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及其遗产价值研究

2023-07-26 02:46陈彦伊杨雯心
关键词:江油德阳专区

陈彦伊 杨雯心 张 勇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及其遗产价值研究

陈彦伊1杨雯心2张勇3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3.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四川绵阳621010)

原四川省绵阳专区具有承接国家重点建设的独特资源禀赋,“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在绵阳专区布局建设了绵阳、德阳、江油三个重点工业区和川中石油矿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学术界对“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够,高质量研究成果缺乏。并且随着经济利润的刺激以及在当下强调人居环境质量的城市化背景下,这些传统工业类型面临着“退二进三”的改造与更新,工业建筑物失去了其原本的用途,目前大多处于闲置待拆的境地中。本文对“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开展了专题研究,力求探寻和挖掘其颇有时代特色的历史、科技、艺术审美、经济、文化等工业遗产普适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其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如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等可行建议,在当前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以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契机下,为推进该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一五”“二五”时期;绵阳专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新中国前30年始终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含国防工业)和优先发展内地工业”的国家工业化战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1968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1]135-136。绵阳专区因具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纵贯全境、国防区位较为安全等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新中国重点工业项目布局绵阳专区创造了重要条件。根据笔者所在科研团队统计,“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在绵阳专区布局建设了绵阳、德阳、江油三大工业区和川中石油矿区,共计有13个部委在绵阳专区布局建设了21个项目,这为三线建设时期国防尖端项目在该区域选址布局并将其建成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近代工业遗产的研究日益增多,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也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但对于“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的工业遗产研究还很少,并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单个遗产点层面,分布过散、重点不突出,在制定保护策略时,互相缺乏必要联系,无法集中力量进行优势资源整合。本文通过梳理绵阳专区“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厘清工业遗产的普适价值,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一、文献回顾

(一)发文量与发文趋势

基于CNKI数据库,对检索后的文献进行筛选(期刊、硕博士论文)、去重,得到137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以2005年及2015年为节点,我国对于“一五”“二五”时期的工业项目研究呈现急速上升态势(图1)。这表明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热情不断升高。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频次方面,结合图2和表1,可以发现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五时期”“一五计划与156项工程”“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等三个方面,也是产生的缘由以及后续影响的重要体现。通过关键词,可以看出研究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北京、包头)、东北(哈尔滨)和西北(西安)地区,这也是苏联援建156项工业项目的主要地区。

图1 发文量与发文累积量年度分布(自绘)

学者通常以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进行研究。例如李浩对“一五”初期8大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内容、主要技术特点等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梳理[2];王嫦鸿梳理了“一五”时期四川地区的工业建设背景及项目分布,研究其遗产的价值特征,并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策略[3];高祥冠等以太原市“156”工业项目为核心,分析工业遗产的特征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的思考[4];李林杰等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提出空间再生途径[5]。

近年来,随着国家档案资料的解密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加强,学界对于我国“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业建设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热情不断升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从已有文献的分析来看,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特别是苏联援建的156项目集中分布地区,而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的新兴工业区域关注不多。本文就“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在绵阳专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研究,以期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不足。

表1 高频关键词(频次≥3)

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 “一五”时期90西安3 “一五”计划32民生观3 重工业11工业城市3 城市规划11山西经济3 工业遗产8苏联模式3 国民经济8工业总产值3 中国共产党7重点项目3 工业化6山西省3 北京市5哈尔滨3 技术援助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 老工业基地4毛泽东3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社会主义改造3 156项工程4历史经验3 包头市3

资料来源:自绘。

二、绵阳专区重点建设的研究范围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没有现代意义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仅有的工业布局也极不合理。资料显示,1949年东北和关内沿海6省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左右,西南地区工业产值占比仅为7.9%[6]87。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抗美援朝和巩固新生政权,以尽快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以及持续应对“中美冷战”的国防压力,“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做出了调整工业布局、加快内地建设的战略决策,绵阳专区有幸被选定为内地建设的重点区域。为了挖掘整理这段历史文化,本文确定的研究范围如下:

(一)时间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52年底,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中央决定实施了3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中心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后,党中央在1953-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建设项目时间范围为1953-1962年。

(二)地域范围

1953-1962年,省辖绵阳市还没有设立,还处在绵阳专区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绵阳专区,辖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和彰明10县。1953年,将原广元专区所属剑阁、江油、广元、旺苍、北川、平武、青川、昭化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将金堂、什邡、广汉三县划归温江专区,绵阳专区辖15县。1958年将原遂宁专区所属遂宁、蓬溪、潼南、中江、三台、射洪、盐亭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江油、彰明二县合设江彰县,后改名江油县。1959年撤销昭化、罗江二县,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共辖19县[7]。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辖区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状态,1959年后绵阳专区辖19县的地域范围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因此本文以此地域作为研究范围。

(三)项目范围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绵阳专区布局了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多种层级。本文所指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指由中央有关部门直接投资和管理,建设的施工力量、技术力量、设备和材料主要由中央有关部门统一安排,负责解决的重点建设项目[8]。

三、绵阳专区的重点工业区建设

绵阳专区北接甘肃、陕西两省,西部边缘地处龙门山脉,向南渐次降低,集山地、丘陵、平坝为一体,川陕公路斜贯全境,交通畅通。境内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充沛,农业灌溉便利,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可为国防工业及基础工业发展提供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因绵阳专区具有战略大纵深的资源禀赋,又加之成都平原之利、山区隐蔽之优,相关地理环境、资源情况优越,因此,在“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成为了国家工业布局和建设的重要区域。这个时期国家在绵阳专区建设了绵阳、德阳、江油3大工业区和川中石油矿区,现分述如下:

(一)绵阳工业区的建设历史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就已经在绵阳专区选点布局建设国防尖端项目。绵阳工业区的建设时间为1956-1957年。1955年,国家将绵阳专区规划为电子工业区;10月,二机部十局①派遣工作组在绵阳选点筹建无线电工业基地;1956年初,二机部根据十局的考察结论,决定在绵阳设立无线电子工业基地,安排建设“3厂3校”项目,包括783厂、773厂(1958年迁成都东郊)、125厂(1958年德阳780厂迁入后撤销)以及295、296工人技术学校及绵阳无线电工业学校[9]61-62。其中783厂是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国防工业项目。1957年3月,朱德在李井泉陪同下登上绵阳西山并指示:将国家定在绵阳专区选址建设的无线电基地项目集中布置在紧靠绵阳旧城北郊区的平政桥一带[10]63-64。

除国防尖端项目外,配套保障项目也奠定了良好基础。1957年9月,中国第一个使用自动缫丝机的工厂——国营绵阳缫丝厂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期间694个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之一,为中国缫丝工业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现代化方向转化迈出第一步[11]。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大跃进”失败、苏联毁约停援等原因,绵阳工业区的几个重点建设项目被迫缓建停建,这些项目后来在三线建设时期又全面续建,为绵阳专区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例如三线建设时期783、780厂得以续建,并于1965年11月同期建成。730厂于1966年建成投产。796厂在三线建设期间也得到扩建。1966年,原四机部第十一设计院由辽宁锦州市迁至跃进路兴建,四〇四职工医院住院部在跃进路竣工交付使用,至此,跃进路“四厂两院”格局形成。

(二)德阳工业区的建设历史

1956-1960年,绵阳专区下辖的德阳县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区建设,即1956-1957年和1958-1960年。1956年9月,国家决定在德阳建设航空电子工业方面的“4厂4校”,包括飞机发动机420厂、电子780、776、711厂和航空工业学校、2417、2418、2419等4个航空工业技术学校,其中420厂、776厂、780厂是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国防工业项目。9-10月,四川省委决定在德阳县建立工业区并批准组建德阳工业区建设委员会、中共德阳工业区工作委员会[12];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德阳工业区于1957年9月撤销(“4厂4校”后改建他地)。

第一次工业区建设下马不久,国家决定将原德阳工业区建设重点从航空电子工业为主调整为以重型机械制造和大型水力发电设备为主[13]3。1958年10月25日,邓小平视察德阳工业区时指出:“德阳的工业是国家的大工业,拿制造冶金设备、电站设备的工厂来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这是机械之母——母鸡工业。”[14]1960年4月29-30日,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到绵阳专区视察,刘少奇在专列上接见了德阳县委、德阳工业区和二重厂的相关负责人,听取了各方面工作的汇报。在审阅了德阳规划图后,刘少奇就工业区布局、城市规划和工厂建设作了具体指示。

在德阳工业区快速发展之际,由于“大跃进”失败、苏联毁约停援等原因,1960年6月29日再次撤销德阳工业区工委、建委。但德阳工业区所遗留下的大量工业用地、厂房、生活用房和初步形成的交通市政设施,为三线建设选址德阳提供了优越的基础[10]。

(三)江油工业区的建设历史

绵阳专区下辖的江油县工业起步也很早,“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在江油布局建设川西水泥厂、江油钢铁厂、江油发电厂等重点项目。江油工业区的建设时间为1958-1960年。

1957年8月4日,冶金工业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总结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安排(草案)》中,正式提出了钢铁工业建设“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战略部署。“十八小”是指规划18个小型钢铁基地,其中包括规划建设绵阳专区下辖的江油县[15]196。

1958年6月,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会议后期,李井泉听取了彭华关于绵阳专区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汇报后,商定江油钢铁厂由原省办改由省和绵阳、遂宁两专区联合开办[16]167-168。同年7月3日,江油工区指挥部成立[17]211。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民大办钢铁。省、地委决定动员组织罗江、遂宁、中江、射洪、三台、江油6县民工29万多人,于当年8-10月,先后开赴江油西北山区砍树烧炭,凿井采矿,建土炉炼铁。先后在马角、江村、厚坝、小溪坝、劳坪坝、雁门、永平、武都、大康等地建设铁厂[18]667。当地也陆续建起了机制砖瓦厂、石灰厂、建材加工厂等配套单位,其中川西水泥厂(江油水泥厂)是“一五”计划期间694个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之一,1959年10月,全国最大水泥厂——江油水泥厂建成投产[18]216。这为三线建设时期的冶金、能源、建材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川中石油矿区的建设历史

1956年春,石油工业部、地质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石油勘探会和第二届石油普查会,发出“向川中进军”的号令。同年2月,国家燃料工业部石油勘探总局以(56)川勘办字4256号文命令,在蓬溪县蓬莱镇成立“四川石油勘探局蓬莱钻探队”,担负蓬莱构造基准井的钻探。3月9日,川中第一口深探井——蓬基井在蓬溪县蓬莱镇构造开钻,在侏罗系地层中发现油砂层,见到天然气显示。至此,新中国拉开了在川中较大规模找油找气的序幕[19]54。

1958年9月,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川中石油会战拉开序幕。10月29日,石油部在四川组织川中石油会战,成立川中石油会战总指挥部,下设蓬莱、龙女、南充、营山、合川5个指挥部,其中蓬莱指挥部就安排在绵阳专区下辖的蓬溪县。1960年8月,四川石油管理局开展了以遂宁县桂花公社为中心的“川中石油大会战”,至1961年会战结束,在绵阳专区发现了蓬莱、桂花油田。这两个油田位于绵阳专区下辖的遂宁、射洪、蓬溪三县境内,由此结束了四川和大西南无油的历史。

四、绵阳专区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

国家“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在绵阳专区安排了多个大型骨干项目的建设。按照类型分为国防工业项目、基础工业项目、配套保障项目和交通邮电设施项目,具体项目见表2。

表2 绵阳专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简表

编号对外名称对内名称通信邮箱建设时间(年)建设地点直属 部门“二五”结束建设情况三线建设时期 建成投产情况现状情况 一、国防工业项目 1国营四川无线电厂歼击雷达厂(国营780厂)绵阳305信箱1956德阳县(1956年);绵阳县(1958年)二机部缓建1965年11月建成投产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更新为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2国营涪江机器厂第二航空无线电仪表厂(国营783厂)绵阳203信箱1956绵阳县二机部缓建1965年11月建成投产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更新为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3国营绵阳无线电器材厂国营796厂绵阳204信箱1958绵阳县二机部建成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华丰企业集团。更新为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4国营涪江有线电厂国营730厂绵阳407信箱1958绵阳县二机部部分缓建1966年5月15日建成投产四川灵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为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5绵阳无线电工业学校 1956绵阳县二机部迁建搬迁并入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资产移交给国营730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基础工业项目 1西南重型机器厂 德阳9号信箱1956德阳县一机部缓建1971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部分纳入德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2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 德阳7号信箱1958德阳县一机部缓建1965年6月2日改名为东方电机厂,1967年1月17日建成投产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部分纳入德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3西南德阳汽轮机厂 德阳401信箱1958德阳县一机部缓建1965年改名为东方汽轮机厂,1974年11月25日验收投产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原址作为汉旺地震工业遗址公园保护 4西南德阳锅炉厂 1958德阳县一机部因故暂停搬迁。1966年3月5日,在自贡市马鞍山下破土动工。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贡) 5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 1959德阳县一机部建成1963年改为一机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拆除重建 6川中矿务局 1958蓬溪、遂宁、射洪、盐亭县石油工业部 1963年,撤销,分别成立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油矿和蓬莱油矿。1978年11月改称为川中矿区,隶属四川石油管理局 7江油钢铁厂(含厚坝钢铁厂、小溪坝钢铁厂) 江油3021信箱1958江油县冶金工业部停撤1965年1月,长城钢厂分别在江油钢铁厂和厚坝钢铁厂的基础上,建立第一分厂和第二分厂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二分厂。二分厂拆除新建 8川西水泥厂 1956江油县建材部建成 四川双马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9江油发电厂 1958江油县水利电力部建成1964年末申请扩建,项目名称为江油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不久获批江油发电厂 10四川清平磷矿 1958绵竹县化学工业部建成为20世纪60年代“五阳争艳”的全国著名五大磷矿之一[20] 163 11昭化贮木场 1957川北甘南交界处林业部建成 石龙工业园 三、配套保障项目 1国营绵阳缫丝厂 1956绵阳县纺织工业部建成 原址开发为高层住宅小区 2建筑工程部第一工程局 1958德阳县建工部建成与四川省建设厅合并,成立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现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一局),总部位于北京。其原迁至德阳县的单位,现为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56绵阳县、遂宁县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建成绵阳塘汛机场进行扩建;1965年,遂宁机场改建为混凝土道面,后划归民航飞行学院飞行训练基地使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五〇二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铁道兵学校 1961绵阳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建成 改扩建为国营朝阳机械厂绵阳朝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科发集团。部分纳入绵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2宝成铁路 1953广元-江油-绵阳-德阳铁道部建成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1968年开工,1975年6月竣工宝成铁路

资料来源:课题组实地调研、各地地方志、档案馆资料。

由表2可知,“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在绵阳专区发展了以国防、基础工业等为主的多种工业类型,共建设21个重点项目,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绵阳专区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用地面临功能置换问题,呈搁置、废弃状态的工业厂房和机械设备也影响到了城市风貌。如何在兼顾历史与城市更新的前提下处理好该区域的工业遗产,成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绵阳专区“一五”“二五”时期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现

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来看,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价值研究趋势及内容都大致相似,从最初多着重于遗产本体价值,如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等,到关注遗产文化多样性特征、遗产再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社会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遗产评估蓬勃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这5个方面对绵阳专区“一五”“二五”时期重要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阐述。

(一)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主要体现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关性、在产业发展史中所占地位等。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多位重要成员直接有关,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防战备建设和内地工业建设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并且在原项目、三线建设新项目的建设、投产与发展中云集了大批国内优秀的甚至顶级的科学家,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

国家于“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在绵阳专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扩充了绵阳专区乃至四川的工业门类,填补了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等工业门类的空白,为三线建设时期在绵阳地区建成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快了绵阳的工业化进程。在这期间,歼击雷达厂(780厂)、第二航空无线电仪表厂(783厂)、西南重型机器厂等苏联援建项目落户绵阳专区,初步构建起绵阳现代工业骨架体系。

(二)科技价值

科技价值主要是“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具有重大行业开创性的工业生产技术、完善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工业技术及其发展的见证,其工业设备、技术流程、工业产品及操作技能都记载了当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工业时代科技发展的脉络[21]。

例如绵阳县涪江有线电厂于1961年9月与第十研究院及通信兵部共同合作,试制成功592型半导体电缆12路载波终端、增音机,经鉴定合格移交通信兵部使用,是年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9]15;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于1959年生产出第一台7 000千瓦异步电动机和480千瓦往复式空气压缩机用同步电动机,开创德阳电机生产史;广元昭化贮木场先后修建了铁路专用线、三堆收漂工程等,建成了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贮木场。

(三)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厂区内建(构)筑物的风格、形态、材料、结构等方面。此外还包括区域空间肌理、布局形态、绿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等方面。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我国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受到苏式建筑的较大影响。建筑通常从实用主义出发,在建筑形态上主要以大空间、大尺度、材料简洁及结构清晰为主;厂区内有很多高大宏伟的构筑物,如大型的烟囱、水塔、桁架等。例如已被划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绵阳跃进路四家军工企业外立面大多采用红砖砌筑,红褐色瓦式铺着形成硬山屋面,立面开窗整齐而有韵律。墙面还有用红砖拼出的“毛主席万岁”“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标语反映时代特征。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铁道兵学校,整个厂区内办公类建筑主要为灰色清水石墙,有凹凸变化的进制、分段处理等,具有明显的苏式建筑风格特征。

(四)经济价值

在当前倡导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的时代,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赋予那些保存较完好,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工业设施、工厂等新的用途。工业建设高昂的经济投入使得我们更应珍视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并加以回收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的工业遗产与周边的建筑相比,它更具整合性和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可用性、空间的可利用性,以及后续的改建和利用带来的经济利益。此外,一些废弃的机械设备和景观经过简单设计处理,也能成为景观小品,而随着旅游业发展,以及各种新旅游形式出现,这些构筑物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高的。

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是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改造常用的一种方式。例如绵阳126文化创意园,前身为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2013年,在借鉴北京“798”等工业遗迹先进经验基础上,引进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餐饮、酒吧、书店等,做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五)文化价值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工业遗产见证了绵阳专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能够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民心和精神,它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当时项目的建设者们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不怕困难,自力更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无数奇迹,而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难能可贵,值得学习的,所以这些工业遗产的价值不能忽视。我们要挖掘“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

工业遗产是集体记忆与精神的载体,记载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社会风尚。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工业遗产精神价值的重要内容。“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厂的“厂”“院”结构,是我国早期集体主义视角下社会群体工业的生活生产聚居模式,它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也是人们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在封闭的工厂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与归属,记录着当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风气。它们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成为近代工业和文化的象征,构成了都市文化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工业文化价值。

六、绵阳专区“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举措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绵阳专区工业遗产有着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富的特点。想要充分发挥遗产的历史、社会、经济等价值,可借鉴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搭建绵阳专区遗产大数据平台。

首先要对绵阳专区“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工作。根据档案、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方式,对其进行现场踏勘,梳理出工业遗产现状,包括建筑质量、建筑风貌、保护利用现状等;并通过地方政府或企业了解现状产权归属,从而梳理出工业遗产的具体名单。

其次是对遗产点的登录。并不是所有的工业遗存都具有保护与再利用价值,因此需要对普查后的工业遗存进行评估与鉴定,对那些有历史意义、有社会文化价值的场地进行合理保护开发[22]。可建立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厂矿企业、工业聚集区、工业城镇等不同层级进行逐一评分,从宏观到微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立绵阳专区“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工业遗产“一张图”(GIS空间数据库)。

(二)整合各类旅游资源

我国遗产保护规划体系中尚缺乏工业遗产区域这一层级的系统性架构,大多是个案改造利用,如较为知名的跃进路四厂两院更新为历史文化街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更新为汉旺地震工业遗址公园保护等。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会选择临近水源建厂,因此绵阳专区工业建筑遗存大多依山傍水,植被茂盛,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优美。可依托近期《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的推进川渝工业文化合作,抢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契机,将绵阳专区融入巴蜀文化旅游遗产廊道中,将遗产整合到当地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之中,规划游道线路,以工业遗产为核心,同时吸纳周边自然与人文旅游景区,结合嘉陵江、涪江等设计水上游览线路,结合废弃的宝成铁路线设计轨道体验观光线路等。将绿色发展融入文旅开发建设,多方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形成融文化创意、历史遗产、休闲娱乐、工业遗产旅游一体的全新“产业链”,这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可选的重要路径之一。

结语

国家“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党中央有关部委在绵阳专区所属辖区安排的绵阳、德阳、江油三大工业区和川中石油矿区建设项目,为后续三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和交通基础。三线建设开始后,一些下马厂及缓建项目得以复建,加快了战略后方基地建设步伐,顺利在绵阳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促进了绵阳、德阳、遂宁、广元、江油等内地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时至今日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且“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绵阳专区的国家重点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防战备建设、内地工业建设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段工业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值得进一步系统全面深入挖掘整理。

① 1953年,经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重工业部电信工业局改属第二机械工业部建制,并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1958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被工业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成立新的第一机被工业部,原二机部十局改名为一机部十局。

[1] 《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 绵阳市志1840-2000[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2] 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 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奠基石[J]. 城市规划, 2019(07): 83-91.

[3] 王嫦鸿. “一五”时期四川地区工业遗产历史研究与价值分析[D]. 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 2020: 17.

[4] 高祥冠, 常江. 太原“一五”时期“156”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初探[J]. 工业建筑, 2017(10): 70-75+51.

[5] 李林杰, 韩锐. 基于空间句法的“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空间特征研究——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例[J]. 当代建筑, 2021(11): 87-89.

[6] 祝慈寿. 中国近代工业史[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0.

[7] 任乃强, 杨伟立. 绵阳地区十九县(上)[J]. 社会科学研究, 1981(03): 71-76.

[8] 张勇. 原四川省绵阳地区三线建设中央直属项目述[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8(05): 16-25+82.

[9] 绵阳市电子工业局. 绵阳市电子工业志[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6.

[10] 《城乡建设志》编纂委员会. 绵阳市城乡建设志[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9.

[12] 周明长.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8): 135-147.

[13] 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线建设在四川·德阳卷(上)[M]. 内部出版, 2016.

[14] 蒋春玲. 刘少奇一九六〇年到绵阳视察[J]. 四川党史, 2001(02): 41-42.

[15] 国家统计局. 新中国60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16]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大事记1950-1998下[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17] 绵阳市档案馆, 四川省绵阳地区大事记(1949-1985)[M]. 内部出版, 1989.

[18] 江油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油县志[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19]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石油天然气工业志[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20]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1] 许东风. 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2: 120.

[22] 王波, 任文龙. 江苏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21(05): 232-240.

Research on Key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ir Heritage Value in Mianyang Special Area 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and “Second Five-Year Plan” Periods

CHEN Yanyi1, YANG Wenxin2, ZHANG Yong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Librar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The original Mianyang Special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has unique resource endowments to undertake national ke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and “Second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aid out and built a number of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Mianyang Special Area, including Mianyang, Deyang and Jiangyou, as well as a number of oil mining areas in central Sichuan.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the Mianyang Special Area 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and “Second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insu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research results are lacking. And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economic profits and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background that emphasizes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 thes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ypes are fac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of “retreat from two to three”,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have lost their original uses, and are currently mostly idle for demolition.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special study on the key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the Mianyang Special Area dur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and “Second Five-Year Plan” period, striving to explore and tap the universal value of its industrial heritage, such as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t aesthe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n this basis, it has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its protection and reuse, such as establishing a unified database, integrating various tourism resources, et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double city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Bashu cultural tourism corridor,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is region.

“First Five-year Plan” and “Second Five-year” periods, Mianyang Special Area,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K27

A

1672-4860(2023)02-0015-10

2021-12-03

2022-04-05

陈彦伊(199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杨雯心(1998-),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张勇(1973-),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军民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0年四川省、重庆市社科规划“成渝地区经济圈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军工遗产群的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C20ZDCY013.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江油德阳专区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