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宇
现通过案例调查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探究非遗景观与数字化设计手段融合的可能性。非遗景观的设计基本内容包含叙事体验、空间拓展等。利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可以对传统的设计模式进行创新,为营造空间氛围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可能性。
非遗景观是一个地区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历史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具备体验属性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遗景观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对于社会而言,回顾过去也是向前发展的前提之一。在当前背景下,非遗景观的保护方式逐步多元化,其中数字化保护的方式比较新颖,在空间设计上具有较强的延伸性。
数字化景观设计的概述与表现手段
数字化技术是复杂科学兴起的标志,在平面设计、建筑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数字化技术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手段,是对传统技术的更新。传统的中西方景观设计更注重功能分区、形态构造、色彩构成、材料质感等视觉或功能的设计。而数字化景观设计则将景观内容直接分为“生态”与“形态”两个核心,数字化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囿于“形态”,更注重“生态”。设计人员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从科学的角度提出设计方案。现阶段,与景观设计有联系的技术主要是参数化形态设计、场地多媒体重现技术和场地互动技术。这三项技术中,参数化形态设计技术偏向于形态,而多媒体重现技术和互动技术则更注重生态。
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属于相对常规且契合度较高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参数化是一个术语,参数化景观在空间塑造可行性和形态塑造可行性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尤其在形态塑造方面。与传统的直觉、灵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不同,参数化设计更加注重设计逻辑,需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和判断才能得出物体最终的形态。但在非遗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广的手段仍是场地数据分析。场地数据分析通过一系列指令,将场地内各种指标参数(如地形处理、形态评价、土方计算、水量计算等)在数模框架下形成模型理论图,使设计者能更有效地分析场地内部问题与可设计内容,同时,这些数据也对未来非遗建筑的维护提供了支持。
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媒体依赖科技,科技的发展使得现在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一般来说,数字媒体主要用于展示,例如平面投影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增加非遗景观的趣味性。对于一些易损坏文物来说,数字展示(如全息投影、三维屏展示等)不仅能保护文物,还能让观众近距离地观赏和了解文物。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已经可以覆盖整个空间,形成场所全息效果,这进一步改变了非遗景观空间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方式可以在空旷的空间还原出非遗景观在各历史时期的风貌,还可以与互动装置一起,打造出具有叙事属性的虚拟交互空间。数字媒体在非遗景观呈现方面比较突出的优势在于其性价比高,传统的非遗景观在设备维护上的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还要负担植被养护、特殊时间场所风格变化等额外开销,而使用数字屏幕或投影仅需维护播放设备,如遇特殊日期,只需要调整播放内容即可完成场所风格的转变,在运用成本上占有优势。
交互景观设计。交互景观的原理可以理解为以景观为载体,通过交互的手段,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从而使景观更具象化,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现阶段,将交互设计应用于景观设计的案例中多是与数字媒体融合表现一种虚拟生态,例如通过传感器接收人群的行为,与此同时,屏幕内的景象也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空间体验感,也可以增强其对环境的认知。在非遗景观空间中,媒体的交互设计可以更加突出景观空间的意境,非遗景观依靠投影、数字屏幕形成一个空间舞台,而游客则化身演员,成为舞台表演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环境和行为交互景观,这种交互方式一般用于景观小品、照明设计等。这种交互方式记录了游客行为和周边环境(如湿度、温度、光照等)的细微变化,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转译,最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这种实物交互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游客突破人体的感知局限,拓宽自身视、听等感觉的范围,从而与外部环境产生更广泛的关联,获取一种独特的体验,另一方面,利用互动装置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使人们对超越自身感知能力的复杂外部环境有一个了解,在风景园林中建立起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关联。
非遗景观的叙事空间
景观既是人类以文化为工具改变周边自然环境的结果,也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和人工的景色,其见证了历史,是“充满文化含义的环境”。就景观的特点而言,它是物理空间与社会文化的中介,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和记忆,还体现出区域个性化的文化特征。因此景观空间的设计需要将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故事设计、民俗等内容糅合为一个整体,将实景与文化交互,形成区域特色,最终展示在游客面前。
非遗景观空间设计是一种“文化语境”的表现。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非遗景观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并以景观设计的方式将这些文化展示给社会大众。其设计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同时突出文化的厚重感。就风景园林设計而言,非遗元素具有多种形态,例如石雕、木雕、纹样等,这些元素能够为游客打造一个易于理解的景观环境,使整个场所充满趣味。
非遗景观的叙事空间设计是在非遗主题下,将场所打造为一个能诉说故事的空间。围绕一种文化打造的叙事空间,在设计上就需要明确空间与场所的关系。日本学者河合洋尚认为,“场所”和“空间”共存是“两种以上的景观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平衡并成为一种景观的力学”,这种“结构色景观”体现了“空间相”和“场所相”景观之间的关联性。
因此,从结构的角度出发,景观的叙事“空间相”需要构建文本、故事、线索三个叙事维度。叙事无处不在,重点在于认清故事的叙说对象,例如秭归屈原故宅与屈原传说,屈原的生平是故事大纲,而在秭归屈原故宅发生的事情就是要叙说的故事,屈原的某件代表物就是线索,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叙事内容。景观场所中的“场所相”是将“空间相”中的名字、参考资料、联想物件、代表作品等叙事材料按照一定顺序拼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舞台,游客可以通过场景的变化了解故事的发展。
对于叙事空间与场地空间的关联性,由于有非遗这个主题的存在,整个空间要满足文化指认、记忆回溯、景观认同三个条件。文化指认是以场地隐喻为出发点,暗示非遗的历史或相关文化内容,通过叙事线索、故事流线整合出完整的信息,构建空间的语境。例如甘熙故居中以非遗项目昆曲为主题的寿石轩,在设计时就可以选定与昆曲相关的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这样一来,空间的联动性就会相对较强。记忆回溯是讲述小说故事,引起主客共鸣,唤醒集体记忆的语境焦点。这与景观设计者和观赏者对于景观所表达的故事与语境的理解有关。游客在观赏语境空间的过程中会本能地在叙事线索、特定历程和时间路线中产生对实际地理空间和地方文化的理解、想象和情感。在满足前面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景观认同是指设计元素是否与关联的时间或人物有联系,设计是否符合大众审美,场所的空间布置是否合理等偏向实际的内容。
“非遗语境”下的数字化空间案例研究
互动媒体与景观结合。本文的研究案例为甘熙故居内昆曲文化“数字化”景观改造。目前,虽然该项目还未落地,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整个项目的主题为昆曲,因此在空间上要突出昆曲的叙事。其前段庭院將昆曲表演舞台空间作为叙事的开头,暗示线索为昆曲表演,中段则是以昆曲历史回溯为主的长廊,讲述昆曲故事,最后以昆曲《游园惊梦》的内容收尾,点明昆曲表演的线索,首尾呼应。空间的风格以明清时期的风格为主,因为甘熙故居是古建,所以建筑装修暂不做太多改变。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方案将场地划分为多块区域。该景观主要的媒体部分位于图中框线内的寿石轩、南京钟与戏剧脸谱厅与北庭院,而“数字化”的设备主要为交互场景屏幕、交互画廊、环境感应装置。
寿石轩的数字化改造主要围绕昆曲中《游园惊梦》这一主题,整体设计采用大型屏幕屏风为主要装置,并在屏幕屏风中投影昆曲动画。从景观意境方面来看,这种形式在叙事空间的塑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首先从场景氛围上看,交互屏幕(尤其是巨型屏或多个屏幕)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较强,且相对直观,使观众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该区域昆曲场景的意义,以直观的形式点明了主题。其次传统观念中景观中仅能进行拍照等互动性较弱的活动,而交互屏幕不仅再现了《游园惊梦》中的场景,游客还可以根据个人意志在场景内进行互动。最后从灯光角度来看,场景屏幕具有自发光属性,不论在暗处或明处,都有吸引人群的特点,相比一般实物景观场景,在照明欠佳的情况下,其塑造的环境可以进一步突出场景所表达的韵味。
南京钟与戏剧脸谱厅采用了数字视屏长廊的展示方式来表现昆曲的发展历史。由于甘熙故居是古建,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将传统展示板换为不伤墙面且对立柱损伤较少的透明屏幕,在展示场所历史的同时,也给场所带来一定的现代气息,游客无须一个一个地参观展馆,从屏幕中就可以全面了解昆曲的发展。从内容更换的难易度来看,屏幕的内容更易更改,未来场地出现变动时,无需进行过多的拆除作业,仅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快速转换展示内容。
北庭院的设计主要聚焦于功能数字化方向。设计方案将该区域设定为以昆曲舞台元素为核心的景观空间,同时也是整个叙事空间中昆曲线索的体现,因此场地风格偏向于剧院舞台风格。其包括半浮雕式的亭台、大理石与金属条带形成的山石背景、太湖石等元素。由于要呈现昆曲表演的意境,设计人员选择加入人工特效,即加入了云雾装置,该装置隐藏在半浮雕亭台内,当游客经过庭院时,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信号,亭内装置就会释放云雾,使整个空间产生云雾弥漫的效果,表现出昆曲舞台表演中“仙境仙岛”的意蕴。
该项目设计中景观空间设计与数字交互设计的结合,改变了传统采用展板展示景观空间的形式,将场地转变为一个现代感与新鲜感并存的叙事空间。数字化内容的加入使叙事空间的故事更具立体感,将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地展现在游客面前,符合游客的审美。
目前,非遗景观在数字化模块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阻力。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部分高端数字化装置会破坏非遗建筑的原有结构,同时在形式上也很难与非遗相结合,因此非遗景观设计中选择的数字化装置还相对保守。但从空间展示的效果来看,数字化展示的优势已远大于传统展板和实物展示,且随着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展示在空间展示中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无论从展示还是空间氛围营造方面来看,数字化景观空间设计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未来的景观空间改造中,数字化改造将成为以现代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成功路径。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