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掺量的秸秆还田对土层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

2023-07-28 03:23邱凌燕张庆丽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7期
关键词:径流量水槽径流

邱凌燕,张庆丽

(费县许家崖水库管理中心,山东 临沂 273400)

0 引言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等元素,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还田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耕作方法,秸秆通过增加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秸秆掺入土壤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中水的利用效率[1]。史燕捷[2]等人进行小麦田间试验表明,秸秆还田情况下,磷肥减量20%时小麦有效穗数、每穗颗粒数以及千粒重量均有一定提高,增加了小麦产量。刘冬碧[3]等人发现,在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幅度均达到7%以上,秸秆年均增产幅度最高可达15.44%。黄璐[4]认为2倍秸秆还田量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最佳值,对当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效果最好。管方圆[5]研究了添加秸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目前,秸秆还田影响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牟廷森[6]表明将秸秆掺入耕作层可以改变土壤渗透性和地表径流机制,影响降雨入渗和径流,具有调控径流作用,延缓坡面产流时间。除了秸秆掺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土体水文循环和侵蚀过程。关于秸秆还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秸秆覆盖上,与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相比,将秸秆掺入耕作土层可以影响地表水流的剪切应力,并改善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减少土壤侵蚀[7]。因此,研究秸秆掺入对坡地降雨径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进行了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研究不同秸秆掺量在不同降雨强度的情况下对农田径流的影响,量化秸秆掺量对径流发生时间、径流过程和总径流量的影响,以期为研究秸秆掺入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中土壤为粉土,具有均匀的质地和良好的透水性,是有利于作物高产的良好农业土壤。试验区土壤的颗粒密度为2.58g/cm3,耕作后的土壤堆积密度约为1.26g/cm3,孔隙率约为50%。将试验土壤风干,并通过10mm筛网筛分。从农田中收割麦秸,将秸秆处理为10~20cm的长度,将秸秆材料与试验土壤材料充分混合均匀用于填充土壤水槽。

试验过程中模拟降雨试验,试验装置包括土壤水槽带和雨水模拟装置。水槽长9m,宽1.5m,深0.5m,坡度控制在15°±5°,每个水槽的末端都有一个用于收集径流样本的径流收集器。水槽的设计模拟常见的垄沟种植法,间隔约40cm,沟渠宽度约为15cm,沟中未覆盖土壤的宽度约为10cm,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沟中侵蚀现象。雨水模拟器装置位于土壤水槽上方约15m处,降雨强度可在30~300mm/h的范围内调整,降雨均匀性满足试验要求。

1.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选取四种秸秆掺入率:0、3、6、9t/ha,代表小麦产量水平分别为2727、5454、8181kg/ha。试验选取3种降雨强度:50、100、150mm/h。在各组试验过程中,设置总降雨量均为100mm,不同降雨强度的降雨持续时间分别为2、1、0.67h,每组实验重复进行3次。土壤填充水槽至约20cm厚,堆积密度约1.26g/cm3,两侧壁上的土壤深度略高于中部,以模拟耕作层。

降雨开始后,记录不同降雨强度和秸秆掺入率下的径流起始时刻,以分析秸秆掺入对径流起始时间延迟的影响。使用体积为3.0L的塑料桶从水槽末端的凹槽中收集径流样本,以记录径流速率和随时间的累积径流量。

径流取样期间平均径流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

式(1)中,A—斜坡的降雨收集面积,m2,本次实验中长度为9m、宽度为0.1m;α—斜坡坡度,(°),本次试验中取15°;r—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平均径流量,mm/h。

径流取样期间累积径流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2)

式中,R—从降雨开始到不同时间点的累积径流量,mm;ri和ri-1—相邻两个时段对应的径流速率,mm/h;Δt—采样间隔,h。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掺量对径流起始时间的影响

图1为不同秸秆掺量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起始时间,由图可知,秸秆掺入土壤的径流起始时间显著延迟于未掺秸秆的对照组。在降雨强度为50mm/h时,3、6、9t/ha的秸秆掺入使径流起始时间增加了8.3%、18.6%、21.9%,在降雨强度为100mm/h时,3、6、9t/ha的秸秆掺入使径流起始时间增加了3.5%、15.2%和24.1%,在降雨强度为150mm/h时,3、6、9t/ha的秸秆掺入使径流起始时间增加了12.1%、33.1%和40.8%。与未掺秸秆的对照组相比,3t/ha的秸秆掺量导致径流起始时间略有延迟,6t/ha和9t/ha的秸秆掺量导致径流起始时间的延迟现象较为显著。在不同的降雨强度下,3t/ha、6t/ha和9t/ha的秸秆掺入率使径流起始时间增加了3.5%~12.1%、15.2%~33.1%、21.9%~40.8%。因此,径流起始时间随秸秆掺入率的增加而不断延迟,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变短。这些结果表明,秸秆掺入可以延长径流起始时间,防止坡地水土流失。

图1 同秸秆掺量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起始时间

分析其原因,通常秸秆覆盖通过拦截雨滴以降低动能并促进土壤渗透,从而延迟了径流起始时间,秸秆掺入还增加了引水渠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间隙,从而增加了土壤蓄水量,导致秸秆掺入时的径流起始时间明显延迟。同时,降雨强度越大,降雨补给量越大,因此径流起始时间越早。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降雨强度较大时,降雨飞溅导致散落的土壤颗粒堵塞水渗透通道,可能产生更大的雨滴尺寸,以增加雨滴动能并分散土壤颗粒;虽然较小的降雨强度具有较小的动能,但可能会形成光滑而致密的土壤表层,加速坡面径流[8]。因此,径流起始时间受秸秆掺入率和降雨强度的综合影响。

2.2 秸秆掺入率对平均径流量的影响

由图2中可以看出,秸秆掺入率和降雨强度直接影响平均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秸秆掺入率的增加而降低。与秸秆掺量为0t/ha相比,3、6、9t/ha的秸秆掺入率分别使平均径流量减少7.4~14.69mm/h、15.51~25.82mm/h和24.83~34.24mm/h。未掺秸秆时,当降雨强度分别为100mm/h和150mm/h时,平均径流量较降雨强度为50mm/h的情况下分别增加了14.6%和49.8%。秸秆掺入量为3t/ha时,当降雨强度分别为100mm/h和150mm/h时,平均径流量较降雨强度为50mm/h的情况下分别增加了18.7%和42.8%。秸秆掺入量为6t/ha时,当降雨强度分别为100mm/h和150mm/h时,平均径流量较降雨强度为50mm/h的情况下分别增加了8.8%和41.9%。秸秆掺入量为9t/ha时,当降雨强度分别为100mm/h和150mm/h时,平均径流量较降雨强度为50mm/h的情况下分别增加了21.4%和62.4%。由此可见,降雨强度是影响平均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掺入土壤中对减小平均径流量起到有利作用。

图2 同秸秆掺量和降雨强度下的平均径流量

分析其原因,与未掺秸秆的对照组相比,3、6和9t/ha的秸秆掺入延长了径流起始时间,同时降低了整个降雨过程中的平均径流量。秸秆掺入后,土壤渗透面积和土壤储水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时暴露在地表的秸秆阻碍了径流的聚集,降低了流速,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2.3 秸秆掺入率对累积径流量的影响

试验量测了在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累积径流量的数值,将其随累积降雨量的变化绘制为图3。由图3可见,降雨强度为150mm/h时在累积降雨量小于20mm时即出现了明显的累积径流量,而降雨强度为100mm/h和50mm/h时则在累积降雨量接近30mm后才出现较显著的累积径流量。分析其原因,在同一时期,更大的降雨强度提供了充足的供水,同时雨滴更大,更密集,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较好地入渗土壤中,在地表表面更易形成斜坡地表径流[9]。在径流刚开始时,累积径流量增加较缓慢,曲线较为平稳,随着降雨的持续,累计径流量增加速度加快,曲线倾斜程度变大,未掺秸秆的对照组与秸秆掺入的试验组累积径流量差异逐渐增大。在不同降雨强度的情况下,秸秆掺量越多,累计径流量最小,数值增加最缓慢。累积降雨量为100mm时,秸秆掺量为9t/ha与未掺秸秆的对照组的累积径流量可减少约20mm。因此,利用秸秆掺入可有效减少累积径流量,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累积降雨量达到100mm时,降雨强度为50mm/h时反而有最大的累积径流量,降雨强度为100mm/h时有最小的累积径流量。

图3 同秸秆掺量和降雨强度下的累积径流量

2.4 秸秆掺入率对总径流量的影响

图4显示了不同秸秆掺入率和降雨强度情况下的总径流量,由图中可以看出,总径流量随秸秆掺入率的增加而减少。与秸秆掺量为0t/ha的对照组相比,3、6、9t/ha掺入率下的总径流量分别减少了5.0%~20.7%、18.9%~37.5%和40.8%~45.3%。因此,当秸秆掺入率为9t/ha时,径流减少效果最显著。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相同秸秆掺量对地表总径流量的影响不同,降雨强度为150mm/h时总径流量最大,降雨强度为100mm/h时总径流量最小。

图4 同秸秆掺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总径流量

秸秆掺入可以减少总径流量,本研究设计的总降雨量为100mm,但总径流量在降雨强度为50mm/h时大于100mm/h。分析其原因,在总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50mm/h的降雨强度增加了降雨持续时间,减弱了雨滴的影响,较长的降雨持续时间增加了表面结皮的可能性,较低的降雨强度减少了雨滴对土体表面的破坏,从而增加了地表径流。总体而言,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总径流量变化并不大。分析其原因,耕作层土壤在降雨后期达到饱和,并受到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高强度降雨反而会严重干扰地表径流,细沟的发育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10],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降雨强度为100mm/h的径流总量。在本试验中,降雨强度为150mm/h时的总径流量与降雨强度为50mm/h时较为接近。

3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秸秆掺量对土壤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秸秆掺量(3t/ha、6t/ha和9t/ha)可以显著延迟径流起始时间,在秸秆掺入速率为9t/ha时,延迟效果最明显,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出现的时间更早;当秸秆掺入率为9t/ha时,径流减少效果最显著,累计径流量最小,数值增加最缓慢。总径流量在降雨强度为100mm/h时最小,降雨强度为150mm/h时的总径流量与降雨强度为50mm/h时较为接近,秸秆掺入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降雨侵蚀。由于降雨侵蚀与土壤类型有关,在其他类型土壤侵蚀治理中,需要进一步试验确认。

猜你喜欢
径流量水槽径流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水文比拟法在计算河川径流量时的修正
要挑好水槽,就看这里了!
厨房水槽设计
Topmodel在布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探秘“大径流”
攻克“大径流”
SCS模型在红壤土坡地降雨径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资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