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美以三仁汤畅化三焦痰湿论治肥胖高血压经验*

2023-07-29 06:56张希惠王新东沈建平董其美陈晓栋
中医药导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焦三焦肺气

张希惠,王新东,阎 芹,沈建平,董其美,陈晓栋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肥胖高血压是近5年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中的关注焦点。较多研究证实超重、肥胖是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共性之一,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 kg/m2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BMI正常人群的3倍[1-2]。目前肥胖引起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晰,有学者认为肥胖人群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脂肪因子“瘦素”兴奋肾脏、血管交感神经可导致血压升高[3-4]。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控制饮食、手术等手段以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压[5],仅为治标缓急,且肥胖仍易反复而引起血压波动。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从整体辨证论治,临证中“谨守病机”,以达“治病求本”,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

董其美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四十余年,学验俱丰,在肥胖高血压的诊疗上见解独特。董其美教授认为肥人多痰,痰湿是肥胖高血压的关键致病因素。治疗上其强调畅中焦脾胃,祛痰湿为第一要义,并佐以宣发上焦湿邪、开下焦之门给邪以出路。其主张宣上、畅中、利下使痰湿消而体重减、血压稳,临证灵活运用三仁汤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董其美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肥胖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三焦痰湿不化为肥胖高血压之基本病机

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指出致病核心乃脾虚痰湿。平素饮食失调,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湿邪内生聚久成痰,蕴而化热生风。如《丹溪心法》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6]然风善行数变,易袭阳位,肝风夹痰上蒙清窍,发为眩晕。多数患者因脾胃功能受损渐成痰湿体质,符合现代医学所描述的“肥胖”[7]。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过量表达的“瘦素”,可能通过下丘脑的中枢介导作用与黑皮质素受体结合,兴奋心脏及肾脏的交感神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8-9]。

1.1 饮食所伤,中焦失于运化 痰湿为肥胖高血压的关键证素,六淫之湿邪为脾所主。《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生理上,饮食水谷在体内转化为气血精微,亦是脏腑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映射。脾主升清,胃主纳降,两者纳化相依、升降相因[10]。病理上,肥胖高血压生活方面致病因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过量饮酒等,正如《内经》所言:“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11]。中焦脾胃化生气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过食肥甘厚味,呆胃滞脾,中州受阻,气机升降失司,脾胃升降失序,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心肺变化为血,清窍不得濡养,则见头晕、心悸、黑朦等高血压临床表现。董其美教授认为肥胖高血压病在“痰湿”,究其根源,乃水谷受纳之海为饮食所伤,湿从中生,痰湿盛者见形体肥胖,头及肢体困重,胸脘痞闷,口腻苔腻。脾胃之气是一身正气之所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焦气伤,后天之本失于顾护,气虚者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浮肿。

1.2 肺气不利,上焦失于宣发 五行中脾与肺分属土与金,脾、肺为母子关系。脾为病,母病及子而致肺亦伤。生理上,肺居上焦。《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言:“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所谓地气升为云,天气降而为雨也。”可见“肺为华盖”居于高位,主气行水[12]。肺参与体内水液代谢有2种形式:一是肺的“宣发”作用上输水谷精微至头面、外达皮毛腠理以濡润;二是“肃降”作用下传代谢的浊液到膀胱,形成尿液而排出。病理上,肺失宣发则湿难以化,肺失肃降,肺痹则膀胱亦痹,湿邪无法从小便而去,可见上焦之肺与痰湿关系密切。董其美教授认为肺为痰湿消散的上方出路。中焦湿滞,脾病及肺,肺气不利,肃降失司则见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等气逆症状。水液运行和输布失调则见小便不利、浮肿、痰多。

1.3 肾失开阖,下焦失于传化 五行相生关系中,肺为肾之母,肺虚易致肾气衰。生理上,如《难经·三十一难》所言:“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13],下焦者主传导排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为气之根,具有升清降浊功效。肾司膀胱之开合,肾中之精蒸腾气化,气机运转,可活通膀胱之气,以助膀胱储藏、排出尿液[14]。病理上,肾气化失常,肾关开阖失度。分论之,若开少则代谢的水液无法排泄,则见尿少、小便不利,浊液滞聚为痰、为湿、为浊、为毒;若阖少则精微物质无法留存,则见尿频、多尿、蛋白尿等。董其美教授认为肾为痰湿排化的下方出路,中上二焦湿滞,肺病及肾,肾气衰,摄纳失职,肾不纳气则见气短不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化失职则水液代谢障碍,多为小便异常。

2 畅化三焦痰湿为肥胖高血压之治疗大法

三焦总司人体气化。《灵枢·营卫生会》有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15]。上焦宣发卫气、输散精气灌溉一身;中焦腐化水谷、输布精微;下焦排出糟粕,完成代谢。《素问·经脉别论篇》描述水液在人体中的运行为“起于中焦,达于上焦,归于下焦,布散于上、中、下三部之中”。气、津共存于三焦之中,气是推动津液运行的动力。两者多相互为害,表现为气行则津行,津停则气阻。可见,上焦失于宣发、下焦失于传化总乎“气不行”,究其根本,乃脾胃水湿聚集,阻滞全身气机,且湿邪易耗伤正气。董其美教授认为肥胖高血压关键在于痰湿,临证应以“气化”手段治中焦之“湿”,提出“治血压而不独治血压”的观点。

2.1 培土制水,畅中焦土气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16]脾胃受纳水谷,犹如藏粮之所,饮食所伤,健运失常,聚湿成痰,脾胃气虚更无力推行津液。《景岳全书·肿胀》云:“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17]董其美教授认为中焦为痰湿生化之源,痰湿内盛已成疾病之标,中焦土气受损成疾病之本,需标本兼治。其治标时临证擅用入中焦之经的利水祛湿药,如白蔻仁、茯苓、白术、半夏、泽泻等。白蔻仁苦辛温,主于芳化脾经湿气,兼能温通胃中寒气,宣散肺中滞气,化湿醒脾和胃,使邪从中焦和解。《医学启源》称其“消谷下气”[18]。脾胃气虚不能推动津液流通,则化生痰涎。如《石室秘录》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19]治本时,董其美教授主张灵活加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绞股蓝等补气药以健脾助运,培土制水。

2.2 培土生金,宣上焦金气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共构为气,依赖于肺司呼吸及脾主运化。太阴肺位为气之主,外伤内损致肺气不利,中焦痰湿内盛,阻滞气机升降,肺宣肃失常,多出现咳喘、头痛、水肿等表现。董其美教授承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观点,认为理痰尤需理气,化痰湿必取质轻性薄之品,如叶、花、梗类,以轻透宣散湿邪,直达病所。其重视施用入肺经的宣发作用强的药物。叶天士言:“轻苦微辛流动之品,以达邪于肺”。其常用杏仁、蔻仁、橘皮、桔梗等。其中杏仁甘苦温,主入手太阴肺经,着重于上焦之肺,通过宣发肺气,使湿从气化,上焦成为邪之出路。《本经逢原》载:“杏仁入手太阴经,辛能横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20]。

2.3 金水相生,利下焦癸水 《类经》道:“肺为手太阴经,其脏属金,肾为足少阴经,其脏属水,故儿病水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亦以金水相生;母子同气,故皆能积水。”[21]肺为水上之源,肾为主水之脏,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之职与肾蒸腾气化之职枝叶相持。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故肺肾关系称之为金水相生。肺肾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董其美教授主张疏通下焦使水液得出,以防累及上焦水道不畅,故临证用渗利癸水之品,如薏苡仁、冬瓜仁、猪苓、车前子等。薏苡仁味甘淡,主入脾肾经,使湿邪从下焦而去。《景岳全书》谓其:“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17]

2.4 法随证变,灵活用药 三仁汤源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其载:“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22]基于三焦辨证理论,全方呈开上、畅中、渗下之意,暗合肥胖高血压三焦痰湿不化的关键病机。方中君药三仁,分消三焦。臣药由滑石、通草、竹叶组成,主强化渗利下焦。半夏、厚朴之辛能散能行、苦能燥湿,以达增强畅中之力,为佐药。《药性论》言半夏“消痰,下肺气”[23],与杏仁之肃降肺气相得益彰。厚朴行气之效偏于理脾气,故湿随上中二焦之气行后自散。董其美教授承此经方之要,辨证施治,灵活化裁。《证治汇补·痰证》曰:“夫痰病之原,有因热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热者。”[24]董其美教授认为痰与热互为因果,热则炼液为痰,痰易阻气道,久郁可生热,可加栀子、知母、黄芩、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景岳全书》云:“津液者,血之余”[17]。正所谓津血同源,若津液停聚为痰,则日久血液停滞成瘀,病久可加用川芎、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药。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79岁,2021年9月8日初诊。主诉:间断头晕15年,加重伴肢体困重4 d。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长期不运动,超重,居住于一楼。15年前间断出现头晕、恶心欲吐、脘腹痞闷,未重视,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为160/102 mm Hg(1 mm Hg=0.133 kPa),外院确诊为高血压2级,予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治疗,头晕症状好转,恶心欲吐、脘腹痞闷未见改善。后多次调整降压方案,近3年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培哚普利叔丁胺片(8 mg/次,1次/d),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内。近日多连阴雨天后,患者出现头晕加重伴肢体困重,遂来诊。刻下症见:头晕、如物裹首,肢体困重,恶心欲吐,口干口苦,脘腹痞闷,偶有咳嗽、咳白痰,胸闷烦热,时感疲乏,无头痛耳鸣,无心慌胸痛,纳寐可,小便少,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腻微黄,边有齿痕,舌底脉络迂曲,脉滑数涩。查体:神疲,形体肥胖,BMI:28.2kg/m2,BP:146/94mm Hg,HR:76次/min,心律齐,听诊心脏各瓣膜区无杂音。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辨证:痰湿中阻,气郁化热证。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白蔻仁6 g,杏仁12 g,薏苡仁28 g,法半夏9 g,陈皮12 g,茯苓9 g,通草6 g,滑石15 g,麸炒白术9 g,党参9 g,栀子9 g,川芎10 g,红景天10 g。14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嘱患者饮食少盐少油,适当运动,维持情绪稳定。

2诊:2021年9月22日,诉自觉头晕头重、肢体困重、恶心欲吐、脘腹痞闷、口干口苦、烦热减轻,小便多,大便通畅、黏滞感减轻,仍时感疲乏,偶有咳痰,余症同前,舌红苔腻较前有好转,舌底脉络迂曲减轻,脉滑数涩。监测血压130/80 mm Hg左右。予原方陈皮减至6 g,滑石减至10 g,栀子减至3 g,加黄芪10 g,山药20 g,白扁豆10 g。14剂,煎服法同前。医嘱同前。

3诊:2021年10月8日,诉服药后症状基本消失,无头晕、肢体困重、恶心、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感,精神饱满,纳寐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微腻,舌底脉络瘀曲好转,脉滑微涩。予2诊方去滑石、栀子、红景天、黄芪。21剂,煎服法同前。医嘱同前。

随访3个月,患者诉诸症皆愈,无其他不适。

按语:本案患者平素进食较多,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中焦脾胃损伤,一则运化失职,津液输布失常,聚湿成痰;二则中焦土气受损,气之升降出入失常,气不行水。两者相交为患,痰湿内生。且患者长期缺乏运动,新陈代谢失调,导致脂肪组织过多堆积形成肥胖。长期居住于一楼,近来连日阴雨,外湿之为病,如《外感温热篇》言:“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外湿内侵脏腑,亦致内湿形成。湿性黏滞沉重,留滞于四肢关节故见肢体困重,滞于胃脘故见恶心、脘腹痞闷;肥人多痰,痰浊痹阻清阳,日久化热生风,风痰火上扰,以致头晕;脾气亏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职,清气不能上荣头面,故时感疲乏;脾病及肺,肺气不利而上逆,故见咳嗽,痰湿内盛,咳而为白痰;肺病及肾,气虚湿停,亦致气滞,故见小便少;久之气病及血,气滞血瘀,故舌底脉络迂曲、脉涩;痰湿郁久化热则见口苦、烦热、苔微黄、脉数等症。中焦脾胃酿生痰湿,津阻气行,母病及子,上下二焦气机不利,湿邪无以出,故而痰湿积则而形体肥、血压高。方选三仁汤化裁。方中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分别主入中焦脾经、上焦肺经、下焦肾经,燥中焦之湿,以畅肺肾二焦之气,气化以助湿行;党参、白术、茯苓合为四君子汤以补中焦之气,恢复脾胃功能;陈皮、川芎、半夏、红景天理气活血、燥湿化痰,疏中焦脾气,气顺则痰消,气行则血畅;痰湿、血瘀日久化热,栀子清三焦之热;通草、滑石渗利下焦水湿。2诊时患者久病气虚,中焦脾胃气伤,气血生化乏源,加黄芪、山药、白扁豆以补气健脾祛湿,同时为避免陈皮利气太过而耗气故减量,栀子苦寒伤阳故减量。3诊时患者症状好转,故去部分清热利水活血药,防祛邪伤正。全方共奏宣利气机、清泄湿热之效,旨在宣通三焦,分消上下,治疗以痰湿为核心的肥胖高血压。

4结 语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加之活动减少、饮食丰富,肥胖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董其美教授基于其现代相关机制研究、中医“肥人多痰”理论及肥胖高血压人群的中医四诊信息,指出“痰湿”为肥胖高血压的核心证素。其根据三焦辨证理论指出中焦为痰湿生成之源,阻碍上、下二焦气机,气难化则湿亦难化,临证立足于此病关键证素,以经典名方三仁汤为基础从脾、肺、肾分消痰湿,意在使痰湿除则肥胖消,进而平血压,彰显了“治血压而不独治血压”的学术观点。

猜你喜欢
中焦三焦肺气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