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化龙 崔丽敏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不仅涉及课堂教学模式变革,而且也涉及学校教学支持系统和宏观政策环境等方面,深刻认识其内涵,探索实施路径对高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从把握内涵、构建实施路径、推广示范引领三个方面,思考并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方案举措和具体实施情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
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要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重点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SC)教学改革是目前高校带有普遍性的短板和瓶颈,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应用型高校和教师。
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并行,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教育要积极应对挑战,坚持立德树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载体,承担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功能。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但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SC)本科教学改革自198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广泛推行[1],随着脑科学、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术进步不断深化,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和学术基础,更加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主要从2018年才开始大力倡导SC教学改革,相对还处于学习领会阶段。国内很多学者前期开展了SC的理论研究,赵炬明(2020年)强调,SC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设计,改革通过课程设计来体现新三中心原则[2]。冯其红等(2017年)认为,高校要落实SC的教学理念,应以课程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改革[3]。张建勇等(2011年)指出,当前教学评估机制也存在不足,认为教学评价机制也应该融入SC理念,从关注学生发展方面开展评价[4]。随着SC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也开展了类似的SC本科教学改革。陈富等(2021年)所在的学校开展的SC教学改革,因为改革政策和制度的非延续性而受到影响[5]。赵军镜(2022年)所在的学校开展SC教学改革,因缺乏成熟且适用的评价体系,使得改革成效不够显著[6]。在SC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什么是SC存在认识和理解的误区,对其本质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认为SC就是以学生的需求、需要为中心,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围绕学生转,甚至满足、迎合学生,以此构建的实施路径也存在問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效果。有的学校SC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其改革效果达到某一稳定水平而难以继续提高,原因主要还是全局意识不足,把改革局限在教学领域,缺少整体规划,教学改革和支持系统不匹配,缺少对教师的系统化培训,进而改革进展缓慢,SC教学改革应做全面布局、整体设计、系统推进。SC教学改革本质上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在此条件下,探索设计实施路径才能有效推进SC教学改革。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1.细化改革实施目标。落实SC教学改革目标首先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着手,突出课程目标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学校坚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了“思想纯良有品质、科学素养有内涵、技艺精湛有特色、攻坚进取有胆识”的育人目标[7],并将其细化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毕业要求指标点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明确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进而体现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和持续改进中。开展SC教学改革,结合项目实践,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培养一支SC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培育一批SC教学改革示范课程,提炼一套SC教学改革经验做法,建立一套SC考核评价体系,推动SC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2.开展反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精髓和灵魂,SC教学改革采用以反向课程设计矩阵为内容的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贯穿SC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要可量化、可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突出成果导向,要说明以何种方式证明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按照反向课程设计矩阵重新设计课程,该方法与传统课程设计不同,由目标确定评价方式,再由学法定教法。课程达成度评价可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也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量表法,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由于课程目标可测量,因此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教师依据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的原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法,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设计出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根据目标、评价、学法来设计教法,用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教学设计优劣的标准。实践证明,反向设计法充分体现了SC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有效实施,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实施说课式教学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推动SC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自2016年起,学校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评审中要求申报教师采用说课答辩方式,说课的对象是学校聘请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深专家、企业高工及学校教学管理领导,考核的重点是在课程中是否有效落实SC的教学理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课程教学目标阐述本课程与学生毕业要求(学习成果)的关系,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及取得原因;教学过程设计阐述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教学评价设计阐述采用何种考查途径及评价方式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持续改进机制阐述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同时,考核辅以教学档案检查为依据,要求档案资料应完整、规范。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且其内容设计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中,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有明确的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证据;通识类基础课及选修课应有明确的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年版)12条毕业要求中部分内容的证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应支持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且教学档案资料能够有效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了教学大纲。课程总结、试卷分析应充分体现持续改进理念,切实总结了问题,并在下一轮次的教学中予以改进。
4.建立项目为依托的制度保障。建立以项目为支撑的保障制度,有利于教师依托项目开展探索实践。举办SC教学改革培训班,培训班采用“做中学”方式,通过系统培训,使参训教师了解新形势下SC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掌握SC本科教学改革的内涵、实践途径与基本方法;增强进行教学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边学习边改进,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案,真正把SC的理念、方法落实到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参加SC改革培训班的学员均配套一项重点教改项目,给予支持经费,保障教师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项目结题时,围绕实施情况、改革效果、推广价值、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公开答辩,实现了每个学员产出“一个新大纲、一篇研究文章、一门课程设计、一个帮扶对象”的“四个一”培训目标。
发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
1.拓展教学改革的示范措施。通过发挥改革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引导学校教改的方向,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探索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习成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学校共立项支持SC教学改革项目142项,建设示范课程259门,建设成果制作共享案例70个,通过学校官微和“教务在线”等广泛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培训班中选拔优秀学员成立SC教学改革宣讲团,到院系进行集中宣讲,现身说法分享典型案例,宣讲覆盖所有教师。由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管人员、优秀学员组建培训师队伍,承担后续培训班教学任务并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和实践,以点带面,营造教学改革环境和氛围。将SC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以教师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教学设计,探讨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和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打造SC育人共同体,做到每个专业和教学基层组织有一定比例的SC教学改革项目。
2.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水平。坚持教师的职业成长必须和学生的实际获得相一致,教师教学和育人能力提升是职业成长的重要体现。理想的教师发展与学生的全面成长,就是让每个人的潜力、才智、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只有当教师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通过举办SC教学改革培训班、SC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坊和研讨会等,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及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通过各种分享交流和体验活动,引导教师们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学生、怎样了解学生、如何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在课程中”。教师通过学习结合教学要素设计课程环节的方法,体验通过什么样的流程和组织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结论
SC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做好全面的计划和安排,深刻把握SC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从实践上研究其教学设计和课外拓展,倡导教师把教学学术当成学术研究,让SC成为高校治理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践行SC教育理念,使得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6.
[2]赵炬明.什么是好的课程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9):84-87.
[3] 冯其红,杨慧,马建山,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國大学教学,2017(10):68-71.
[4] 张建勇,潘海涵,陈煜.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67-70.
[5] 陈富,杨晓丽,李跃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关键概念和个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1(6):46-52.
[6] 赵军镜.以学生为中心:西安欧亚学院教学改革的实践逻辑[J].高等教育评论,2022,10(1):69-81.
[7] 戴波,刘化龙.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实施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1(1):45-48.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