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3-07-27 19:48汪沁李朝敏李玉清
物流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改革互联网

汪沁 李朝敏 李玉清

摘 要:为响应国家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物流产业需求,因此开设《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本课程基于“互联网+教育”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明德精技,知行合一”为思政育人主线,以“数智分析,数据挖掘”为知识能力主线,实施“三段六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校企两课堂协同育人的教學组织形式,利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与手段辅助教学,实施“多元立体”教学评价,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F250;G712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0.039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sma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local logistics industry, the course of Logistics Big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s opened.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Guided by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it highlights the student oriented and teacher led, takes "moral excellenc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as the main 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analysis, data mining" as the main line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implements the "three stages and six step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and adopts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lassrooms, utilizing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means that combine "virtual" and "real" to assist teaching, implementing a  "diverse an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effectively achie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educational reform; student-centered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为响应国家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物流产业的需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力求培养符合长三角地区物流行业大数据分析需求的高职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00后”网生代学生的需求。许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何绍明(2022)提出“互联网+教育”,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1]。郑亚娟(2018)认为,“互联网+”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和新理念,将会改变高职教育的发展轨迹与方式[2]。桑雷(2016)提倡“学习中心范式”教学,通过树立“互联网+”教学共同体观念,建立起师生在教学共同体中的共同发展的愿景[3]。平和光等(2016)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4]。因此,“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应转变思想,依托信息技术平台,以行业人才培养为指导,基于学生学情和需求,突出学生主体,推进学生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建设。

1    《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背景

《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教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现象,课程团队决定选取课程的“项目四仓配物流数据分析”作为改革项目,选取物流201班作为改革试点班级,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课程团队对物流201班的52名同学进行了学情分析,从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发现(如图1所示):第一,根据职教云平台测试结果显示,该班学生模型建立的逻辑分析和基本技能不够,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水平不高。第二,根据认知和实践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逻辑能力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在图形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水平一般,在数量关系和类比推理能力方面较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较强,综合实践能力一般,实践创新能力较弱,应强化学生的数智化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高,喜欢小组讨论,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喜欢使用手机、虚拟仿真软件等手段辅助学习;但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改革

2.1    服务智慧物流,岗课赛证融通,开发学习任务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岗课对接,赛教融合、课证融通”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理念,并对接企业物流数据分析的岗位需求,融合物流技能大赛和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与标准,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四个项目,改革试点项目为项目四“仓配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仓配物流数据分析工作流程,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共16学时,如图2所示。

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作为主教材。同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校企合作开发《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活页式工作手册作为补充。课程团队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职称结构合理,有正高、副高、讲师及企业高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工作手册等教学资源。

同时,立足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企业对物流数据统计岗、数据分析岗和数据挖掘岗的人才需求,依据课程标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确定仓配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2    推行任务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实施三段六步教学组织改革

依据学情分析结果,紧紧围绕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明德精技,知行合一”为思政育人主線,以“数智分析,数据挖掘”为知识能力主线,在教学中实施“三段六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长风物流大数据平台、PMT数据挖掘软件、VR虚拟仿真软件等“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以微课学习、实地调研、前测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中有序推进“培、引、探、提、评、固”六大步骤,通过模拟企业开早会、展播物流劳模事迹等方式培育“八三求真”素养;通过校企两课堂连线互动、员工学生同课堂找差距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示范、参数实验假设等方式探新知;通过实战训练、随堂练虚拟仿真和合作竞争学习等方式提技能;通过小组成果汇报、VR虚拟验证等方式评最优,激发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通过归纳总结,凝练工作口诀,形成思维导图,固化学习成果。课后则以进阶练习、课后测试等形式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2.3    运用多种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以仓配物流数据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利用基于工作过程“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VR智慧仓储实务实训系统、随堂练虚拟仿真平台和智慧物流方案设计平台),验证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在顺丰大数据中心和校内顺丰物流学院实操真实工作任务,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仓配物流数据分析结果应用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4    采集实时数据,开展多元立体教学评价

通过职教云平台,实时采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对全过程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课前,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学情特征,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管理;课中,进行多元化任务训练,包括抢答、头脑风暴、小组PK及成果汇报等,通过校内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多种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对“素质、知识、能力”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课后,在线测试提交成绩,教师给予评价。为小组成绩第一名颁发数据分析岗小勋章,并获得进入顺丰实习的优先权。同时,引入增值性评价,按评价标准为取得与本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奖励、相关行业企业颁发的认证证书的学生计分。

2.5    强化职业素质,实施“八三求真”思政教育

以仓配物流数据分析岗位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结合8个学习任务,依次开展主题为“三真、三守、三劳、三效、三全、三准、三心、三尚”的“八三求真”思政教育(如图3所示),引导学生从做人最基本要求上升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通过学习顺丰员工汪勇等人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劳模精神,教会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再立德,培养其诚信友善、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改革成效

3.1    在“工作流程”中学理论,达成知识目标

创设仓配物流分析岗工作情境,以任务贯穿始终,在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与评估、数据结果分析五步工作流程中学习仓配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相关知识,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工作的内容是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相比传统课堂,结果性考核成绩平均分显著提高,及格率高达93%,80分以上比例提升了17%;过程性考核各项活动成绩均有所提升,其中测试平均分提升15分,小组作业平均分提升14分,达成了知识目标。

3.2    在“实战演练”中强应用,达成能力目标

本课程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实施工作任务导向,通过发布实战工作任务、入企实地调研、小组合作实战训练、实战成果汇报、校企双导师点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内化知识,提炼工作口诀,形成思维导图,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多次在省级及以上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00%通过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的中级认证,并获得进入顺丰数据分析相关岗位实习的机会,能力目标达成。

3.3    在“八三求真”中润素养,素质目标达成

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三真、三守、三劳、三准、三全、三效、三心、三尚”的“八三求真”课程思政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立德。学生在校内顺丰配送网点和顺丰客服中心岗位实践中发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善用数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展现了“明德精技,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何绍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评《互联网+教育:教与学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

2022(9):110.

[2] 郑亚娟.“互联网+”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8,38(2):78-81.

[3] 桑雷.“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共同体的演进与重构[J].高教探索,2016(3):79-82,92.

[4]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教学改革互联网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