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亚,张大伟,杨一桐,贾梦媛,王静怡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孕症定义为结婚后至少1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1-2],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断续”“全不产”等范畴。在已婚育龄夫妻中,该病的发病率为9%~15%[3],近年来已呈快速攀升趋势,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疾病[4],并受到当前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和优越性,如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以提高女性生育能力。
庞清治教授出身于中医妇科世家,是中原庞氏妇科第六代传承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教学60余载[5],承祖技、习岐黄、研百家、采众长[6]。庞老在治疗不孕症、崩漏、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先兆流产等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7],尤其是在女性不孕症方面诊治学验俱丰,运用对药独具匠心,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整理庞老所著书籍、文章、医案等,总结出庞老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的独特见解。庞老辨治不孕首别冲任,擅于抓核心病机,认为不孕多由他病而致,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用药如用兵”,在辨证选方的基本上,擅用药对,对症加减,用药精妙,疗效显著。现就庞老治疗不孕症的常用对药总结如下。
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之本源,主生殖而藏精,其直接影响到女性生育能力。《圣济总录》云:“妇人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肾藏精,精化气,肾气与肾精的升降及肾阴、肾阳的平衡协调,促进和控制人体的生命活动,使人体具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8-9]。”肾精充沛,则人生长壮老;若肾气虚损或功能失调,可导致生育障碍甚至不孕,妇女不孕多由于肾气虚而胎元不固,不能摄生所致。庞老在治疗不孕症时,认为肾气充盛,天癸成熟,经脉气血流畅是女子孕育的基础,育龄期女性孕育取决于肾气肾精的充盛,故在治疗因先天素虚,早婚早育,房产伤肾,冲任不固致肾中精气耗伤,肾阴阳失衡导致不孕时,庞老以补肾养精为本助孕,常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化裁。
1.1 续断-菟丝子续断,入肝、肾经,是补肝肾之要药,其功专于补肾固精,治疗妇人产前产后诸病,胞宫虚寒,崩漏下血,胎动不安,遗精遗尿,面黄虚肿等病症。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是妇科平补肝肾常用药物,具有补而不峻、温而不燥的特点。庞老在用药时,认为续断以温养肝肾之阳为长,菟丝子以补益肝肾之精为长,故两药合用,其阴阳相济,补肾益精,肝肾同治,冲任得养,适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不孕,常见主要症状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续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10],能推动子宫的生长发育;菟丝子药理研究发现其对雌性动物卵巢及子宫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和固冲脉之力[11]。临证两药常用量均为15 g。
1.2 山萸肉-淫羊藿山萸肉,味酸、涩,性平、微温,功专填精益髓、滋阴补肾[12],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为滋补肝肾的常用药。《日华子本草》认为山萸肉可暖腰膝,助水脏。淫羊藿,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而味辛甘,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填精之功,为温肾助阳的主药,补命门之要药也。庞老将二药配伍,酸甘以化阴,甘温以养阳,药证相对,共奏补肾壮阳,阳中求阴,使阴平阳秘,冲任得养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效,对性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殖系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庞老认为,肾阴虚及肾阳虚不孕症均可用此药对治疗。庞老根据临证经验,淫羊藿常用量为15 g,山萸肉常用量为30 g。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女子以肝为先天。《傅青主女科·种子·嫉妒不孕》曰:“妇人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带脉之气既塞,则胞胎之门必闭,精即到门,亦不得其门而入矣[13]。”妇人之病,多起于郁,郁懑伤肝,忧思伤脾[14],若素性忧郁,或长期未孕,可引起肝气郁滞,疏泄不通,气机不畅,气血不足,冲任失调,阴阳不和,不能摄精成孕而发为不孕。庞老认为,妇女产育多和气血有关,气血与情志相关,如果妇女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引起脾土壅滞,冲任二脉失常、血海蓄溢无度,月经失常,不能正常排卵,故导致难以受孕。不孕症患者就诊时求子心切,故临床多见肝郁气滞者,方用《济阴纲目》免怀散加减[15]治疗,庞老在诊治时重视疏肝解郁,兼顾理脾,调理气血,调和冲任,在辨证论治及选方组药时更是谨慎入微。
2.1 当归-川芎当归苦辛性甘温,入肝脾两经,为妇人调经之要药,亦是血中之圣药。川芎辛通温散,走而不守,上行于巅,下达血海,旁通四肢,入肝、胆、脾经,具有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诸证,有妇产科要药之名。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癥瘕结聚等症。庞老在用药过程中始终坚持疏肝勿忘理脾的思想,将两药相配,因其均为血中气药,当归以养血为要,其行中有补,补中有动,长于补血、活血,“主冲脉为病”,川芎以行气为主,“行冲脉”,而冲脉与天癸紧密关联,故将两药合和,兼顾气血冲和,活血化瘀,理气通经,天癸行其正常作用,故卵巢可周期性排卵而受孕。现代研究证明,当归-川芎药对具有使机体造血功能恢复加速,改善血虚状态的作用[16]。临证当归常用量为12 g,川芎常用量为10 g。对于肝郁血热者,庞老则加黑栀子、柴胡等药以疏肝清热。
2.2 郁金-枳壳郁金味苦、辛,药性偏寒,入肝胆经,《本草新编》云:“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用之。”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的功效。《本草备要》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17]。”是解气郁,散瘀结之要药。枳壳是枳实之壳也,味苦辛其性微寒,入脾、胃经,《日华子本草》云:“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消食痰。”庞老将两药合用,认为郁金无香而性轻扬,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有血分气药之名;枳壳为气分之良药,又可健脾,一气一血,理气活血,以理气为先,共奏疏肝理脾、活血行瘀之功。庞老常用于治疗妒忌性不孕,常见症状为平素月经量少,色黯,有大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明显,烦躁易怒等。研究发现枳壳具有兴奋子宫、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临证郁金常用量为12 g,枳壳常用量为10 g。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女子不孕之故……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不孕……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生不能孕。”痰乃津凝,瘀乃血滞,由于津血同源,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不仅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痰瘀相互胶结,阻滞冲任胞宫,致女子排卵受阻而致不孕。庞老认为,女子不能怀孕的原因是由于痰瘀互结,壅塞于胞脉,阻滞气机,胞宫冲任失调[18],不能摄精成孕。庞老临证痰瘀并治,豁痰祛瘀,调理气机,疏通冲任胞宫,使女子得以受孕。因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不孕症,都与痰瘀阻滞有关,庞老多据此治疗。
3.1 白芥子-焦山楂白芥子为辛温之品,入肺、胃二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其辛烈走窜,擅长行气豁痰,行经络而逐饮。焦山楂是山楂的炮制品,其性微温,味酸、甘,入 脾、胃、肝经,具有收敛止泻,消食和胃的功效,山楂炮制后增强了治疗血积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等症。庞老认为白芥子其味厚气轻,开导虽速,而不易耗气,因此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皆能除之;焦山楂因其入血分,故可行瘀滞而活血散瘀消肿,可治疗血滞瘀阻所致诸多证候。因此庞老将两药相配,白芥子善祛痰,焦山楂善祛瘀,痰瘀并治,胞宫胞脉壅塞得以疏通而怀孕,二药配伍严谨精妙,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焦山楂能收缩子宫,使宫腔内血块易于排出,促进子宫复原,止痛止血[19]。临证白芥子常用量为10 g,焦山楂常用量为 30 g。
3.2 丹参-鸡血藤丹参性微寒而味苦,入心肝经,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效,为调理血分之首药[20],功专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药。鸡血藤性温而味苦甘,入肝、肾经,可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血瘀、血虚之证均有补益作用,为血证要药、“血分之圣药”。《饮片新参》曰:“运瘀生新,流利经脉。”其为藤蔓之属,可通经入络,有调经活络之功效。庞老常将两药配伍使用,其认为丹参善活血化瘀,具有活血生新而不伤正,化瘀调经而不伤血的特点;鸡血藤善养血活血,且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性质温和,皆功专血分,守走兼备,相辅相成,一寒一温,一甘一苦,共奏养血活血畅经络之功,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血海不能如期满溢之月经量少,月经后期而致不孕症。庞老临床上不仅用丹参治疗不孕症,还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子宫出血、血崩、带下等妇科疾病。临证丹参常用量为15 g,鸡血藤常用量为30 g。
《圣济总录》曰:“妇人之所以无子,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21]。”《傅青主女科》云:“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8]。”《神农本草经》云:“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子脏寒冷,胞脉阻塞而导致女性不孕。督脉为“阳脉之海”,命门之火透过督脉温养胞宫,若督脉失职,胞宫失于温煦,致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宫寒不孕等病症。庞老认为,妇人不孕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胞宫虚寒,督脉寒凉,宫寒不能摄精,则胎孕困难,且寒主凝滞而收引,所以常见经行少腹疼痛症状。在治疗上,庞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应标本兼治,尤以温阳祛寒止痛为主。
4.1 枸杞子-干姜枸杞子性平而味甘,补肝肾入督脉,益肾通督,温肾补阳,补血养血,益精填髓充盈。《神农本草经》谓枸杞子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本草汇言》认为枸杞子“能壮精益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干姜,辛热,临床上常用的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大辛火热,能走能受,能温里散寒,能助阳通脉。《得配本草》载其“逐沉寒,散结气。”《本草衍义》也曰:“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走散里寒。”庞老认为枸杞子温补,干姜火热,将两药合用,能够温补命门之火,祛胞宫之寒,常用于治疗督脉失职,胞宫虚寒所致不孕症。药理学研究表明,枸杞子中含有丰富的枸杞总黄酮、类胡萝卜素、枸杞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其活性成分能通过调节微量元素代谢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改善、保护生殖系统[22]。临证枸杞子常用量为12 g,干姜常用量为 6 g。
4.2 吴茱萸-小茴香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入肝、肾、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疏肝理气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曰:“主温中下气,止痛。”具有散寒止痛之功[23]。小茴香,味辛芳香,辛温助阳,散寒之力较强,归肝、肾、脾、胃经,是温中快气之要药,“其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乃小腹少腹至阴之分之要品也”。庞老认为吴茱萸在燥湿除寒、散寒止痛等方面具有较强作用,临床常用吴茱萸治疗肝寒气滞诸痛,尤其针对脾肾阳虚证具有重要作用;小茴香暖丹田除冷气具有较强之功,常用于冲任虚寒、寒凝气滞之痛经、少腹冷痛等病症。庞老将两药合用,协同除肝经之冷,行肝气之滞,温下焦之寒,使气机升降无阻,配伍严谨精妙,疗效极佳,用于治疗下焦寒湿之宫寒不孕。庞老临证小茴香常用量为10 g,因吴茱萸有小毒,而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中病即止,不可多服,故临证吴茱萸常用量为1 g。
庞老运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病,有“诊病首重奇经,调气血重理气、祛瘀,肝脾肾并治、尤重和脾”[15]等著称。在妇科不孕症的治疗中,巧用药对更是庞老一大特色,配伍奥妙,灵活多变而临床疗效明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略举一二。庞老治疗不孕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24],辨不孕注重冲任,病证症结合,灵活施治,根据女性生理及病理特点,通过辨别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药对;仔细斟酌治法,敲定处方用药,对不孕症的治疗疗效奇佳。在服药的同时,尤须重视方后医嘱,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方能尽快痊愈。今笔者将庞老治疗不孕症的常用对药整理成文,以期对不孕症患者的调治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