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基于西部6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2023-07-26 02:46陈峥嵘黎万和朱遵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师

陈峥嵘 黎万和 朱遵锦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基于西部6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陈峥嵘黎万和朱遵锦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部63所高校的调研情况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从科研意识、科研平台、科研人才、科研团队、科研产出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了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并与中部高校、东部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提升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

思政课教师;西部高校;科研能力

近年来,思政队伍迅速壮大,截至2021年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1]。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壮大,并不意味着队伍素质的提升。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讲话指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这为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六要”要求,无论是思维要新还是视野要广,都离不开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举措。”[3]62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需要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一、提升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深厚的学术素养是坚定个人理想信念的关键

西部地区面临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复杂而严峻。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主阵地,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站稳立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教师只有在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上坚定、执着,才会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项重大使命中清醒、坚定,才能心甘情愿地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信仰者、宣讲者,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充分认识,来自于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如果缺乏科学研究习惯、没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不能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始终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术创新精神,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谋求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努力内化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二)深入地理论研究是讲好思政课的基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明确地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研究能力。思政课教师基本职责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需要思政课教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和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时代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去回应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进行科研活动。”[4]思政课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教学要求很高。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目的。如果教师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尽管在课堂上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因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符合逻辑的、深入的分析,在貌似活跃的课堂背后,学生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5]。

长期以来,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缺编情况严重。近年来西部高校加强了队伍建设、人数大幅增长,但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比较复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较少。面对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西部高校思政课需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理解能力和阐释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彰显思政课的学理性,青年学生才会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理性上被说服、情感上被打动,思政课才能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三)扎实的科学研究是做好党的政策宣传的前提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宣讲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力量,相对于其他宣讲队伍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大多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在宣传阐释党的方针政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党的方针政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要把它宣传好,必须要进行全面深入地科学研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机制,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深讲透。思政课教师若缺乏科学研究,那么在阐释宣传时只能停留在“照着讲”的地步,不能实现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提升、从“入耳”到“入心”的飞跃。

西部地区有许多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这些地方的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上存在一定困难。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党的政策宣讲时,不仅要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还要深入研究宣传对象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政治话语向社会话语、生活话语的有效转化,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西部广大群众的心坎上。

二、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与整体分析

为了获得准确的“一线”材料,课题组在西部地区高校中开展了广泛调研,实地走访了27所高校,实地和线上访谈了47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教学部主任),问卷调查了22 000余人,收回有效问卷21 369份(其中教师问卷815份,学生问卷20 554份),共涉及63所高校(“双一流”高校16所、公办一般本科高校22所、民办本科高校13所、公办专科高校8所和民办专科高校4所),西部12省(市、区)均有分布,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课题组收集了大量与思政课教师有关的科研人才、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数迅速增加,队伍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新状态,但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产出较少,加之西部高校相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建设滞后,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加强。

1. 科研意识方面

本次调研发现,在科研重要性认识方面,问及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时,77.1%的教师认为是教学能力,8.1%的教师认为是科研能力,14.5%的教师认为是交流沟通能力,其他占比0.3%。这说明在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部分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方面,45.6%的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科研非常重要,能明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36.2%的教师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不够明显;10.5%的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是两码事,对教学工作开展没有多大影响;7.7%教师认为无帮助甚至影响教学精力的投入,这说明大多数教师都能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但部分教师存在把科研和教学对立看待的错误认识,这在高职高专类学校中表现尤为明显。在科研最大困难的认识方面,71.9%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开展科研;17.8%的教师认为自身理论水平不够,缺少科研方法与指导;6.8%的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缺乏相应科研激励措施;3.5%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原因,这说明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普遍比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投入科研的积极性。

2. 科研团队方面

课题组从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项目、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选题”项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三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中,西部高校项目2017年度为21个、2018年为33个、2019年为44个,立项数占比分别为17.5%、22.4%和23.5%,立项数量和比例均呈增长态势,但占比仍然较低。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选题”项目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名额从2017年的65个降至2019年的59个,名额有所减少。在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中,49个入选团队中,只有7个团队来自西部高校。这些数据表明,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

3. 科研平台方面

学科、学院是最为重要的科研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建设’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共同为建设一支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要求并提供保障。”[3]67课题组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授权点的数量、全国性马克思主义学科基地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考察。截止2022年3月,全国高校已有1 440余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宣部、教育部先后分三批认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37家,7家是西部高校(占比不到20%)。根据全国博士点、硕士点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04个(不含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其中西部高校19个,占比仅为18.27%,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378个(含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西部高校有91个,占比为24%,全国共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51个,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基地4个(东部高校3个、中部高校1个),西部高校尚未突破。

4. 科研产出方面

科研产出是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课题组从论文发表、出版专著、主持科研项目、产出智库成果和获得科研经费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集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的情况作为辅助观测点,全面考察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产出情况。

根据回收教师有效调查问卷发现,发表学术论文方面,近3年发表过北大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的思政课教师306人,其中发表了1-2篇论文的教师241人,而从未发表论文的思政课教师为509人;出版学术专著方面,近5年出版过学术专著的思政课教师只有171人,其中出版了1本专著的133人;主持项目方面,近5年主持过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含市厅级及以上基地项目)的思政课教师为387人,其中主持了1项的思政课教师290人,而没有主持过市厅级科研项目的思政课教师428人;产出智库成果方面,近5年有被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策制订采纳的智库成果的思政课教师仅有63人,其中有1项的50人;科研经费方面,近3年有科研经费的思政课教师497人,其中,年均科研经费在0.5万元及以下的244人,而近3年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思政课教师318人。上述数据表明,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近3年未发表过北大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的教师占六成,近5年未主持过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占半数以上,近3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将近40%,科研能力亟待加强(表1)。

此外,课题组对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1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以马列·科社类和党史党建类为例)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发现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差异较大,陕西、重庆、四川立项数量最多,年均分别是18.8项、17项和16.8项,而宁夏、青海、西藏年均分别是3.8项、2.6项和2.2项,总体上西部地区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偏少(表2)。

表1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产出情况调研数据统计表

产出成果类型成果数量分层(数量/占比) 发表学术论文1-2篇3-4篇5篇及以上发表过论文从未发表 241/29.57%50/6.13%15/1.84%306/37.55%509/62.45% 出版学术专著1本2本3本及以上出版过著作从未出版 133/16.63%30/3.68%8/0.98%171/20.98%644/79.02% 主持项目1项2-3项4项及以上主持过项目没有主持 290/35.58%61/7.48%36/4.42%387/47.48%428/52.52% 产出智库成果1项2-3项4项及以上有智库成果无智库成果 50/6.13%10/1.23%3/0.37%63/7.73%752/92.27% 科研经费0.5万元及以下0.5-1.5万元1.5-3万元3万元及以上无科研经费 244/29.94%138/16.93%64/7.85%51/6.26%318/39.02%

数据来源:课题组回收的教师有效问卷(815份)统计形成,其中,发表学术论文是指近3年发表过北大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的情况;出版学术专著是指近5年出版学术专著的情况;主持项目是指近5年主持过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含市厅级及以上基地项目)的情况;产出智库成果是指近5年有被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策制订采纳的智库成果的的情况;科研经费是指近3年年均科研经费的情况。

表2 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列·科社类和党史党建类)数量统计表(2017-2021年)

省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甘肃8512105 广西1617102212 贵州6913115 内蒙古11432 宁夏25624 青海32251 陕西2312162815 四川1115192415 西藏23222 新疆91315135 云南68875 重庆1413202513

数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因绝大多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单位是高校,故未在区分高校与其他单位。

(二)与中部、东部高校的比较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状况,课题组从科研人才、科研平台、科研产出等方面,将西部高校与东部、中部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在高层次科研人才方面,西部高校与中部、东部相比十分缺乏。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长江学者入选名单中,思政类的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全部来自中东部地区;2017年长江学者入选名单中,思政类的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4人,仅有1名青年学者来自西部高校。2016—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0人,来自西部地区高校的委员21名,仅占总人数的17.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部高校高层次科研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有较大发展空间。

2. 在高水平科研团队方面,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差距明显。2012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团队共50个,其中东部地区高校32个,中部地区高校3个,只有15个项目来自西部高校,仅为东部高校的一半。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共49个,其中东部地区高校30个,中部地区高校12个,只有7个项目来自西部高校,仅为东部高校的四分之一。2019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共187个,其中中部地区高校获得27个,东部地区高校获得116个,西部高校获得44个,仅为东部高校的三分之一。这些数据表明,西部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与东部高校相比差距明显,亟待加强培育。

3. 在高级别科研平台方面,西部高校与中部齐平、与东部差距较大。获批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院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为止,中宣部、教育部已认定了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4所为东部高校(占比64.86%),6所为中部高校(占比16.21%),7所为西部高校(占比18.91%),在数量上,西部高校仅为东部高校的三分之一。学科授权点也是重要的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04个,其中西部地区19个(占比18.27%),中部地区23个(占比22.12%),东部地区62个(占比59.62%),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博士点总数仅与北京一个市相当,东部地区博士点数量远超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高校378所,其中西部高校91所,占比为24.07%;中部地区高校80所,占比21.16%;东部地区高校207所,占比54.76%。

无论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区域分布看,还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分布看,西部高校与中部高校大致齐平,但与东部高校差距较大。上述比较说明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在高水平科研产出上,西部高校已赶超中部、与东部差距却在拉大。从2017-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列·科社类和党史党建类)的立项数量上比较,2017年总数为8项,西部1项、中部3项和东部4项,占比分别为12.5%、37.5%和50%;2018年总数16项,西部2项、中部0项和东部14项,占比分别为12.5%、0.00%和87.5%;2019年总数20项,西部2项、中部4项和东部14项,占比分别为10%、20%和70%;2020年总数28项,西部3项和中部地区高校4项,东部地区高校18项,占比分别为10.71%、14.29%和64.29%;2021年总数47项,西部5项、中部4项和东部31项,占比分别为10.63%、8.51%和65.98%。数据表明,西部高校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区,远低于东部地区,且立项比例逐年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西部高校科研产出与东部高校相比差距在拉大。

从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立项情况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阐释专项109项,其中西部7项、中部13项和东部82项,占比分别是6.42%、11.93%和75.2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阐释专项130项,其中西部10项、中部12项和东部100项,占比分别是7.69%、9.23%和76.9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阐释专项130项,其中西部12项、中部20项和东部81项,占比分别是9.23%、15.38%和62.3%(图1)。数据表明,在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立项上,西部高校比例低于中部地区,仅是东部地区九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从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看,2020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西部3项和东部7项,中部地区高校未获得立项;一般项目共153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校获得的数量分别为22项、23项和108项,占比分别为14.38%、15.03%和70.59%;2021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校获得的数量分别为3项、1项和5项,占比分别为33.33%、11.11%和55.56%;一般项目共160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校获得的数量分别为27项、27项和106项,占比分别为16.88%、16.88%和66.25%。数据表明,西部高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方面,尤其是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立项上,逐渐赶超中部地区高校,但与东部地区高校仍有较大差距。

图1 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立项情况

此外,2016-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马列·科社类项目共有24个,西部高校无立项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湘潭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均多次上榜,可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几乎被东部地区高校垄断,西部高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思想重视不够,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意识不强是制约当前思政课教师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次调研发现,仅有8.1%的思政课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甚至低于交流沟通能力(14.5%);10.5%的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是两码事,对教学工作开展没有多大影响,7.7%教师认为无帮助甚至影响教学精力的投入。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部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认为思政课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讲清楚,科研能力的好坏无关紧要,甚至将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科研意识的缺乏和自身存在的错误认识,影响了从事科研活动的自觉性。

部分西部高校,特别是教学型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类高校,不够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个别学校领导、学院领导认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就行了,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不重视不支持,反而担心影响思政课教学任务,对思政课教师科研培训、学术交流等条件限制比较严格,没有给思政课教师拓宽学术视野、开展学术交流和参加学术培训创造便利条件,不利于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队伍数量不足、科研人才缺乏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尚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师生比,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实际人数与定编人数相差很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影响了投入科研的精力。个别高校思政课兼职教师数量大大超过专职教师,专兼比例不合理,兼职思政课教师无法保证投入科研的时间,影响了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

近年来许多西部高校录用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作为思政课教师,这些青年思政课教师愿意做科研,但苦于没有掌握科研方法、缺乏科研指导。这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被问及“科研过程中最大困难是什么”时,17.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了“自身理论水平不够,缺少科研方法与指导”。选择这一选项的基本上是近几年硕士毕业的青年思政课教师。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支持高校办学的财力、资源有限,加上西部高校自身办学实力不足、学科点建设滞后等因素,西部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是如此。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高校纷纷花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西部高校劣势进一步放大。西部高校不仅引进高层次思政课人才十分困难,而且自身培养的科研骨干也在大量流失。这些原因形成了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不优,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缺乏,难以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科研整体水平偏低。

(三)学科学院建设滞后,科研平台缺乏

学科是教师队伍成长发展的平台。目前,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授权点数量占比仅为18.26%,不及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授权点数量仅为东部高校数量的40%。在“双一流”建设中,首批入选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西部地区只有新疆大学。在全国37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有西部高校7所,占比不到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平台,西部高校尚无马克思主义学科方面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说明,无论是以博士点、硕士点为表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是争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面,西部高校均应进一步努力。

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选题”项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等方面,西部高校明显处于劣势,没有形成“重大项目牵引科研发展”的格局。教育部在考虑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时,应对西部高校适度倾斜,促进西部高校科研平台建设。

(四)科研原创性不够,资源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原创性是科研水平的核心支撑,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引领作用。从当前已有科研成果看,西部高校许多思政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视野不宽,对学术前沿动态掌握不足,没有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开展项目选题和科学研究,导致研究选题不够新颖,不少研究项目有追随东部高校之嫌,存在低水平同质化现象。

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高西低”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东部高校获得地方资源远远超过西部高校,东、西部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力度上也呈现较大差距,且这一差距在不断拉大。在西部高校内部,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制度缺乏、激励措施不健全。不少西部高校从未出台过支持思政课教师科研的制度,思政课教师管理制度都聚焦在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面。不少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尚未配齐,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四、提升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科研意识,制定合理的科研规划

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明确,没有科研支撑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讲好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而且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科研做支撑。“对教师而言,要把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把自身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对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研究,站位高远,始终处于学科专业前沿。”[6]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强化科研意识,只有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才能在思政课重难点讲解中游刃有余、真正站稳讲台,才能在学术研究中拓展境界、坚定信仰。

思政课教师应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应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开展科研活动,要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注重平时积累。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更要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纲领性文献,掌握其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厘清其内在逻辑关系,以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给青年学生释疑解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不断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学科知识,以深刻的思想见解、正确的政治导向、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课程学识,解开困扰和干扰大学生的思想之‘结’。”[7]

对此,各思政课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擅长领域等特点规划未来的科研方向,分步骤、分阶段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投身科研实践,以不断提升对时事政治的敏锐观察力,准确把握和追踪学术前沿,了解相关学科基本动态和最新成就,并以此为基础,不懈探索,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8]。

(二)结合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加强科研训练

思政课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需要破除科研与教学二元对立的错误观点或科研支撑教学单向思维,应树立科研与教学相向而行、相辅相成的理念。当然,也应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相互支撑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不能机械地认为二者是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9]。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的科研,首先是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应以深入准确阐述重点问题和破解教学难题为主要目标。”[10]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应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善于从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现科研问题,立足于解决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问题,这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特点,也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发展前景,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新研究动态基础上,思政课教师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围绕思政课所涉及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准研究方向,撰写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在有意识的学术训练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结合西部地方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科学研究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1]科学研究只有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自身的区域特点,面临着许多不同于中、东部的问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选择科研方向、从事科研活动时,应立足于西部高校所在区域资源和高校自身特色,结合区域经济、民族、文化实际,发挥熟悉西部、了解区域需求的优势,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研究平台,开展富有创新性研究,培育科研特色,形成科研比较优势,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中东部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当然,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研究共同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不过以现有基础不容易形成比较优势。

(四)加强科研管理和引导,搭建各类学术科研平台

近年来西部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优先引进配齐思政课教师,其中大量是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加强科研培育和指导显得非常必要。有的高校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开展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训系列活动;有的高校实施了“一帮一”的指导机制,为每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从论文选题到论证观点、从论文写作到项目申报,全方位给予指导,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有的高校通过设立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青年思政课教师科研启动资金和科研扶持专项基金等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科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较于东部高校,西部高校科研氛围还显得不足,这需要西部高校完善各类激励教师从事科研的管理和服务制度,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积极搭建各类科研交流平台、合作平台,主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支持思政课教师外出讲学、科研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掌握研究前沿的能力。有意识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国情,发现问题。

在高校中学科建设是最具整合力和影响力的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抓好学科建设,教师才有科研平台和学术家园。在布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时,教育部应适度加强在西部高校的布点,大力支持西部高校学科建设。西部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学院学术一体化,为思政课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打造平台、创造条件。

(五)深化内外科研合作,建立健全各类科研激励机制

西部高校充分利用教育部牵头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科研合作为核心,不断健全援建机制、深化合作内容。与国家、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发挥西部高校已有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东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构建起共建科研团队、共享科研平台的新格局,促进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西部高校内部应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梳理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科研骨干的外引内培,不断健全科研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推进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研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形成强有力的科研支持系统,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合作力和创新力,注重青年思政课教师科研培养,对青年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培训、有针对性的科研指导,努力构建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在科研团队中,团队负责人应发挥头雁效应,做好团队目标规划、成员分工与激励,团队成员发挥所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在科研实践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1]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EB/OL]. (2022-03-17)[2022-08-18] http://www.moe.gov.cn/fbh/live /2022/54301/.

[2]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N]. 人民日报, 2021-03-07(01).

[3] 张雷声.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论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10): 60-67.

[4] 陈占安.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08(17): 40-44.

[5] 郑志锋. 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研究的必要性[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11-14.

[6] 郭金明, 耿柏洋.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探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2): 68-70.

[7] 黄蓉生, 谢忱.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02): 3-7.

[8] 甘艳.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 湖北社会科学, 2021(08): 151-156.

[9] 王军, 赵燕. 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的困境、逻辑与对策[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3): 134-140.

[10] 郑又贤. 扎实深厚的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6): 78-83.

[1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63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CHEN Zhengrong, LI Wanghe, ZHU Zhunji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63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combined with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eness,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entral universities and eastern universities, pointing ou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 Chinese western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G411;G451

A

1672-4860(2023)02-0080-09

2022-12-08

2023-02-24

陈峥嵘(1978-),男,汉族,湖南永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黎万和(196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遵锦(1998-),女,汉族,重庆渝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JDSZK041。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