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越帮越忙

2023-07-21 00:38:51
学习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秉性利他行为受助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帮忙,顾名思义,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对方的“忙”得到缓解,在心理学上称为利他行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帮助他人。然而有时候,帮忙者非但不能救人于水火,反而陷人于窘迫,甚或令人方寸大乱,结果越帮越忙,越帮越乱,一腔热情办了一堆糟糕的事,最终导致受助者不领情、助人者有怨气的尴尬局面。

了解不充分帮而添乱。知其所需,才能急人所急。帮助他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真实想法和需求,并根據实际情况进行帮助,避免好心办坏事。如在公司里,本来同事只想让你对他的方案提提意见,倘若不分青红皂白,强行把方案重写一遍,既否定了对方的辛劳付出,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最终忙了半天却帮了倒忙。其次要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以与对方适配的方式实施帮助,避免“排异反应”。如试图以强烈的正能量激励和榜样感召来激发一个自卑内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适得其反,学习热情不增反降。深入了解他人,才能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以适当方式提供帮助,助人行为才会令对方如沐春风、解人之忧。

供需不对接帮而无用。“马路上的老奶奶不够用了”,有人这样调侃小学生们在学雷锋日“扎堆做好事”“不管老奶奶需不需要,先扶过去再说”的现象。可见,帮忙前要先了解对方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避免出现强行帮忙的情况。如重大灾难发生后,不少心理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准备提供心理救援,不料他们的热心却遭到民众的拒绝和抱怨,原来受灾民众的优先需求是救援物资以及恢复生活秩序,而不是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下的心理救助。助人“心要热,头要冷”,要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冷静思考助人方式和所需帮助,这样帮忙才能真正到位。

动机不单纯帮而生怨。更有甚者,有的人助人动机不纯,心存私欲。据心理学研究,有两种助人动机的本质是利己,而非利人。一种是为了获得情绪价值,因为助人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面对他人寻求建议或帮助时,有人首先想到的是对方能不能听自己的,能否“就按我说的办”,满足的是自己的控制欲和价值感。另一种是为了获得现实回报,期望对方当下或将来投桃报李。如有人帮助了别人以后,口头上反复提及此事,明里暗里希望对方感恩,如果没有获得期待中的反馈,便会心生怨怼,最终互生龃龉,不欢而散。唯有端正助人动机,才能真正做到助人为乐,无私地帮助他人。

助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做到只帮忙、不添乱,必须了解受助人的现实情况、真实需求乃至脾气秉性。为受助者提供周到而得体的所需帮助,需要助人者有乐于助人的爱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沟通协调的技巧、有低调共情的胸襟,既能为人排忧解难,又令人心情愉快,既体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忙一定会越帮越顺,越帮越精彩。

责任编辑 / 方丹敏

猜你喜欢
秉性利他行为受助者
自遣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三指长的耐心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特别文摘(2019年12期)2019-07-19 09:42:24
咏筷子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菜园子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