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在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积极改造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有利于打造独特的城市地标,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现以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改造进行研究,并提出参考建议,即针对具备突出价值的代表性遗产,实施“博物馆化”改造;针对整体搬迁、只剩旧址的遗产,进行创造性改造;针对具备一般价值的遗产,实行灵活化改造。
在1964年至1980年间,中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短短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工业化的“加速器”。现如今,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工业化奠基时代渐渐远去,而许多三线工程以工业遗址的姿态矗立于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城市建设的根本,而在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我们应基于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利用,让人们重现共同的文化记忆,品味特殊时代的文化,创造共同的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具备突出价值的代表性遗产,实施“博物馆化”改造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也是收藏精神记忆的重要载体。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对中西部许多城市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如今,许多工业遗产虽然已经不再具备当年在三线建设中的主要职能,但是其凝聚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依然值得收藏、铭记,因此,针对具备突出价值的代表性遗产,应实施“博物馆化”改造,以对待文物的态度对其进行维修保护和深入研究。这样的改造能让珍贵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得以留存,使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地标。
例如,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三线工业遗产主要包括菜花洞、牛洞、34车间、工具室、检验室、机修室、生产加工设备、发动机转运车等核心物项。这部分物项是贵州地区三线建设企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当时公司建设所贯彻的“山、散、洞”的原则,同时其在工业建设,尤其是在国防事业中作出的贡献也十分瞩目。2016年初,工业企业整體搬迁之后,相关部门对原址进行了保护,并实行封闭管理,这使得目前厂区旧址以及各时期设备保存得相对完好,为“博物馆化”的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政府与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顺市平坝区的工业遗址保护项目进行了初步规划,其占地面积约800亩,内容涵盖设备约80台,单体建筑30余座,历史遗留的标语及墙体壁画上百处。改造工作按照“多保护,少新建,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并强调以保护原厂原貌为根本出发点对厂区进行保护性规划,建设牛洞三线历史隧道、34车间三线研学基地、41车间主题公园等项目。经过初期改造后,安顺市平坝区的工业遗产得到了最大化保存,并成了具有丰富历史研究价值的“工业博物馆”。在这里,三线历史遗留痕迹重,且保存完好,早期设备与厂房仍具备一定的功能,特殊时期建设的山洞、干打垒房屋完好无损,昔日书写标语仍然清晰可见,而这些也成了人们了解特殊历史最真实、最宝贵的“教科书”。这样具有厚重历史价值的特殊博物馆吸引了政府人员、企业员工以及学校学生前来参观,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与学习三线建设的历史知识和当时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再如,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主要包括地宗选煤厂原(精)煤运输走廊,装(卸)煤仓,洗选车间,地宗煤矿主井硐,职工澡堂;六枝煤矿主副井硐,四角田煤矿主井硐,生产连(区)队办公区,矿锻工房,筒子楼,职工干打垒成片住房,职工大食堂,苏式办公楼与礼堂;地宗铁路专用线及補林大桥,物资总仓库木架构站台,火工品库,六枝电厂老厂房1栋,六枝电厂除尘设施等核心物项。其中,地宗选煤厂是在建成六枝矿、恢复建设地宗矿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项目是西南煤都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开始。随着项目的先后投产,六枝矿、地宗矿、四角田矿成为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地区煤矿工业的代表,并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完善了矿井及配套厂点,形成宏伟壮观的百里矿区,颇具工业时期的美感。此外,六枝煤矿和地宗煤矿在10余年生产中总结提炼的“四位一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获得煤炭工业部、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枝矿区的建筑都是为适应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而建设的,其中包括四角田的红粘土砖建筑、片区干打垒住房、苏式风格的建筑等,这些遗址保存完好,体量较大,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也具有工业造型美学元素。目前,六枝矿区的专用线、选煤厂、四角田煤矿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且核心物项完整程度较高,已经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政府的推动下,六枝特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自然开启了“博物馆化”的改造之路。在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文物进行维修保护、深入研究,并将其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从而将“三线精神”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
综上,“博物馆化”的改造是保护有突出价值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重要方式。在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最大程度地保留遗产的本来面貌,还应该系统地梳理、展现其发展历史及其在工业化建设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博物馆的独特功能,并让工业遗产真正融入城市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针对整体搬迁、只剩旧址的遗产,进行创造性改造
在中西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企业大多需要整体搬迁,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机械设备转移搬迁后,当初耗费巨资建设的各类建筑却依然矗立在原地,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针对这类建筑旧址的工业遗产,可以在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即灵活利用旧厂区、旧建筑的空间结构,开发多功能的城市文化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就是工业遗产创造性改造的典型案例。该园区是以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原址为主体建设而成的。该厂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高大整齐、保存完好,承三线文化的气质,融海派文化的风韵,是难得的优秀工业文化遗产。作为园区主体的长征十二厂,是为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而建立的,当时厂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电器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为当时国家的电力、机械、冶金、军工等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应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长征十二厂主体搬迁,剩下的部分成了工业遗产。为了留住这片正在消失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遵义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6月19日正式批准,在原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的基础上原址原貌打造文化创意园,并以三线建设起始年“1964”命名。原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位于遵义汇川区西安路、温州路和南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厂房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统一,是打造文化创意园的绝佳地点。在园区建设中,相关部门对旧厂房进行了规划设计,即结合老厂房的实际情况,基于“保留三线遗产、传承三线精神、提升艺术气质”的规划思路,确立了“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其中,“创意”强调的是利用老厂房、新空间打造工业遗产体验空间,打造时尚和创意的聚集地,并根据三线工业特有的历史背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形成从工业到艺术的LOFT空间。“时尚”强调的是将时代记忆和潮流生活相结合,在园区中注入时尚元素,打造集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集聚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休闲”强调的是构建创意慢生活、时尚休闲地,园区舒适惬意的环境能让消费者在旅游之余,品味生活,放松身心。“怀旧”强调的是建设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打造系统、全面、记录、陈列和展示遵义三线建设辉煌历程的场所,引导置身其中的人展未来忆过往、品文化阅人生。通过全面规划和建设,目前1964文化创意园的主要项目已基本建成,园区内形成了五大功能区,即文化创意区、三线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具体主要包括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1964美术馆、1964文化创意园旅游休闲区、1964文化创意园梧桐树广场、1964文化创意园主题酒店、1964文化创意园时尚餐厅等。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三线建设文化遗迹的魅力,了解遵义城市历史文化,还可以参与到遵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推动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延续。
综上,对整体搬迁、只剩旧址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进行创造性改造,能够优化城市文化空间,让充满历史感的工业文化与现代文化建立密切联系,进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发展。当然,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应提高对工业遗产的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展现旧厂区、旧建筑的历史和价值,避免让现代化冲淡工业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业遗产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真正融入城市文化共同体中,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
针对具备一般价值的遗产,实行灵活化改造
任何文化遗产的发展都要经历社会选择、价值沉淀和自然代谢的过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也是如此。在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并不是所有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都需要改造和重新利用。对于一些只具有一般价值的工业遗产,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如在全面收集、记录资料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之后,通过社会选择的方式让其完成“代谢”,并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之中;或者经过价值沉淀后,根据现实需要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改造等。
例如,位于六盘水市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就是三线工业遗产经过时间的沉淀后重新焕发光彩的重要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贵州六盘水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当时国家备战的重要基地。在政策的推动下,一大批工业项目落地,其中包括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和贵昆铁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结构的调整,六盘水的三线建设项目相继转移、搬迁,留下了巨大的工业遗产。相关部门对这笔工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丰厚的资料,其中包括文物文献资料12000余件,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等。这些资料记录了六盘水地区在三线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目前,六盘水市三線建设的工业遗址中具有代表性及特殊意义的遗址区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已成为史料,比如,在贵州六盘水市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中,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包含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个区域。在这里,三线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及生活工具、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等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沉浸式回顾历史,记住历史,深刻体会三线建设精神的可贵。
再如,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的东方机床厂是原机械部重点企业,全国重型机床六大骨干厂之一,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在西部地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东方机床厂逐渐停产,老旧工业区逐渐荒废。经过一段时间的价值沉淀后,旧址部分建筑已复垦为耕地,它们的历史价值也被写进了相关研究资料。这部分工业遗产的改造可以说是由厂址地处苗岭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这些资料进入了博物馆,成了证明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历史的一部分。而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和利用也是促进工业遗产改造的重要前提。都匀东方机床厂虽然有一部分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还有一部分具备重要的开发价值。部分东方机床厂旧址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文化内涵突出、功能复合的“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客厅”。通过对旧有建筑的利用和开发,目前已建设了“匀集”三线工业文化休闲街区、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办公区、精品创意酒店、活动广场、特色餐饮区、青年创业基地等功能不同、创意十足的区域。
综上,这样的改造方式能够通过深入研究和保存资料的方式证明工业遗产曾经“存在过”,并以此体现其历史价值。同时,有取舍的改造也能控制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率,促进城市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式发展,让城市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下更好地发展。
总之,在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加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改造是当前许多中西部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上文针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类型提出了改造建议,当然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应立足于自身文化的发展需要,对所拥有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展开进一步研究,探索多元化改造手段,促进文化链接与融合,实现不同文化在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建设有深度、有温度的城市。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名称“城市文化共同体视域下贵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QN007)。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