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2023-07-20 03:58王雅丽
关键词:策略分析双减背景

王雅丽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但是单个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就需要尝试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即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效。基于此,教师在简单分析“双减”政策的背景、意义和集体备课过程中需要遵从的原则之后,又着重从创设教学情境、关注主体地位、优化学习结构、联系实际生活以及开展分层教学等五个角度入手,对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效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背景;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7-0043-04

教师在面对“双减”这一新的符合当前教学发展潮流的政策时,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即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效,如何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来,在教育机构的宣传和诱导之下,“教育內卷”的现象越来越广泛,教育行业当中也频发乱象。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休息娱乐活动,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过大,这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得到保障。为了避免这种教育乱象的持续蔓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双减”政策顾名思义主要是从两方面的减少入手来推动教育事业的正向、正态发展,这两方面分别是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剥夺教育机构的财路,而是想要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升能力。“双减”政策的提出在当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第一,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以,“双减”政策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开展素质教育之中,而不必过于局限在知识教育之上,这使得学生不必要通过刷题等死板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第二,“双减”政策可以进一步遏制不良内卷。当前的“双减”政策要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所以“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进一步解决当前教育机构泛滥的问题,如此可使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课堂中的日常学习,而不必花费精力在校外培训班上。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原则

(一)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双减”政策本身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提出的一项政策,所以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就需要坚持“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作用。为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尝试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利用,以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就掌握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减少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压力。第二,教师需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双减”政策十分强调要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压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还需要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以使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相互借鉴教学方法

“双减”政策是新出台的教学策略,所以仅凭单个教师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会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还会出现因为教师个人思维的偏差而导致无法正确理解“双减”政策问题的出现。所以,有效集中教师的力量,为教师提供与同事进行商议的机会,即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正确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如此可使“双减”政策能够顺利落地。

(三)把握本班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时还需要更加注重把握本班学生的特点,并尝试着根据自己对本班学生的了解,设计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环节,如此既可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又可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仍旧更加偏向用直观思维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高效理解当前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尝试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使学生进入其中来开展学习活动,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得到减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然后根据当前教材上的教学重点以及课程内容来设置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有效突出教学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拓展性思考,如此既可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激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着借助多媒体来设置问题情境,如此可使学生能够在了解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的内容之时,就可以先尝试着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观看的。然后教师可以再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坐标找出位置,或根据位置写出坐标。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进行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来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有序数对是什么?有序数对所在的位置如何才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思考以认识到“有序数对是指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参数表示不同的含义,记作(a,b),有序数对需要用两个数轴表示。”如此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关注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双减”政策本身就是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原则。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坚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够有效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对此教师需要尝试着在了解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如此既可使学生能够全面、持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每一节数学课中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二,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依据,所以教师应当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此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数学家华罗庚希望通过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途径与外星人联系的愿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可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是很重要的。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的,而发现的时间在2000年前,如此既可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多先进,又可激发学生参与勾股定理学习的兴趣和自豪感。而当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得到提升之后,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基础的勾股定理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如此可使学生能够更加積极地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优化学习结构,理清教学条理

数学本身就有着极为严格的条理性,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却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没有体现出条理性,他们往往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解决方法就用什么解决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既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把握数学学习的条理性,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条理,以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条理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即第一,教师需要注重学习的逻辑性,并确保自己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定理,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定理的内涵。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定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定理。当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通过这种逻辑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就能够有效把握当前数学学习的重点,并使其能够在日后自学时,也能按照这种方式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如此可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成效。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做题的逻辑性。在解答问题时,我们往往会有一套严密的逻辑。然而,当前的初中生在开展初中数学学习活动时,却是随心所欲的,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教师需要更加强调作业的逻辑性,即使其以清晰明了的思维来展现正确的答案和内容。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内涵,并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即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哪些轴对称图案,如此可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绘制出所给图案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绘制轴对称图形。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之后,还需要让学生严格遵守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以避免其在完成作业时出现失误。

(四)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时,就需要尝试着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进行有效联系,如此可使学生在把握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的基础上,让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即学会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此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在此环节,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认识到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密切关联性的基础上,尝试着设置一些生活化情境,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如此可使学生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二,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融入生活化元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这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原则。因此,教师在接下来布置作业时,可以尝试着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以让学生在完成生活类作业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调查”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认识到统计调查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然后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以及描述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融入统计调查类新闻,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新闻中用到的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如此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统计调查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开展分层教学,重视因材施教

开展分层教学能够让各个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其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以下两方面:第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分层的科学性。分层的科学性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基础,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为A类、B类和C类三个层次,如此可使其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第二,教师需要尝试着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仍旧需要以整体教学为主,即教师需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却可以更加强调分层性。即教师可以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给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如此可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时以整体教学为主,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来开展分层教学,如此可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避免出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落后于整体学习进度的状况发生。而在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即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让他抄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而针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更有难度的题目,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全等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落实“双减”政策,教师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该多多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以共同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当前的学习中来,如此可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初中数学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美琼.“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05):53~55.

[2]连桂彬.“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05):20~22.

[3]游克强.“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3):66~68.

【责任编辑 韩梁彦】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双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