著本草而未果[4]。”考虑到中医养生常不被医家重视,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病人“平常饮食不及省察[4]”,以及《本草纲目》意旨周密,“养生者每苦其繁而难穷他[6]”,还有世上流传的中医养生书籍“要知古今易制,名义多殊,读者未能瞭[4]”,于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在病中手集成书[4]”,完成初稿。后于咸丰甲寅(即咸丰四年,1854年)、清代第四癸酉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年)精心修订,最终完成全书,并于同治十二年经田裕堂校对刊印。
《援生四书》“首言长生至理,次之以起居,又次之以饮食,食终之以方药[4]”,分为《延命金丹》《护身宝镜》《本草省常》《医方拾锦》四卷。其中,《延命金丹》收录陶弘景、孙思邈、刘完素等著名医家养生至理名言,如《孙真人养生铭》《陶真人卫生歌》《刘河间长生说》等;老子、吕洞宾等道教名家养生圭臬要义,如《老子长生说》《纯阳祖师延生歌》《纯阳祖师功行说》等;邵壅、程颢、朱熹等理学大家养生学说理念,如《朱夫子百字箴》《邵夫子养生歌》《程仲夫子保身说》等;以及寇准、范仲淹、刘伯温等官宦养生纲领原则,如《寇莱公六悔铭》《范文正公仁厚说》《刘伯温清心说》等养生歌诀41篇,诗歌10首,要语15则,劝人积德行善,崇尚孝道,仁厚寡欲,顺时养生。
《护身宝镜》立足于阐明《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神仙传》等道家典籍有关中医养生护身的宗旨要义,收录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及规避外感邪气,四时调摄方法和日常养护方法,如《避风》《春日调摄》《每日调摄》《调息法》《运气法》《固精法》《定神法》等;孙思邈等医家,以及老子、吕洞宾、钟离仙、张果老等道教名家气功导引方法,如《姜太公导引歌》《东方朔运养心气歌》《钟离仙聪耳法》《王玉阳散痛法》《玉真人消积法》等养生心得和养生练功方法75则,教人清心遏欲,导引健身,陶冶性情,颐养天年。
《本草省常》首载《饮食说略》,论述“饮以养阳,食以养阴;早饭易早,中饭易饱,晚饭宜少;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大饥勿大食,大渴勿大饮[4]”等饮食的养生基本原则,以及“酸多伤脾,苦多伤肺,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4]”等饮食不节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本卷融汇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严洁《得配本草》等本草著作,收录水性类、谷性类、气味类、菜性类、瓜性类、果性类、禽兽类、鱼虫类等八大类食品360余种。每品食物后载有食物异名、药性、食用方法、功用、主治,每类食材后附有禁忌,便于读者甄别选择,补养身体。同时,田绵淮在书中告诫人们“大烟之害,虽欲悔悟,其势不得而去也。服愈久而毒愈深,每至死而后已[4]”,应该远离。“鸿雁有四德:飞则有序,礼也;夜则巡惊,智也;往来有时,信也;失偶不配,节也[4]”,人们应禁食鸿雁以及其他野生动物。
《医方拾锦》参考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代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赵佶《圣济总录》、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清代赵学敏《串雅内外编》、吴世昌等《奇方类编》等医药典籍,收录头方、面方、耳方、目方、口方、齿方、鼻方、声音方、周身方、茶酒方、杂方、足方、救饥方、诸伤方、诸虫伤方、辟虫方、污衣方等17个方面,治头上皮屑、发落不生、发少等简便方剂53首,便于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参考应用。
3.1 重视中医养生对疾病防治的影响养生又称摄生,历代医家都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在《援生四书》总序中,田绵淮借撰序人彭晋光之笔告诉读者“知养生之道,乐仁寿之天相,传援生于无穷也[4]。”认为人们如果通晓中医养生之法并实践,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在《延命金丹》序言中,借撰序人田裕堂之笔提出“闻之太上不治已病治未病”“阴阳苟能慎之于早,元气固而病自除,实待责效于药饵间哉?[4]”,即首先提倡未病先防,其次通过中医养生来调整阴阳,固摄元气,以预防疾病。在《本草省常》序言中,田绵淮以自己悬壶问诊的体悟,认为“平常饮食不及省察[4]”,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则会诱发相关疾病。同时,相关疾病发生后,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养。由此可见,田绵淮在行医过程中,重视中医养生对疾病防治的积极影响。
3.2 推崇正统价值观念在我国儒释道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慈、俭、和、静”“仁”“诚信”“恬淡虚无”“仁孝”等正统价值观念。田绵淮认为,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信奉并践行这些圭臬。在《援生四书》中,他通过辑录《文昌帝君劝孝文》,列举历代孝子多得长寿的事例,认为“至孝”是长寿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辑录《文昌帝君心命歌》,举例自己先九世祖芳溪公年八十余还能身体强健,提出“田公养身,全凭一片好心耳[4]”,认为“至善”也是长寿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辑录《老子清净说》《孙真人卫生歌》《欧阳文忠公养生论》等,认为“遣欲自静”“守斋戒”“少嗔恚”“薄名位”“摒虚妄”“除嫉妒”“须仁厚”“要勤俭”“远酒色”“乐知足”等要义都是健康长寿的基本准则。
3.3 主张避邪调摄对人体正气的培补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因。在《援生四书》中,田绵淮推崇《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观点,认为人们健康长寿的基本观念是要顺从自然,及时远避各种外感病邪,并通过积极的调摄,培补正气,强身健体。其言:“风为百病之长,故养生者,必先避风……凡居卧之处,有缝隙小风,伤人尤甚,切宜避之[4]。”此外,他还提出人们还要“避寒”“避湿”“避雾”“避疫”。在避邪的基础上,养生者还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方法,在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注意顺季节气候变化而养生;在白昼和入睡前通过调息、运气来进行调摄。而在日常养生调摄中,田绵淮主张人们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导引术,促进人体气血的循行、气机的舒畅和疾病的调治,他还列举了《台上老子六字气诀》《治心气动功》《赤松子十二段锦》等具体导引的操练方法,建议人们加以练习和掌握,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进而延年益寿。
3.4 注重不同饮食对五脏六腑的调护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田绵淮注重借助不同食物的不同作用来调整、调护五脏六腑,防治疾病。如就水性类饮品而言,他共辑录19种,提出不同类水的不同作用,如井泉水“味凉不可轻饮,宜作汤饭,养人五脏,生气血[4]”,百沸汤“性平,助阳气,行经络[4]”,山水“性寒,解热毒、呕吐、烦闷”等;对于谷类食物,同样是小麦,他认为“北方产者,性平,无毒,宜多食,能养心除烦,益气补虚;陈者良[4]”,其不主张食用南方产的小麦,认为“南方者,未经霜雪,性燥有毒,多食发热壅气;陈者少食无妨,新者大毒[4]”。如上所述,在田绵淮辑录的360余种饮食中,通过介绍食物的不同性味、归经、作用,建议人们要借助饮食调护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3.5 主张采用简便药方及时养护机体由于时有四季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地有东西南北之异,天有风霜雨雪,地有山川河流,所以人们难免在不同时节和地方因感受外感或内在之邪而罹患各种疾病。因此,田绵淮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熟知医家贤达养生理念,注意远避外邪,加强身心调摄,注重饮食调护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涉及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的简便药方,以便及时祛除微小疾病,保健养护机体。具体而言,如治头皮屑,可用“胡桃肉七个,诃子肉五个,梨一个,侧柏叶三片,共捣如泥,水浸片时,搽之[4]”;如治少白头,可用“黑芝麻九蒸九晒,研细末,枣肉为丸,每服五钱,开水送下[4]”;如蜈蚣入耳,可用“生姜汁或生韭汁,滴耳内即出[4]”;治小儿夜啼,用“五倍子研细末,津调,填脐上即止[4]”等。
综上所述,在处于社会动荡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以及家境贫寒的背景下,清晚期河南医家田绵淮勤学上进,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崇尚仁义,把医术作为济世救民,实现“达则兼济天下”儒生报国的方法,毕生精诚不殆,深受广大患者和民众所敬仰。其推崇历代医家贤达养身之道,重视身体调摄之学,注重食物养生之法,使用祛疾保身简便之方。通过著作《援生四书》展示了自己重视中医养生对疾病防治的影响,推崇正统观念对健康长寿的促进,主张避邪调摄对人体正气的培补,注重不同饮食对五脏六腑的调护,提出简便药方对机体的养护等中医养生思想,对当今临床疾病的诊治预防,探寻健康养生之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