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土壤改良与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2023-07-29 02:35于艳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2期
关键词:盐渍化盐碱地盐分

于艳丽

(1.浙江农林大学,杭州 311300;2.浦江县黄宅镇人民政府,浙江 金华 322204)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质地、肥力、耕层深度、温度、水分及其他理化性质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许多种植水稻的地块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下降,总磷、总钾、速效氮磷钾及各种盐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已达到轻度盐渍化的程度。我国现阶段根据土壤全盐量质量分数对盐碱地进行了分级:全盐量<1 g/kg 为非盐土;1 g/kg<全盐量<3 g/kg 为轻度盐土;全盐量≥10 g/kg 为盐土。盐渍土中大量盐分积累会使土壤理化性质不断恶化,带来土壤结构粘滞、体积质量高、通透性差、土壤升温慢等问题,导致土壤中的很多微生物活性变差,同时,影响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导致渗透系数降低、毛细作用加强,使土壤出现冷、硬、板的现象。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简单易行的重要方法,不仅会使盐碱地变成良田,而且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盐渍化土壤改良

一些地区长期沿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部分低洼地区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很快,继而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使之前的良田变成了今天的盐碱地。为控制次生盐渍化现象的发生,应采取技术手段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一是杜绝大水漫灌;二是灌水后应及时耕锄;三是增施有机肥;四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可通过科学整地、灌溉洗盐、合理施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为水稻种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1 整地改良

盐碱地中盐分分布通常为表层多、下层少,通过深翻深耕、适时耙地等整地方式,能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深翻到耕层下部,将下层含盐少的土壤翻到地表,再通过灌溉洗盐、浸泡及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水平。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田间保持一定水层,这会使土壤盐分被不断淋洗。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脱盐程度会不断增加。春秋两季是土壤返盐的关键期,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土壤深翻作业,可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程度。深翻能够有效疏松土壤耕作层,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改良盐碱地不透水、不透气的弊端,促进土壤盐分蒸发或下渗,改善土壤盐分状况,防止土壤返盐现象的发生。同时,秋季深翻利于清除田间杂草和土壤中寄生的病虫卵,且深埋的秸秆和根茬还田有助于土壤中养分分解和释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1.2 灌溉洗盐

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有助于排水洗盐、改良土壤。在盐渍化土壤上实行节水种稻,除了满足水稻正常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外,还能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冲洗土壤盐分,以保持土壤的盐分平衡[1]。水稻耐淹能力较强,田间蓄水需求量较大,泡田并保持田间水层,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能冲洗盐分,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泡田过程中,0~20 cm的表层土壤会迅速脱盐,待盐分降到一定程度后加大泡田用水定额,会使表层土壤脱盐现象持续发生。可见,种植水稻能达到促进表层土壤脱盐的目的。此外,盐碱地水稻种植离不开水利工程的保障,尤其对土壤干旱、含盐量较大的盐碱地,有必要深挖排水沟,实施机械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等,以便做到旱时可灌溉、涝时能排水,促进土壤中的盐分排出。除了排水洗盐方式外,还可通过引洪放於方式,将含有泥沙的水通过渠道引入畦埂,并通过减缓水流的方法让泥沙沉积下来,以增加土层厚度、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排水洗盐、引洪放於应同水稻生长期灌溉洗盐相结合。关键期合理灌溉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要,而且有助于土壤中的盐分下渗和溶解。通过将土壤表层所含的可溶性盐碱淋洗出去或排放到深层土壤中,促使水分下渗,增强灌溉洗盐和降雨淋盐效果,达到控制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1.3 合理施肥

盐碱地通常存在土壤结构性差、养分含量低、通透性差、地温低等问题,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利用化肥、适当施用微生物菌肥,有助于改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地力、抑制盐渍化。有机肥经微生物转化分解后,可显著增加土壤缓冲能力,并与土壤中的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腐殖酸钠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土壤碱性,提升土壤抗盐能力。腐殖质能加快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通透性,利于盐分的淋洗。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能向土壤中释放许多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一方面能加快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增加磷元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是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

水稻种植前,增施有机肥时,可在土壤表层铺一层砂石或客土,用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气性,降低土壤碱性,提升水稻秧苗成活率。也可在水稻种植前,结合整地作业,向土壤中撒施一些粉煤灰、石膏,用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加快脱盐,增强通透性,培肥地力,调节土壤酸碱度。这两种方式不仅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效果,而且能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铁等元素,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助推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发展。

2 水稻栽培要点

2.1 培育壮秧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育苗标准相对较高。选种时,应优先选择抗盐碱且分蘖较为旺盛的品种,以培育优质壮苗。育苗时应精选除芒,将草籽、杂物等及时清理出去。幼苗一叶一心时,苗床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5~30 ℃,一定不要超过30 ℃,否则易引起秧苗徒长。当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苗床内的温度可略低,以保持20 ℃左右为宜。当秧苗见青头后,可结合土壤水分状况浇1 次青头水。此时,可进行通风练苗。练苗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水,秧苗移栽前5 d要控水、促根。插秧时秧苗必须带肥下地,以确保秧苗的养分供给。应增加盐碱地的插秧密度,秧苗数量应高出正常稻田秧苗量的1/3左右。这是因为盐碱地秧苗分蘖效果不明显,必须通过密植方式来保证足够数量的秧苗,进而达到水稻高产的目标。

2.2 配方施肥

土壤盐渍化加剧会导致稻田水肥利用效率下降,对水稻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因此,配方施肥确有必要。一是重视底肥的使用。应在秋季或春季深耕前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67 m2施用量为2 000~4 000 kg,有条件的地区可配施50 kg左右的微生物菌肥,促进有机肥分解和水稻根系吸收,抑制土壤盐渍化。二是坚持少量多次施肥原则。返青时注意增施两次复合肥,严禁使用硝态氮肥。水稻移栽时施足底肥,底肥为腐熟农家肥加复合肥。移栽后40~50 d,以667 m2施用10~15 kg 复合肥为主。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时,还要注意叶面肥的施用。由于分蘖期秧苗叶面积太小、肥料利用率太低,故不建议施用叶面肥。其他时期可在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叶面肥,以增强植株长势,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2.3 合理灌溉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需要采取有效灌溉措施。充足的水分既可满足水稻生长,也能反复清洗盐碱,起到降低盐碱度的作用。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浅、湿、干交替灌溉的控水灌溉模式。从插秧开始到水稻成熟收获,整个时期内不要让水稻缺水。断水不宜过早,早稻应在收获前5 d 左右断水,晚稻最早在收获前7 d 左右断水,尽量不要晒田。

3 结语

在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盐渍土改良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3]。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已成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能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通过前期开展科学整地、灌溉洗盐、合理施肥等盐碱地改良作业,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条件。在水稻育苗及生长过程中,应注重培育优质壮苗,抑制土壤盐渍化,同时,重视底肥和叶面肥施用,以达到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猜你喜欢
盐渍化盐碱地盐分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
基于PLSR的陕北土壤盐分高光谱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