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江河 张军
摘 要:本文主要解析18 d批次生产的生产参数和优势,同时通过18 d在猪场的生产实践,剖析猪场如何规划批次,同时分析对比18 d批次生产前后猪群的发情率、受孕率和产仔性能。结果表明:猪场运用18 d批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母猪群的发情率和产仔性能。
关键词:批次化生产;18 d批次生产;生物安全;发情率;受孕率;产仔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2023)03-0096-04
1 批次化生产的定义及优势
批次化生产源于工业管理,后被引用至养殖业,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很成功。猪场批次化生产指采用一系列生产管理手段,将母猪分为几个群体进行生产,利用生物调控技术(同期发情和批次分娩)使得每个群体在3~5 d内完成配种、分娩和断奶,达到“全进全出制”的目标[1]。
非洲猪瘟呈常态化发展,猪的感染率似乎同猪场与外界接触的频率呈正相关(表1),因此猪场管理者思考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以减少猪场同外界的联系,从而降低感染率[2]。批次化生产具有降低外部生物安全风险,减少生产内部交叉风险,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改善生产成绩以及优化人员安排等优势,与猪场需求不谋而合[3-4]。
2 18 d批次生产的设计
18 d批次生产的生产母猪的繁殖周期为144 d,其中妊娠时间为114 d,仔猪断奶日龄24 d,断奶与配种间隔6 d;母猪全群分为8批,其中至少有1批在产房,其余7批在配种怀孕舍;全年共生产20.3批,产房年周转14.0次,母猪年生产胎次2.25,具体生产参数见表2。连续性生产每天或每周都会有分娩、断奶和配种,而 18 d批次的生产活动(分娩、断奶和配种)依次展开,不重叠,有利于人员工作安排,具体见图1。
同3周批次生产一样,18 d批次生产的部分返情母猪可落入下一批生产,以减少非生产天数的产生;同时18 d批次生产具备独特的优势:(1)相同产床数量的条件下,18 d批次生产的母猪饲养规模较3周批次的多14.2%;(2)年生产批次数增加2.9次;(3)产房年周转次数增加5.3次;(4)每头母猪每年胎次增加0.05胎;(5)产房不需要均分,因为18 d批次生产的母猪群为8群,批次数和产房单元一一对应,避免均分产房改造的发生(具体参数见表3)。
3 18 d批次生产各阶段猪舍配置
与周批次生产或连续性生产相比,18 d批次生产所需的限位栏较多,因为18 d批次生产会一次性清空一半的产房,母猪转入配种怀孕舍,但产床数量需求不变。批次化生产的核心是全进全出,因此各猪舍的配套十分重要,18 d批次生产需要配种怀孕舍7栋,分别关放不同批次的怀孕母猪或断奶母猪;需要产房2栋,周转周期为36 d,其中24 d为泌乳期,3 d提前上重胎猪,9 d洗消;需要保育舍3栋,饲养仔猪至9~10周龄;需要育肥舍7栋,饲养至26周龄出栏,其计算公式为:猪舍数(栋)=(带猪时间+空栏时间)/批次间隔,具体信息见表3。
4 18 d批次生产的生产实践
4.1 猪场背景及批次规划
计划采用18 d批次生产的猪场是西南区域地方猪种的核心猪场,母猪存栏约600头,采用连续性生产方式,猪场栏位数如下:产房6个单元,每个单元24张产床,共144张产房;限位栏526个,大栏108个栏位,共计634个栏位。猪场繁殖参数如下:妊娠时间114 d,断奶天数25 d,断奶与配种间隔5 d,繁殖周期 144 d。猪场生产指标如下:发情率90%,分娩率90%,窝均断奶数10.5头。该猪场基于防控非洲猪瘟和提升仔猪健康度的需求,决定开展批次化生产,考虑母猪场下游的接收能力和猪场缺乏做批次化生产的经验,综合产能利用情况,猪场决定采用18 d批次生产,具体信息见表4。
4.2 母猪的导入
连续性生产转18 d批次生产,即将18 d配种母猪集中在3~5 d内完成配种,涉及到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和问题母猪的导入。经产母猪的导入采用断奶母猪提前断奶、推迟断奶和用烯丙孕素延迟母猪发情等方式;针对后备母猪和问题母猪,通常采用烯丙孕素饲喂 18 d后导入,第一轮批次导入在2022年4月9日至2022年8月13日完成,共8批次,每批次80头配种母猪,预计断奶母猪数72头/批,包括12头后备母猪和5头问题母猪。
4.3 结果分析
为更好评估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的影响,跟踪对比批次化生产前后的生产成绩。
4.3.1 批次化生产对母猪发情率的影响
18 d批次生产第一轮批次共导入母猪627头,整体发情率为93.1%,其中饲喂烯丙孕素母猪266头,不饲喂烯丙孕素母猪367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为98%,饲喂烯丙孕素的断奶母猪发情率为96.4%,比未饲喂烯丙孕素的母猪发情率高3.1%,说明烯丙孕素可以提高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的发情率(图2)。
4.3.2 批次化生产对受胎率的影响
18 d批次生产第一轮批次共导入8批母猪,总体受胎率92.4%,跟连续性生产(2021年4月 9日至2021年8月13日)相比下降2%,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兩点:一是2022年7月批猪因精液质量问题导致返情母猪增加,受胎率下降至83.0%;二是猪场首次执行批次化生产,配种任务较重,物资和人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图3)。
4.3.3 批次化生产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图4可知,该猪场实行18 d批次生产后,母猪的产仔性能均有提升,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分别增加0.71头、 1.07头和1.01头。
该猪场执行18 d批次生产,母猪的发情率、产仔性能均有提升;受胎率下降2%,在可接受范围内波动。18 d批次生产具有3周批次生产易操作的优势,同时可以最大化利用产能,避免产房改造等优势,是批次化生产同国内猪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产物。
5 小结
猪场批次化生产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管理方式,具有降低生物安全风险,阻断疾病水平传播,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等优势,建议猪场管理者立足于猪场规模、栏位系统、下游接收能力、生产成绩和人员素质等因素,选择适合猪场的批次规划,提前做好人员和技术储备,利用批次化生产提升猪场的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纪玉,韩龙飞,王春磊.关于批次化生产再思考[J].今日养猪业,2022(1):72-74.
[2] 刘学陶.母猪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之比较分析[J].猪业科学,2020,37(4):44-49.
[3] 张军,王秀锦,张守全.非洲猪瘟背景下烯丙孕素在猪场繁殖生产中的运用[J].今日养猪业,2020(4):68-71.
[4] L?SZL? B,IMRE P,L?SZL? O.Production impact of 3 weeks batch management as an element of the PRRS eradication program [J].Magyar Allatorvosok Lapja,2017,139(11):64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