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3-07-24 15:35田小凤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市场需求

田小凤

摘   要:社会人才市场是检验日语专业毕业生质量的试金石。传统的和企业选人标准相脱节的日语专业培养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改革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当今日语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当今多元化市场对日语专业人才的总体要求,分析以往培養模式的弊端,提出适合当今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市场;市场需求;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0;G640;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106-03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头等大事。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普通院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出路是进入日资企业。自1999年以来,由于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以后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剧增,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减少,使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传统日语专业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对日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日语人才和提高日语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2010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中提出,“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1]自此,普通高等学校就一直没有停止改革教学模式的脚步。高校日语专业因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办学定位、培养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同时了解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等相关知识;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取“日语+X”的培养模式,这里“X”可以是其他技能,也可以是其他专业;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前两种相比理论上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2]。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日语专业培养模式同质化倾向严重,其核心都是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虽然从总体趋势来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注重语言基本功,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界存在将外语学习定位于“工具性”的倾向[3],因此,课堂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缺乏批判性思考,不利于人文素养的培育。语言知识对外语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的提升固然很重要,但是与当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是脱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和综合能力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最终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的观念由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变,将语言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多元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评价体系与企业选人标准不符

专业评价体系是专业教学质量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传统的日语专业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日语课程学习成绩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而企业在选聘人才时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例如,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等,因此,改变传统的日语专业评价体系就成为人才培养的焦点。建议建立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的专业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将人文知识、社会常识、企业综合素养等板块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之与企业的选人标准相统一。

(三)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体系不合理

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日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新日语能力1级考试,大部分学校还将此考试合格与否作为日语专业是否能毕业的条件。所以,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主要是以提高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课程为主,即使开设日本文化、商务日语等课程,相对课时也较少,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欠缺,只适合从事一般性的教学和翻译工作。随着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种单一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正是由于学校没有充分关注和分析日语的市场需求而设置日语专业的课程,才导致学生步入企业后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很难适应社会。

(四)不同科目授课方式同质化

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日语专业的许多主干课程都采取翻译法,课程特色不明显。其实,作为专业课程,课程大纲虽然规定了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目标要求,但实际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数课程都上成了翻译课,其结果是学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所学语言知识,但对于灵活运用还有一定差距。而日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多数是进入日企,对日语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种同质化的授课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以企业为导向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创新能力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日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通过对渭南师范学院日语专业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90%以上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感受最深的是在学校虽然掌握了很多日语语言知识,也取得了日语能力考试1级证书,但学校开设的某些课程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没有用武之地。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强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懂外语的专业型人才很难在日企得到很好的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而企业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遵循“实践第一,能力第一”的观念,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给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适应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体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课程,同时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要将语言教学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二)探索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

企业是检验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试金石,所以传统的学校培养和企业选人标准相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为了日语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管理者参与日语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及实践课程方面的设置,積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也可以建立学生去企业实习和见习的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模式,从而返校后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引导其他同学有意识地多学习企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多样化,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需要有创新精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企业招聘人才时不仅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更看重其综合能力。虽然日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语言类课程占用课时较多,而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较少,导致毕业生知识面窄,很难适应多元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缩减与培养目标相脱轨的课程。可以以通识教育课的形式开设财务、法律、软件开发等来调整原来的课程设置,也就是将课程的种类更加丰富化,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日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应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可采取“外语+专业”地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按照“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其次,突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中加大教学实践的分量。可以实行校内实践课教学,模拟企业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去外企实习,与企业人员亲密接触,将校内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不但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与翻译水平,以便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另外,应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实习时间,将实习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考虑将大四第二学期列入学生实习时间,并与学位论文写作、就业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不同课程采取有特色的授课方式

目前,多数日语专业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开设了多样的课程。但大多数课程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并且课堂上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由于追求语言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即使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也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外语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打破课程及学科壁垒,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课程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

三、结束语

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是普通高校日语专业改革的当务之急。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制订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及教学资源的浪费。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着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我国外语人才的战略定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外语工作者,不仅要教好具体的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最终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新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丽芳,张长安.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2(5).

[2]   潘贵民.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10).

[3]   蔡永良.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新形势下我国外语教育转轨的思考[J].外语教学,2013(1).

New Model for Cultivating Japa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s Based on Market Demand

Tian Xiao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 The social talent market is the touchstone for testing the quality of Japanese language graduates.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that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selection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is contrary to the market economy. Reforming the Japa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meet the markets requirements for Japanese language 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urrent Japa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 reform. Therefore, based on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todays diversified market for Japa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awbacks of previous training models and proposes training model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market demand.

Key words: diversified market; market demand; Japanese major; new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   妤   文]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市场需求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弱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复合肥市场需求清淡 价格平稳运行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
浅析日本文化艺术引入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