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2023-07-25 02:05郑彩云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

郑彩云

摘 要:实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既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和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科学开展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对于推动落实国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战略、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校行业特色,借助层次分析和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益”逻辑视角,对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对优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如何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优化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对于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推动国家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在标准,核心在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因此,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校特点,探索构建科学系统的新时代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概述

第一,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关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等开始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国内预算绩效评价研究始于21世纪初,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后,国内学者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梳理文献可知,学者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一是借助平衡记分卡(BSC)原理,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二是基于高校的职能特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三是从“投入—过程—产出”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四是从预算管理目标及过程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五是将多种视角或维度结合开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二,研究评述。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经历了“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尽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思路和方法日益丰富,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场景,现有研究科学实用性日益捉襟见肘。尤其是,我国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研究缺乏基于时代战略需求和高校职能特点的统筹思考和系统分析,在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支持作用微弱。具体来看:一是研究客体定位不够清晰。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包括政策预算、项目预算和单位整体预算三块领域。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项目预算绩效评价,鲜见对于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规范表述和清晰定位。二是研究角度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考量。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与国家整体绩效评价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借鉴国家整体绩效评价探索研究的实践成果,运用系统思维、科学设计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现有研究所欠缺的。三是指标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现有文献较少将国家战略需求与高校职能相结合进行研究,导致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实用价值,且研究成果无法体現高校行业特色,对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意义不大。

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评价客体的确定。开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客体。研究客体不同,就会导致评价内容、评价广度、评价指标体系都不尽相同。本文将绩效评价的研究客体明确界定为高校整体预算,这就为后续的研究确定了方向、划清了边界,即以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任务。

第二,指标体系的逻辑维度。新时代构建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离不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战略导向和“高校职能”两个根本出发点。与此同时,开展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不仅应包含预算绩效本身这一内涵,更应该包含对于高校整体的投入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产出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考评,是将预算绩效评价与高校的业务开展和履职效果相结合,以预算为主线、融合业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综合性绩效评价。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尝试将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需要考虑的六个维度与高校的职能特点深度融合,将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级(详见表1)。第一层级: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益”的逻辑视角,设置了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服务对象满意度六个维度。这一设计思路,契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关于预算绩效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实现高校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相互可比。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分别展开对每一个评价维度的细化,设计与之相对应的16个二级考核指标。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高校的基本职能纳入到履职效能的二级指标下,将更加体现高校的教育行业特色,确保评价指标的实用性。第三层级:在第二层级的基础上,分别展开对每一个二级指标的代表性细化,具体包括34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主要为最能够有效代表二级指标的具体指标值,可以根据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便更准确反映高校整体预算绩效情况。

第三,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本文重点探讨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具体评价实践中,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德尔菲法等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并选用相应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最终评价得分,篇幅所限,不做赘述。

优化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的思考

开展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意义深远。从宏观上看,是落实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这一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从中观上看,是加快建立教育行业的分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从微观上看,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的有力抓手。

第一,要“跳出”绩效看绩效。笔者认为,开展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应结合国家当前战略规划,加强系统观、全局观,以国家提升治理效能为根本遵循、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方法,将绩效评价与行政问效考核等相结合将是最终的研究方向。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政策推动。国家层面应考虑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有了制度保驾护航和政策的推动,对于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探索和推进就会更加顺畅。各级管理层面应强化“绩效问责”的政策推动落实,要让高校的整体预算绩效评价观念从“钱随事走”真正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借助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第三,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质量。当前,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正在起步,各种配套条件尚须逐步完善。随着“大数据”“信息+”等信息技术与时代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必然成为影响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为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力度,打破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信息大一统及可用、可比。同时,高校自身也应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确保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有效利用,真正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加大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内控管理等都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而我国的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刚刚推进开展,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研究思路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加大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来确保绩效评价研究的质量和实用性。鉴于高校的行业特色鲜明,建议各地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借助自身的信息与政策优势,组建专家库,加快高校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夏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20(1): 172-176.

[2]宫景玉.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0(15):121-127.

[3]乔春华.高校开展整体绩效评价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20):73-77.

[4]王小虎,刘玉丛,王晓红,等.新时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20(4):47-49.

[5]于世洁.新时代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2(6):54-55.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