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7-24 11:13温大安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主线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

温大安

摘   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身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因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要求,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此项工作,应注意持续性、稳定性、创新性三个问题,采取打持久战、稳中求进、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大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主线;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F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001-03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2]。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重要性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身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要从供给端发力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不断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中长期发展动力,起到长期性、根本性调控作用。需求侧改革主要通过政策刺激或抑制总需求牵引供给,以此在短期内提供经济社会高效、快速发展动力,起到短期性、局限性调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在供需螺旋式上升、动态平衡中,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淘汰低质量产品和低效率服务,不断提供更高质量产品和更高效率服务。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

(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国内看,虽然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虽然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三大失衡”有所缓和,但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如今我国在世界上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全国人民消费升级,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需求增加,品牌意识增强,个性消费加大,创意消费大增。但是,高端供给短板明显,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会出现“卡脖子”现象,一些高端消费会出现外流现象。另外,新冠疫情也给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下行压力。从当今世界看,贸易摩擦加剧,一些企業寻找到“进口替代”机会,但是没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总体不高。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存在需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三)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要求不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故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虽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但是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一直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效率的服务,体现党的宗旨,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指标纳入国家年度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指挥棒”,推动和引导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搞好民生工程,保障民生工作,尤其是升级医疗、教育、社保领域的民生消费,做到共享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是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的思想,认为这是“十四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实行更大更高程度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实质就是用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去占领国内国际市场,是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应注意的问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此外,还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持续性问题

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始终如一。第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思想不动摇。早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时就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强调要深化这一思想。虽然我党已经建党100周年,新中国建立70多年,但是我们还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挑战,在实现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考验和问题都会影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第二,适时发挥需求侧改革辅助作用,不能影响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持续性。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低端产品和服务产能过剩、更高质量产品和更高效率服务需求过剩并存的情况,新的需求已经产生,但却无法实现新的供给。短期看,应适时采取需求侧改革措施,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作用。长期看,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效率的服务。

(二)稳定性问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会一帆风顺,针对一些涉及面大、影响全局的问题,必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虽然宏观调控取得重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但是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还很艰巨,还需要长期准确地把握宏观调控力度与节奏,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任务艰巨。“十四五”开局良好,但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面临着“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替代低质量产品和低效率服务、然后更高质量产品和更高效率服务替代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的螺旋式上升发展挑战。

(三)创新性问题

创新处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已经提出创新引领思想。从全局角度看,长期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必须以创新引领为指导。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需求,就没有宏观调控。因此,市场是宏观调控的基础,是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础。根据党中央关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格局思想,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加国内国际市场份额。为此,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奠定牢固基础。第二,不断创新,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才能在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才能成为世界产业链、供应链龙头,占领其至高点,引领消费、引领更高质量产品和更高效率服务供应的替代。

三、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重要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打持久战

第一,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注重农业、制造业、金融业、人工智能等四个方面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强调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方面,注重制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货币、就业政策。第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3],把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公平竞争、共享发展等六个方面。建立差异化的高质高效的新的生产体系,通过寻找质量对比差异来提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通过供给创新引导市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让新功能、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的增长点、产业群、产业链不断出现。此外,还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数字贸易、现代物流,搞好“东数西算”工程。第三,搞好科技创新。掌握新材料、大数据、生命健康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作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举国优势,深化产学研相结合制度,尤其是发挥重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动作用,鼓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培养“精特新”企业,支持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建立激励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第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绿色发展,不断创新环保体制机制。坚持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加强减污降碳协同作战。搞好碳达峰工作,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控制。按照党中央要求,制订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地方作出表率,争取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控制能源消费,把控制能耗强度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此外,还要发展新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搞好国土绿化以提升碳汇能力,做好节约用水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工作。

(二)稳中求进

第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是通过政府制定可预期、长期稳定的政策体系,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完善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加强政策协调能力。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做到“放管服”相结合,发挥“互联网+监察”作用,促进公平竞争。此外,纾困助企,激活市场竞争主体活力。第二,适时调整宏观调控具体措施。每年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总结当年经济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适时调整明年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确定明年的经济工作方向。第三,双侧并举。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发展实体经济,深化区域协调,搞好乡村振兴,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创造更高需求。此外,要求政府要“节用裕民”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完善三孩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市场机制失灵、需要逆周期調节时,要采取需求侧改革措施。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居民收入,合理分配资源。以解除对有效供给的抑制,牵引供给发展。另一方面,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增加融资渠道,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第四,建立稳中求进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整套长期稳中求进的制度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常态化。建立一条由政府主导、群策群力、设备齐全、商品供应充足、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网上就业和服务的完整供应链,以保障供给。

(三)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1]。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1)满足新需求。旅游、文化、休闲、健康、体育、养老服务作为新需求已经提出,但是因有效供给不足而受到抑制。要按照中央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划,把健康产业从2020年的8万亿元左右规模提升到2030年的16万亿元规模,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1%提高到2035年的4%,把文化产业朝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推进。此外,还要建立克服因新需求受到抑制而出现的消费外流长效机制,把外流需求吸引回国内。(2)引领、创造新需求。抢占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的龙头,尤其是发展5G技术,刺激终端消费;发挥电动汽车的带动作用,扩大绿色生产和消费。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由此而产生的新商品和服务。颠覆性创新传统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消费群体的生活、创业、消费理念及其行为方式,引领、创造新需求。(3)发挥投资潜力,扩大内需。主要措施有,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加大对制造业技改和设备更新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发展数字经济投资,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增加医疗、教育、育幼、养老、公共服务支出,增加现代物流建设投入。(4)促进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尤其是提高老百姓对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消费需求。第二,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主要是畅通国际物流,保护国际订单,保护国际市场及其份额,扩大利用外资,稳定对外贸易。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以法治化、市场化方法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第三,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利用目前具有的完整产业体系、巨大市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多和素质不断提高的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地位,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更多高效率服务,在释放内需潜力过程中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2]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主线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主线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