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面对外界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教育不仅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还应该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理解情感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语文课本知识,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激发学生对人文因素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交流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观点符合“以人为本”素质教育观理念,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吻合,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教育指向性,在课文中寄托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易于实现。笔者通过以下几点研究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情感教育是教育部提出的最新要求。新课改要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和情感健康问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因素,教师需要通过研究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感同身受,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第二,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真实而有感触的情感体验对美化学生心灵、加快学生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加强情感教育对他们将来的进步和成长意义非凡。比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能够焕发语文课文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变得果敢而坚毅,且可以通过学生情感表达彰显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
第三,情感教育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提升,初步锻炼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通过循序漸进的方式拓宽学生接触知识的广度,加深知识理解深度,逐渐培养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创建更加亲切的教学氛围,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师生更加亲密无间,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在情感因素的加持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第四,情感教育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语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促进初中生全方位提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典型逻辑关系的课文,促使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依托课文情境表现的情感促使学生切身体会文中意境,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抒发情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情感教育模式想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感能力和需求,开展符合学生个人认知能力的教学。比如,《背影》这篇课文将“父爱”贯穿全文,其内容符合学生情感需求,便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让学生在自我认知能力范围内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在情感教育中表现为情感的表露自然而真诚。保证情感教育与教材内容的适配性,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和作者意志趋于一致,因此情感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下潜移默化接受情感熏陶。
(三)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原则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升华自身的价值观念,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可以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融会贯通,并将感受到的情感融入个人行为准则,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就社会对教育创新的需求而言,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初中教育需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大胆变革教育模式,利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利用单一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导致授课过程无趣,还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语文学习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丰富教学活动形式,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内容,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先根据学生需求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再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角色。以《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小组成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在表演时又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语气,用这种方式将小蝌蚪迫切寻找妈妈的心情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整篇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该表现手法利于学生更好地对文章思想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或以《木兰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使学生从朗读中感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的故事,理解这位女子保家卫国的热情、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可见,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课文、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领会文中情感,让情感教育自然达成。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创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出来。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如果无法建立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知半解,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想要高效开展情感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需有效交流,建立亲密无间的情感,让学生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创造有效沟通与互动的前提条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精确定位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才能进一步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以《乡愁》教学为例,诗歌背景是两岸人民分隔两地,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文章背景入手,使学生在了解诗人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展开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最终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诗人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互动与交流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及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到自身情感的提升。可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为学生情感教育作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采用创设情境教學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情境是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合适的情节融入语文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利用合适的教学情境发挥情感教育的效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比如,教师通过新媒体手段,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图画、电影和动漫等,利用直观冲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并对课文内容记忆深刻。初中生的情感世界还略显稚嫩,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朴实无华,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获得正确的情感培养方式,建立良好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精神和主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情境,选择合理的问题,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方向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领悟能力。
适宜的情境可以使教学任务事半功倍,对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水调歌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水调歌头》这首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讲授这篇文章内容。这首诗围绕中秋的一轮明月展开,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寄托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求中,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的祝愿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时乐观、豁达的心态。可见,情境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电影、歌曲以及图画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学生和诗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四)阅读教学中深化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阅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书本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充实、情感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如全班统一读、领读、默读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剖析作者的情感线条。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应该倡导学生实行多学科、多门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学题材时得到情感抒发。
丰富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得到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不同类型的文章适合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抒发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之情的《水调歌头》适合学生自己默读,而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三峡》则比较适合全班齐读。以《三峡》教学为例,作者通过描写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寓情于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学生在一起朗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将这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可见,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化情感体验和领悟。
(五)课堂导入渗透情感
导入环节是教学行为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能够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一直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语言夯实情感教育,用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增强课堂效果,使学生融入语文情境中,使学生逐句领会、饱含感情,丰富和夯实情感体验。
导入作为课堂的开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够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味性的故事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教师所创设的导入情境中。以《出师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上伐魏、克复中原的故事,再以此为基础讲解文章。全文以委婉的语气劝导后主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也表达出自己愿意忠贞不二、以身许国的忠心。在课堂开始利用恰当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可见,在课堂导入时以趣味性故事为基础和载体,在故事中渗透文章所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课堂阵地,大胆创新教学理念,以多元教学形式渗透情感教育并深入挖掘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保语文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