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纵向党支部设置下本科新生“就业饥饿感”模式构建的路径探究

2023-07-25 04:54刘晔张盼盼殷迪满梦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刘晔 张盼盼 殷迪 满梦启

摘 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通过探究基于纵向党支部设置下本科新生“就业饥饿感”培养方式,利用专业纵向党支部的自身优势,与当前形势下就业的现实性因素相结合,既在理想信念层面教导学生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在现实层面为学生们充分讲解当下所面临的就业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就业饥饿感”。

关键词:就业饥饿感;纵向党支部;大学生就业

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日益增加,当代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他们在未来就业和择业的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所谓“就业饥饿感”,是提高本科新生对本专业和行业的就业认知,在“饥饿感模式”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以应对就业压力,使之可以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大环境下脱颖而出,为党和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本科新生“就业饥饿感”模式构建的意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经过大学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学到了诸多能在社会中立足的本领,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如今,学生对于工作的需求感和获得感相较于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随着近年国内大学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毕业生可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幅却小于学生数量增幅。相对充裕的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导致一个岗位出现更多的竞争者,使得学生对工作的向往程度有所下降,对于就业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二是虽然在接受过高等教育后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综合素质却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就业者发挥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更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生活的日益改善,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消耗在玩乐上,导致毕业时没有学到什么本领,只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因此也不会对就业有“饥饿感”。三是虽然当下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部分大学教育方式未能及时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的教育模式本应该与时俱进,并且目前就业市场已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但在大学中仍有开设多年且无法很好适应工作实际需要的课程存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很好地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挫败感,而且减少了学生对就业的向往。四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偏移和自我定位错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把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作为政府和高校工作的重点,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人数和比率却逐渐增长[1]。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定位过高,对于一些基层岗位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能力只有去大单位、大城市才能展现出来。正是由于一系列的自我错误定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大部分工作都不满意,降低了对工作的憧憬。

纵向党支部设置对本科新生就业培养的优越性

建立纵向党支部,以本科阶段为例,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纵向设置以专业为单位的党支部,其设立方式与大学的教学计划相匹配。纵向党支部相比于传统的横向党支部建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有利于积累与延续对新生的就业引导。纵向党支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支部对就业的指引作用。就业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就业饥饿感”的培养要不断累积,而纵向党支部的延续性为就业指导的累积提供了平台。党员们优秀品质与积极的就业态度,也会对组织内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组织内成员的思想觉悟与对待就业的观点与看法。

2.有利于就业引导与党建相结合。以专业为基础建设的党支部,支部与院系共融、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以党建带动学习、以学术促进党建”的双赢机制充分发挥优势。[2]以日常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实现日常思政工作与学习科研不分家,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在就业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基于纵向党支部设置下本科新生“就业饥饿感”模式构建路径

1.通过纵向党支部“以老带新”的就业朋辈效应,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纵向党支部的基础之上,发挥“老党员”带动“新党员”的优势。一方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邀请已就业或即将毕业且已找到工作的学长开展经验分享会,分析目前就业形势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另一方面,鼓励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审时度势,针对目前支部成员所欠缺的相关工作素养进行相应训练,不断提高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

2.创新大学生就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方式。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而纵向党支部包含了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门课程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纵向党支部为各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3.通过集体的学习生活逐步纠正大学生错误的就业思维。纵向党支部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佳场所,而当代大学生“就业饥饿感”之所以不强,极大原因就是有错误的就业认知。利用党支部平台,帮助支部成员摒弃陈旧的职业等级观念,消除职业鄙视链,真正做到行业平等。在临近毕业前的就业准备期间,因时制宜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借助新途径,培养“就业饥饿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纵向党支部在培养学生“就业饥饿感”时,也可以借助一些新途径。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新媒体,及时传播相关的就业信息,让支部成员能够掌握最新的就业情况。在了解就业情况后,支部成员便能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提高就业信心,使学生不再害怕就业,正确看待就业。

在加强学生“就业饥饿感”方面,纵向党支部有其特有的优势,在构建本科新生“就业饥饿感”培养模式时,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地调整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在毕业时将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定水平,助力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工作。[3]

参考文献:

[1]李军,刘海昊.辅导员应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举措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1 (6):79-82.

[2]詹周达,徐淑琳.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層组织工作条例》为遵循[J].北京教育(德育),2022 (1):61-65.

[3]王美多,檀朝桂.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45-246.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分析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