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7-24 02:12李建强曾明莉骆康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新文科培养模式

李建强 曾明莉 骆康

摘  要: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是经济学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如何变革培养模式来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新文科建设中经济学学科的责任和使命。该文以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构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传授与阐释的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育人新机制,打造顺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化潮流需求的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体,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等多交叉融合的新文科经济学交叉育人新模式。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要求,孕育经济学新文科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经济学人才;育人机制;培养模式;多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28-04

Abstract: Training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in economics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of economics. How to change the training mode to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modern era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ining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nstruct a new tal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 a complex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in economics that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m a new cross-education mode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reality", which is to combine with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o breed new liberal arts of economics.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economics talent; educ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mode; multiple cross-over fusion

基金項目:202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需求牵引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XJG-21-1-13);南昌大学2021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需求牵引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NCUJGLX-2021-167-47)

第一作者简介:李建强(1972-),男,汉族,江西进贤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金融。

*通信作者:骆康(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产业经济。

新文科建设,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与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中以交叉学科、交叉产业、有机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新文科”学科建设的过程[1]。2017年美国著名学者Hiram College首次提出了“新文科”概念,旨在强调将传统各种文科学科进行交叉融合[2],同时要求新文科与新型技术、理论哲学、文学及语言学等学科体系相结合,实现学科之间的多途径、多方面、多层次交流学习。随后,2019 年中国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启动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3],该计划的宗旨是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4]。由此,“新文科”的概念逐渐在中国应用,并成为了广大科研学者们研究和探索的话题。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该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进而对中国新文科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与部署。由此可见,新文科建设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式发展以及全面变革的重要举措[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众多新兴互联网科技与传统经济类行业紧密结合,这势必改变了社会发展对经济学文科人才的需求导向,进而也催生了新要求。因此,探索和实践需求牵引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践行新时代创新发展内涵十分紧迫且重要,同时也是中国高等院校育人的应有之义。本文以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通过把握经济学新文科人才的要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尝试性探索,并讨论其实践性。

一  经济学新文科人才的要义

(一)  时代性

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各种资源要素,一般包括资本、人才、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及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6],从而形成了产业链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价值链全球化,进而将人类经济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并积极参加国际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各国之间贸易的比较优势,深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流和互通有无[7]。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还展现了大国风范和担当,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一份中国力量和智慧。例如,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举办国际重大赛事等方式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从而有了中国迅速,成长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规模经济以及中国亿万劳动人民辛勤劳作达成的,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也为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贡献了中国力量[8]。因此,中国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融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相关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新文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9],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经济学科国际化发展,具有典型的时代性特征。

二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巨大。近年来,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利益冲突以及中美地缘政治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全面围堵中国,如打压高新技术,限制投資,破坏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核心之一的地位等,目的是阻延中国崛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中,“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就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优化重组的重要体现,但这些西方跨国公司的传统势力范围现在开始被中国企业进入并与其竞争世界市场与世界资源,导致新的利益冲突产生,而经济学新文科人才正是有效破解中美利益冲突的主体。

(二)  应用性

一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经济学文科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知识而轻社会实践,注重课堂教学而缺课外锻炼,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然后,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众多新兴互联网科技技术的兴起,传统经济类行业已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需要。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已经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能够通过知识密集型劳动资料代替传统的生产要素,从而实现产业生产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10]。因此,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需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实践能力。

二是知识迭代的加快。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劳动者要快速、全面、高效地适应产业生产要求。因此,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能够提升劳动者有机衔接“产”跟“学”的能力。同时,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需要为劳动者提供成长空间和条件,拓展劳动者学习范围和广度,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适应多元化发展要求和不断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三)  融合性

一是涉及领域更加多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区域化的到来,传统模式所培养的经济学文科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多元化发展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共享化致使经济学文科建设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更大、更广、更深,经济学文科人才的边界愈加广阔。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双循环格局战略的不断形成,促使地方高等院校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做到专业化、区域化、国际化及地方化,真正做到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发展的需要。另外,融合性强调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多学科交叉模式,还包括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全面手”的培训体系的相适应。

二是与其他学科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其纵深发展,还需要加宽其横向宽度,这就要求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元化,更要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的优点与优势,综合培养一批批集知识、技术及实践经验于一身的全面型人才[11]。与此同时,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还需要兼顾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并驾齐驱,而应用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又涉及了数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但目前经济学文科人才培养与其他学科交叉联系并不多。因此,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亟需与其他学科融合,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  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新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也对高校经济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例如,每一次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都伴随机器取代低技能劳动力的现象。在新的技术革命和变革的产业浪潮下,电脑代替人脑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机器学习软件替代人工同声传译、机器会计、机器人记者等这些例子大多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应对新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具备理论性和应用性双重属性的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应以此为契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时代技术变革的需要,推动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然而,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与新文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  学科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往来

传统文科学科职能界定清晰和专业划分明显,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但传统文科学科之间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和沟壑,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相互贯通难度大,进而制约了文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传统文科建设存在学科多而不精,专业广而不细,原创能力薄弱,重理论教学而轻动手实践,虽有数量但缺质量,虽有专家但缺大师,以至于在一些学科领域内,传统文科并没有实现创新和超越。

(二)  技术挑战,加深技术与专业之间的鸿沟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整体越发依赖技术工具而不是研究人员作出合规判断,这样就会丢失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意义,进而导致了文学学者对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偏见与抗拒,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文科学者们的不安和担忧。与此同时,由于文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文科学者往往缺乏对相关最新信息技术工具的了解,无法高效地选择与运用合适的技术工具到文科领域,使之产生更高的效率。而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人员常常又缺乏相关文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无法深入捕捉文科学者的真实需求,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研究的辅助作用。

(三)  培养模式缺乏变革,新文科沉淀薄弱

受制于目前专业过细的培养体制,以及高校内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普遍缺少新文科师资力量的积累。文科教师论文发表数量等硬性指标要求,科研制度管理行政化的禁锢等都在制约新文科培养的变革。部分高校只是单纯地变化文科学科内的组织形式,对其教育内容并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整个新文科沉淀越发趋于单薄。

(四)  一味趋新,遮蔽“文”的本质

与新工科相比,新文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广大文科学者来说,还属于一种新兴事物,大规模和实质性的建设还需要广大文科学者们实践与探索。当前人们对新文科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随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要求,由于传统文科不足之处导致新文科的出现。从跨专业、跨学科、跨技术等角度入手,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强调其内容的“融通性”,但是,在文理融通的过程中,尚且存在过度遮蔽“文”的本质;文理交汇后,“文”的特质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凸显。

四  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运行的根基和血脉,经济活则社会活,经济稳则社会稳。当前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新时代使命和民族振兴担当。换句话说,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理论和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要。如何通过经济学新文科建设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培育、时代需要、多学科交叉要求以及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概括,以期为中国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一)  注重中国特色理论的传授与阐释

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新”首要体现在学科理论的创新[12]。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是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经济学已有70多年的发展史,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经济学历经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3]。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经济学理论始终与中国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旨在始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理论依据。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理论,旨在揭示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成功原因[14]。这种新的发展规律和成就在交叉知识融通的基础上,可以体现为以理为基,以文为表,进而凸显出文科的特性和新颖。

(二)  人才培养顺应时代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内涵是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论创新。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涌现出一批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公司,进而形成了新的经济形态,如无人办公、共享经济、线上交易平台及远程办公等。当大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时,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生产力关系等都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此时,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赋予了时代的特性,具体来说,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既要重视技术经济学习,也要重视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字经济思想,尤其是思想需要与时俱进,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和数字经济内涵与要义。

(三)  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

长期以来,经济学、自然科学、理工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新文科建设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文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能力和素养。经济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等也同样重要,因为经济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元素和人文元素,其中实现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可以最大化发挥经济学研究的作用。

(四)  人才适应国际化发展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经济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15]。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成果举世公认,如何从理论上进行阐述与说明,得到国际同行的接受与认可,这是经济学新文科建设乃至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只有采用国际公认的学术评价标准,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开展国际办学,使用国际语言进行经济学研究,多方位引入与培养新文科师资人才,才能在中国经济学科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对比中,发现我们的优势与特色、差距与不足。而后在理论体系化与原创性、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国际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着手解决。

五  讨论与展望

在此世界经济格局百年未有之变化之际,新的经济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引领,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成果及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技术,构建理论与实践、现实与历史、科学与人文多维融合的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教材、教学基地以及新文科主题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16]。基于以上对于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非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的经济中心逐渐由西向东转移[17]。众所周知,经濟基础直接决定着上层建筑,这势必也会导致世界学术中心的改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曾经说过:“在过去,经济学曾是英国主导的一个学科,现在美国成为了经济学的主导。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能有正确的态度,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中国主导的一个学科[18]。”为了早日实现这一远大宏伟愿景,需要全体中国经济人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经济学新文科作为一门综合性文科学科,其使命与担当就是要服务于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当前来看,新文科建设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19],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型、复合型、多功能型人才。憧憬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敢于直视一切外来风险与挑战,勇于承担历史潮流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和特色理论阐释作出更大的努力,直至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2):91-96.

[2] 张希君,叶敏,季国民.从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趋势看“新文科”建设——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辽宁经济,2019(10):49-51.

[3] 斯丽娟.研究型教学在经济学本科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20(3):101-106,112.

[4] 赵莹.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革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5-26.

[5] 李梦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评估),2020(3):38-40.

[6] 王晓妍.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0(12):15-16.

[7] 杨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8] 戴翔,张二震.我国外贸增速下降:机理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3):48-55.

[9] 黄泰岩,王琨,张仲.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新进展(2018)[J].经济研究参考,2019(23):5-23.

[10] 陈永平.数字化制造车间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5.

[11] 吴霏霏.新建本科转型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12] 颜冰,郑克岭.“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25(3):115-119.

[13] 杨继国,袁仁书.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难题”新解——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2-20.

[14] 陈文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比较优势、面临的挑战及拓展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4):13-21.

[15]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 张景斌,蓝维.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 杨谈晶.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结构与变局[J].商情,2018(43):66-67.

[18] 文江.科斯与科斯的经济学思想[J].财会学习,2011(6):81.

[19] 袁凯,姜兆亮,刘传勇.新时代 新需求 新文科——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7):67-70,83.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新文科培养模式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