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07-28 00:25王丽春黄芳艳李秋萍
循证护理 2023年14期
关键词:聚类依从性个体

王丽春,黄芳艳,李秋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533000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等[1]创立的一种行为干预理论,该理论模型主张个体的行为改变是一个渐进、分阶段、螺旋式的动态变化过程,行为出现变化的原因是改变和控制问题行为的关键所在,因此,需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2]。跨理论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研究,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行为改变理论[3],且其应用效果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验证。近年来该理论在我国的相关研究突增明显,而当前对该理论模型的描述性研究多聚焦在某个行为或疾病的应用情况,尚无研究对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整体应用情况进行计量学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18日公开发表的跨理论模型的研究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深度了解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并探讨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为该理论在我国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以CNKI为数据来源,以“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式”“阶段转变理论”“行为转变理论”“TTM”为主题词,检索CNKI自建库到2022年2月18日发表的中文文献,共检索到2 117篇文献,排除资讯、综述、Meta分析、会议文摘及与跨理论模型不相关的文献,之后将筛选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剔除重复文献,最终纳入985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将纳入的985篇文献转化为Refwork格式后录入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经调试确定参数。将跨度设定为2004—2022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1)作者分析:g-index中k=100,Top=10,Top%=100%,Thresholds中c、cc、ccv都调为0,不裁剪,其余设置默认;2)关键词分析: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选择阈值默认,裁剪路径选pruning sliced networks与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g-index中k=100,Top=10,Top%=100%,Thresholds中c=(2,2,20)、cc=(3,3,20)、ccv=(4,3,20),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3)发文量分析:根据CiteSpace 5.8.R3软件导出数据结合WPS软件中的查找计数功能进行统计,再生成统计图表。

2 结果

2.1 发文量

最终纳入跨理论模型相关文献985篇,我国2004年开始发表该理论的相关文献,其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2年截至2月18日,发文量为9篇。见图1。

图1 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发文量趋势

2.2 期刊分布

对985篇文献的发表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排名居前10位期刊的发文量约占总数的1/3,其中9种期刊是护理类期刊,说明跨理论模型多应用在护理领域中。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期刊见表1。

表1 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期刊

2.3 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谱图共有2 166个节点、3 46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 5,说明总体上作者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前10%的作者合作网络谱图见图2。

2.4 关键词

2.4.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90个节点、11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2 7。隐藏“跨理论模型”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词条后的图谱见图3。居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度见表2。

表2 跨理论模型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图3 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

以Keyword和对数似然比(LLR)算法进行聚类,共得到12个聚类,前10个聚类见图4。其模块值Q=0.752(>0.3)表示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0.924(>0.7)说明该聚类是高效率的。聚类的序号越小聚类规模越大,表示研究热度越高。每个聚类的关键词分布见表3。

2.4.3 关键词突现

突现词是指关键词出现频次突然快速增长的关键词,可体现某一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共检测到17个突现关键词,见图5。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3.1 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

跨理论模型是Prochaska与Velicer通过对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结合12种健康行为的改变过程和利弊因素整合而成的行为改变模式[4]。1999年,张雅娟等[5]发表的综述率先将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此后,跨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论文逐年递增,其发文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2004—2011年整体呈匀速增长,年均发文量较小;2012—2018年发文量增长加快;2019—2021年发文量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可见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后研究热度持续不减,说明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研究领域上,该理论在国外多用于专业知识行为和体育活动领域,而在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应用相对较少[4]。而在我国,该理论更侧重于对引发及影响疾病预后的不良行为及促进健康行为的干预。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囊括了心理、社会及医学三大领域。心理干预包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负性情绪、自尊水平、焦虑、心理因素等方面;社会领域包括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吸烟行为、体重控制等方面;医学领域的应用最广,根据其应用角度可分为4个方面:1)提高依从性,包括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自我监护依从性及治疗依从性等;2)提高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生活自理能力等;3)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满意度、护理管理水平与健康教育质量,作为家庭访视与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学指导,结合其他护理模式;4)改善临床预后,包括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妊娠结局、并发症、康复等的干预。

3.2 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热点

从聚类图谱可见,跨理论模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体育锻炼、冠心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运动行为、PCI、家庭访视、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跨理论模型最大的研究热点,其干预集中在依从性、体质量管理、血清钙磷水平、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等方面。体育锻炼是跨理论模型第2个研究热点。突变词图谱显示,体育锻炼是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后最早出现的研究主题,也是早期的研究热点,且研究热度持续了10年,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居民、农民、职工、学生等的健康促进及肥胖人群的体质量管理。在冠心病及PCI的应用中,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等;而在糖尿病的应用中,其研究主题主要涉及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依从性及足部护理等方面。总体上,跨理论模型在多数疾病的干预中均涉及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自我护理/管理、生活质量、依从性等内容。此外,该理论的研究热点不仅集中在院内的护理干预,近几年院外的延续护理、家庭访视的发文量也明显增加。

3.3 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前沿

从突现图可见,自2020年起,应对方式、延续性护理与协同护理的相关论文开始激增,并持续至今,可见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应对方式、延续性护理与协同护理。

3.3.1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指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与行为的方式[6]。研究发现,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个体不良情绪、行为和身心健康[7]。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相关,自我效能感高者,在应对方式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8]。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个体做出正确行为决策的前提,而做出决策前的权衡利弊过程可影响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跨理论模型正是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效能及权衡利弊能力进行干预而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跨理论模型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正性应对方式[8-10],验证了跨理论模型在改变个体应对方式中的应用价值。当前,跨理论模型在改变个体应对方式的研究多集中在患病人群,未来的研究还可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面临危险的人群。

3.3.2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是以满足离开医疗机构病人的服务需求为目标,将护理服务延续到社区或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11]。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为出院病人提供多样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与家庭,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12];尹航[13]的研究发现,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社区哮喘病人的延续护理有助于病人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胡晓红等[14]对老年膝关节炎病人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发现,该理论可提高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症状。跨理论模型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趋向于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通过分阶段干预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和依从性,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3.3.3 协同护理

协同护理,全称为跨专业协作护理,是指不同专业团体共同努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的过程[15]。王静[16]对PCI术后病人实施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该模式能明显增强老年PCI术后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心脏康复效果。任慧[17]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协同护理联合不同的专业团队可使其护理方案更具权威性,而跨理论模型则着重于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2个理论的结合可使病人得到更专业的护理,并能提高病人的配合度,因而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跨理论模型以往的应用多由单个专业主导,缺少跨专业合作,与协同护理的联合应用可为跨理论模型行为改变各个阶段的干预添加新力量。

3.4 研究前景

3.4.1 结合数字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

健康素养是跨理论模型相关论文中近年新出现的关键词,在体育锻炼、生活质量、血液净化、PCI四大聚类中均有涉及。健康素养指个体凭借以往的健康知识和经验以及影响个体获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和服务能力的认知能力,作出明智的决策以增进健康的能力[18]。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为20.02%,虽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居民的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19]。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个体,更易做出正确的健康行为决策[20]。说明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健康行为。数字健康素养指个体在医疗保健中使用数字技术去寻找、获取、理解和应用健康信息以促进健康的能力[21]。研究发现,数字健康素养可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也可通过跨理论模型中的自我效能和变化过程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22]。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广泛普及的时代,数字健康素养可为居民满足知识上的需求,而在行动与持续性方面,跨理论模型可提供动力,因此,两者的结合或可成为促进健康行为的新思路。

3.4.2 强化预防保健,推进健康中国

我国居民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23]。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及慢性病相关,而健康的行为可提高个体健康水平,预防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24]。2016年,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5]。有研究表明,跨理论模型可通过使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26],提高个体定期体检的依从性[27],并能预防疾病复发[28]。说明该理论可促进三级预防的落实。国外的预防策略新提出了第四级预防,即为保护个体免受可能造成弊大于利的医疗干预而采取的行动[29]。避免过度医疗是我国提倡的医疗行为,因此,落实第四级预防也是预防保健的重点。当前跨理论模型侧重于第三级预防,而在一二级预防的应用相对较少,在第四级预防上报道较少,未来跨理论模型的应用可进一步强化预防保健,从源头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理念。

3.4.3 融合创新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

融合创新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指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30]。随着护理科研的发展,各种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也成了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融合的创新模式。关键词图谱显示,护理模式是跨理论模型排名居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突现图也显示,跨理论模型自2018年开始与其他护理模式的联合应用成为某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如整体护理、协同护理、延续性护理等。可见,跨理论模型与其他护理模式的融合创新可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可探讨更多的护理模式与跨理论模型的融合创新,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的发展。

4 小结

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跨理论模型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展示了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研究趋势、热点、前言及前景。跨理论模型是行为改变理论中常用的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将近20年的研究,研究热度一直未减。行为与健康、疾病密切相关,行为干预已成为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鉴于跨理论模型在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的应用现状,该理论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本研究仅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可能会遗漏部分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的研究可对国内多个数据库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展示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状况。

猜你喜欢
聚类依从性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