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简称冠心病,发病率较高。报道显示,在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CHD 占比高达30%[1]。心绞痛是CHD患者主要症状之一,若治疗无效或不及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采用药物方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常规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领域被归纳于“胸痹”范畴,强调辨证施治,气滞血瘀型是该疾病主要证型之一,发生原因在于气虚血瘀,导致血脉淤阻,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考虑活血化瘀、益气通脉。
可以予以患者硝酸异山梨酯片10 毫克/次,口服,每天3 次;并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毫克/次,口服,每日1 次。在病情急性发作期,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剂量为5 毫克/次,舌下含服,每日2~5 次。
同时予以患者自拟通脉益气活血汤治疗。方剂组成为丹参15 克、黄芪30 克、当归15 克、桃仁12 克、瓜蒌12 克、青皮10 克、川芎10 克、红花10 克、桂枝10 克及炙甘草8 克,煎煮成汤剂,每日1 剂,取400 毫升早晚分服,每次200 毫升。
CHD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缺氧缺血等而引起,多数患者合并肥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疾病。心绞痛是CHD 常见症状之一,而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若无法取得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药物一直是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手段,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均是常用西药,可改善患者心肌供血,以避免心肌梗死发生,但常规西药长期治疗后,可导致低血压、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近年来,中医药单独及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在中医学领域,冠心病心绞痛并无确切病名,根据患者的症状可将其纳入到“胸痹”等范畴当中。《医林改错》中记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其认为心气不足易对血液运行产生影响,使得血液淤滞成块。本病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俱虚,而“标实”为血瘀、气滞等,气滞血瘀型是主要证型,发生这一证型的原因在于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对心脉产生不良影响,治疗应以补气活血、化瘀止痛、通脉益气等为原则,多用通脉益气活血汤治疗。
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自拟通脉益气活血汤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比较好,也能缩短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安全性比较高,治疗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自拟通脉益气活血汤具有益气通脉、宁心止痛等效果,且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黄芪具有活血行血、健脾益气功效,对患者的血瘀症状有一定作用;红花、丹参及桃仁配伍,可发挥益气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川芎属血中之气药,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及宁心安神功效;瓜蒌与青皮配伍,可起到宽胸理气、祛痰散结功效;桂枝的作用则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炙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作为使药,起到温阳行经的作用。以上药物配伍,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起到协同作用,以减少西药治疗所引起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营养心肌,以改善心肌舒张及收缩功效,丹参则具有清心除烦、活血祛瘀功效。丹参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及二萜醌类化合物等,可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抑制作用,避免血栓形成。同时丹参素可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及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以降低机体血脂水平,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归、瓜蒌及桃仁等药物,可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以促进冠状动脉扩张,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并对机体血管内皮提供保护功效,以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中联合自拟通脉益气活血汤对机体症状改善作用比较明显,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控制患者血脂水平,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1]任琳琳,薛艳丽.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91-2092.
[2]魏雪茹,韩宝华,张鲜芳.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气滞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09):1804-1809.
[3]张洁,金玫.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焦虑临床疗效[J].北京中医药,2021,40(07):765-769.