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下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3-07-20 20:28姚翼源
档案与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高校

姚翼源

摘 要:当前,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融合创新不深、育人实效不透、阐释方法不活的问题。系统思维下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要着眼于全局,也要深入分析事物发展内部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高校管理者应恪守整体性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整合配置;凸显综合性原则,以红色教育为根本,推动红色档案资源转化发展;坚持结构性原则,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聚焦培育新型红色档案开发格局。

关键词:系统思维;红色档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1]系统思维是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许多学者运用系统思维,从红色档案的德育元素、历史传承和党史教育角度进行了深刻探讨,但是聚焦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研究较少。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结合青年大学生精神需求特征和文化消费习惯,培育红色档案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领域新的增长点,优化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的方式方法,推动红色档案文化创新发展,需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科学回答。

一、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系统思维

1. 以系统思维的聚合机制提升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政治说服力

要素之间的聚合作用是系统演化发展的基础,激活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同要素之间动力演化的耦合效应,能够促使系统发挥1+1>2的协同效果。高校党委领导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党委领导、思想宣传、课堂教学、党史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发力,积极推动相关影像资料、历史手稿、会议记录、图表等红色档案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升华红色档案精神情感。红色档案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创新性运用成为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精神养料和文化纽带。近些年,网络空间涌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从根本上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制约了高校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党史观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2]高校应发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团委和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参与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中,打造和谐开放的育人系统,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政治说服力。

2. 以系统思维的迭代机制强化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引领力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推动红色档案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系统演化发展活力。加強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档案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提炼展现意识形态价值的史料,以数字化场景唤醒历史记忆,如贵州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四渡赤水”战役背后的红色故事。[3]红色档案数字化开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使广大青年学生融入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沉浸式体验红色故事,感受爱国情怀。如辽宁、山西省档案馆联合大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还原邱少云、雷锋、刘胡兰等英雄人物事迹。[4]高校思政课、中共党史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都应迭代创新,深挖红色档案文献蕴藏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精神力量,推动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守正创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红色档案资源的系统化管理,通过典型先驱人物事迹,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提升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引领力。

二、 当前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合创新不深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得知,一些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对于界定、理解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及精神实质的认识不够深入。首先,跨界融合观念不强。部分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仍旧存在经验主义流弊,认为档案管理是档案馆的职责,与宣传、学工、网络和意识形态管理等部门没有交集。高校内部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档案语言的思想解析与话语阐释上底气不足,运用时停留在表面,对档案史料内涵缺乏创新解读。[5]其次,激励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教务、社科、人事等部门在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的经费投入、人员选拔培训和评优奖励制度等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配套举措。高校尚未将红色档案开发成效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薪酬奖励和岗位职责的考核体系之中。最后,资源融合转化程度较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还未达到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未充分转化为育人素材。高校党委领导应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精神力量,力争形成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谱系,促使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人员不断创新与完善。

2.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育人实效不佳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内容体系、育人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解决。首先,重形式轻情感育人。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迎合部分“00后”大学生娱乐化的审美口味,依托档案学专业打造花样繁多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基地,出现走过场、浮于表面、娱乐化严重、情感渲染力不足的问题。[6]其次,网络信息把关能力较弱。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未充分掌握对于网络空间错误思潮的甄别、案例分析、话语表达等技能。“00后”青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经常出入知乎、微博、小红书、抖音、QQ等社交媒体平台,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念的迷惑和侵蚀。高校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网络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强化防范意识,提升媒介素养。最后,协同育人格局有待完善。一些高校对国内外形势的研判和分析不透彻,在档案和网络信息化系统领域各自为政、不联不通,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仍然存在。[7]目前,高校内部从事红色档案研究的人员,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局限,对于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内外联动、多元育人的良好格局还未形成。

3.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阐释方法不活

目前,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档案传承文化基因的方式不够灵活深入。首先,阐释内容与现实关照较弱。虽然新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普及,但一些教育工作者多采用静态的红色档案展示,采取“干巴巴”的党史资料与“没有生命”的简单故事讲授方式,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共鸣效果较弱。其次,校园红色档案阐释素材单调陈旧。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学校行政事务與教学任务繁重、自身知识储备有限、教学兴趣不高等原因,采用内容陈旧、素材单一的红色档案教学课件,不能将道理说得鲜活有趣。最后,教学内容供给的适应性不强。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能做好调查统计工作,学情分析稍显不足,对于学生心理把握有所欠缺,没有面向学科专业背景和年龄阶段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对于红色档案资源的情感体验不深刻、心理感悟不透彻。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需要破除因循守旧弊端,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缺乏现实性的教学方式和缺乏对制度生成有力阐释的现状。[8]

三、 系统思维下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创新策略

1. 恪守整体性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推动红色档案资源要素整合配置

高校管理者应挖掘党史资料、影视图片、手稿等档案资料蕴含的红色文化,以青年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思政课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为立德树人提供资源保障。一方面,丰富红色档案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可实施“走出去+沉下去”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观档案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历史遗址,在同专业人士、革命英雄的访谈对话之中强化政党认同和红色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完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确保红色档案赋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整体性和专业性,高校应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合作,实施“引进来”策略,邀约一些老红军、英雄人物、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打造红色档案文化研讨活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2. 凸显综合性原则,以红色教育为根本,实现档案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红色档案资源的时代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应把握综合性原则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妥善处理各领域要素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有机联系。红色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时空张力,它既是一种精神纽带,也是一方营养剂。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应深入学习重大事件、英雄生平文物、影像资料中蕴含的精神实质。找寻红色档案蕴含的精神命脉,提升广大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力,推动高校高质量立德树人。首先,推动档案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高校可以联合档案馆、展览馆共建红色教育基地,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人物、主题、事件建立文献分类目录,对会议记录、手稿进行扫描、转录,形成数字化成果,建立红色档案数据库。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技术等促使红色档案鲜活起来,浸润学生心灵。其次,开发红色档案文艺作品。红色档案开发应坚守精神内核,创新外在表达方式。把握青年学生文化消费特征,开发一批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书签、档案卡通读本、吉祥物、故事会、纪录片等,激活红色档案生命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后,促进校园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高校应结合红色档案开发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合发展的需求,以微博、B站等新兴媒介为平台,打造红色档案情景式文化体验活动,实现红色档案文化育人的目标。

3. 坚持结构性原则,以人才建设为支撑,聚焦培育新型红色档案开发格局

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要求档案资源开发人员具有专业性、稳定性。一方面,培养应用型红色档案开发人才。高校可从档案学专业设置、招收学生规模、技术培训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深入探索红色档案文化传承与应用型档案人才培养相衔接的系统工程,做到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高校党委领导应以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为指导,科学谋划,多维联动,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提升青年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通过“红色档案+网络新媒体”“红色档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档案+数字化技术”等开发方式,解决数字时代红色档案文献整理开发的人才培养问题。另一方面,实施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人才培育工程。高校应在选聘任用晋升、人才头衔支持、绩效奖励和科研项目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红色档案人才成长氛围,培养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协同互促的创意型、宣传型和技术型青年人才。

四、结语

高校应坚持系统思维,从体制机制、教育理念和教育主体等层面,回应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外环境新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和创造性变革,建构起精准科学且符合校情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最终创造出兼具本土特质、时代特色的红色档案资源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国范式”。

*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HAUTZX202103)、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新媒体治理的生态系统解构及运行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23-JCZD-26)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001).

[3]王彬.数字化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再添动能[N].中国文化报,2022-03-28(001).

[4]徐拥军,熊文景.档案是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生动的教科书[N].中国档案报,2021-03-18(003).

[5]杨萍利,储红琴.用红色档案扎实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档案与建设,2022(4):55-57.

[6]张亮,周静.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71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3-169.

[7]刘三宝,谢成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防控机制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10.

[8]陈辉.论档案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及其实现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1(5):4-9.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高校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