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路径研究

2023-07-29 10:37常路王冬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区块基层

常路,王冬

1.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2. 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广东 广州 510515

我国已经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大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性治理正日益走向前台,推动公共管理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1]推动数字化变革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深化基层公共卫生改革的时代要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健康教育等工作构成。对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所暴露出的问题,学术界开始注意到各类数字技术在预防、处置与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的应用优势[2-6],但还鲜有从技术治理整体角度考虑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转型问题。区块链技术不仅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工具的支撑,也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可行的技术性治理路径。本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突发背景下,以区块链技术为例,论证了区块链技术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相关问题。

1 COVID-19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问题

1.1 基层突发公卫响应机制失灵

公共卫生响应机制是做好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提前预知防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避免疫情扩散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于2004年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但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对各级部门之间早期的协调统筹预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建立在15年前“信息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公共卫生危机对行政决策的效率要求[7]。

1.2 基层疫情信息公开与传播失真

公信力是政府社会动员能力的基础。如果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就会削弱政府在处置重大疫情期间的社会影响能力,政府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处置重大疫情的行政效率就会大大降低[8]。在疫情发展阶段,如果没有正确对待专家意见或应对民众反应,管理者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其行为就会封锁危机消息,使得危机信息缺乏透明性,从而人为地制造危机信息失真。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情况下,社会公众容易被各种不实信息包围、误导,造成社会恐慌。

1.3 基层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失调

疫情防控需要全面有效地实时统筹各类信息,对包括卫生、交通、公安、工信、民政、教育、社区等部门产生的信息进行交换共享和协调联动。与SARS时期相比,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明显加深,交通工具与资源流通网络更为发达,但是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显然没有跟得上时代的突飞猛进。“信息孤岛”继续成为制约政府治理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短板。各类数据的收集、集成与使用成本过高,应急决策与调度指挥往往限于被动,无法进行高效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1.4 医疗防疫物资调配与监管失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的防疫工作急需的医用紧急物资种类繁多、需求量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区域的医疗防疫物资的溯源、流通、调配进行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和监管,也需要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协同保障物资供应,此时物资供应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更突出。特别是物资供应的紧迫性加大、保障范围与数量短期内暴涨时,信息传递与沟通的延迟,就会进一步放大供需匹配偏差。

1.5 慢性病防控与健康教育失当

疫情发生以后,基层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居家无法进行正常的检查、治疗、复查、用药以及预约转诊。健康教育工作短板也在这次疫情中有所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未能在非常态状况下充分发挥应有的网底作用[9],近年来坚持推行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1.6 依法防控与精确治理技术失策

重大疫情的出现需要动员基层整体行政力量防控。当前基层行政治理能力与技术不能适应突发的治理任务,表现出治理任务过载的不适应与反抗性[10],出现了“消极敷衍”“漏报瞒报”“表格抗疫”“照片抗疫”等“留痕主义”“形式主义”现象。根源在于高治理压力下由于上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数据来源的存证和溯源,使得基层疲于应对机械式的考核而产生“反向适配”行为。作为治理体系末梢的社区受到各种条线压力,极度缺乏有效资源,很难维护大量、陌生、流动的社区居民的防疫、教育与服务工作。

2 区块链技术与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2.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进程

区块链技术是一组具有时间戳的永久数据记录,由不属于任何实体的计算机集群管理。点对点传输、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具有数据公开、信息透明、难以篡改的技术特点[11]。随着智能合约的完善,区块链迅速地从“记录”“交易”功能演化出“组织”功能。“智能合约组合”将复杂的社会组织行为转化为由自动执行的合约软件自主规制,从而会构建更为可靠的合作信任机制[12]。去中心化的交易趋势进一步发展出更加高效的P2P资源配置机制,也增强了施信的激励以及用信的价值。区块链技术最先应用于金融领域,随后在供应链管理、信息溯源、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共享乘车、能源管理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变革潜力,也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变革[13]。区块链能够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起到重塑机制、改造流程、增强信任、提高效率等作用[14],促进了公共治理深化顾客导向思维,形成多中心治理结构,打造共享共建平台并形成智能化治理模式[15]。

2.2 区块链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因而,区块链的研究不只局限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或个别领域的转换运用问题,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组织方式、管理模式乃至交易思维的深层次变革。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区块链可以创造出信任生产的激励,解决困扰传统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其特殊之处在于使得行为具有正外部性的节点可以获得区块链信任。其次,激励了参与者由注重短期利益转向注重长期利益,从而为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创造了方案;同时,通过透明、公开、真实的信息保证,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16]。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区块链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提升了消费体验、消费者权利、消费过程质量;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数字化透明,引发了组织计划、领导、组织与控制职能的重大变化[17],肢解了“命令-控制”的科层结构,导致了经营方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公平竞争环境,导致市场结构的扁平化[18]。从公共管理服务创新的视角来看,区块链治理实现了公共服务需求信息的快速集成与智能筛选;增添了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智能化辅助;可以对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实施实时追踪与监控;形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闭环化管理[19]。

2.3 区块链与与公共卫生服务创新

从全球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无缝医疗体系、电子健康记录、打击假药、应急救灾、医药供应链管理、基因组数据交易市场、医疗支付与医疗保险、医务人员认证、物联网安全远程监控、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领域,表现出很高的发展前景[20]。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区块链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研究趋势明显上升。例如,研究认为,基于区块链的存证破解了电子病历中隐私易泄露和易被篡改的顽疾,便利了电子病历的流转,满足患者医疗数据的访问需求,共识机制实现了医疗数据的共享和无缝对接[21];强化了药品、药材溯源防伪[22]与医疗质量监管[23];创新了医疗保险索赔方式并化解欺诈[24];完善了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慢性病长程跟踪与持续管理[25]、吸毒人群的监管诚信链[26];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如自媒体谣言治理[27]、健康码区块链技术应用[28]、智能合约共识实现传染病预警[29]、医用防疫紧急物资供应信息管理[30]等。

总体上来看,由于疫情的影响,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应用上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理论研究是单项技术的开发设想和设计,属于技术的范畴,对区块链用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整体治理的考虑还比较少。从实践进展来看,由于前期产业准备的不足和产业运用的滞后,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未能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治理中得到有效展现。如何发挥区块链在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优势并展现其根本性的变革力量,将是未来的研究与实践热点。

3 区块链技术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1 引领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方式精准化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需要各级政府、全社会各主体充分参与[31]。区块链技术直接降低了信息验证的成本,并通过声誉机制降低了信息瞒报的参与人数,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质量[32],系统化、精准化、智慧化的区块链系统能够发挥在信息传播和管理技术上的优势[15],降低治理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风险成本,提升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效率和决策质量。其次,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成本。传统单极化治理模式,其内部的信息成本、外部的合作成本都比较高[3]。而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合作交易中的信息搜索成本、协调成本和履约成本等交易费用[33],弥补主体间的信息传导和信息证伪的系统性缺陷,通过“联盟链”实现政府服务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的精准整合[19],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低成本的、可靠性强的精准协同治理模式。

3.2 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结构扁平化

传统治理体系内实施人员认知固化和思维僵化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挑战[12]。基层借助于技术治理工具容易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通过行动导向更快地适应去中心化思维、社区共享思维、分布式合作思维,把多元治理机制有机融入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之中。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变革合作方式促进合作模式重组。区块链最大特点是通过相互信任的算法而非信用背书创造新的信用。运用区块链信息管理平台,各层级政府部门组织能够从全社会范围内及时的掌握大量的真实数据,从而为治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4]。通过直接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横向各主体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上下级部门之间庞大的信息交互与处理问题也能够解决,从而在政府内部建立起一种紧凑、扁平的组织结构[35]。

3.3 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过程智能化

点对点技术与智能合约使得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治理成为可能。通过在区块链合约中写入指定、统一的代码,系统将根据代码推断合约的实现条件,保障合约执行,实现基于计算机的合约自动执行及监督、数据统计和缺失预警,减少多余的人力流程并提高处理行政事务的效率,提高了公共卫生智慧化水平。通过对数据平台沉淀的大量数据进行动态收集,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传输的时滞问题,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将数据资源转换为数据资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可以从条件审批转化成表现审批[36],从而使得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及时、精准、公平。通过系统平台、智能终端的数据闭环反馈,也可以为基层公共卫生的绩效提供更加客观、可信的评估结果,从而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治理过程的改善。

4 疫情背景下基层公共卫生区块链治理的实践路径

4.1 自动式联动预警响应机制

区块链系统的开源性为同步收获多源信息进行智能探测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去中心化和具备可溯源能力的基层公共卫生数字化监控系统可以把传染病早期零散间接证据,从不同的设备、人、机构中抽离并加密分布式存储,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触发预警事件的机制。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发生传染病案例,依靠智能合约就能自动预警,加快了即时响应速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扁平化响应机制取代垂直式、科层化的信息报送系统,决策机构、疾控部门、各级各类医院层在第一时间可见、共享并保真疫情预警数据,避免了漏报瞒报,最大限度地实现早发现早监测早防治。同时,基于规则模型的数据实时判断预警能解决体系建设中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困难的问题,大幅度提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诊所的参与意愿,能够推进早期疫情预警网络规模的扩张。在信息收获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多类型、多领域的整合,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立体、块状信息模块,为应急指挥提供高质量信息支持。例如,山东省青岛市在疫情期间研发了“新冠疫情防控动态感知预警平台”,针对和调取疫区旅居史、停留史、居住史对象数据,进行流向统计、态势数字化分析及感知预警,大幅提升人车物目标排查效率,真正在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

4.2 可信型疫情信息公开机制

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是数据的稳定性与真实性,数据被全网实时监控,任何试图篡改、删除信息的行为都会被区块链记录、察觉而拒绝修改,这就为创建新的信任创造了可能。“链飞科技”推出了区块链疫情监测平台,该平台共有“疫情数据”“辟谣”“疾病知识”“口罩攻略”等7个板块,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找到数据、信息的来源,增加了信息权威性和可信度。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新闻的来源,追踪舆情的传播扩散路径,对舆情进行全链监控,更及时有效地分析舆情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电子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了“疫情统计与应对信息区块链平台”,构建了各省份的疫情数据公开流程,实现了数据追踪溯源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统一的账户服务,将多方采集到的政府各部门公布的疫情信息、预案与应对措施、民情信息、患者数据、医疗资源与防疫物资信息上链存证,既可以实现疫情和防控真实信息不可篡改,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和隐私保护,也解决了信息披露中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数据与信息的上链让信息披露流程上的合作方并不需要彼此都有约定或彼此信任,也没必要一定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一个高度公开、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的区块链可以将人们对政府权威的信任转换为对更为可靠的数学算法的信任,政府各部门的行为也将因此得到数字上的监管,提升政府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可信度,对于疫情的防控和杜绝谣言将起到显著效果。

4.3 交叉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

区块链“数据账本”打破了传统的以分割的系统服务器为中心的数据存储和割据状态,进而弱化了中心的价值,激活了数据流通[34],这就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提供了充分可信的数据基础,能够支撑智能决策的开展。广州市南沙区通过“南沙城市大脑”将各类重点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被汇总到一起,打通了区内政数局、政法委、来穗局、卫健局等31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广州市数据中心,汇聚结构化政务数据超过12.8亿条,接入物联网设备8万多个,利用趋势统计、热力图等各种数据分析手段,将疫情发展趋势、医院床位、疫情防控物资、高快速路出入口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数据通过区块链实现实时安全互联互通,疾控部门可以根据需求快速临时调取交通、工信、公安、民政、教育、社区等部门数据库的信息,交叉比对疫情患者的行踪轨迹,发现密切接触人群,再根据手机定位数据,分析被传染的概率,根据概率大小决定收治力度和范围,并智能执行告知隔离通知、推送就医指引等讯息,从而快速切断传播路径。2021年南沙城市大脑升级后,汇聚了全区各级各类疫情数据,涵盖了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疫苗接种以及密接、次密人员管理等信息,同时打通了省市相关系统数据,从流调溯源、隔离管理到重点人员流转,各个环节的防疫数据在南沙“城市大脑”平台上一目了然,大幅度减少了人员工时并提高了疫情防疫效率。

4.4 防疫物资调配与监管机制

除了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安全性、打通各数据壁垒,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也使得P2P配置资源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分布式、难篡改、可溯源等特点,可对资金的使用路径进行溯源追踪,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利用联盟区块链网络开发了“善踪”捐赠平台,便捷了需求方、捐赠方、受捐方的沟通与合作效率,同时社会大众也能看到捐赠的全流程,提供了全流程公开可查、可追溯、可反馈的监管途径。同样,区块链也适用于公共卫生医疗物资的溯源与监管。“支付宝”上线的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协作与监管方式。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物资所到之处的每一个环节、经手人的每一处确认都可以在链上显示。未来,通过区块链技术,在药企、医院与药店进行有数据隐私保护的信息采集,采集包括产能、库存及消耗速度等关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再挖掘并产生预测结果,可以在复杂、虚拟的医药供应链上实现充分协作从而科学指导短缺物资、药品的研发、生产与调配。当然,区块链技术也将大量用于药品防伪溯源和分配管理上。例如英国BlockVerify防伪服务公司对药品原材料采购、药品生产、药品销售供应链进行全程记录,构建药品可信溯源体系,对假冒药品构成致命打击。

4.5 基层数字化健康服务机制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通过区块链可以最有效地消除医疗信息摩擦,包括信息不完善、信息风险和信息无法访问等问题,解决基层医患信息不对称并提升健康服务效能,具有很好的运用前景。2017年常州市医联体试点的区块链项目,通过基层体检报告分析,筛查出需转诊慢病患者,由社区医生通过区块链实现病历向上级医院的授权和流转。上级医院在被授权后可迅速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和体检信息,病人不需要重复做不必要的二次基础检查,就可以享受医联体内各级医生的“管家式”全程医疗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数据联盟链可以安全调取并整合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以及专科专病信息系统中的居民历史健康信息,对接入的动态信息进行交叉核对,将疑似患者自动转接给基层首诊机构并推送基层网格化管理中心,实现高效分流诊治。此外,通过区块链能够同步医院和患者等供需的真实信息,避免“就医路径拥堵”而产生的医患交叉感染风险。通过区块链搭建基层在线服务平台,互联网医院可以对居家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展开复诊、取药等自助服务并自动更新其动态信息,从而提升基层卫生健康资源的配置效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蚂蚁金服在2018年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电子处方,线上开药、线上配药、送药、签收药,都会被盖上一个不可篡改、全程可相互印证及追溯“戳”,保证了患者的收药准确无误。当然,“区块+链=时间戳”的数据结构提供了一个数据库的完整历史,同样可以解决疫情期间出行数据难共享的问题,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认证、回流登记、复工生产,其产生的大数据也可以用于实时的重大疫情防控、接触分析查询、人员聚集预警。

4.6 智慧化健康教育与干预机制

基于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结合,可以充分支撑基层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管理。区块链能够有效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人口数据等基础数据库,通过多源数据的完整、统一的连续记录,实现数据在多层次多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流动、转接、写入和共享,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既减少了因重复诊疗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也允许不同层级的医疗专家共享共用信息,便利了专家对患者的跟踪管理和连续诊疗过程,同时病人可以通过客户端调阅自己在平台的个人健康档案,查看自己所有的医疗诊断数据。针对所有诊断数据的汇总分析,医疗区块链就可以提供更加聚焦和专业的个性化治疗分析,指导用户从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在未来各地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系统平台的建设中,可以基于区块链数据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低成本、智能化、个性化、精确化、互动性、闭环性的健康教育、防控宣传、病后康复、慢性病干预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在加强上述服务的过程,也可以引进上链分布式、权威可信的专业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商,通过更加多元丰富的宣传手册、自媒体、广播电视、健康讲座、在线教育等多媒介提供疫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全方位科普宣教服务。

5 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本文以COVID-19疫情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所暴露的短板问题为例,初步介绍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趋势、原理与发展方向。区块链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信任机器。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治理体系,能够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鼓励更多元化的社群机制参与,更有效地实现治理目标。当下,区块链技术与基层公共卫生的结合还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展望未来,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5.1 从技术设想走向系统开发,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区块链应用实践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注意到了区块链对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在疫情早期预警、疫情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与分析、物资调配、溯源与监管、健康管理与教育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也有很多研究开始针对问题进行技术层面的设计探讨,但总体而言还未开始进行应用实践,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设计[37]。区块链在基层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实际上面临着许多障碍,如“成本-效益”考虑、参与者信用水平不一致问题、效率边界的限制、技术障碍、应用方案总体水平不高以及监管缺位隐私泄露的风险,影响了各方对区块链运用的意愿与能力。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道路还比较漫长。除了技术层面的推进,当前应着力加快研究和推进区块链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在系统层面上有效融合的技术设计、管理模式设计,不断完善国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区块链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顶层设计、终端和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及时系统识别和总结重大风险事件处置中区块链科技应用的需求痛点,设立基层公共卫生区块链运用试点,积极拓展区块链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5.2 从行为规制走向正向激励,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公共卫生信任体系

区块链技术提供不可变且带有时间戳的日志,使交易过程更加真实和透明。当前时间戳功能正在药品溯源、物质供应、诊疗记录、健康数据、信息统计、同意管理、医保交易等领域开始发挥重要功能,数据信息的全流程监管对失信、不端等行为起到了良好的遏制。应该注意的是,区块链所具有的共识算法及其实践机制能够矫枉“囚徒困境”中各方对合作的非理性排斥[38],为未来新形态的基层公共卫生的治理创造了新型的信任基础。与传统外生于体系之外的信任不同,区块链信任可以在陌生人之间形成。“技术信任”提高了参与者的主观信任度;“共识信任”保证了信任关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制度信任”为交易者提供了崭新的安全环境和信任情境[39]。这种内生地生产出来信任将成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参与者之间的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绕过现有的治理缺陷,促进集体行动协调和信任。随着区块链的技术扩散和应用行动,这一过程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技术产品开发的单项层面,更是编撰和重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结构的过程。未来,一方面要加强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新型技术治理的建设路径、协同机制、业务优化机制、转型机制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第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推进区块链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事务中来,要通过集体行动促进各主体围绕基层公共卫生区块链治理展开资源交换、知识共享和密切协作。

5.3 从业务改造走向创新赋能,挖掘公共卫生区块链技术治理潜能

区块链技术在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上的原创性优势,不仅有利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促进传统业务效率的提升,更能进一步推动关键信息的上链存证存储和分类管理,从而为基层公共卫生的创新发展创造可能。首先,在信息和数据是完整、确定、透明的情况下,组织将面临在一个完全真实信息和数据网络生态内进行决策的新问题[17]。其次,多元多环节信息的动态上链一旦实现,每一个具体影响健康结果的变量在链上公开透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快速发现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医药、物质、医疗、医保、科研供应链提供更高层次的可见性,使得供应链的参与者在无需第三方维护的情况下增加产品透明度、全流程可视性、可追溯能力,也就允许对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进行探查改进。同时,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也使得管理者可以精确定位相关责任人,实现赏罚分明,创新激励方式,从而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管理质量。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公共卫生的硬件设施和设备之间的数字自组织及自治提供注册管理、访问控制、数据的可信传输等服务,实现自动匹配需求与供给等自组织生产方式[40],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5.4 从医疗监测走向健康监测,实现多源信息整合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全球社会正进入一个健康监测无处不在的智能时代。区块链的互操作性的技术特点由于可以带来价值自由流动,促进链间协同工作,特别是与智能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环境辅助生活系统等相结合以后,能够允许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持续低成本收集健康数据,在未来将会变得重要且充满意义,是促进公共卫生从静态事后的医疗监测向动态事前健康管理转变发展的强力推手。当前区块链在解决EHR、EMR等数据信息跨机构流转、基因组数据市场、健康信息隐私保护等方面已经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未来区块链应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形成可选择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智能化的健康管理系统[37]。基于疾病数据、病例病案、营养数据、诊疗数据,健康习惯、运动数据等不同来源的健康数据,通过区块链进行跨链整合和实时监测,允许各类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机构对个体、人群健康进行主动预测,并提供可视化的健康管理菜单,调整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营养摄入、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并形成健康的闭环监测管理。这种生成大量实时数据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方式,也将用于大规模公共卫生监测,使公共卫生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影响健康的社会经济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疾病爆发[41]。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区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基层在线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