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丽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墨墨正在招待客人。小浩走过来说:“我给你们烧饭吧!”墨墨马上过去阻止说:“你是‘爸爸,‘爸爸是不能烧饭的!”小浩很惊讶,说:“可我爸爸会烧饭,他做的炒饭很好吃!”佳明也表示:“我爸爸也会做饭,而且做得很好吃!”墨墨还是坚持“爸爸是不能烧饭的”的观点。
为什么墨墨觉得“爸爸是不能烧饭的”?在游戏结束后,我们和墨墨聊了这个问题。墨墨表示,爸爸在家里不烧饭,经常出差,在家喜欢睡觉,很少给自己讲睡前故事。听完墨墨的话,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爸爸从不给自己讲故事,都是妈妈讲的;有的说爸爸回家就睡觉;有的说爸爸每天回来很晚,自己几乎看不到爸爸;但也有孩子说爸爸每天会陪自己出去运动。
从墨墨个人的观点到孩子们对爸爸的“吐槽”,可见班里的孩子与爸爸之间存在着爱的表达问题。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家园沟通与日常游戏生活中我们均能发现,由于父亲工作忙等,孩子对于父爱的直接体验较少,父亲角色往往处于模糊或缺失状态。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角色中的独特男性品格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拥有良好亲子依恋的孩子,通常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会更强,更容易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能更独立勇敢地探索世界。
小班“我的爸爸很爱我”主题活动以孩子的情感困惑为切入点,在“爱的发现”和“爱的连接”中帮助孩子寻找、感受父爱,支持孩子看见、理解并回应父亲的爱,进而在肯定“我的爸爸很爱我”中自信地表达爱、传递爱。在开展这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小班情感教育课程有了一些思考。
一、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开展情感教育
倾听是教师解读孩子、认识孩子和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从而给予他们有意义的支持。从部分孩子对爸爸的“吐槽”中,我们发现不断有其他孩子加入进来,孩子们非常渴望表达对自己爸爸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孩子们对爸爸各种各样的意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表达需求,也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已有生活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主题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我的爸爸是这样的”谈话活动。
活动片段:我的爸爸是这样的
小桃:爸爸上班很辛苦,每天很晚才回来,一回到家就休息了,没有力气给我讲睡前故事了。
浩宇:我爸爸有时在家会玩手机,妈妈说爸爸是在工作。
铭铭:我的爸爸很厉害,会给我讲很多故事,还经常和我一起玩。
墨墨:我的爸爸不烧饭,很少给我讲故事,因为他经常出差。
微雨:在爸爸工作的时候,我就跑过去坐在他腿上,因为我想让爸爸给我讲故事。
秀秀:我妈妈很忙,爸爸经常陪我一起玩,会给我讲很多故事。
乐乐:我爸爸力气很大,他会用脚和我玩跷跷板游戏,我喜欢躺在他肚子上听他讲故事。
倾听孩子的声音,有助于教师明确孩子能够直观感受父爱的途径与方式是什么。从谈话内容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在与爸爸的互动中,听故事和玩游戏这两件事给了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孩子对“爸爸是否爱我”最直观的思考是爸爸有没有给自己讲故事、陪自己玩,这反映了孩子的已有经验,为我们实施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仔细倾听、分析孩子这些自然而然的表达,从回应中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到“爸爸”这个形象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是独特的,而且无论爸爸表现如何,孩子们都很爱爸爸,希望和爸爸在一起,尤其希望爸爸能够给自己讲故事,陪自己玩游戏。
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对于他们正当的情感需求,成人应当让他们得到适切的回应,这有利于他们获得安全、信任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和成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因此,对于成人来说,倾听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基于孩子的现实水平与发展需要。基于此,我们从孩子的情感困惑出发,倾听孩子的声音,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
二、解读孩子的情感需求,找准方向开展情感教育
基于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投票,很多孩子提出想听爸爸讲睡前故事。儿童的情感教育需要寻找能触发其产生内源性美好体验的载体,因为它能从内在支撑起儿童的情感培育和生命成长的力量。孩子袒露自己对爸爸的期待,其实是孩子在向成人发出积极的情感信号。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实施情感教育课程的源动力,基于此,我们组织开展了“爸爸给我讲故事”活动,让每一位爸爸录制一个视频故事,我们会在集体面前播放这些视频故事,孩子们总是听得特别认真。
活动片段:爸爸给我讲故事
安宁说起自己的爸爸,总是这样说:“我爸爸又去外地出差了,很少有时间给我讲故事,也很少陪我玩。”轮到安宁爸爸讲故事的那一天,安宁向教师解释道:“我爸爸又出差了,故事应该讲不了了,今天还是我的生日,爸爸也不能来陪我过生日了!”安宁表现出一脸沮丧。
结果,当一体机开始播放视频故事,听到熟悉的声音时,安宁一下子抬起了头,眼里露出了不敢相信的样子。其他小朋友指着屏幕说:“哇!安宁,你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啊!”安宁自豪地回答道:“是的,警察都很忙的,忙着抓坏人。”“你爸爸好厉害啊!”“我长大也想当一名警察!”……在大家的羡慕中,安宁由不敢相信变得自豪起来。
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一体机里还传来了不一样的歌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还在出差,不能给你过生日了。爸爸给你准备了这个视频故事,作为你的生日礼物哦!爸爸知道你一直很想听爸爸讲故事,每次你都会听得特别认真。以后爸爸在家的时候就多陪你玩,给你讲故事。爸爸爱你哦!”安宁兴奋地说:“原来爸爸记得我的生日啊!”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哇!安宁好幸福呀!”
安宁爸爸出差前录制的这个视频故事,插画是妈妈亲自绘制的,情节是爸爸妈妈一起策划的,还插入了安宁的照片作为彩蛋。这个视频故事作为安宁的生日礼物送给了安宁,其他小朋友也给安宁爸爸竖起了大拇指。在播放安宁爸爸讲故事的视频时,我们拍下了安宁的现场照片,分享给安宁的爸爸,安宁爸爸看到自己孩子的反应非常开心。休息时间,安宁喜欢拉上好朋友反复播放爸爸讲故事的视频。听安宁妈妈说,现在爸爸出差时安宁就缠着妈妈放爸爸讲故事的视频,就好像爸爸在身边讲故事一样,而安宁爸爸在家的时候也开始经常主动给安宁讲故事,带安宁去外面玩。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呵护并持续关注孩子与父亲的情感连接,创造真实且具体的互动情景,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尝试将孩子与父亲进行“爱的连接”的过程中,我们解读孩子关于“爸爸的爱”的具体情感需求,就孩子的情感反应给予积极关注,斟酌如何进行适切回应以及个别化强化,从而在此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活动支架,支持孩子在参与中验证并坚定“我的爸爸很爱我”的情感猜测,收获成长自信。
另外,我们将爸爸们讲到的绘本、录制的视频故事和平板电脑一起投放到图书角,支持孩子们重温这些温暖的时刻。爸爸独特的嗓音、不拘一格的表达,让父爱弥漫在活动室里,这样的情感氛围也成了孩子与爸爸情感连接的隐形纽带,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三、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基于现实生活开展情感教育
在听完爸爸们讲的故事后,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采访,很多孩子都表示非常喜欢爸爸给自己讲的故事。故事连接了孩子与爸爸的感情,但爸爸的爱并不只存在于讲故事中。在现实生活中,在爸爸与孩子的相处中,爱一直都在。基于此,我们抛出问题:“你还想和爸爸一起做什么呢?”“平时爸爸会和你玩什么游戏?”“你和爸爸玩游戏时感觉怎么样?”
活动片段:爸爸和我玩游戏
铭铭:我爸爸经常带我去游乐园玩打气球游戏,我们还一起去骑自行车,以后我还想去。
坤坤:“六一”儿童节时,爸爸会带我和哥哥去老家抓鱼玩,很开心的。
涛涛:爸爸每次都会带我去踢足球,我很喜欢爸爸陪我踢足球。
桃子:我爸爸还会打篮球,爸爸会抱着我玩投篮游戏。
夕夕:我爸爸会驮着我在小区里玩骑大马游戏,我觉得很有趣,我还想玩。
在讨论结束后,很多孩子表示,“原来爸爸和我玩过这么多游戏”。有的爸爸会玩一些球类游戏,有的爸爸力气很大,能陪着孩子做很多有趣的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游戏,说起来的时候都非常兴奋。
为了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我们还让孩子将自己和爸爸一起玩游戏的感受画了下来。有的孩子用红色画了一个爱心,表示自己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游戏;有的孩子画了一个笑脸,表示自己和爸爸一起玩游戏很开心;有的孩子画了糖果,说是和爸爸一起玩游戏是甜甜的感觉……无论孩子是用什么表征的感受,呈现的都是开心的感觉。很多孩子表示:原来和爸爸一起玩游戏是那么开心的事情,爸爸是那么爱我。
为了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爸爸的爱,我们借助钉钉班级群开展了“我的爸爸很爱我”的话题讨论活动。从这个讨论活动中,我们衍生了“爸爸带我玩游戏”“爸爸做的爱心便当”“爸爸的歌声”“爸爸带我去郊游”等活动。爸爸们通过记录自己与孩子的温暖时刻,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在班集体面前分享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当父爱呈现在集体面前时,孩子们更是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这就是我的爸爸”,许多孩子都兴奋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爸爸。在一系列的分享活动中,我们也会及时用视频将孩子的现场反应记录下来,反馈给各位爸爸。有的爸爸感到特别自豪,有的爸爸看到孩子满足的样子感到特别欣慰,感叹原来带孩子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
同时,为了进一步支持孩子的情感体验,我们特意丰富了幼儿园的情感教育环境。在活动室里,我们将爸爸和孩子的亲子活动内容展示在“爸爸爱心墙”。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特别的“大爱心”,“大爱心”里藏着孩子和爸爸在一起时的快乐。我们还特意向每位爸爸收集了对孩子表达爱的话,通过音频转换变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二维码。每当孩子用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爸爸的爱”。在说说、看看、听听中,孩子重温了生活里爸爸的温情陪伴,再次感受到了“原来爸爸是这样爱我的”,确定了“爸爸总是爱我的”。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在幼儿园情感教育中,教师应当让孩子学会看见生活中父亲“爱的表达”,培养孩子爱的感受力,唤起孩子爱的共情力,帮助孩子感受浓浓的父爱。
四、满足孩子的情感表达,在双向连接中延续情感教育
在我们解读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关注到孩子的情感体验后,孩子对模糊的父爱有了一定的理解,于是萌发了表达情感的欲望。情感教育强调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孩子情感经验的积累和表达,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于是,班里的“爱心小信箱”开始运作起来。
活动片段:我想对爸爸说
“爸爸给我讲故事,我好开心!”
“我想对爸爸说,‘你真棒,我爱你。”
“爸爸,你下次还可以再讲故事给我听吗?讲好多好多故事!”
“爸爸,你今天早点回家,陪我一起玩!”
“我想对爸爸说,‘你辛苦啦,我想送你一个小礼物。”
“爸爸,我想給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的爸爸很爱我,我也很爱我的爸爸。”孩子们对爸爸说了很多话,有表达对爸爸的爱的,有表达自己的开心的,有和爸爸相约一起去做有趣的事情的,有贴心问候爸爸的……我们将孩子的话录下来,制作成了相应的二维码并将其放进信封,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孩子对爸爸说的话。我们还和孩子一起制作了“爱心小信箱”,让孩子以寄信的方式将自己对爸爸说的话寄给爸爸。孩子们将信放进小信箱的时候无比兴奋,爱的传递也是一种快乐。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爸爸们感触颇多:
“一直以为孩子不懂,没想到他那么在意我。”
“我发现了孩子的小情绪和对陪伴的渴望。”
“陪孩子玩已经纳入我的计划表了。”
“我发现我有时候比孩子的妈妈厉害,孩子还是很喜欢我的!”
“原来带孩子也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还挺有意思的。”
“以前觉得孩子的妈妈总是说爱很矫情,现在发现自己也说得很多了。”
爸爸们也纷纷用孩子们看得懂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亲子陪伴方式,也会用更多孩子能看得懂、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爱了。爸爸们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做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爸爸都会主动和孩子说“爸爸爱你”,孩子也会主动用爱去回应爸爸。这样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情感连接是双向的。有的爸爸以前不知道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怎么陪伴孩子,有的爸爸总是不好意思向孩子开口说爱,有的爸爸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妈妈会带孩子。其实,爸爸们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向孩子表达爱,孩子也缺乏向爸爸表达爱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爸爸们一系列爱的表达,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爸爸的爱,也慢慢开始理解隐于内在的爱。当爸爸一次次表达爱时,孩子的表达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而在孩子的爱表达出来后,爸爸的爱又被进一步激发了。仅仅一句话、一个拥抱、一个小作品,就能让爸爸感到无比温暖。孩子对于爱的表达既是对爸爸的爱的回应,也是一次学习感恩的机会。而爸爸在孩子的反馈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变得更加自信,这使得爸爸更愿意去主动表达爱。良好的情感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去感受爱,更要让孩子学会表达爱。一次次的接收,一次次的感受,一次次的回应,孩子们与爸爸之间架起了一道特殊的情感桥梁。
五、思考和感悟
1.善于倾听,爸爸要用孩子能看见的方式去爱
孩子是怎么“看见”爱的?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成人爱的方式与孩子不同,尤其是爸爸不太显现的深沉的爱,孩子容易“看不见”。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对爱的感受往往源于他们自身的情感需求。小班孩子觉得爸爸陪自己玩和给自己讲故事就是一种爱,而爸爸认为自己对家庭的默默付出也是一种爱,然而后者的爱往往超出了孩子的认知经验。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倾听孩子的情感需求。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的爱,确信“爸爸一直很爱我”。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可以多与孩子进行睡前谈话,也可以主动询问孩子对陪伴的小心愿,一起制定“心愿小清单”,等等。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孩子非常在意爸爸的承诺。比如,有孩子提到想要爸爸出差时带特产回来,有孩子想要爸爸带自己去动物园,等等。比起背后的付出,孩子们更能看见当下的陪伴,爸爸们应该尽量说到做到。每个孩子渴望爱的需求是一样的,但情感需求的载体却有所不同,爸爸要善于通过倾听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用孩子能看见的方式去爱。爸爸在生活中为孩子做的点滴小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爱的表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爸爸的爱,才能让爱的满足增强孩子自信、自爱的底气,从而支持他们在被爱中学习表达爱、分享爱。
2.善于表达,爸爸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爱
孩子是怎么表达爱的?不外乎一句“我爱你”,一个简单的拥抱。然而,爸爸对爱的表达总是内敛的,要理解内敛的情感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爸爸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爱。比如,爸爸可以多对孩子说:“爸爸爱你!”当爸爸工作繁忙无法及时兑现承諾时,可以主动与孩子沟通说明原因,并向孩子表示延后满足,让孩子始终能够保持期待。当孩子过生日时,爸爸也可以制作一份手工小礼物并附上爱的祝福。除了直白的语言是孩子喜欢并且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外,爸爸还可以多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比如,当孩子感到沮丧时,爸爸可以主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孩子为自己的小作品感到自豪时,爸爸可以兴奋地抱起孩子表示惊喜;当孩子有了小小的进步时,爸爸可以及时夸奖并且抱一抱孩子。这些爱的表达便是爸爸们身体力行地向孩子展示“如何用别人理解并喜欢的方式回应爱”的情感表达。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爸爸对爱的表达,让孩子明白爱就要大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