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松
(怀远县融媒体中心,安徽 蚌埠 233400)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渠道和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且内容丰富,被更多群体所接受,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影响,同时负面舆论也会影响社会环境。因此,传统媒体要与时俱进,及时发布和传播国家重大方针、决策、政府信息等,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新媒体建设下,要想增强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就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中的报纸、电视、广播和现如今的网络等新媒体相比,虽然传播速度较慢, 但质量和新闻内容上优势较大。电视媒介新闻内容的融合度较强,能为受众群体提供专业层次更多的新闻信息,不断挖掘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在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发挥下,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和信息化渠道的拓展,为受众群体传达纸媒中的权威观点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另外,部分网络新媒体有时候会为了追求内容新颖和速度快,内容方面的专业度不够全面,发布的信息容易误导受众。特别是热点新闻事件,受众都是通过抖音、微博等APP了解事件最新动态,但对起因、发展过程、结果、教育意义等无暇观看。所以新媒体也要借鉴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来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必须重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通过对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才能切实发挥其媒体价值。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是要通过打破、重组后的有效创新,而非单一化的加减。首先,可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来促进传统媒体渠道的融合发展。年轻人除了喜欢手机浏览新闻外,还喜欢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因此,可借助多渠道来加强传播,以此扩大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在获取新闻信息时,可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优势来加强搜索当前的新闻热点线索,继而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走访,网络上可以构建互动版块,与读者能更好地互动沟通,以此吸引更多读者的积极参与,扩展受众群体,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其次,新媒体具有传播渠道较广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信息的真实性和来源不明确的情况,因此,也可学习传统媒体的发展途径,通过培养建设一批责任感强、专业素质强的编辑队伍,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能准确获取所需信息,以此推进新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媒体人员而言,除了宣传报道当下的新闻热点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复杂纷繁的网络世界影响下,一定要引导新闻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价值观,重点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强对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在工作中要将公众作为新闻焦点,对话语表达进行创新,多传递公众感兴趣、接受度高的新闻信息,真正能表达公众心声,切实承担起一名媒体人员的社会责任;要积极承担起媒体人的职能,要逐渐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力和洞察力,在海量的信息中,能快速辨别出哪些是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信息,以此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发挥对社会民众利益的捍卫作用。此外,要强化对公众的教育引导责任,为公众传递正确理念、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通过积极引导,让公众能很好地处理社会问题与自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作为媒体人员,职业素养是必备的一种职业态度,因此在新闻活动中要始终坚守自身的德行与操守,新闻媒体人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要抱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贴近生活、深入实际,报道公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满足公众真正需求。第二,将人文关怀应用到社会公众中,不能单独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和新闻私利而不顾当事人内心感受,对公众隐私给予充分尊重。第三,维护民众的知情权,重视新闻本身的社会公众效益,准确、及时报道社公共信息,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制作有偿新闻,这样会损坏新闻媒体的影响力。第四,客观公正、求真务实,不为了噱头而报道虚假信息,力求新闻真实,媒体人员要守好真实底线,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媒体人员要严格遵循真理并伸张正义,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信息传播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媒体行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闻工作者面临的舆论压力与持有的新闻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素养,理应给予规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定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让职业道德规范制约新闻工作者,时刻谨记法律法规,不触及红线。其次,邀请该领域的高级讲师给予专业培训,让实际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工作者的摇篮就是高校新闻专业。为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必须从源头抓起,在高校新闻院系中着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新闻工作者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机制,全力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然后,完善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让道德教育入脑入心。最后,健全新闻监督机制。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要发挥他律作用,就要严格创建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严格的规范约束对逐渐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自律需要严格的法律来约束,让强制性的法律条例来进一步达到自律的目的。这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惩罚力度,采取法律惩戒或者行政处罚,着力提升违法成本,让媒体的公信力得到重塑,进一步实现震慑的目的。法律的约束是一方面的,作为新闻单位,也要加大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管力度,比如,对新入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仅如此,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比如,创建行风举报热线,大力宣导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应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充分认知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业价值,恪尽职守、遵纪守法,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内容,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而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兴起和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民众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信息也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舆论斗争也将网络阵地作为主战场。但除了主流价值观外,部分网络媒体中还存在一些混淆受众视听的不正当思想和言论,会严重影响那些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媒体在新闻宣传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宣传方向,在思想宣传过程中将政治站位放在首要位置。新闻媒体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鉴别力、洞察力。在工作中,要严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但要明辨是非,还要敢于发声,加大自身在宣传工作中的引导力度,以此保障新闻媒体声音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危机意识,要不断加强有效监管网络舆论,如果发现有错误倾向的舆情苗头出来,就要及时有效引导,以此为净化网络舆论空间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一改传统新闻宣传模式,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关注率和阅读量明显下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民众对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较为普遍,手机报、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展迅猛,已逐渐变成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查看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因此,新闻宣传者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新媒体优势,积极建设传播平台,使主流媒体能通过移动传播来实现对舆论引导的占据地位,传播正确的思想和优秀文化,不断巩固并壮大主流思想在媒体中的舆论阵地。
正确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是宣传工作的根本,不论多么高明的决策和高深的理论,都需要被人们理解与接受,因此,需要媒体宣传者通过增强眼力、脚力、笔力和脑力,深入民众中去,通过积极进入基层一线,将新闻信息用百姓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更好地传播党的各项方针、路线和政策,同时也让媒体报道和民众的生活联系起来。此外,要不断丰富宣传形式,综合利用图片、漫画、视频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表达,以此进一步增强新媒体宣传的吸引力。另外,要重视新闻宣传过程中和受众的互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民众对新闻传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效能和引导力。
要构建舆情防范和有效应对机制,做好准备,便于积极阻止谣言,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权威发布来告知社会公众新闻信息的真相,可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的科技手段监测全媒体对新闻热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研判,以此对舆情和舆论的发展趋势加强合理预测,同时予以积极引导和回应。
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面临很多突发事件的挑战。一些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加大社会危害,因此,要及时通过应急处置方法有效应对,比如,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等事件,其社会影响力较大。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手机媒体,只要有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就能成为“第一媒体”,甚至成为“舆论中心”,信息传播不但广泛还非常迅速,人人都可以及时共享,加强交流和互动,信息传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事件本身,由此也给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增加了一定困难。所以构建完善的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等舆论引导机制,不但是处理回应突发事件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新闻媒体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需要,同时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1.创新优化媒体传播方法
可通过创新来增强新闻媒体传播的针对性,面对舆情时制造“先声夺人”的优势。首先,可及时更新新媒体平台,比如,官方微信、门户网站及抖音账号等,提升平台的活跃性,以此积极应对社会群体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其次,可定期策划部分影响力大、关注度高的专栏信息作重点报道,通过碎片化类的报道形式来提升公众对阅读的注意力。最后,可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微电影或新媒体公益广告等形式,对有关信息加强宣传报道,借助这种碎片化宣传表达方式来提升民众对媒体的认可度。
2.增强直观化传播表达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网上宣传内容的编辑发布,要重视对文字的直观化表达。除了从媒体人员角度对其进行编辑,也要以受众为中心,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编辑报道,尤其是遇到舆情信息时,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直观化的宣传表现形式来增进群众对信息的客观认知,可多用新媒体语言,来提升民众的理解度。
3.利用可视化语境
如今,很多行政事务已经向“可视化”方向转变,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报道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时也可用视频、图片和动漫等方式来进行,以此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具备的可视性功能,通过直播形式促进覆盖报道,这种可视化宣传方式能进一步增强新媒体的舆论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速度随之加快,渠道不断拓展,且内容更为多样化,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因此,传统媒体要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渠道和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和受众群体的积极互动,以此不断提升传播力。同时,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媒体人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为民众利益说话,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要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加强舆论和舆情的积极引导,以此不断增强自身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