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的爱与美

2023-07-23 19:22张晓飞
阅读时代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先生散文孩子

张晓飞

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简称“鲁奖”)的全部获奖小说和散文看完后,我最感动、觉得最清澈的,是作家庞余亮的《小先生》。有评论家表示,庞余亮继承了“贤善”和“性灵”散文的文心和传统。作为读者,我完全认同,这是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等教师作家前辈的散文之路。

《小先生》15.4万字,分六辑,共写了三方面内容:乡村学校学生们的成长,老校长、总务主任和教师们的经历和奉献,以及作者18岁到33岁的个人成长。

1985年,庞余亮师范毕业,成为江苏兴化沙沟镇一所乡村小学教师。他身高1.62米,体重44公斤,布衣布鞋,一副娃娃脸,被学生们和家长们称为“小先生”。学生们在老教师面前不活泼,但在他的课堂上,总喜欢把调皮和灵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孩子们心中,这个18岁的小先生更像一个喜欢读书、喜欢给他们读诗、陪他们踢足球的大哥哥。教书之余,庞余亮在备课笔记的反面记录下58万字的校园生活,以这段教学经历为蓝本,一再删减,精益求精,2021年创作出《小先生》一书,2022年8月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贤善”和“性灵”的起点在备课的煤油灯下。乡村学校的黑板前没有台阶,小先生个子矮,目光多平视与仰视。为了能看到教室后排,他一边讲课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转,孩子们就如同向日葵般跟着他转向,宛若他们眼里的一束光芒。庞余亮年轻时写诗,他的目光里,饱含的是大地般的宽容和青草味道的关爱。于是,弹弓、毽子、跳绳、泥哨、纸飞机、口琴;野兔、麻雀、蛇、黑狗、刀螂;丝瓜、冬瓜、蚕豆、栀子花、蜂巢;足球、排球、橡皮、卷角的作业本……万物都在小先生眼里充满了童真童趣与无尽诗意。

庞余亮曾在乡村学校待了15年,之后在靖江电视台工作,住在一间出租房里,《小先生》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写出并整理的。当时他不会用电脑打字,手写出58万字初稿,请会打字的同事空闲时录入电脑。他对初稿不停做“减法”,删成28万字,再提炼成10多万字,前后又用了15年。《小先生》最初分批在《扬子晚报》上发表,每星期一至两篇,最终以“成长”为主题成书。他曾说:“一定要舍得删改。两只袖子的衣服合身又好看,三四只袖子就成了怪物。”

庞余亮是带着童话的唯美手法去写散文的。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发现,譬如《手指橡皮》《芋头开花》《跑吧,金兔子!》《穿白球鞋的树与调皮的雪》《我听见了月亮的笑声》,我相信认真的读者仅从题目就感觉到了。

庞余亮对孩子们始终是心怀感激的,孩子当然是他首先的预设读者。他不把学生当学生,而是把他们真正当成孩子、当成朋友,这样的视角和清澈的爱,是无法不投射到作品的叙述当中的。也只有这样的灵魂,才能把苦闷与孤独的乡村日子过成诗和童话。此外,庞余亮的女儿庞羽,是南大文学硕士,90后作家,从小就爱偷读他书柜里的书。如今出过5本小说集,在《人民文学》《收获》等也发过多篇小说。这样的父亲,培养出这样的才女,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夏洛的网》作者E.B.怀特曾说:“任何人,如果为儿童进行文艺创作,每一部作品都应该往深里而不是肤浅的方向去。因为孩子们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是地球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敏感、最清澈又最深沉、最有观察力、最有领悟力的群体,而且一般来说,他们也是人类世界中最容易相处的观众或读者,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我们应当抱着这样的态度面对孩子们。”《小先生》的字里行间,始终秉持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毋庸置疑。

那些始终传递朴素且经典价值观的童话,最能成就伟大。不仅仅是《夏洛的网》,《小王子》《爱丽丝梦游仙境》《千与千寻》等许多文艺作品都是证明。它们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奇幻空间的成年世界的所见所闻,这样便树立了两个典型的二元对立关系:儿童与成年,现实与奇幻。

少年视角的叙述这一手法在历届鲁奖获奖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写作者与评审者似乎对此有所偏爱。第八届鲁奖获奖作品中运用这种视角的有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蔡东的《月光下》、刘建东的《无法完成的画像》,董夏青青军旅题材的《在阿吾斯奇》也有大篇幅的文字去诠释和注解少年兄弟间的深情。第七届鲁奖短篇小说奖黄咏梅的《父亲的后视镜》,第六届鲁奖短篇小说奖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也都是以少年视角叙述故事。

而《小先生》是以教师视角讲述童真世界,恰好从另一个角度形成一个绝美的呼应。每个人都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找到他人;找到过去、找到未来;找到理想、找到现实;看繁华、看幻灭;如实、如意。庞余亮在乡村学校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在叙述与书写中又为读者无私呈献一次分享,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正如他在获奖感言时表示:“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能得到读者的喜欢,也一定能被公正而温暖的评委们及时发现,这就是文学根植于生活结出的神奇的果实。”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像那颗在乡村学校冬夜里靠煤油灯慢慢煮熟了的鸡蛋,慰藉所有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温暖一批批在乡村教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們,并能持续跨越人群、跨越种族、跨越国度、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经久不衰。

(源自《台州日报》)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小先生散文孩子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与“小先生”教学法
新课导入方法例谈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