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霞,蒋治国,何 莹,叶英娣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自2016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有关的文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贯穿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中国古代育人思想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来源,建立德育价值标准,构建德育价值取向,指引人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课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方面,在素质上突出育人目标,同时课程设计上需要进行整体设计。课程思政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也需要全员自觉参与,有计划有组织地运行。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相关文件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发展全民终身教育,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方向[1-2]。因此,思政教育要贯穿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专业教学成了主战场,这也是对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牛羊生产课程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知识点较多,涉及动物育种、繁殖、营养等。本文根据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牛羊生产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课程评价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有利于培养牛羊产业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促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等精神[3]。
牛羊生产课程主要为培养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畜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从事畜牧业养殖工作地方偏僻且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因此,更需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来提高学生对畜牧业的认可度,加强从事畜牧业的幸福感,肩负发展畜牧业的使命。课程思政建设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更加认同,肩负起发展本专业的责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农、强农、兴农的思想,做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畜牧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4]。
牛羊生产课程从长远来看培养的是品学兼优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专业知识能让学生迅速入行,优良品德让学生走得更远。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坚持牛羊生产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做到以下2个方面统一。①知识和价值统一,两者在课程中始终贯穿其中,“教什么”就是知识问题,“如何教”就是价值问题。牛羊生产课程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课程中展开,渗入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培育等,如果重知识轻育人,就忽略了学生精神价值需求,因此,牛羊生产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坚持知识和价值相统一。②科学和人文统一,牛羊生产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事物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科学性,而在科学知识传递过程中所表现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人文性,课程思政教学注重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统一。
虽然牛羊生产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还是需要教师精准把握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平衡点,注意以下原则,才能确保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双赢。①尊重课程的专业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考评体系,这是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符合教学目标,使用单一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就会阻碍专业教学的开展,得不到学生认可,无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②保障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是课程教学宗旨,任何形式的课程思政都需要优先保障课程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专业教学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程度不足。③维护课程学科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尊重规律、敬畏生命的价值取向,如果偏离这个体系就容易把专业课上成了思政课程。
牛羊生产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从教学准备(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过程(思政教学渗透)、教学效果(思政效果评价)3个方面展开。
教师在授课前的教学准备过程中,认真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并进行整理,在备课中有技巧地将这些思政元素写入课程教案。牛羊生产课程分为牛羊品种识别、常用饲料开发和利用、场舍规划设计和环境控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安全生产技术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可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具体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牛羊生产课程思政元素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将思政元素紧密联系具体教学内容,渗透教学各个环节。牛羊生产课程教学中,利用教学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课前课后任务,教师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思政渗透教学课程[5]。例如将激发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工匠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等思政元素,渗透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受益。以下是课程讲授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3个案例。
3.2.1 课程讲授案例一
在讲授“牛的品种识别”章节中有关牛的起源和分类时,展示甲骨文“牛”字,通过相关提问引入牛的起源:大约在1万年前西亚人征服了野牛,把野牛变成了普通牛,普通牛约在4 500年前传入中国,此后又有水牛、瘤牛从印度河流域传入中国,在青藏高原驯化为牦牛,这4种牛组成我国古代牛家族。再通过提问目前在我国有哪些常见的牛品种,引入牛常见品种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三牛”精神,即沉下心、俯下身、走入基层,勤恳苦干、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现今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科学养牛羊,需要有“拓荒牛”的创新发展精神;扎根牛羊产业,坚强不屈,锲而不舍,需要有“老黄牛”的艰苦奋斗精神[6-7]。思政的融入让学生热爱中国历史文化,努力发扬“三牛”精神。
3.2.2 课程讲授案例二
在讲授“牛常用饲料开发和利用”章节中的饲料青干草时,将进口青干草、农牧民青干草、国内企业青干草这3种产品图片及价格进行对比,进口青干草价格明显高于国内,通过提问引入青干草是如何制作的,以及在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和损失情况,造成青干草品质不同的原因。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制作高品质青干草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能解决牛饲料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3.2.3 课程讲授案例三
在讲授“羊场规划设计和环境控制”章节中的污染物控制时,与学生讨论羊场的粪污应该如何处理更科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引入现代养羊业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过程,“种植牧草养羊—将羊粪便制造肥料—肥料还田种植牧草”的模式,既解决了羊场粪污问题,又解决了牧草肥料问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融入科学方法,维护绿水青山,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确保养羊业高质量发展[8],加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按教学策略实施,思政元素会伴随着专业知识一起固化在学生知识体系中,学生今后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呈现,所以需要让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统一,达到育人目标。但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离不开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刘海霞 等[3]指出应根据课程实际教学的需要,建立学校、学生、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评价方面,学校根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思政教育、师德师风等问题。学生评价方面,学生客观评价课程思政学习的作用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情况。教师评价方面,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教学考核方式上进行: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超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推送教学资料,课后发布作业,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后完成教师布置与课程相关的思政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上,把课程思政内容写入课程标准、课程教案中,与团队教师不断打磨,提炼思政元素,探索如何更好融入教学;教学考核上,采取理论考试、技术技能操作、课程思政等考核方式,而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程网上思政讨论、课程思政作业。用人单位评价方面,深入收集企业对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评价。
牛羊生产课程是按照以上4种评价体系进行实践的,反馈效果较理想。教师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反馈在思政教育上都有所收获,课程思政意识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提高,学校和用人单位反馈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开展多元评价,让课程思政不断改革创新发展。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使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从独立关系改变为协同关系,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初心和教书育人使命[9],在平衡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准确领悟思政内容,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始终坚定育人信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刘莉 等[10]提出教师团队可通过集中教研、支部活动等课程思政专题来进行研讨学习。王方 等[11]提出开展差异化培训,按照不同学科、课程及知识聚类思路,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牛羊生产课程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应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培训,由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一起挖掘思政元素、研究如何融入专业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并运用实践,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管理过程中思政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程思政建设是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