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丽
〔摘 要〕 沙土建筑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符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有机融合和渗透的要求。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以“闽南建筑馆”为例,提出几点实施策略:合理预约分工,增强规则意识;加强各区沟通,促进交往合作;实行鼓励机制,培养任务意识;提供丰富材料,促进持续探究。
〔关键词〕 幼小衔接;沙土建筑游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106-03
近年来,幼小衔接几乎被异化为提前学习拼音、算术知识,导致部分幼儿园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小学化倾向,实施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加重了幼儿的学业负担,牺牲了他们的游戏时间,并造成了家长的心理焦虑。针对这一现象,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两个要点”的明确更为幼小双向衔接提供了政策支持。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沙土是大自然的产物,沙土建筑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以沙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通过手的操作及成品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印象的一种活动。这种低结构、没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对幼儿而言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沙土建筑游戏中获得动作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而且能丰富认知经验,提高想象和创造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为此,本人结合实践经验,围绕幼小衔接视角下沙土建筑游戏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前期调查,坚持儿童为本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教师在开展活动前,首先要心中有幼儿,以幼儿的兴趣、经验为出发点,和幼儿一起讨论。
在开设“闽南建筑馆”活动前,我们就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以实地参观、访谈记录、搜索资料等各种形式,让幼儿先了解:建筑工人是怎样建房子的?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我们的“闽南建筑馆”要建什么?大家想怎么建?建在哪里?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坚持活动来源于幼儿,尊重幼儿原有的经验。
二、了解安全隐患,注重安全防护
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在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学会保护自己。
沙土建筑游戏一般在户外进行,材料一般是沙子、土、砖块,沙子比较细小,风吹容易进入眼睛。砖块没拿好,掉落容易砸伤身体部位。工具一般是铁锹、铲子、石头等,边缘比较锋利,容易刮伤、砸伤,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在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首先,了解有哪些安全隐患。其次,如何避免。我们商量要像建筑工人一样,穿建筑服、戴安全头盔和安全手套,保护自己。另外,幼儿们还提出:筛沙子的时候灰尘太大了,可以戴口罩;敲土的时候要认真,眼睛要看清楚,不要敲到自己的手;和泥时,拿铁锹不能对着别人,拿的方向要朝下;运砖时,推车上放的砖块不能太多,以防掉落砸伤自己。
另外,在活动中应提醒幼儿及时补充水分、擦汗,有不舒服、头晕、中暑的现象及时告诉教师,让幼儿懂得照顾自己。
三、合理预约分工,增强规则意识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班级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教师在活动中要让幼儿自己讨论、制定规则,切不可教师自己制定,让幼儿制定,效果更好,幼儿更加自主,更愿意遵守。
我们的“闽南建筑馆”活动分为“敲土区”“筛土区”“运砖区”“和泥区”等6个小区。活动前幼儿需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幼儿对运砖、敲土特别感兴趣,这两个区集中的人多。由于区域人数不均,活动的效率很低,幼儿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内完成不了建筑作品。于是我们一起讨论:“各个区人数差别很大,这样对我们的建筑活动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整个建筑活动能按时完成?”经过讨论协商,大家都愿意以预约轮流的方式,合理分配各區人员,提高活动效率。他们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我们要合理分配工作,这样才能很快完成作品”;“大家不要争抢,我们可以轮流,这样我们每个区都会轮到”……这说明幼儿们渐渐有了规则意识,从活动一开始,就知道需按照一定的规则合理分工,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任务。而预约这一形式,能够提高计划性,将幼儿的分工形象地展现出来,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也起到隐形暗示的作用,提醒他们遵守规则。
四、加强各区沟通,促进交往合作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沙土建筑游戏是游戏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首先,教师要善于和幼儿一起讨论设置各个区域,其次,要引导幼儿讨论区域之间如何沟通。
在“闽南建筑馆”里玩运砖游戏时,幼儿自由结组,部分幼儿装车,部分幼儿负责推车,还有部分幼儿负责记录结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地需要相互商量、相互合作、谦让场地、分配材料。如“小砖块还不够,还需要运一些过来”,“他们还需要6块大砖块”,“你推车推很久了,我和你交换一下”,“这里太挤了,大家稍等一下,排队”。运砖过程也是与同伴团结协作的过程,幼儿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必要和分享的乐趣,增强了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
五、实行鼓励机制,培养任务意识
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创造条件,通过任务安排,鼓励、支持幼儿完成任务。
沙土建筑游戏一般在户外进行,而且活动时间较长。活动中发现一些女生长时间在户外烈日下劳动,刚开始时还热情似火,后来就偃旗息鼓了,纷纷躲在阴凉处,导致活动停滞。还有一些幼儿因為反复失败,失去了信心,也停止了活动。当幼儿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甚至在简单的任务当中犯错,教师千万不要着急批评指责。首先,要引导幼儿表达清楚困难出在哪个环节,可以通过哪些办法去解决。其次,可以通过鼓励的形式,帮助幼儿重新建立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发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决心。经过讨论,大家一起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增设了任务卡,每次完成任务贴一个笑脸,集齐3个笑脸可以兑换小礼品奖励。二是增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提示声中了解活动的进程,鼓起干劲调整速度,完成任务。在鼓励机制下,幼儿越来越有任务意识,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六、提供丰富材料,促进持续探究
游戏是个持续的过程,每一次游戏后幼儿都能产生新的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次实践的探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在“闽南建筑馆”游戏中,我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如纸皮、万通板、广告纸、透明伞、簸箕等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探索,并根据幼儿的活动不断调整更新材料,寻找收集更为合适的材料继续尝试探索。丰富的材料,是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探索和尝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学习的基础。
七、引导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沙土建筑游戏中需要用到方位结构经验和数数、统计、测量经验等,教师可将这些认知经验融入活动中,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在“闽南建筑馆”活动中,刚开始幼儿建东西塔是失败的,歪歪斜斜,容易倒塌。他们有观察东西塔的经验,知道塔有5层、8个角,但是没办法将经验迁移到实地砖块搭建上。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一个活动,收集了很多的皮尺,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我们的场地,运用砖块搭建平稳的东西塔,让幼儿动手用工具去量一量、试一试。幼儿经过测量、统计,发现塔身搭一个八边形比较合适,具体每一条边要使用3块砖,8条边围合成一个八边形,5层砖为塔身的一层;八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要对齐,距离是相等的,根据我们的场地,距离50厘米比较合适。再经过反复的测量和调整,最后终于搭建成功平稳的东西塔。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补充同伴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敢于大胆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活动,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沙土建筑游戏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材料,在自主游戏或者与同伴的团结协作游戏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交流表达的机会。小小的沙土,大大的探究,能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交往合作,培养任务意识,激发爱的情感,支持持续探究,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S]北京.教基〔2021〕4号,2021:3.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