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的单篇教学实施策略

2023-07-27 11:04徐迎梅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花钟段落课文

徐迎梅

一、统整单元,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在单元教学伊始,朱剑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创设了“观察者的发现之旅”这一任务情境——眼睛中的“花”开,耳朵里的“蜜”语……大自然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观察者的发现之旅”。第一站,我们将走进《花钟》,一起去探寻植物世界的奥秘。笔者认为,这个任务情境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是以单元目标统整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三篇文本介绍了观察者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同发现和不同体会:走近《花钟》,能发现各种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走近动物《蜜蜂》《小虾》,能发现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很显然,“观察者的发现之旅”这一任务情境的创设是契合单元目标的,培养学生做生活的主人,让生命在生活中成长。

二、基于学情,构建“層递性”的学习任务

《花钟》是本单元的第1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揭示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揭示课题后,朱剑老师让学生针对课题自主提问,学生提问:“花钟是什么,花钟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直接揭示了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朱剑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整合和转化,形成四个驱动型的学习任务:趣问花钟、巧做花钟、乐赏花钟、完善花钟。“趣问花钟”—— 聚焦课题,启发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形成对“花钟”整体感知;“巧做花钟”—— 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将课前发放的花朵贴在“花钟”对应的时间点上,初步感受“花钟”的奇妙;“乐赏花钟”——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背一背的方式,体会作者巧用修辞、抓住特点的表达,回味“花钟”的美妙;“完善花钟”—— 则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更多花朵图片,运用多样的表达描绘花开姿态,并将花朵图片送进“花钟”。四个层递性任务板块推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触美—领会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过程。

三、任务驱动,亲历“会生长”的学习活动

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文体特点虽然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相通之处,但是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形式丰富,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给学生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基于此,朱剑老师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要求,设计了四个层递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整体感知中,习得概括方法;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文学之美;在拓展延伸中,表达独特感受。

1.在“整体感知”中习得概括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本单元学生需要形成的语文素养。理解段落意思和提炼段落主旨中间的桥梁是“关键语句”。只要在理解段落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寻找、比较、思考哪句话最能表达这一段的“主旨”,就能在“花丛”中找到与众不同的“花钟”,进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段的写法和意思。

“巧做花钟”这一任务,朱剑老师紧扣书后的第2道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花的名称和花开放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一人读花名,一人读花朵开放的时间。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朱剑老师再让学生说说第1自然段哪句话提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降低了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难度。朱剑老师在学生找出第2句后,进一步提醒:“为了使段意既有概括性又够简洁,我们可以减去关键句当中与段落关系不大的部分。”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第2句中的前面部分与段落关系不大,可以把它减去,剩下的部分就是段落的段意。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文学之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文学阅读”重在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强调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的品析,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乐赏花钟”这一任务中,朱剑老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文学之美。第1自然段,九种花开形态,九种不同描写,语意既不重复,语境又很一致。这种在微妙变化中的统一,整体描写中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读、感悟中进行体会、消化、运用。朱剑老师用比较的方法,将各种花开放的表述全部替换成为“开花了”。教师再让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句子,学生借助图片与视频,自然而然地洞悉了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巧用修辞进行生动表达的奥秘。比如“睡莲从梦中醒来”,正因为它的名字叫睡莲,所以作者才会将睡莲描写为“从梦中醒来”。“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正因为牵牛花是紫色的,而且形状像喇叭,所以作者才会将牵牛花写为“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样的表达,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诵读中积累语言。这样的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还为接下来的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夯实了基础。

3.在“拓展延伸”中表达独特感受。“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创意表达”提出“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完善花钟”这一任务,朱剑老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木芙蓉、向日葵、蝴蝶兰的图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描绘它们开放的姿态。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运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文本表达的迁移运用。课后作业除了基础性的背诵任务,朱剑老师还布置了综合性实践作业“做一个花钟”和小练笔“介绍自己的花钟”。

这样的作业设计基于课标、学情与教材,目标明确,聚焦本单元的习作要素。通过后续两篇课文《蜜蜂》《小虾》的学习,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观察事物的变化并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四、导学巧妙,给予“有温度”的学习激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更要强烈。”课堂上,教师“有温度”的学习激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挖掘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

整节课,朱剑老师用她丰富的微表情、暖评价,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在的、安全的学习氛围。在初读课文环节,她非常巧妙地用“奖励一朵花”的方式鼓励学生专注读书,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为“将花朵送进花钟”这一活动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在“乐赏花钟”环节,朱剑老师蹲下身子,向学生求助:“哪一种表达方法更好呢?好在哪里?”这一小小的举动,激活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在斟酌之后,逐渐体会到作者把景物姿态写“活”的精妙,以及作者语言的多变和张力。在“完善花钟”环节,朱剑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木芙蓉、向日葵、蝴蝶兰的图片,再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描绘它们的花开姿态,并奖励说得好的学生,将花朵图片送进花钟,促动学生仔细观察、迁移运用的兴趣。置身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就能够在问题探究中深入文本,享受真实的语文学习。

朱剑老师执教的《花钟》是对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单篇教学的一次创新尝试,是南通小语人对“三新”课堂新样态的诠释。笔者相信,以“三新”教研活动为起点,南通小语人一定能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的教研之路上越走越远,直达语文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花钟段落课文
花钟
花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短文篇】
背课文的小偷
花钟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背课文
有趣的“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