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江·阿不拉,宋 艳,麦迪娜·那毕江,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阿依努尔·艾买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指视网膜缺血损伤后,虹膜和小梁表面新生血管生长,阻塞房水排出通道,引起眼内压升高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一类疾病,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等[1]。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逐年上升,NVG 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睫状体手术、复合小梁切除术、贝伐单抗等都是治疗NVG 的方法[2],但睫状体手术极易导致眼球萎缩和低眼压,复合小梁切除术效果差且并发症多,而单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有研究表明,Ex-press引流植入术治疗NVG 效果显著[3],但其无法纠正病因,长期效果不佳[4]。雷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研究表明,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提高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5]。还有研究报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配合Ex-press 引流可提高NVG治疗有效率[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在机体内可作用于小梁网,抑制房水流出,升高眼内压,在NVG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由胎儿肝及成人肾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可促使骨髓造血红母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加体内红细胞数量,促进局部组织微血管的生成[7],加速NVG 的发病进程。本研究通过观察单纯Ex-press 引流植入术与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治疗NVG 的疗效,以明确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治疗NVG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我院眼科收治的NVG患者10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50眼)。对照组中男27例(27眼),女23例(23眼);年龄28~64岁,平均(43.8±3.2)岁;病程2~25 个月;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 例(32 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 例(1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例(4眼),不明原因3例(3眼);闭角型24例(24眼),开角型26例(26眼)。观察组中男26例(26眼),女24例(24眼);年龄29~65岁,平均(44.3±3.6)岁;病程3~24 个月;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 例(34 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0 例(1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 例(3 眼),不明原因3 例(3眼);闭角型25例(25眼),开角型25例(25眼)。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J201704291),患者在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确诊为NVG[8];年龄28~65 岁;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单眼青光眼。排除标准:合并眼部感染;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肝、肾功能受损;对雷珠单抗过敏;有眼部手术史。
2 组患者治疗前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视力、眼压等一般检查,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患眼,每次1~2滴,每日3次;术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除去睫毛根部菌落、分泌物及皮质碎屑等。
对照组给予单纯Ex-press 引流植入术,患者取仰卧位,使用0.4 g/L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分别制作以颞上象限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6 mm×8 mm)和基于颞上角膜缘的伸展到透明角膜内的1/2 厚的巩膜瓣(5 mm×5 mm),用25 G 针头沿颞上方角膜缘刺入前房内,注入黏弹剂,通过该切口将润滑的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眼内,引流管斜面朝向角膜内面但不可接触虹膜及角膜内皮,用尼龙线将巩膜瓣固定于角膜缘附近的引流管上,同时用可吸收线缝合球结膜及筋膜以关闭结膜切口。观察组给予腔内注射雷珠单抗配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将0.05 mL 雷珠单抗注射液(瑞士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批号:190312)注射于颞下象限角膜缘后3.5~4.0 mm处,拔针后按压片刻,同时进行前房穿刺,释放少量房水。在雷珠单抗注射后2 周行Ex-press 引流植入术,方法同对照组。2 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9]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周、3 个月测量2 组患者的视力,分为>0.30、0.10~0.30、0.02~<0.10、光感~指数、无光感5 个级别,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周、3 个月,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定患者眼压,比较2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根据眼压和视力变化情况评价2 组患者治疗效果[10],眼压下降幅度≥30%或视力提高2 行为显效,眼压控制在0.80~2.80 kPa 或视力提高1 行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恶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眼数+有效眼数)/总眼数×100%。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采用ELISA 法检测2 组患者血浆和房水中TGF-β1 及血清和房水中VEGF、白介素-6(inter leukin-6, IL-6)、EPO 水平。记录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4 周、3 个月,2 组患者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4 周、3 个月,观察组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2 组患者治疗后4 周、3 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x-±s,n=50)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n=50,例(%)]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1 例(21 眼),有效22 例(22 眼),无效7 例(7 眼),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6 例(16 眼),有效14 例(14 眼),无效20 例(20 眼),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血清和房水中VEGF、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4。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房水中VEGF水平比较(x-±s,n=50,pg/mL)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房水中IL-6水平比较(±s,n=50,pg/mL)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房水中IL-6水平比较(±s,n=50,pg/m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房水治疗前688.94±66.26 689.57±63.86 0.048 0.961治疗后4周518.87±52.35 463.53±39.84 5.948<0.001 t 14.241 21.235 P<0.001<0.001血清治疗前268.67±29.52 270.53±27.68 0.325 0.746治疗后4周248.21±23.94 192.45±22.12 12.097<0.001 t 3.806 15.582 P<0.001<0.00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血浆中TGF-β1水平和房水中TGF-β1、EP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2 组患者治疗后4 周血清中EP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6。
观察组前房出血5 例(5 眼),角膜内皮功能损伤3 例(3 眼),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角膜水肿5 例(5眼),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及房水中TGF-β1比较(±s,n=50,pg/mL)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及房水中TGF-β1比较(±s,n=50,pg/m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房水治疗前158.47±115.21 156.89±117.62 0.068 0.946治疗后4周105.58±86.34 73.34±45.63 2.334 0.022 t 2.598 4.683 P 0.011<0.001血浆治疗前3 912.65±2 425.68 3 967.49±2 398.57 0.114 0.910治疗后4周2 924.57±1 987.43 2 186.26±1 345.74 2.175 0.032 t 2.228 4.580 P 0.028<0.001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房水中EPO水平比较(±s,n=50,IU/L)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房水中EPO水平比较(±s,n=50,IU/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房水治疗前157.83±24.32 162.67±24.31 0.995 0.322治疗后4周112.33±3.12 72.87±2.63 68.378<0.001 t 13.122 25.969 P<0.001<0.001血清治疗前23.62±3.94 24.71±4.32 1.318 0.191治疗后4周22.58±4.12 23.18±4.25 0.717 0.475 t 1.290 0.618 P 0.200 0.538
NVG 是在眼部缺血、缺氧等因素反复作用的情况下,前房及虹膜内纤维组织增生同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从而阻塞房水排出通道,眼内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眼部缺血缺氧状态持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严重者可造成失明,已成为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目前,NVG 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抗VEGF 类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然而单用效果均不佳。近年来,联合治疗已成为NVG 临床方案的一种新趋势[11]。Ex-press 引流植入术通过将过多的房水引流至巩膜内间隙,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吸收,从而降低眼压,治疗效果显著,已广泛用于临床[12]。雷珠单抗是一种第二代人源化的重组单克隆抗体片段,其可高亲和力地与VEGF-A 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促使房角及虹膜表面血管消退,进而抑制NVG 的发展,是治疗NVG的常用药物。但有研究表明,虽然单纯使用雷珠单抗能使新生血管消退但也是暂时性的,且并不能控制眼压[13]。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讨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治疗NVG 的疗效,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
杨玉春[14]的研究发现,Ex-press引流前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降低眼内压,提高NVG 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眼压缓解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Ex-press 引流植入术。雷珠单抗可促使房角新生血管消退,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但降眼压效果较差,Ex-press 引流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内压,缓解青光眼症状,两者联合可相互补充[15]。
为探讨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发挥疗效的具体机制,本研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浆及房水中TGF-β1,血清和房水中VEGF、IL-6和EPO水平进行了检测。VEGF 是一种促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其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研究发现,NVG 患者房水中VEGF 表达远高于非NVG 患者,VEGF 表达较高与NVG 的发病相关[16]。IL-6 是一种趋化因子,在眼内,IL-6 主要由角膜上皮细胞、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上皮细胞等分泌,且其与NVG 发展密切相关,患者血清及房水中IL-6 含量越高,病情越重[17]。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在治疗后VEGF、IL-6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以往研究相似[18]。Ex-press引流前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拮抗VEGF 的作用,降低血清及房水中VEGF 的浓度,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前房角及虹膜表面血管通透性,从而减少新生血管内IL-6的渗出,进而导致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 水平降低。
TGF-β1 是由19q13 编码的多肽类生长因子,正常机体内TGF-β1 含量较低,但在缺血缺氧等刺激下其表达会升高。有研究发现,NVG 患者血浆及房水中TGF-β1 明显升高,并与NVG 的发生发展相关,降低TGF-β1 表达对NBG 疾病控制和改善有积极意义[19]。EPO 是一种含唾液酸糖蛋白,当眼部缺血缺氧时EPO呈高表达,促进房角新生血管的形成,在NVG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本研究中,2 组患者治疗后4 周血浆中TGF-β1 及房水中TGF-β1、EPO 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表明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及房水中TGF-β1 和房水中EPO 水平,这可能是因为Ex-press 引流可有效降低眼内压,阻断前房内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改善眼部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减轻眼部局部炎症,降低血清及房水中VEGF 的浓度,进而阻止NVG 的进展,两者联合可进一步缓解眼部缺血缺氧状态。随着TGF-β1 与EPO 水平的降低,虹膜及前房内的炎症也随之减轻,从而进一步提高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对NVG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 引流植入术治疗NVG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改善患者视力,下调VEGF、IL-6、TGF-β1 和EPO 水平,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