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源
摘 要:文章从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两大核心概念的界定上切入分析,简要阐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意识不强、教师缺乏丰富的地理实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等。重点探究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地理学科本身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以及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和区域特征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尤为重要。但从实际调查中显示,仍然有部分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力培养重视度不足,将过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学生的地理考试分数上。新时期下为了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地理教师转变教育思维,运用科学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一、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实践力概念界定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下形成的产物,它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形成的和地理相关的情感、态度、能力、观点、知识等要素[1]。从内容上分析,它涵盖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地理实践力指在考察、实验和调查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与行动能力,共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知识层面,指地理学科知识和相关实践常识。第二,技能层面,指在实践活动中所采取到的技术能力,是地理实践力外在表现;第三,在素养层面,它属于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最终目标,其本质上指代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能促使其将所学地理知识用于实践中,从而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地理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意义与尚存问题
(一)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对于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实践活动来打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在活动中提取更多有用的地理信息,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渗透素养教育[3]。学生们通过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内化吸收地理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第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帮助学生从地理现象来看待世界问题,对其后续的教育和终身发展均有所助益,是增强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可行手段。
(二)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尚存的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意识不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习惯了死记硬背,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无疑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且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有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学习压力大,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很浪费时间,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也较低,很少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第二,部分地理教师缺乏丰富的地理实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地理教师是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其自身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部分地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例如自身都未参与过野外考察,更难以提及对学生的指导了。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究其原因,也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三、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学生地理實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遵循地理实践力培养原则
一方面,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地位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自觉转变教学理念,减少以往的应试教育陈旧思想。在此背景下,学校也要予以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充分的条件,从政策、设备、资金与教学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地理教师要遵循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五点基本原则。第一,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地理教学中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基础都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密切,让学生能真正地将知识用在生活中。第二,实践性原则。新课程背景下提出了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4]。地理教师要充分借助于各种实践活动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第三,整体性原则。地理实践活动的教育属于一个整体,不仅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育,也要从思想教育知识的维度来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实现地理学科知识、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的整体性发展。第四,多样性原则。地理教师可积极创造不同的实践条件,来为学生搭建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主题或是视角来探索地理现象。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可提出不同的观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第五,主体性原则。学生始终是地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创设学生的学习条件。
(二)开展地理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能力
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还可紧扣地理实验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大气热力环流”时,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到核心概念“热力环流”的意义及其形成原理,并利用该原理来解答生活中的局部环流问题,地理教师可开展相应的课程实验。提前准备玻璃缸(透明可见)、塑料薄膜、热水、玻璃管、冰块、黑布、香皂等实验工具,并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按步骤开展实验。1.实验前用香皂轻轻涂抹在玻璃缸的内侧;2.用黑布将玻璃缸面对讲台的一侧给遮住,并分别准备两个盆,分别装满热水和冰块并置于缸内的两侧,迅速盖上胶合板,小孔对着装冰的盆子;3.点燃几支香,让烟顺着玻璃管进入到缸内;4.学生观察记录下烟的运动方向,引入“热力环流”的概念[5]。不仅用生动形象的实验来展示地理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样在教学“水循环的过程”时,因该知识点较抽象,地理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参与实验演示。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均准备玻璃杯2个、热水、冰块、干沙子等实验工具,随后学生将热水倒进玻璃杯后盖上盖子,再往另外的玻璃杯倒入干沙子,并加入适量的冰块。在该地理实验中,教师利用了热水、沙子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模拟了降水缓解、水汽运输等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能培养其实验能力。
(三)采取实地测量教学,培养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
地理教学需要通过开展探索活动,突破传统理念教学课堂的束缚,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地理教师可结合教材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地理观察和测量活动,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教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课为例,当教师为学生讲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后,还可增设实地测量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亲自来测量太阳的高度角,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测量的能力。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卷尺、标杆等测量工具,让学生测量记录下杆的长度,并用公式算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数值。条件允许下可鼓励学生用专业太阳高度角测量仪测量,并将仪器测量和简易的工具测量结果对比。同样,在教学“地理坐标的测定”课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来测定本校的地理坐标。提前为学生准备直杆(1.5m长)、卷尺、石英表、三角函数、天文年历、白纸、彩笔等工具,在学校操场的某个空地来铺上白纸,并将直杆插进白纸垂直于操场地面上,学生随后用卷尺来测量直杆在地面上的高度,并每间隔一段时间测量其影子,最后再分析计算。
(四)结合新颖野外考察,培养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
新颖的野外考察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流水地貌”时,地理教师可结合学校周围实际情况来制订详细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周围熟悉的河流进行野外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不定时地联系教材内容提问,如关于河流侵蚀如何形成?关于凹凸岸的判断?学生们可自愿分组来完成不同的考察任务,如观察拍照、河面观察、搜集相关物品等。当野外实地考察结束后,地理教师再让学生们用报告等形式来总结,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来巩固。通过让学生对野外考察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在巩固“河流地貌发育和变化过程”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达到理想教学成效。同样,还可结合所在环境,科学选择某个野外考察的地区,通过野外考察实践来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生产布局。通过实施野外考察,学生们能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生产布局特点、并对少数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原因加以分析,深入探究不同生产因素间的联系,记录下主要生产区域的分布、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条件等地理知识。不但能培养学生在考察调查方面的地理实践能力,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实现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各类考察活动开展中,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安全,做好相关保障措施。
(五)设计绘制教学活动,培养地理制作与绘图能力
地理制作能力包括了各种学具、标本、模型的制作,例如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乒乓球等来制作简单的经纬网地球仪,或是用植物、岩石等制作标本,都能体现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布置类似的实践作业,不断提高地理制作与绘图能力[6]。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由于该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可设计地理制作和绘图教学活动。教师可结合日本二战“飞象计划”的案例来教学:首先,地理教师为学生展示来自“宇宙奇闻奇图网”中的“飞象计划”材料,材料中指出在二战时期日本执行了一个失败的计划,让气球来携带炸弹,利用太平洋上空的气流将气球带到美国并点燃西海岸的森林,以此达到制造恐慌的目的。通过引入材料和相关图片,让学生思考所谓的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飞到美国的,强化学生对于“气压带和风带”概念的理解。其次,讲解关于“单圈环流”的形成,让学生能尝试绘制“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同时还可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在该地球简图上绘制“三圈环流”,并描述其形成的过程,并对比不同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绘制“单圈”“三圈”大气环流示意图,能更好地建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的综合能力。
(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地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类实践活动,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是否能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能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以教学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程为例,为学生出示来自中央气象台的一幅天气地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例并结合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来分析天气地图中容易发生降雨天气的位置,并尝试模拟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随后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协作中,教师以上述天气地图为样本,让学生分析“昆明准静止锋”对昆明、贵阳不同地区天气状况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原因。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完成后,邀请不同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样,在教学“农业区位选择”时也可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活動,先用问题导学,再用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让学生们能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改变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师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引导学生向正确思路靠拢。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价值,并积极落实以下六点可行策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遵循地理实践力培养原则;开展地理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能力;采取实地测量教学,培养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结合新颖野外考察,培养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设计绘制教学活动,培养地理制作与绘图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地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完善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魏鹏,卢晓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22(10):72-76,82.
[2]吴济廉.指向地理实践力培育的项目式学习:以“河流水深差异及其成因调查”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5):71-73.
[3]周春梅.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4):54-57.
[4]曾呈进.“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理论探源及其教学落地[J].中国教育学刊,2022(2):88-92.
[5]丁义维,杨广斌,李亦秋.基于情境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6):48-49,52.
[6]朱梦园,戴文远,邓珍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