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庭 陆 勇 谭献良 何其健
1.平南县植保站,广西 平南 537300;2.平南县六陈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 平南 537300
平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东南部,总面积2 983.97 km,总人口160 万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5 ℃,年平均降水量1 630 mm,年平均日照时间1 712 h,年无霜期340 d,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平南县耕地面积6.1万hm2,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双季稻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在5.3 万hm2左右,水稻年产量约35.12 万t,是全国产粮大县、广西无公害优质稻谷主要生产基地[1]。
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水稻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大米农药残留量较高,严重影响了大米的品质[2]。水稻病虫2害主要有三化螟、水稻卷叶螟、稻瘟病等,农民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防治[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水稻病虫害的措施。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和稻谷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4]。2022 年,广西平南县创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针对病虫害多发现象,积极采取多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平南县在安怀镇旺官村建设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观测场,并配置相关设备对当地环境、气象、病虫发生状况及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虫治虫,二是以菌治虫。
1.2.1 以虫治虫。平南县主要利用赤眼蜂对螟虫卵具有寄生性的特征对其进行防治,以达到绿色环保防控目的。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根据水稻螟虫发生情况测报,平南县在水稻种植面积大且连片的安怀镇推广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从2022 年6月初开始每隔7 d 放1 次蜂,共安排3 次放蜂。技术人员主要采用无人机投放可降解球形放蜂器,每667 m2每次投放4个球形放蜂器,每个球形放蜂器内有2 000头赤眼蜂;对照区为常规化学防治。第3 次放蜂10 d 后,在各放蜂区、对照区随机选取一块稻田,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五点抽样,每点连续调查10 丛,记录总丛数、总株数、总叶数、卷叶数、枯心株数,计算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水稻螟虫白穗率。
1.2.2 以菌治虫。防治对象主要为稻蛀茎夜蛾和稻纵卷叶螟。供试药剂分别为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和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试验田设4 个生物农药处理和1 个空白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15 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整个防治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处理2 次,均采用无人机飞防。
示范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丝香1 号,采用的农业防治措施是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模式,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灯光诱杀水稻害虫。试验区设置有稻鸭共育、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鸭+灯诱、稻鱼+灯诱及空白对照6 种防治模式。上述模式实施17 d 后,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五点抽样调查1 次,调查稻飞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计算百丛虫量、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
平南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全方位宣传绿色防控理念和技术,宣传绿色防控显著成效和主要经验,宣传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品牌产品,同时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使农民了解和支持绿色防控工作,推动绿色生产。
安怀镇观测场重大病虫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2022年发布病虫预警信息15期以上,预警信息覆盖全部乡镇、90%以上建制村,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了准确的病害和虫情信息。
2.2.1 以虫治虫防治效果。平南县主要在安怀镇开展放蜂(赤眼蜂)治螟,实施范围达0.25 万hm2,实现每667 m2节省支出50 元以上。由表1 可知,第3 次放蜂后10 d,放蜂区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相比化学防治对照区下降了1.00 个百分点,放蜂区水稻螟虫白穗率相比化学防治对照区下降了0.43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能很好地控制螟虫危害。
表1 放蜂区螟虫防治效果 %
2.2.2 以菌治虫防治效果。平南县推广应用绿僵菌、阿维菌素、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控稻蛀茎夜蛾、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特异性强,不伤害虫的天敌和有益生物,能保护生态平衡,且具有对人畜安全低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等特点。因此,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推技术之一[5]。由表2 可知,生物农药对稻蛀茎夜蛾、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两次药后防效在75.89%~97.35%(见表2)。
表2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 %
2022年,平南县稻鱼共育模式实施面积为3.33 hm2,稻鸭共育模式实施面积3.33 hm2,灯光诱杀模式实施面积(3 个点)为44.1 hm2,稻鱼+灯诱模式实施面积为3.33 hm2,稻鸭+灯诱模式实施面积为3.33 hm2,空白对照面积为3.33 hm2。由表3可知,稻鸭共育、稻鱼共育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均有效果,且通过联合采用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表3 不同防治模式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效
2022年,平南县有注册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35个,拥有植保无人机70 架、各种新式喷雾机700 多台。通过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实现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及工作效率,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据统计,2022 年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完成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80万hm2。
2022年,平南县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451期,接受各项绿色防控培训的人数达88 612 人,比例在36.31%以上。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南县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科技素质。
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的采用都起到了良好的病虫害防治作用,有效减少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不仅能保护稻田内害虫的天敌,使稻田生态保持平衡状态,而且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推广使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不但能有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提升水稻品质,而且能显著降低农民的劳作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此外,推广使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能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农业绿色防控投入成本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支持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保障绿色防控工作高效开展。
在水稻插秧结束以后,技术人员未实时对稻田进行监测,导致没有及时发现稻纵卷叶螟,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部分农民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快速接受并且熟练使用先进技术,导致绿色防控技术难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大范围推广。
部分示范推广人员缺乏相应的生产经验,技术操作水平较低,在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时只能不断尝试,导致整体工作进展缓慢,影响防治效果。
平南县应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寻求支持,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确保资金供给充足。同时,平南县应充分利用上级下拨的绿色防控物资和有关项目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平南县应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力度,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田间调查工作,对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做好动态监测工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病虫害防控的时效性。
平南县可将绿色防控技术印发成纸质宣传资料分发给农户,利用手机、广播等媒介及时发布有关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增强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知与防控意识。
示范推广人员对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平南县可定期对其开展相关培训,如举办操作技能培训班等,保证推广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