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双减”需要教师从课堂出发,研究课堂教学,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将预习、作业、活动等融入课堂,优化课堂结构,设计适切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减去琐碎、低效的课堂环节,从而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将语文要素中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训练点贯穿在各册、各单元中,形成语文学科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教师在课堂中的作业设计,要立足教材,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以“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提炼关键词,完成如下作业——
在《普罗米修斯》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作业——
1.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普罗米修斯行为的语句。
2.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空。
3.结合上面的思维导图,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女娲补天》是篇略读课文,教学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利用作业单,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设计作业为: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做了哪些事)和结果的语句,试着用四个字概括。
作业是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具有多种功能。要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用作业助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作业的多重功能,需要仔细辨认作业的类型和特征。
作业有诊断性功能,可用于课前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和摸底,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起点。比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篇幅很长,学生在聚焦和提取重要信息方面仍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在设计预学单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活动:“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准备课上和同学交流。”结合预习单反馈的学情,学生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容易出现遗漏关键信息的情况,比如小女孩看到各种美好事物和奶奶的幻象。教师可以此为起点,针对这一能力训练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作业有助教导学功能,将作业纳入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推进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课堂作业设计为——
1.默讀课文,请思考:课文围绕“小女孩”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2.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 )火柴(第1~第 自然段)→( )火柴,看到( )(第 ~第 自然段)→ 冻死街头(第 ~第 自然段)
3.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给组员听听。
该作业设计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活动,用填空的形式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搭建支架来降低学生感知课文的难度,并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课文内容结构。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提纲,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把长文读成关键词,再把关键词还原成故事这样一个来回,为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提供思考路径,便于有效落实中高年级“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
作业还有课后评价功能,能精准地反馈教学效果,从而助推教师反思并改进课堂教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助推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就要研究课堂作业设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好落实作业的支架,为学生提供明确、清晰的思考路径。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该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花钟》的课后习题就有这样的学习要求:“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这是课堂学习的重点,但这样的习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笼统,需要教师细化学习路径。例如,可以进行如下作业设计——
1.搭建支架。
第一步:回顾课前作业中梳理的第1自然段表格内容。
第二步:总结发现。结合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步:在课文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你发现意思相符的句子。
小贴士:像这样通过梳理段落内容,找出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迁移运用。请尝试运用梳理段落内容,找出关键语句,概括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第2自然段。
教师将课后作业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支架,通过各项作业任务来推进教学活动;学生从作业题中获得思路与方法,逐步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的关键句能直接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有的需要借助关键句的提示去概括;关键句还需要删减,最终达到简明扼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作业既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工具,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要,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丰富学习实践活动中,让思维能力能从低阶走向高阶。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重难点。为让学生真正读懂故事的寓意,在《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谁来说说“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意思?
宋人为什么“释其耒”?你能想象他心里会想什么吗?
你觉得他的想法对不对?
假如你是他的邻居,你会怎么劝他?
由宋人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释其耒”的意思,这是对学生低阶思维能力的训练。接着让学生想象宋人的心理、评价宋人的行为、劝阻宋人,引导学生不断变换角色体验,深刻领悟宋人荒唐的行为和不劳而获的想法,从而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再引导学生由宋人联想生活中的人或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指向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师围绕“读懂寓意”这一要素,进行一系列的问题设计,问题层级由低到高,从识记、解释等低阶思维走向了联结、评鉴、创造等高阶思维,一步步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联系起来。
“双减”语境中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好、学足课文,应深入研究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课堂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立足单元语文要素,认真辨清作业的功能,设计出适切的作业,搭建科学的学习支架,推进课堂教学,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减负提质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