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2023-07-23 09:51韦红王翕哲
国际展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Z世代青年

韦红 王翕哲

【内容摘要】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中国观  印尼大选  人文交流

【作者简介】  韦红,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授(武汉  邮编:430079);王翕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邮编:430079)

【中图分类号】 D822.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23)04-0037-21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2304003

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以及东盟的“龙头”,印尼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尼关系的走势不仅关系到两国外交战略目标的落实,而且在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上也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既需要两国高层的引领推动,同时也需要双方普通民众的共同支持。为此,对印尼民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及各领域认知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界对印尼中国观的研究有多个视角。一是基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宏观视角进行分析。在中国与印尼两国建交、断交、复交的背景下,通过其对华官方称呼向“中国”(Tiongkok)转变、媒体对华表述由“竹幕国家”向开放国家转变、精英阶层对华看法由“中国威胁”向“中国机遇”转变这三个维度,可以得出冷战结束后印尼的中国观由负面向正面演变的结论。 基于1991—2017年《罗盘报》(Kompas)、《雅加达邮报》(Jakarta Post)等主流报刊的对华报道,在复交初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个主要时间节点上,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经历了重塑、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调整以及在稳健的基础上日趋成熟的过程。 二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特定人群的对华看法。中国学者针对15—34岁的印尼青年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印尼青年一代對华认知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对中国和中国人虽不带有明显敌意,但对于日、美、欧的好感更明显。然而尽管如此,印尼青年仍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与提升持相当乐观的态度。 印尼学者的调查显示,外交官和国际关系学者总体上认可中国的强大国力,多数人认为中国将为印尼带来机遇;当然仍然有少数人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持怀疑态度。 三是通过调查机构数据以及媒体报道分析印尼社会对华认知。基于2005—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PEW)的全球价值观调查数据,中国学者认为印尼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基本稳定,但受双边关系发展的影响亦有浮动。在微观层面,民众受教育层次越高,对中国的好感越强。 基于2013年的涉华报道,印尼学者认为《罗盘报》对中国的看法相对客观、中立,在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的积极和消极态度并存;虽然对中国的军事力量表示担忧,但仍倾向于将中国定义为印尼的朋友而非敌人,且涉华报道中意识形态色彩不浓。

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多种渠道对印尼各类人群及媒体的对华看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但部分研究存在资料过久、结论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反映当下印尼民众的真实对华印象;且那时接受访谈的青年人已步入中年,难以从其言论和态度中全面了解印尼当下青年一代的对华态度。此外,借助媒体及智库分析印尼整体对华认知,虽可对调查数据、报道倾向进行量化及定性归类,但仍无法得知不同人群对于中国形象的不同认知,且官方态度、精英群体的认知以及媒体的报道是否能反映普通民众真实的中国观仍有待探讨。对此,本文拟以特定年龄段、即“Z世代”印尼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该人群对相关议题的观点与态度以及在具体事务中所扮演角色来分析该人群的中国观。

作为继婴儿潮一代、“X世代”“Y世代” 之后的新一代,“Z世代”青年逐渐在各国政坛及国际社会中崭露头角。“Z世代”的身份界定以出生年份为标准,国内外学者将其界定为出生于1995—2009年间的一代人。 印尼中央统计局(Badan Pusat Statistik)界定“Z世代”为出生在1997—2012年的人群,至2020年,该人群在各世代中人数最多。 其中,年龄15岁以上的“Z世代”青年总数达4 607.45万人,占印尼人口总数的约17%。 鉴于印尼“Z世代”青年的人口规模、政治参与权以及民众情绪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等因素,“Z世代”青年如何看待中国,将会对中国与印尼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拟对该群体中国观进行研究,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笔者在印尼泗水国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Surabaya)访学期间对该校印尼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 再辅以印尼智库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印尼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成果,拟对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加以分析、概括,并进一步探讨该人群中国观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拟就完善中国在印尼“Z世代”青年群体中的形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印尼“Z世代”青年对华印象及态度

本文所探讨的“中国观”指个人或集团基于一定立场和角度形成的对华认知、理解或判断的总和,它通过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体现出来。 依此定义,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利益诉求以及对印尼国内政治、周边地区形势等因素的思考,对印尼政府对华政策、中印尼关系与实现自身利益之间的关联进行解读,进而在各领域内形成的总体对华认知。这一定义强调中国观的“系统”“总和”“整体”等特征。因此,把握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需对该人群在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的总体对华态度和印象加以分析和概括。(一)文化层面对华印象及态度

第一,“Z世代”青年认可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的优秀品质。印尼科学院(Lembaga Ilmu Pengetahuan Indonesia, LIPI)就国民对华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印尼“Z世代”青年同印尼華人、中国文化的接触程度更为紧密,中国文化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有所增强。 与之相似,在道德层面,曾有印尼学生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印尼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印尼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民品质特征较为熟知,亦给予较高评价。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舞蹈等概念名词上,还列举了包括春节、中秋节、生肖属相、千手观音舞蹈等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且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较为了解。印尼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及所受到的传承与保护给予高度认可,表示虽历时千百年,但中国人仍积极保留传统文化且在生活中予以展现,特别是在接触诸多外国文化后,中国的年轻一代仍深爱着本国传统文化。此外,印尼学生也认同中国文化被日本等国所学习,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印尼学生对于中国人品质特征评价颇高,既十分认可中国人友好、有智慧、负责任、意志坚定及有雄心壮志等品质,也对中国人守时、勤奋努力、尊重规则、职业道德水平高及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等工作态度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被调查的印尼学生对于进一步研习中国文化、汉语具有较高热情且目标明确,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在语言、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获得赴华交流、学习的机会,且愿意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研讨会、夏令营等活动。

第二,印尼青年对两国宗教信仰差异更趋包容。从初步印象来看,该人群在宗教层面对华认知趋向中立。 这表明两国国民宗教信仰差异未在印尼“Z世代”青年建构对华认知上形成负面影响,他们对于中国宗教文化的理解更趋包容。具有来华留学经历的印尼穆斯林学生所持观点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这些印尼学生表示,斋戒、祈祷等宗教活动在中国并不受约束,得益于中国所提供的保障措施,相关人员可安全地在开斋节举行庆祝活动。他们对中国文化赞赏有加,对受邀去中国当地居民家中共进晚餐感到荣幸。 在日常生活中,印尼学生对于所在城市及中国其他城市有许多清真饭店感到十分高兴,并表示校内的清真食堂对其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显然,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文化和宗教政策给予了客观和积极评价。两国文化差异不仅未在该人群内心中产生隔阂,反而激发了其接触与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经济层面的对华印象与态度

第一,印尼“Z世代”青年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及中国人的职业精神。印尼科学院的调查显示,在“国家类别”“经济类别”“文化类别”中,受访“Z世代”青年均对中国的科技实力给予了积极评价,肯定了中国在印尼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力,特别是对中国人、印尼华人在商业方面给予诸如“勤奋”“聪明”“有雄心壮志”等正面评价。 在职业精神方面,印尼学生对“中国人工作总是很准时且从不偷懒”等优点予以赞赏。 参与华为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实习活动后,印尼学生对于华为的最新科技与创新能力给予高度认可,希望培训和实习的收获能在今后为印尼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笔者的问卷调查来看,印尼学生不仅对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给予高度认可,也对中国科技产业及相关优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科技实力高速发展的原因给出了个人的见解。首先,印尼学生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相比亦不落下风。印尼学生认同中国具有较强的经济自主性,制造了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的先进科技实力源于本国自主创新获得的技术实力。此外,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极大方便了民众生活。其次,印尼学生广泛了解中国经济及科技优势,既关注5G、数字经济、电子产品、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对中国的航天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印象深刻。印尼学生对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可接触、使用人工智能及其他创新科技工具表示认同,同时也对中国的一些高端技术印象深刻。在回答的问卷中,印尼学生多次提及腾讯、五菱等知名中国企业,也认为小米、华为等公司的电子产品在印尼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物美价廉且深受印尼国民喜爱,并表示曾多次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再次,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印尼学生将其归因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规划、法律对商业的充分支持、中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民众具有奉献精神且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等方面。

第二,印尼“Z世代”青年群体认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对印尼发展有利。日本东京大学曾于2013—2014年、2018—2019年两次对中、日、韩、越、新加坡、印尼等国的本科在读学生开展“亚洲学生调查(Asian Student Survey)”。对于印尼学生,调研组在印度尼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Indonesia)和加查马达大学(University of Gadjah Mada)各选取了至少20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显示,2014—2018年,印尼学生对中国影响力的认知总体上更趋积极, 在“中国崛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机会”这一议题上,2018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2%的受访印尼学生持肯定态度。 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亦显示,79.6%的受访学生认同中国发展将为印尼经济带来机遇,几乎全部受访学生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在中国投资对印尼民众影响这一议题上,持正面态度的印尼学生占比超过98%,其中59.2%的受访学生认为自身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另有33.3%的印尼学生认为自身的工作能力将获得提升。印尼学生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对包括印尼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作为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范例;中国工业、科技的创新也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印尼民众也可从中获益。

(三)政治层面的对华印象与态度

第一,印尼青年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表明了这样的结果。首先,印尼学生表示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领导国家的执政党,且善于治国理政,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印尼学生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国的政策开放且灵活。曾到过中国的印尼学生表示中国社会井然有序,认为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相关政党,并给予积极评价。88.7%的受访印尼学生认同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观点。有印尼学生表示,中国不干涉宗教信仰,宗教人士也受到任何限制。当印尼国内出现涉及中国政治的虚假新闻时,在华印尼学生协会(Indonesian Students Association in China, PPI Tiongkok)等多个学生组织发表声明予以批评和澄清。 2018年日本东京大学开展的调查结果亦显示,相较于2014年,认同“尽管经济高速发展,但政治不稳定”这一说法的印尼学生比例已明显降低。而且,从横向比较来看,近年来印尼学生对中国政治稳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日、韩等国。 这表明印尼学生对中国的相关评价较为客观,一度盛行于印尼国内社会中的怀疑、防备心理并未在其“Z世代”青年建构对华认知上产生明显干扰。

第二,大多数青年对中国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但仍有少部分人心存疑虑。东京大学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尽管中国崛起了,但仍将同亚洲国家保持和平友好”的说法,虽然相较2014年的统计数据下降了超过11个百分点,但在2018年仍有超过61%的印尼学生表示赞同,对该说法的认同程度仍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学生。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只有29.6%的印尼学生表示中国发展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威胁,否认此观点的印尼学生占比则为33.3%;对于中国发展是否有助于印尼维护本国周边安全这一问题,有44.4%的印尼学生持肯定态度,只有16.7%的印尼学生认为中国将对印尼的周边安全造成威胁。

上述数据显示,大多数印尼青年学生对中国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但仍有部分青年存有疑虑。在印尼科学院所开展的调查中,有受访者选用“竹幕国家”一词表达对华印象,这表明印尼部分“Z世代”青年的对华态度与认知仍未完全脱离冷战思维。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印尼学生给出了“中国很关心他国政治”“中国的政治实力很强,对别国有影响”等看法,有74%的印尼学生认为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将会影响印尼的国内政治。

总而言之,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正面居多,特别是对中国文化、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认可度较高。在政治方面,该群体的大多数认同中国和平崛起;少部分青年对中国和平崛起存在一定程度担忧,但这一担忧并未使之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形成否定态度。

二、印尼“Z世代”青年中国观的形成背景

印尼“Z世代”青年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该群体自身特征、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走向、印尼国内政治变化、域外势力插手本地区事务等均构成了“Z世代”青年中国观的形成背景。

(一)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成果促使“Z世代”青年务实看好中国

印尼“Z世代”青年在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务实特征,其政治参与的程度、形式更趋向于以现实利益诉求为导向。相较于“千禧一代”的理想主义,印尼“Z世代”青年的思维更具务实性和现实性,他们所参与及发起的政治运动大多不会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诉求多出于对个人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的维护。在政治参与中,该人群倾向于将个人利益置于意识形态之上,当政治活动触及其个人利益时,他们倾向于对个人权利予以强力维护。 印尼“Z世代”青年对于大多数政党的抽象政治阐述等传统做法的接受程度较低,而乐于关注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以及官员切实的施政举措。 特别是近年来印尼经济增长的低迷使“Z世代”青年更具务实性思维。在求职时,相较于在商业上冒险,他们更看重工作保障,也更易受到金钱驱动。 总之,印尼“Z世代”青年更重个人权益和政府施政成效,对意识形态并不敏感。这使印尼“Z世代”青年在建构、表达对印尼政府及他国态度时常以自身利益的得失与多寡作为评判标准。印尼“Z世代”青年这一务实特征对其中国观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一,中国与印尼两国经济合作成果加深了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的好感。两国经贸合作给印尼带来的发展机遇让务实的“Z世代”青年十分认同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印尼企业缩短了工作时长甚至停止运营,国内失业率不断上升。由于法定最小工作年龄为15岁,印尼中央统计局官员表示,国内“千禧一代”和“Z世代”青年的就业所受冲击最大,尤其是后者所承受的压力更为突出。 而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国与印尼之间的经贸、投资合作不仅未停止,反而逆势上升。2021年印尼对华贸易额升至1 243.4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同比增长58.43%,其中印尼对华出口额达到6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0.02%。 2022年中印尼贸易额升至1 491亿美元,其中印尼对华出口额达777.7亿美元,两者均实现了两成左右的同比增长。 结合印尼国内就业形势和对自身就业前景、经济收入的期望,印尼“Z世代”青年更趋向于认为两国经济合作为本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利好。在笔者开展的问卷調查中,90.9%的印尼受访学生表示愿意在中资企业工作,98%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中国投资将为其带来工作机会和提升工作能力。

第二,中国积极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提升了“Z世代”青年对中国的认同感。生活环境、气候变化等议题备受印尼“Z世代”青年关注,而中国在此领域的积极合作行为使得该人群对中印尼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认同两国合作带来的诸多利好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提供公共产品的正面意义。78.2%的“Z世代”青年对生活环境议题十分关心; 82%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将生活环境列为最需关心的议题之一,这一比例仅低于“腐败”议题。 在中印尼关系上,印尼学者指出,特朗普政府决定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动为中国在印尼的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机遇。 与美国相对比,中国邀请了包括印尼在内的南海周边国家在气候及海洋领域内开展合作。印尼前贸易部长维尔加万(Gita Wirjawan)则表示,中国在气候领域的承诺以及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方式将对东南亚产生积极影响。印尼前副外长迪诺(Dino Patti Djalal)则认为,在清洁能源领域内的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关系中的主要亮点之一。 参与笔者问卷调查的印尼学生认为,中国的低碳能源技术先进。中国在环保领域的积极作为强化了印尼青年对中国的正面认知。

(二)中国与印尼人文交流机制促进“Z世代”青年接近中国文化

从印尼国内政治环境来看,绝大多数印尼“Z世代”青年出生在后苏哈托时期,成长于其政府对华人歧视政策逐步废除、中华文化与汉语教学逐步解禁之际。该人群的价值观形成时期,也是中国与印尼两国关系不断恢复和向好阶段。因此,印尼“Z世代”青年在建构对华认知时没有背上两国关系遇冷的历史包袱,更多的是看到了两国关系中积极、正向的一面,享受了两国合作带来的诸多利好。印尼国内政治环境的开放及对华政策调整打开了中国文化在印尼国内传播的通道,为该群体了解中国文化扫清了障碍。

中国与印尼两国不断加强的人文交流为印尼青年接触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更多渠道。中华文化在印尼民众生活中得到重现、汉语教学具备了合法资格,这为“Z世代”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增进同中国人的相处和相知创造了条件。2007年印尼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雅加达成立;至今两国高校共建有八所孔子学院,分布在爪哇、苏拉威西、加里曼丹等多地。孔子学院的建立和三语(汉语、印尼语、英语)学校的兴起使印尼“Z世代”青年接触中国文化及汉语的空间得到拓展。

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青年交流是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中的八个领域之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建议两国政府为青年互学互鉴创造更多机会。 中国设立了“中印尼交流专项奖学金”,为印尼增设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 在两国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上,时任印尼人力和文化发展统筹部长(现任国会议长)普安(Puan Maharani)表示,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希望两国之间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2009—2018年,来华留学的印尼学生数量由7 000人增至14 233人。 随着两国人文交流的持续深化,中国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传入印尼社会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加之近年来两国联合举办中国电影节以及中国电影在印尼取景拍摄等合作, 更使印尼“Z世代”青年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艺术,对其魅力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三)不实宣传造成“Z世代”青年对中国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

如前文所述,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崛起仍有误解和担忧。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以及印尼国内政治斗争是造成其对中国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

第一,西方媒体不实宣传对印尼青年造成影响。据统计,在印尼“Z世代”青年中,接触、运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93.9%。 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的研究结果显示,“Z世代”青年具备在生活中熟练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并已深刻影响其生活习惯。 戴尔(印尼)科技公司开展的“Z世代:未来已至”调查证实了这一判断:处于16—23岁年龄段内、正在中学及高校就读的印尼“Z世代”青年非常热衷于在科技领域就业,这一趋势主要源于他们从小就熟知各种技术,并由此养成了一定习惯。 对信息技术的熟悉与依赖使印尼“Z世代”青年看待事物的观点经常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印尼国内调查机构“民主选举联合”研究所(Sindikasi Pemilu dan Demokrasi, SPD)研究员里兹坎(Rizqan)表示,“Z世代”青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挖掘信息、了解并学习政治,这不免导致其在政治态度的塑造上缺乏相应的引导或限制,进而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在印尼,“Z世代”青年接受西方国家媒体的信息较为普遍。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印尼高校曾对235名12—22岁“Z世代”青年的阅读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20.4%的“Z世代”学生选择运用英语阅读。 此外,在社交媒体的选择上,来自印尼和澳大利亚高校的学者曾对爪哇、苏门答腊、巴厘等地出生于1995—2010年间的326名印尼“Z世代”青年进行调查,在2020年三、四月印尼国内疫情初现时,“Z世代”青年使用Whatsapp、Instagram和Twitter三个社交媒体传播疫情相关信息的频率最高。 显然,印尼“Z世代”青年通过西方新闻及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对华竞争及打压中国的需要,利用其国际话语霸权,不断在国际舆论场上抹黑中国。印尼“Z世代”青年通过西方媒体所获涉华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严重不足,甚至有时事实是被歪曲的。加之“Z世代”青年年龄偏小、思想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因此西方舆论的引导一定程度上导致该人群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第二,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受其国内某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印尼国内政治团体间的政治斗争,是影响印尼“Z世代”青年中国观的又一主要因素。其突出表现为在重要政治节点上炒作涉华议题,使印尼青年深陷其中并支持相关政治团体的主张,借以影响政治运动的走势。以总统选举为例,印尼分析人士指出,参选政党如欲获得“千禧一代”和“Z世代”选民的支持,需对决策方法和沟通方式加以调整,使之符合青年人群的关注点和日常生活所需,如就业、创业、环保等議题。

当前,印尼部分主要政党正通过提升“Z世代”青年在党组织生活中的参与度、在大选中委以重任、推举青年代表人物在本党国会机构中任职、开设社交网络账号、建立党内青年组织、根据青年的兴趣偏好来对宣传加以调整等方式,拉近同青年人群的关系。 由此,大选中“Z世代”青年在各政党竞选策略上主动发挥的影响逐步显现,对自身利益与竞选结果的关联也必然更为关注。在政治角逐中,中国议题常被当作竞选筹码而被大做文章。一些印尼政客以放大中印尼两国间的冲突、抹黑双边合作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等手段来攻击竞争对手。例如,在2019年大选中,普拉博沃曾批评佐科对中国过于软弱,以“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劳工赴印尼参与中国投资的项目”为由对其加以攻击,此举使一些印尼人对中国的影响较为戒备。 在2024年大选临近之时,有印尼媒体竟然刊文称,出于对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中国有意愿和能力对总统选举加以干预,进而扶植在经贸层面上亲华的总统候选人。 与之类似,印尼亦存在着“中美两国为争夺对印尼大选的影响而在不同领域内展示各自实力”的说法,甚至表示此前大选也曾受到中美两大国的干预。 此类信息一经网络传播,必然会对部分“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造成负面影响。

三、印尼“Z世代”青年中国观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

参政潜力和意愿使多达数千万之众的印尼“Z世代”青年已成为影响印尼政府内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参与权来看,在2019年大选中,印尼选举委员会(Komisi Pemilihan Umum, KPU)认定,2019年4月17日前年满17周岁的印尼公民可参加总统选举投票, 2020年12月9日前年满17周岁的印尼公民可参加地方首长选举投票。 选举制度赋予了部分印尼“Z世代”青年政治参与权,在2024大选中参加投票的“Z世代”青年人数将大幅提升,该人群影响印尼政府政策的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从参政意愿来看,据统计,86.7%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青年愿意且已准备好参与2024年大选, 参加笔者问卷调查的印尼学生中,也有88.9%表示愿意参与2024年的大选。“Z世代”青年倾向于从个人偏好的角度来理解和参与政治,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再加上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使“Z世代”青年可以更为便利地就政府政策发表个人意见,随着政治参与步伐的加快以及逐步进入印尼政坛,“Z世代”青年将成为印尼国内的“政治新人”并逐步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其对华认知以及对中国政策的思考必然会对中印尼关系带来一定影响。

第一,“Z世代”青年对中国认知的务实态度对推动两国经济、科技进一步合作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印尼“Z世代”青年对网络科技具有浓厚兴趣,很多人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明确的就业意向,并且颇为认可中国科技实力及其对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曾在华为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印尼学生对5G技术印象深刻,结合印尼在未来实施5G的目标,该学生表示在华所学可成为今后的专攻方向。 这个例子也表明印尼“Z世代”青年对两国在网络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持明确支持态度,将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印尼“Z世代”青年对于信息科技的偏好与依赖、对中印尼科技经贸合作的支持与政府的政策重心相一致。佐科总统提出,未来15年印尼至少需培养900万名数字人才。为落实这一目标,印尼政府支持并派出青年学生参加华为“未来种子”项目。 显然,印尼“Z世代”青年在中印尼两国今后的科技合作中的参与不仅受到其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的推动,更获得了印尼政府的支持。在此背景下,该人群亲身参与中印尼两国科技合作的正面效应将被放大,其对两国科技合作的支持将转化为中国科技企业落户印尼及顺利运营的实际效果,进而将有力提升中国与印尼两国产、学、研的正向互动与合作效益。笔者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75.9%的印尼学生支持中印尼合作的进一步发展,85.2%的印尼学生未来愿意参与到两国合作中来。随着该人群的逐步成长,未来将在国会、政府及商界以“支持者”的身份为中印尼经贸、投资合作的升级增添动力。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印尼合作的支持建立在自身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就业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一旦形势被一些政治势力恶意操弄,势必影响该人群对两国合作的态度。早在2019年大选的角逐中,“印尼民意调查圈”(Lingkaran Survei Indonesia, LSI)发布的调研结果就已显示,经济和外籍劳工议题是阻碍佐科连任的主要因素,半数以上的受访民众对外籍劳工特别是中国劳工进入本国市场表示担忧。 在该次大选过程中,印尼“Z世代”青年对两组正副总统候选人的态度不甚明朗,普拉博沃—桑迪亚加组合获得来自“Z世代”人群的票数一度领先于佐科和马鲁夫。 显然,印尼“Z世代”青年的投票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人群对自身就业机会等经济利益的认知,这不仅影响了“Z世代”青年的政治态度,也使其对中国与印尼合作的理解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当大选期间有政客在两国经贸合作上大做文章,譬如“中国劳工抢占印尼本国民众工作岗位”之类虚假信息泛滥的时候,印尼“Z世代”青年对自身就业机会遭受“威胁”的担忧将转化为对此类政客言论的支持。这不仅使其对两国经贸、科技合作的态度转向消极,而且存在通过网络媒体发声以及其他非理性活动等对中印尼合作造成实质性破坏的风险。

第二,“Z世代”青年政治参与潜力使其在印尼政府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日益突出。一方面,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政治体制与政府施政能力的客观认知,以及对两国关系的积极态度可在印尼民间营造对华友好的氛围,有力支持印尼政府提升对华关系。但是另一方面,该人群中的一些人对中国战略意图体现出的一定程度的不信任甚至疑虑态度,则将使印尼政府的对华政策和中印尼关系面临一定压力。

凭借人数规模、参政意愿及投票资格,印尼“Z世代”青年已成为该国2024年大选中各方大力争取的对象。印尼的各主要政党有意将竞选策略的重心向青年一代倾斜,其中印尼团结党(Partai Solidaritas Indonesia, PSI)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成立于2015年的新兴政党,“年轻”是该党的标签,不仅其党内主要领导多数是在40岁以下的青年人,而且自成立之日起便致力于改变印尼的政治环境,特别是吸纳对旧政党已失去信心的年轻群体。 在2024年大选筹备阶段,该党提出了突破4%国会选举门槛的目标。新任党主席甘尼沙(Giring Ganesha Djumaryo)表示,将竭力争取“Z世代”等群体。此外,该党还致力于培养青年群体的政治意识。 印尼科学院开展的调查显示,60.6%的“Z世代”青年选择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政治信息,因此对于政党而言,掌握了社交媒体就意味着具有获胜潜力。 而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61.8%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身对于政治、社会问题的看法。由此可见,政治党派与“Z世代”青年间的互动将更为密切。

显然,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的正面看法将使参选政党减少对华负面宣传,甚至在外交事务议题上将本党竞选策略向支持中印尼合作的方向调整。这有利于在印尼社会及民众间夯实对华友好的基础,推动对华友好合作政策的实施。但是,考虑到印尼青年群体容易受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在目前美国对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该群体在相关议题上对华态度的摇摆不容忽视。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81.8%的印尼学生表示,如果遇到不公正或需要改进的事件,将愿意就此表达自己的观點。如此一来,假如西方媒体刻意在某些议题上抹黑中国,印尼“Z世代”青年极有可能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甚至极端举动向政府施压,那时印尼政府将不得不针对某些议题进行回应,这显然会对中印尼关系造成一定压力。

第三,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的持续深化和民心相通。该人群对中国文化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和兴趣,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印尼学生认为,参加孔子学院的活动后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强;而且表示愿意去中国接受教育,希望获得奖学金或以交换生的身份去中国学习,包括希望去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除汉语、文化、艺术等专业外,印尼学生表示也愿意选择国际关系等专业。印尼“Z世代”青年的这些态度必然推动两国人文交流的持续深化。

人文交流的意义不仅在于增进国民间的相知,其所构筑的正面国家人文形象也有助于积极政治形象的形成。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他国的文化充满敬意,则会具有了解该国的动力,这样客观看待乃至理解和认可该国基本政治观点的可能性将趋于增加。 印尼“Z世代”青年学习中国文化以及同中国交往热情的进一步提升,不仅将有力推进中印尼两国人文交流的持续深化和拓展,发挥该人群在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中的引领作用,而且在政治层面的对华认知也将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与负面宣传形成免疫力。通过持续的两国人文交流,印尼“Z世代”青年显然可能成为新一代“知华派”,其进入政坛后将为两国合作和双边关系发展增强动力。

结 束 语

总体上,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愈发正面和积极,对中国及中印尼合作的认知更加客观、理性;同时,其中部分人对中国和平崛起还存有一定疑虑。中国应进一步巩固印尼“Z世代”青年的对华正面认知,同时调整传播和互动方式,促使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进一步良性化。

在经济上,应突出中资企业在提升印尼“Z世代”青年对华形象认知中的主体作用。印尼“Z世代”青年对于网络等信息科技的浓厚兴趣、在政治参与中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展现了该人群在经济层面上的主要关注点与核心需求,完善“Z世代”青年对中国经济形象认知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印尼中资企业对以上需求的满足程度。在进一步强化中资企业与印尼本土市场间正向互动的同时,应提升印尼“Z世代”青年对中资企业及中国与印尼经贸、投资合作的支持与信赖,压缩经济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在该人群中的发酵空间。首先,中国应加大在技术领域对印尼本土市场的投资。在企业运营中扩大技术溢出,使“Z世代”青年切实感受到中资企业是其学习先进科技的重要平台。其次,中资企业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本地化经营水平,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适当为“Z世代”青年增设就业岗位。中方应相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设立项目,为在校“Z世代”青年参与两国合作进程搭建平台。在提升“Z世代”青年对中印尼经贸、投资合作支持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其在政治层面塑造客观、正向对华态度的效应。

在舆论和传播上,中国要根据印尼“Z世代”青年的特點及关注领域重点开展工作。一方面,中方应借助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加大对该人群的传播力度,客观传播各种事实和真相,纠正该群体对中国的某些误解或偏见。另一方面,基于印尼学生来华后对中国政治形象正面认知的巩固及主观上希望更加客观、准确了解中国和传播中国形象的意愿,中国应通过增设培训、访学项目及相关交流活动等方式,为这些留华学生讲述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真实感受提供渠道,发挥其桥梁作用,让更多的印尼“Z世代”青年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也可在该人群中普及微信、微博等中国社交平台的使用,以此丰富其对西方社交媒体涉华不实信息进行识别与抵御的手段。

在政治上,中国应对“Z世代”青年与印尼政党间的联系多加关注。虽然印尼“Z世代”青年更重视个人政治行为的影响,但无疑政党是该群体进入政坛的重要平台,也是将个人理念转换为对政府政策实际影响的重要载体。显然,“Z世代”青年与印尼政党间的互动是影响前者政治参与形式的重要因素。如“印尼团结党”对“Z世代”青年颇具吸引力,在后者政治态度与参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此,中国应对以该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的政治态度多加关注,加强联系和交流,树立此类政党对中国的正面认知。

在文化上,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印尼“Z世代”青年参与两国人文交流的规模。印尼“Z世代”青年赴华参加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对其形成正面的中国观具有积极影响,对此中国应根据两国关系进程与合作状况为该人群直观感知中国搭建平台。一方面,增设该人群赴华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以中国与印尼高校合作为依托,结合印尼“Z世代”青年对网络信息科技的兴趣,定期以经济、文化、教育等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拓宽印尼学生参与两国人文交流的渠道,使其在人文交流中加深对中国的客观理解并助其形成积极的对华态度。

[责任编辑:杨 立]

猜你喜欢
Z世代青年
“Z世代”着迷于借钱花
转身加入“Z世代”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