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研究

2023-07-27 13:31:32韩卓泉孙可佳
科技风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韩卓泉 孙可佳

摘 要:数字时代,档案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能否健康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本文以我国部分高校档案学專业实践教学体系为调研对象,剖析其与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低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深度不够、课程设置理念更新较慢、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现实要求不匹配。为此,从外部环境推动和自身发展要求两个角度分析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变革的动因,进而为重构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明方向,包括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推行“双师”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广度;实施浸润式模式,强化技能培训;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共享资源,共育英才。以期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输送更多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档案作为历史的“孪生兄弟”,被誉为“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战略基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化。在此背景下,档案作为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对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一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档案事业在收集整理与馆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必要对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一、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回顾与展望

从1952年吴宝康教授接受中央委托,到中国人民大学筹办档案专修班、开创档案学高等教育以来,档案学科的发展变化非常大。1953年档案专修班扩大为档案专修科,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历史档案系,开始招收档案专业本科生,1974年停办,1978年正式恢复招生,并更名为档案系。档案学专业初建时只在极少数院校开设,至1978年恢复重建时,全国仅有专业教师约60余名。1998年档案学学科才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专业教师的数量达到了366名。“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共培养档案学专业学生9596人,其中本科生7911人、硕士生1548人、博士生137人,呈稳中有升的鲜明态势。各级档案局馆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6.8%,比党的十八大前增长20.9%。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档案学专业所在一级学科进入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学科计划,湘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所在一级学科进入省级创建一流学科计划。2022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这意味着,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它面向所有门类、所有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及其管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时代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数字化转型是档案管理历史上最为深刻、波及面最广的一次革命性转型。转型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其深度在不断延伸进展。数字化扫描、转录是档案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如今已经进入到数据化、智能化的层面。这必然对档案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目标以及内容与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档案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培养。当前我国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低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类课程占比小

档案管理是一门重视实际操作的管理学科,当前部分高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教学课时较少,在调研的部分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中山大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最低,只占到了10%;上海大学占14%,湖北大学占14.5%,相对较低;武汉大学和西北大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高,各占19%和27%。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深度不够

2022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发布,新增档案数字化管理师S(4130107),其中对这一职业的说明如下:从事数字文件及元数据的采集、整理、归档、检查,并通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控和利用的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1)采集、捕获数字文件及元数据;(2)进行数字文件的登记、分类、著录、编目、归档,转化为数字档案;(3)检查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4)提出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功能需求;(5)进行数字档案的迁移、备份;(6)管理、控制和利用数字档案。这反映了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切实需求,也倒逼档案学专业教学要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

(三)课程设置理念更新较慢

《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档案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胜任各类档案局、档案馆、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处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该标准的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设计)三部分构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只是提供方向性引导并未做出具体数量要求,专业课程则明确列举8类具体的专业主干(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和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另一重要环节是实习,包括毕业实习、自主实习和创业。从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理念更新较慢,档案学教学应契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四)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现实要求不匹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崛起与迅猛发展推动了档案管理的巨大变革,为了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把信息技术的管理理念融入档案学的教学改革中,但是理念的革新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由于人才的缺乏与技术的落后,部分档案局和许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还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加速了文件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数据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在新形势、新技术、新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档案管理专业和工作实践深度融合,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档案管理的业务实践中,这种需求给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人才培养的前瞻规划与重构。

三、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推动

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各种形式的业务活动都会产生档案。档案是原始的业务信息,是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有“历史记录”“社会记忆”等美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馆藏档案的利用需求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级各类档案馆主要接收政府、机构在其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或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这些档案中,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档案馆主要以全宗为单位来进行管理,基本保管单位是案卷,主要的检索工具以手工编写的案卷目录为主体,检索效率低下。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全球迅速发展,迎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府提出了电子政务、0A、无纸化办公,来打造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改变生产和优化管理,CAD/CAM、ERP、CRM等系统大量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变档案馆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以实现业务转型和服务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自身发展要求

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懂得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但是,由于基层档案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不能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档案信息化工作往往只能外包给一些软件公司,这样开发出的系统适用性差,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业务需求。同样,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在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运维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问题,造成档案管理系统经常处于停摆状态。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档案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当前人类所获取的技能和未来10年工作的需求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匹配。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以学生为学习中心,聚焦问题而非答案,强调深度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继续重视记忆的作用,并采用让学生参与相关过程的新的评估方法。应超越时空,推动全方位学习和终身学习,鼓励高等教育机构转变角色,缓解人才技能培养与就业市场不匹配等情况,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进步、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等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路径

(一)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

《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于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与课程设置两方面,分别对专业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基本内容与结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设计)提出规范性要求。首先,课程的设置原则上必须围绕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合理设置。其次,档案学专业的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40分,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在实践环节,可以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注重学生档案管理的实操能力的培养。最后,创新创业训练与社会实践具体开展的内容与形式由各高校自行设计。论文(设计)主要包括学年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对前者未给出具体规定,只从选题与内容方面提出毕业论文基本原则;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做创新做探索,培养更多学有专长、能够胸怀天下、迎难而上的人才。

(二)推行“双师”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广度

突出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工作者与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跨界合作”,始终重视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通过“行业专家+任课教师”协同授课的“双师”教学模式,将档案管理实践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把行业前沿实例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通过理论和实践不同维度的深入性解读,帮助学生筑牢实践和实操根基。应鼓励教师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采用研讨式、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混合式方法教学。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和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带动学生形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开发个人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式、互动式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

(三)实施浸润式模式,强化技能培训

推广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更加强调厚基础,淡化专业界限,推动课程设置的数字化转型,呼应国家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导向。进一步发挥辐射性、渗透性、交叉性的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上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统领,实行教学改革“一专业一模式”工程,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等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系统推进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全方位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多维度助力职业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长期活跃在行业前沿、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在更高维度的层次实现职业和人生双重理想的行业精英。通过档案管理实践前沿课程、实践研究院、整合实践和与当地综合档案馆联结共建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打破思维认识边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数据驱动、前瞻创新与跨界整合三个维度发力,采取融合创新的方式进行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人才培养。在不断完善和迭代课程体系的同时,还需進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创新,比如引入智能化模拟教学平台,推行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实战模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同时开设专题课程和整合课程,注重前沿热点跟进、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大批既有理论积累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共享资源,共育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为培养档案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应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参与度,建立实践教学模拟实验室,至少确定三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操训练。积极植入网络教学资源,加快“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抓手,契合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提升专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

结语

新百年,新起点。当前,高校档案学专业应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档案学教学体系为愿景,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眼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数字变革与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积极推动档案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新性,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昊魁,王琎.如何让档案人才不再“小众”“稀缺”[N].光明日报,20211111(07).

[2]金波,周枫.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艰辛与责任[J].档案学通讯,2018(2):49.

[3]冯惠玲.改革开放40年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档案学通讯,2018(6):49.

[4]王协舟,方雯灿.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解读、实践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22(1):8391.

[5]黄新荣.云环境下我国综合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0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SGH20Y1290)

作者简介:韩卓泉(1972— ),女,汉族,陕西彬州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孙可佳(1991—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摄影世界(2022年1期)2022-01-21 10:50:14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6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42:54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20:39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33:20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