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才 韩辉
韩明向,第四届国医大师,安徽中醫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其临证辨治不寐,常审其证、按其脉、察其色,独具匠心,疗效颇著。现将韩明向教授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首见于《难经》:“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黄帝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乃邪客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而今时之人,患不寐者多矣,轻者难以入睡,重者易醒甚或彻夜不眠,使患者身心俱疲。
典型医案
华某,女,时年50岁,2017年2月3日初诊。患者失眠多年,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心烦易怒,心悸,神疲气短,口燥眼干,胁痛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
诊断:(阴虚火旺型)不寐(西医称为失眠)。
治则:拟养阴降火益气。熟地黄12克,北沙参15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川楝子6克,大黄6克,党参20克,五味子15克,夜交藤20克。7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温服。
2月10日二诊:服药后每晚睡眠增加1小时左右,胁痛消失,心烦神疲好转,大便日1行,舌红苔薄,脉弦。守方去大黄,当归改为15克,加丹参20克,7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温服。
2月18日三诊:自述睡眠大好,每晚可达7小时,守上方,继服14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温服。
按:韩明向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年过七七,肝失濡养,阴亏血燥,虚火上炎见心烦易怒、口燥眼干、胁痛便干,舌脉为肝阴不足之象。认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胃、肾等。其根源于肝阴不足,阳不得入于阴,阴阳平衡失调,故成不寐。以此为理,拟一贯煎加减滋养肝阴,又因“壮火食气”,阴伤兼气虚者配生脉散益气养阴。方中熟地黄入心补血、入肾补肾,合麦冬归其所补之处;沙参、麦冬养肺胃之阴,清金制木;当归、枸杞子滋阴柔肝养血;川楝子泄肝热,甘凉之性养肝体,疗阴虚之胁痛;大黄通腑气、疗秘结;夜交藤养心安神,配麦冬清火。诸药合用,滋阴降火,益气安神。二诊来时,因其大便好转,恐其泻热力强而伐伤胃气去大黄。久病入络,久患不寐者兼顾血脉,故增当归之量,补血活血。“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加丹参活血养血,以通血脉。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