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区设施草莓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3-07-19 03:19:25孟娟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孟娟

摘    要:草莓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人们对草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设施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文章结合巢湖地区草莓栽培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设施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如品种选择及壮苗培育、选择栽植地及整地、适时定植、定植后期管理等,为当地草莓优质丰产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参考。

关键词:巢湖地区;设施草莓;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07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8.4;S628       文献标志码:B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小浆果,外形美观,口感清香、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受到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好[1]。草莓鲜果中维生素C含量达到600 mg/kg,高于葡萄、苹果,且含有大量有机酸、糖类、果胶以及维生素B等,有“水果皇后”之称。我国草莓种植始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草莓栽植面积达到13万hm2以上,年均总产量在200万t左右,年均总产值达300亿元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栽植草莓面积最大的国家。当前从国外引种的草莓占比超过98%,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河北等省份。

巢湖地区地处安徽省中部,当地设施草莓的上市时间在11月下旬至4月底,该时期正处于市场上水果紧俏、需求量较大的季节,因此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截至2022年,巢湖地区草莓种植面积95.7 hm2,产量1 860 t,产值2 865万元,其中设施草莓栽培面积82.0 hm2,产量1 820 t。巢湖地区发展设施草莓在促进农户增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巢湖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设施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及壮苗培育

1.1 科学选择品种

目前市場上草莓品种类型多样,需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草莓品种。红颜草莓品质优,果大,鲜艳,顶果最大重量可超过60 g,休眠浅,有较好的硬度,耐储运,果实糖分含量较多,产量高,口感佳,广受消费者好评,是目前巢湖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但是该品种育苗难度大,易发炭疽病,遇到极端天气损失巨大。因此在实际设施草莓栽培中需要优化品种结构,选择多样化、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以防治病虫害。目前适合在巢湖地区推广的草莓品种有圣诞红、隋珠、雪妹等。

1.2 培育壮苗

草莓生产中,可从企业购买脱毒苗,也可选择农户自留的种苗。健壮苗要求至少单株叶片展开数超过4片、根系发达、根茎粗超过1.2 cm,单苗重超过20 g,叶柄健壮且短,茎须多、粗壮且白,没有病虫害。育苗母株以露地栽培为宜,一般4月上旬在苗圃内定植,摘除脚叶、花茎、黄叶后带土定植[2]。

育苗地要有良好的保肥水效果、便于排灌、土壤肥沃。在定植前深翻土壤,施入充分腐熟的饼肥1 200~1 500 kg/hm2、过磷酸钙360 kg/hm2、腐熟有机肥24 000 kg/hm2、尿素60 kg/hm2,与土壤拌匀后整平地面,做畦,畦宽1.2 m、沟宽25~30 cm[3]。育苗母株定植株距在60~80 cm,定植1行/畦。待母株成活21 d后施用尿素15 kg/hm2,每隔14 d喷施1次,连喷3次。

育苗期间一定要及时清除苗圃内杂草,并摘除母株上花序,如果草莓苗的匍匐茎过于靠近,则需要将其拉开一定距离。育苗期加强防治蛴螬,进入高温季节需要在苗圃上覆盖遮阳网,也可间作栽植玉米,促使幼苗花芽尽早分化[4]。

2 栽培地的选择及整地

2.1 栽培地的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有利于排灌、光照较好、保肥保水、背风向阳、pH值5~7的地块开展设施草莓栽培工作。切记前茬不可种植豆类、马铃薯等,以早稻前茬为最佳,设施草莓连作控制在3年内。

2.2 整理栽植地

如果种植过草莓,应在收获上茬草莓后清理干净大棚内的草莓残体、废弃物等。深翻土壤(深度20~30 cm),将大土块敲碎,灌透水后施入基肥,具体施肥量可结合土壤肥力情况而定。一般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2 500~30 000 t/hm2、氮磷钾复合肥450~6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石灰氮600 kg/hm2。可开沟条施,也可全层深施到土壤中[5]。对准地面细致均匀地喷施广谱性杀虫剂、杀菌剂后,即可覆膜。6—8月温度在30 ℃左右时膜内地温升高至70 ℃,地下20 cm处的温度在40 ℃以上,可消毒土壤。堆闷28 d掀开覆膜,可按照当地设施草莓栽培常规操作开沟起垄。做畦,畦高25~30 cm、畦宽50~70 cm、沟宽25~30 cm,畦面稍微隆起,种植模式为高垄双行,要求垄表面充分整平[6]。

3 适时定植

巢湖地区设施栽培草莓适合在每年9月中旬带土定植,此时草莓幼苗进入花芽分化期。选择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草莓苗,按照株行距为(15~20)cm×(25~30)cm的规格进行双行三角定植。定植深度以根系埋入土中、叶鞘基部与地表平齐即可。为了使果实拥有充足的光照、增加着色效果,提高土壤透气性,定植时草莓根基部弯曲的凸面应朝垄的外侧。定植结束后灌透水1次,让草莓苗紧靠土层、提高成活率。在定植前灌入满沟水,晴日傍晚或者阴雨天定植为宜。

4 定植后管理

4.1 适时扣棚覆膜

巢湖地区设施草莓栽培分别覆盖大棚外膜、地膜、中棚膜3层膜。一般在当地夜晚自然温度降至8~12 ℃时开始覆膜,巢湖地区在10月下旬左右开始扣棚覆膜。大棚外膜采用聚乙烯双纺无滴膜,厚度0.06 mm,一般1年更换1次,有利于提高棚内光照强度。外膜覆盖后14~21 d选择聚氯乙烯地膜,厚度0.01 mm,要求紧贴畦面覆盖,边缘要压实、密封。中棚膜规格为聚氯乙烯无滴膜,可直接用上年更换下来的大棚膜,以降低成本。如果遇降温,则需要再覆盖1层草帘,或者打开加温设备,保持大棚内温度,以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草莓减产。在覆盖地膜前需要提前安装滴灌设备,在垄面的中央埋入塑料滴灌,要求滴灌孔朝上,以便于喷出水后沿着地膜内面逐渐渗透到土壤中。覆盖地膜后立即破膜露出苗木,使苗木充分舒展开。

4.2 温度及湿度的管理

结合巢湖地区气候特点,控制好设施草莓栽培中的温度及湿度。草莓现蕾前,白天温度26~28 ℃,夜间温度15~18 ℃,湿度在80%左右。草莓现蕾期,白天温度25 ℃左右,夜间温度10~12 ℃,湿度在50%~60%。草莓开花期,白天温度23~25 ℃,夜间温度8~10 ℃,湿度在50%~60%。草莓结果期,白天温度20~23 ℃,夜间温度8 ℃,湿度在60%~70%。草莓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18~20 ℃,夜间温度10 ℃,湿度在60%~70%。草莓采收期,白天温度18~20 ℃,夜间温度5~7 ℃,湿度在60%~70%。要想调节温度及湿度,可在白天揭开外棚膜、中棚膜,调整放风时间以及放风口大小,提高棚内通风性。需要注意的是,要稳定、缓慢调节温度,不可出现温度骤降或者骤升,以免影响草莓花器生长发育。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草莓越早成熟果实越小,越晚成熟果实越大,因此可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调整好温度。如遇阴雨天气或湿度过高,草莓易发灰霉病,要合理控制开棚时间,控制好温度及湿度。

4.3 水肥管理

草莓为喜湿植物,设施草莓栽培期间棚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因此对水分需求高。在追肥的同时灌透水1次,以免温度过高损伤草莓植株叶片。草莓现蕾期至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在70%;果实膨大期,土壤含水量在80%;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避免草莓植株长势过旺;开花前7 d停止灌溉;开花后施肥与灌溉同时进行;土壤封冻前可以灌透水1次作为封冻水。早春灌溉时间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适量灌溉、适当晚灌。目前巢湖地区设施草莓灌溉主要采取膜下滴灌、畦灌,即先灌入草莓植株根系上方10~15 cm深的水,10~12 h后排水至土壤湿润状态即可,切记水不可淹到果实,以免烂果[7]。草莓怕涝,大棚内水位较高需要及时深挖排水沟,尽快排走过多的水分,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在施基肥的基础上,定植后10 d左右,草莓幼苗缓苗、有新叶萌发出来时即可追肥,施入稀薄的人畜粪水。草莓生长后期追肥,分别在覆盖地膜、现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追肥,追肥时在2株草莓的正中间打8~10 cm深的穴,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打穴,追施45%复合肥(15-15-15)300 kg/hm2,最后用泥土将穴封住。还可在草莓生长中后期根外追肥,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0.01%钼酸铵、0.3%~0.5%尿素,要求少量多次追肥。果实成熟前10 d不可施肥。

4.4 整理植株

当草莓植株的花蕾分离到1级、2级序花开放时,结合实际留果量疏除未开放的花蕾,并清除干净草莓植株下方发生病虫害的叶片、枯萎老叶片、密度过大叶片等,剪除果实发育期萌发出来的匍匐茎,并集中带到远离大棚的位置深埋或火烧。一般每株草莓植株上保留10~15片叶即可。

4.5 合理施用赤霉素及放蜂授粉

赤霉素可以使休眠期的植株尽早生长,提前现蕾、开花。赤霉素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处理效果最好,一般在草莓植株萌发出新叶1~2片时即可喷施赤霉素,喷施部位是草莓植株基部上方10 cm左右的生长点位置,7 d后结合草莓植株生长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喷洒。

为了促进草莓坐果,减少畸果,可在大棚内释放蜜蜂辅助授粉。草莓开花前14 d左右放蜂,草莓植株与蜜蜂的比例为1∶1,持续到3月下旬。需要注意的是,在蜜蜂放入大棚前要在棚内杀虫1次,可熏烟或者喷洒杀虫剂。放蜂期间不能施药,以免毒死蜜蜂。

4.6 人工补充光照

为了增加草莓接受光照的时间,可在大棚内悬挂照明灯,具有保温、避免草莓植株休眠的效果,可促进草莓生长发育。一般选择白炽灯即可。在每年11月上旬至第2年1月下旬于定植垄上每隔10~14 m安装1盏,在落日后或者覆盖草帘后开灯3~4 h,补充光照。

4.7 病虫害防治

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易发各类病虫害。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多种手段控制病虫害,以减少经济损失。

4.7.1 物理防治

设施草莓生产中最大的病害为白粉病。该病在草莓生长周期均可发生,物理防治时可在11月覆膜后将熏蒸器悬挂在大棚内,前期少量放入硫黄,发病后即可增加硫黄用量,主要目的是预防病虫害。蚜虫是草莓设施栽培中常發的一类害虫,在草莓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蚜虫虽然易于防治,但是需要反复多次用药,会降低草莓品质,因此可选择物理防治。在9月草莓缓苗后将黄板悬挂在大棚内,以诱杀蚜虫。

设施草莓生长后期会出现蓟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莓优质丰产,9月草莓植株缓苗后在大棚内悬挂蓝板,可以对蓟马有明显的诱杀效果。

4.7.2 生物防治

红蜘蛛是为害设施草莓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易发生。刚发生时,可在棚内释放胡瓜钝绥螨捕食红蜘蛛,结合虫害的发生程度确定胡瓜钝绥螨的释放密度。7—10月易发生斜纹夜蛾,可在6月下旬育苗地内、9月定植地内放置性诱剂,每隔21 d更换诱芯1次,预防斜纹夜蛾。

4.7.3 药剂防治

在物理防治、生物手段防治的基础上,按照绿色草莓生产技术要求科学选择药剂开展防治,把握用药间隔期、安全次数,确保草莓食用安全、符合绿色生产标准。

如果棚内土壤干旱,易暴发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对草莓的为害较大。在每年秋季降温前用毒性低、残留短、效果好的药剂制成毒饵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蝼蛄冬季休眠期(10月下旬至第2年3月)选择敌百虫与提前抄香的豆饼拌匀制成毒饵。防治白粉病可选择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每隔7 d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灰霉病可选择50%异菌脲(扑海因)烟熏剂1.2~1.5 kg/hm2、50%腐霉利(速克灵)烟熏剂1.2~1.5 kg/hm2等,每隔7 d用药1次,连用3次,草莓现蕾期至开花期应用效果较好。防治蚜虫选择烟熏法,可选择10%氰戊菊酯烟雾剂、10%杀瓜蚜烟雾剂等,在瓦块上分堆摆放,于傍晚时点燃暗火,第2天早上通风,或者在草莓生长期选择10%吡虫啉3 000倍液、1.3%苦参碱1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杀虫效果较好。用药后,采摘草莓时间要严格按照用药安全期的规定执行,以确保草莓品质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育花.设施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9):39-41.

[2]许影强.设施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16):70-71.

[3]董小兰.浅析设施草莓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46-47.

[4]韩磊.设施草莓促早熟栽培技术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0(12):105-108.

[5]王前前,闫冲冲,付玉营,等.安徽设施草莓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途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0):37-39,42.

[6]王娟.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6):96-97.

[7]侯纯旺.长丰县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78-79,138.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浅析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寒冷地区平欧杂交大榛子栽培技术
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