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3-07-19 19:24牛丙芳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牛丙芳

摘    要: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种植中不可或缺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种植产量与极广的种植范围,其生产质量与整体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与病虫害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实际产量与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04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S512.1       文献标志码:B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的生长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抗倒伏能力差、营养不良、病虫害等情况,若不及时处理,极易降低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优化小麦种植技术,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防治病虫害,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推动我国农业稳定发展。

1 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

1.1 土壤因素

小麦的生长受土壤厚度、干度、湿度、肥沃程度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合的土层厚度中生长,小麦可以获取充足的养分。若土层深度不达标,会造成小麦根系所需水分、养分无法正常供应,会出现枯萎的现象;若土壤厚度较深,无法保证小麦种子可以在生长过程中突破土壤。一般来说,耕作层为25 cm,土层厚度需要在80 cm以上,且保证有100 cm的无障碍层供小麦根系自由生长。此外,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应保证土壤疏松。若土壤紧实,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并出现不通气、不透水的现象,造成小麦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养分;若土壤疏松,会影响土壤湿度,造成土壤温差极大、持水性降低等。

1.2 气候因素

小麦是喜凉、喜光作物,喜欢生长在凉爽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在初冬季节种植小麦,若气温较高,会出现小麦生长期缩短、发育分化提前的现象,成穗率会随之降低,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产量。若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气温较高、光照不足、土壤湿润度过高的情况,极易引发病虫害、籽粒灌浆不充实等现象,大幅度降低小麦产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一旦雨雪天气较多,会影响土壤湿度与松软度,进而影响小麦的茎秆硬度,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1]。

1.3 种子因素

小麦种子受土壤与气候的影响,极易出现种植缺陷,比如抗病性差、抗倒伏能力差等。小麦抗病性差会引发纹枯病,造成小麦穗粒减少、产量减少。小麦抗倒伏能力差,会发生倒伏的现象,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除此之外,由于小麦品种较为杂乱,不同种子的产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1.4 播种因素

在我国农业种植过程中,播种对农业种植的产量影响较大。在播种小麦的过程中,若无法精准掌握播种量,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如果小麦播种量过大,会造成麦苗间隙过密,土壤内的微量元素无法供养小麦麦苗的生长与分化,出现麦苗争光、争肥、争水的问题,导致部分小麦苗发生倒伏;如果小麦播种量较少,则会出现麦苗较少、间隙过大的问题,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此外,若小麦种植较早,會出现小麦生长过快、群体过大、麦苗前期旺后期弱的现象,造成麦苗个体生长不良、抗倒伏能力差、脱肥早衰等;若小麦种植较晚,则会出现种子无法破土而出、正常分化的问题[2]。

1.5 施肥因素

近年来,一些农户为了追求小麦高产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增加肥料使用量。由于氮肥的营养成分较高,需要减少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否则会导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吸取较多的营养成分,出现生长过旺、间隙过小的情况,使小麦分化推迟、茎秆变弱、韧性变差,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此外,小麦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微量元素,若种植户在施肥中忽略了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将会出现小麦生长不良的情况,从而造成小麦减产。

2 优化小麦种植技术

2.1 挑选优质麦种

挑选小麦种是优化小麦种植技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优化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应根据种植地区的地域条件、土壤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科学选择。目前,我国小麦种植的目标是追求绿色、抗虫、高产。现代化农业种植过程中以机械挑选小麦种类为主,但机械挑选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保证每粒麦种的优质性,人工选种可以更好地保证小麦品种,提高麦苗成活率。挑选高产优质的小麦种时,应保证其优质纯度在99%以上,小麦水分在13%以下,且具有较高的栽培产值与抗风性、抗病性、抗寒性等。

2.2 精细化播种技术

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在优化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需要选择最佳播种时间。目前,我国冬季小麦栽培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或下旬,弱春性的小麦品种则适合在10月末期播种。若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小麦品种无法在最佳播种时间内播种,可以在播种时通过增加播种量或减少播种量来保证麦苗的出苗率。一般来说,北方小麦种植应将播种量控制在120~180 kg/hm2,既符合实际的土壤情况,又能保证麦苗的出苗率。在正式播种之前,为了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应及时深翻土壤或利用秸秆进行还田处理,并在种植之前适量施加尿素,保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有机物含量。此外,由于玉米根系较为发达,一些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之前会种植玉米,只有通过深耕才能够打破犁底层,全面清理地底的玉米根系,可以选择深耕机或深土机全面翻耕土壤,保证小麦根系能够正常生长。

2.3 优化灌溉技术

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若缺乏水分会出现小麦干枯的情况。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灌溉的便利性,打破了以往传统灌溉方法中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小麦种植过程中,农户可以根据实际的灌溉需要,调整灌溉策略、灌溉方式。我国小麦栽培灌溉主要分为春季灌溉和冬季灌溉2大类,春季灌溉是为了防止小麦土壤硬化,保证土壤的松软度适宜,给予小麦更加优质的生长空间;冬季灌溉是为了避免我国北方小麦种植地区冬季出现土地干旱的情况。春季灌溉用水量较大,冬季灌溉用水量较少,只需给予小麦充分的含水量即可,避免因冬季温度较低,造成土壤积水和夜间小麦根系结冰[3]。

2.4 合理追肥

合理施肥、优化小麦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生长速度,保证小麦健康生长,进一步提升小麦的整体产量。具体来说有以下3方面。一是施用底肥。在种植小麦前,为了保证土壤健康、养分充足,可以选取见效较缓慢的底肥,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二是施用种肥。根据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选取适合小麦的肥料,达到提高小麦生长速度、强化小麦秸秆硬度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施用追肥。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保证养分充足,然而部分地区的土壤中所含营养成分较低,无法满足小麦生长所需。对此,应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人工增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一般来说,小麦生长中所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同时,调整施肥方法,合理配制氮肥、磷肥、钾肥、无机肥、有机肥等各种肥料的使用比例,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与氮肥为辅,并严格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4]。

2.5 育苗补救技术

在小麦发芽生长期间,农户应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并掌握麦苗的间隙,一旦发现间隙过密或间隙较大,应采取有效手段进行优化与调控。在播种麦苗后,若麦苗间隙过大,应在最佳补苗期根据麦种的出苗情况及时补苗,对于间隙较密、长势过旺的麦苗,应及时拔除或切断其部分根系,有效控制麦苗的生长速度,以免出现麦苗争抢营养成分的现象,保证麦苗健康生长。在麦苗生长期间使用育苗补救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2.6 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的原因有品种选择有误、田间管理失误等。采用科学手段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小麦的种植环境,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对此,种植户应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在小麦生长前期确保小麦品种的合理科学性,并在小麦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肥量,给予小麦充足的营养成分,避免出现营养不良、营养过旺的现象。在小麦拔节期与灌浆期,要想加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可以选择叶面追肥的方式。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小麦叶面,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增加小麦茎秆的强度,降低倒伏率。值得注意的是,磷酸二氢钾溶液存在一定的腐蚀性,在喷洒施肥时,需要将溶液浓度控制在0.1%,以免造成小麦叶面枯黄。

3 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化学防治技术

在进行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与处理时,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便捷、覆盖范围广、防治效果强、不受地域与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化学防治技术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防治手段。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分为以下2方面。一方面,在种植小麦之前,使用相应的杀虫剂、杀螨剂喷洒土壤,减少土壤中的害虫及螨虫的虫卵;另一方面,在小麦生长中出现病虫害时,利用杀虫剂、杀虫粉大面积喷洒,或采用杀虫药剂熏蒸。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会导致部分病虫产生抗药性,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且化学防治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不符合我国绿色小麦种植理念。因此,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时,应科学选择化学防治药剂,保证小麦健康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5]。

3.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防治措施,能够有效保证麦田的通气蓄水能力,消除麦田周围的杂草,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有效预防病虫害。相较于其他防治技术而言,物理防治技术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例如,麦田出现大量杂草时,利用人工进行割草,避免杂草争抢麦苗的养分;在麦田出现病虫害问题时,使用害虫诱杀板或灭虫灯等设备消除病虫。虽然物理防治技术绿色环保且防治效果较强,但要想大面积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3 生物防治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小麦种植属于绿色小麦栽培管理,对于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防治过程中不可使用毒性较高的化学成分,因此,生物防治技术成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自然界中有固定的生物链,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敌对现象。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蚜虫是影响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病虫害问题,极易造成小麦大面积死亡,导致减产。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处理,可以在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利用天敌消灭蚜虫。

3.4 农业防治技术

在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农业防治技术是最符合绿色环保种植理念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借助田间调研与管理工作,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主要防治内容分为以下3部分。一是前期调研和预防。在播种小麦之前,深入调查小麦播种地,分析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的情况,掌握小麦的生长规律与生长特点,并根据以往病虫害的主要问题,设定科学的监测手段,监测小麦的生长全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小麦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在监测小麦生长时,种植人员可以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增强监测水平,全面掌握小麦的生长情况。二是药剂拌种。在种植小麦前,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例如,在小麦种子中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种衣剂进行小麦拌种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等,增强小麦种子的病虫害能力。三是合理安排田间管理工作。在种植小麦之前,科学合理整地,并安排相應农作物进行轮番种植,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土壤积水,防治因土壤问题所造成的病虫害,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性,从而有效提升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4 结束语

在小麦种植生长期间,受土壤因素、种子因素、播种因素、气候因素与施肥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小麦发生病虫害,造成小麦营养不良无法正常生长,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相关部门应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加强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工作,提高小麦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增强小麦的生长能力,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学贵.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8):31-33.

[2]刘海霞.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2(1):17.

[3]刘志宏.现代农业发展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1):49-51.

[4]曹德国.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框架构建[J].农村科学实验,2022(16):79-81.

[5]杨效奎.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8.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